第四十一章姜成vs劉國傑

  第四十一章姜成vs劉國傑

  隊列走得好。一般戰鬥力不會太差。

  隊列都走不好,那就是烏合之眾。

  畢竟,在古代很長時間,甚至進入火器早期,陣列就是戰鬥力。

  在這上面,他不如陳國峻與虞醒看得明白。他知道會敗,但沒有想到如此脆敗。

  另外,他也要為大局著想。

  這一次進攻是試探,但是總不能什麼都沒有得到就打到回府吧。

  雖然阿術不求勝,但是總要與漢軍碰一碰,看看漢軍的成色。

  在劉國傑的命令之下,三千騎兵從安南軍陣後,繞陣而出。

  而此刻姜成也下令,令剛剛到達的千餘騎兵,去截住這敵人的騎兵。

  北方漢軍與蒙古軍隊是不一樣的。

  北方漢軍是有騎兵的。但是主力還是步卒。但因為蒙古馬匹眾多。也配一些騎兵與步卒聯合作戰。所以北方漢軍的騎兵,與蒙古騎兵不一樣,就作戰風格上來說,反而與虞醒麾下騎兵差不多。都以沖陣為上。多配皮甲,鎖子甲。

  自從蒙古輕騎兵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那種單純的重騎,金兵的鐵浮圖之類,證明了沒有前途。倒不是不能打,事實證明對決於兩軍之前,金軍騎兵是吊打蒙古騎兵的戰例的。

  但是奈何,蒙古人最明白騎兵是離合之兵,本身就不是用了決勝於兩軍之間的。

  你再能打,對面不跟你打,又有什麼辦法?

  是以,自從蒙古騎兵之後,大部分騎兵最多配輕甲。比如明清的棉甲。或者鎖子甲。就沒有人用重甲。

  是以雙方騎兵這一戰,是標準的騎兵對沖。

  虞醒的親衛孟將打頭。

  孟將自從陸良跟隨在虞醒身邊,剛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打雜傳話的侍衛,慢慢的也學了一些東西。虞醒身邊從不缺高手與猛將。而今也算成才了。不過一直在虞醒身邊當護衛。

  沒有上戰場的機會。

  自然想一展身手。

  而劉國傑也想試試雲南騎兵的成色。也沒有讓麾下迴避戰鬥。

  於是雙方騎兵在江北一場鏖戰。

  頓時打成僵持了。

  劉國傑看了眉頭緊皺,暗道:「怎麼可能?」

  劉國傑之前已經知道,雲南騎兵與韃子騎兵的戰績。對雲南騎兵的戰鬥力,是有心理預期的。但是也不覺得有什麼。因為他其實知道蒙古騎兵的威力根本不在臨陣搏殺上。

  而且,蒙古也大不如當年了。

  當年蒙古乃是苦寒之地,一場雪災,就大片大片的死人。跟隨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不僅僅將輕騎兵的機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更有一種如野獸一般的兇狠堅決。

  不將自己的命當命,更不將別人的命當命。

  那時候的蒙古騎兵,幾個人就敢衝擊大隊步卒,那是真勇。不將自己的命當回事,死了也就死了。那種動輒以命搏命的手段,很讓敵人膽寒的。

  而現在蒙古騎兵卻不一樣了。

  如果說蒙古騎兵個個是貴胄子弟。那自然是錯的。但是如果說蒙古騎兵大部分人都不是窮光蛋了。不要說韃子對蒙古人的種種政策。可以說只要是蒙古人,只要不是太差勁,混一個官當,輕輕鬆鬆。單單說,蒙古人歷次戰爭,從各地劫掠天文數字的財富。忽必烈定下的軍制,是有普通士卒一分的。可以說這天文數字的財富,只要手指上稍稍露一點,就足夠子孫富貴三代了。

  這樣的蒙古騎兵,在父祖的教育之下,英武之氣不衰。能馬上征戰的已經比之前少了。還成吉思汗那個事情,不將自己的命當命,不將別人的命當命。

  寧可自己死,也要為全軍打開缺口,或者寧死,也要濺對手一身血的蒙古騎兵,已經絕跡了。

  而且的蒙古騎兵敢少數人沖步陣,其實就炫耀馬力。危險程度遠不如當初了。

  而且。就蒙古上層也不想讓蒙古騎兵死傷太過慘重。須知蒙古人是元朝的國人,是大元的統治基礎。死傷太多,如果死幾個孛兒只斤,阿術或許能頂得住,其他人就頂不住了。

  蒙古騎兵現在還沒有八旗子弟化,但正在八旗子弟化,卻毋庸置疑。

  甚至如劉國傑這樣的人,心中有些瞧不著韃子騎兵。但萬萬不敢宣之於口。

  對於雲南騎兵能在與韃子騎兵對戰中取得上風,他並不覺得有什麼。

  而他麾下的騎兵,大多是北方軍戶。這個時候元朝的軍戶制度才用了幾十年,明朝的衛所制度與元朝的軍戶制度,有一定的承襲關係。而這時候,軍戶要麼第一代,要麼是第二代,第三代。

  戰鬥力還能保持。

  在這種正面沖陣的時候,可比蒙古騎兵更能打。

  雙方長刀對長刀,長槍對沖長槍,對沖數個回合,雲南騎兵居然稍稍落下風,還能堅持。要知道,雲南騎兵是元軍騎兵三分之一。

  這就是雲南甲冑的威力。

  元軍北方漢軍騎兵,並不是不想穿鐵甲,而是鐵甲太重了。甲片要很厚才行。太薄了就沒有防禦力。所以更多穿皮甲。而雲南騎兵全部是鋼甲,雖然也做了減重處理,比不上步兵的甲冑耐操。如果正面被騎槍一擊,也是能貫穿的。但問題是,騎兵對沖,人借馬力用長槍刺中敵人本來就是很難的事情,更不要說甲冑外面做了弧度處理。

  一個用力不好,就會劃開。

  而除卻這樣的攻擊,大多數都不能傷害雲南騎兵的軀幹。而元軍騎兵的皮甲就差太多了。

  騎兵對沖的時候,雙方相對速度是極快的。出手的時間窗口非常小。而且還要考慮泄力。如果不考慮泄力,你砍中敵人的時候,也會被對方的衝擊力給衝下馬。

  所以雙方也很難做很精細的操作,比如向長槍刺中對方胸口,或者用刀抹對方脖子。

  反正人借馬力,是帶著馬的加速度,只要擦到對方。對方就受不了。大部分人的進攻都是對著軀幹去的。因為命中率高。

  劉國傑細細觀察也看出幾分端倪,說道:「一定給我拖回來幾具敵軍騎兵的屍體。」

  「是。」

  這一句話之後,劉國傑就沒有心思去管騎兵戰場了。

  他本來想讓騎兵反擊,將安南軍與漢軍分開。給出他調整陣勢的時間。而今完美沒有效果。更讓他沒有想到的,對面膽氣十足。本來以為他看見元軍騎兵出陣會怕,沒有想到完全不怕。

  反而壓上了所有籌碼。

  全軍出擊,想要一舉將他們趕下河。

  劉國傑喊道:「就地列陣,向前挺進。沖陣者格殺勿論。」

  陳慶余大吃一驚,說道:「劉將軍,那是我的人。」

  劉國傑僅僅是看陳慶餘一眼,隨即將心思放在戰場上,完全無視了陳慶余。而傳令的親兵見狀立即去傳令了。

  陳慶余臉上青一陣紫一陣的。

  暗罵:「元軍吹得很厲害,還是一點用都沒有。」

  陳慶余想將劉國傑架上去,但卻沒有想將自己的本錢全部折在這裡。

  陳慶余在阿術麾下時間短,但是以他的聰明已經摸清楚了元朝內部鬥爭一些規律了。

  一句話,誰拳頭大,誰說話算數。

  所有權力鬥爭都是基於這一句話的。

  阿術威望不僅僅是他家三代為將,也有阿術家族在草原上的部落私軍。陳慶余想要長久保全權勢,不能沒有自己的軍隊。而且是能打的軍隊,否則范文虎的現在,就是他的將來。

  但是問題是,軍隊建設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要說,安南軍中陳國峻的影響力太大了。陳慶餘一時間其實也難以掌控的。

  今日才出此下策。

  陳慶余可不想讓安南軍死絕了。連忙下令。左右繞行,不能衝擊元軍軍陣。

  但是太遲了。

  劉國傑沒有將安南降軍放在眼裡,劉國傑的部下出手,自然毫不留情。

  先一陣箭雨,後長槍大刀,那就如砍柴切瓜一般。

  安南軍到底有基礎的軍事素質,被殺了一批人頓時知道該怎麼做了。

  當然還有一些混在亂軍之中,暈頭轉向。那就被漢軍與元軍聯手給殺乾淨了。

  這個時候,漢軍與元軍才真正接戰。一接戰,就是短兵相接。

  火炮已經其他火器什麼都丟在後面了。派不上用場。

  劉國傑是張弘范舊部。經歷過無數場廝殺。但是雙方一接戰,這陣勢還是將劉國傑為之一驚。

  雙方勢均力敵。

  白刃相接,是最沒有花俏可言的。

  唆都是阿里海牙手中的精銳,劉國傑繼承張弘范的遺產。雙方橫向比較,或許有擅長不同,但並無高下之分。

  在元軍之中都算精銳。

  白刃相接,絕對不輸對方。

  而漢軍的制度,王遲之部,與姜成部的訓練補給,受重視程度。相差無幾。

  當初王遲之對陣唆都,被硬生生衝破。王遲之更是挨了一錘子,險些身死。而今日姜成對陣劉國傑,雙方相差仿佛,絕對沒有之前的壓倒性的趨勢。

  最少姜成帶著自己的親衛在後面巡視,還沒有到他必須上場的時候。

  漢軍冷兵器作戰能力,在一場場殊死搏殺中錘鍊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