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二十六沭水

  【原文】

  沭水出琅邪東莞縣西北山,大弁山與小泰山連麓而異名也。引控眾流,積以成川。東南流,徑邳鄉南,南去縣八十許里。城有三面而不周於南,故俗謂之半城。沭水又東南流:左合峴水。水北出大峴山,東南流,徑邳鄉東,東南流注於沭水也。

  東南過其縣東,沭水左與箕山之水合。水東出諸縣西箕山,劉澄之以為許由之所隱也,更為巨謬矣。其水西南流,注於沭水也。

  又東南過莒縣東,《地理志》曰:莒子之國,盈姓也,少昊後。《列女傳》曰:齊人杞梁殖襲莒,戰死,二其妻將赴之,道逢齊莊公,公將吊之。杞梁妻曰:如殖死有罪,君何辱命焉?如殖無罪,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敢與郊吊。公旋車吊諸室,妻乃哭於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哀感皇天,城為之墮。即是城也。其城三重,並悉祟峻,惟南開一門。內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許里。《尸子》曰:莒君好鬼巫而國亡。無知之難,小白奔焉。樂毅攻齊,守險全國。秦始皇縣之。漢興,以為城陽國,封朱虛侯章治莒。王莽之莒陵也。光武合城陽因為琅邪國,以封皇子京,雅好宮室,窮極伎巧,壁帶飾以金銀。明帝時,京不安莒,移治開陽矣。沭水又南,袁公水東出清山,遵坤維而注沭。沭水又南,潯水注之。水出於巨公之山,西南流,舊堨以溉田,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潯水又西南流入沭,沭水又南與葛陂水會。水發三柱山,西南流,徑闢土城南,世謂之辟陽城。《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曰:漢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陽共王子節侯劉壯為侯國也。其水於邑,積以為陂,謂之辟陽湖。西南流,注於沭水也。

  又南過陽都縣東,入於沂。

  沭水自陽都縣又南,會武陽溝水。水東出倉山,山上有故城,世謂之監宮城,非也。即古有利城矣。漢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陽共王子劉釘為侯國也。其城因山為基,水導山下西北流,謂之武陽溝。又西至即丘縣,注於沭。沭水又南徑東海郡即丘縣,故《春秋》之祝丘也。桓公五年,《經》書:齊侯、鄭伯如紀,城祝丘。《左傳》曰:齊鄭朝紀,欲襲之。漢立為縣,王莽更之曰就信也。《郡國志》曰:自東海分屬琅邪。闞駰曰:即祝魯之音,蓋字承讀變矣。沭水又南徑東海厚丘縣,王莽更之曰祝其亭也。分為二瀆,一瀆西南出,今無水,世謂之枯沭。一瀆南徑建陵縣故城東,漢景帝六年,封衛綰為侯國,王莽更之曰付亭也。沭水又南徑建陵山西。魏正光中,齊王之鎮徐州也,立大堨,遏水西流,兩瀆之會,置城防之,曰曲沭戌。自堨流三十里,西注沭水舊瀆,謂之新渠。舊瀆自厚丘西南出,左會新渠,南入淮陽宿預縣,注泗水。《地理志》所謂至下邳注泗者也。《經》言於陽都入沂,非矣。沭水左瀆自大堰水斷,故瀆東南出,桑堰水注之。水出襄賁縣,泉流東注沭瀆,又南,左合橫溝水,水發瀆右,東入沭之故瀆。又南暨於遏,其水西南流,徑司吾山東。又徑司吾縣故城西。《春秋左傳》,楚執鍾吾子以為司吾縣,王莽更之曰息吾也。又西南至宿預注泗水也。沭水故瀆,自下堰,東南徑司吾城東,又東南歷柤口城中。柤水出於楚之祖地。《春秋》襄公十年,《經》書公與晉及諸侯會吳於柤。京相璠曰:宋地。今彭城逼陽縣西北有租水溝,去逼陽八十里。東南流,徑傅陽縣故城東北。《地理志》曰:故逼陽國也。《春秋左傳》襄公十年夏,四月戊午,會於柤。晉荀偃、士匄請伐逼陽而封宋向戌焉。荀營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逼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鄹人紇抉之以出門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盂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主人縣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墜,則又縣之。蘇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於軍三日。諸侯之師久於逼陽,請歸。智伯怒曰:七日不克,爾乎取之,以謝罪也。荀偃、士匄攻之,親受矢石,遂滅之,以逼陽子歸,獻於武官,謂之夷俘。逼陽,妘姓也。漢以為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齊孝王子劉就為侯國,王莽更之曰輔陽也。《郡國志》曰:逼陽有柤水。柤水又東南,亂於沂而注於沭,謂之柤口,城得其名矣。東南至朐縣,入游注海也。

  【譯文】

  沐水發源於琅邪郡東莞縣西北的山中,

  大棄山與小泰山山麓相連而山名不同,山間許多小澗匯集起來,成為一條川流,往東南流經邢鄉南面。環鄉南距縣城約八十來里。縣城三面築了城牆,但南面沒有圍進來,所以俗稱半城。沐水又往東南流,在左邊與晚水匯合。崛水發源於北方的大晚山,往東南流經那鄉東面,往東南注入沐水。

  往東南流過縣東,

  沐水在左邊與箕山之水匯合。此水發源於東方諸縣以西的箕山。劉澄之認為許由曾隱居在這裡,這更是大錯特錯了。水往西南流,注入沐水。

  又往東南流過宮縣東邊,

  《地理志》說:營縣從前是營子之國,姓盈,是少昊的後代。《列女傳》說:齊國人祀梁殖在襲擊營城時戰死,他的妻子前去迎喪,路上碰到齊莊公,莊公正要去為祀梁殖弔喪。祀梁妻說:如果殖死得有罪,怎敢勞駕您來弔唁呢?如果他死得無罪,他還有祖先留給他的舊宅在,我不敢在郊外為他弔喪。齊莊公立即回車,在他家裡舉行了喪禮。祀梁妻在苔城下哀哭,哭了七日,把城都哭崩了。所以《琴操》說:祀梁殖死後,他的妻子持琴歌唱道:人間的歡樂呀,哪有勝過相逢新知己;人間的悲痛呀,哪有甚於死別生離!她深沉的悲哀感動了上天,城也因此而崩塌了。說的就是此城。城有三重,城牆都很高峻,只有南面開了一道城門,內城方圓十二里,外城周圍四十里。《尸子》說:苔君喜歡神鬼巫術之事因而亡國。無知作亂,小白投奔營城。樂毅進攻齊國時,齊軍據險守住營城而保住了國家。秦始皇時把營設立為縣,漢朝興起後,把這裡立為城陽國,封給朱虛侯章,治所設在營城。王莽時叫苔陵。光武帝把城陽國合併為琅邪國,封給皇子劉京,劉京很喜歡修建宮室,把百工的技藝和巧思發揮到極致,連牆壁的橫木上都裝飾著金銀。明帝時,劉京在苔城感到不能安心,就遷到開陽。沐水又往南流,有袁公水發源於東方的清山,往西南流,注入沐水。沐水又往南流,得水注入。得水發源於巨公之山,往西南流。過去在水上築堰,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內的田地,都由此堰灌溉。得水又往西南流,注入沐水。沐水又往南流,與葛破水匯合,葛破水發源於三柱山,往西南流經闢土城南面,世人稱為辟陽城。《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說: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把這裡封給城陽共王的兒子節侯劉壯,立為侯國。此水在城旁積聚成破湖,稱為辟陽湖,水向西南流,注入沐水。又往南流過陽都縣東,注人沂水。

  沐水從陽都縣又往南流,與武陽溝水匯合。武陽溝水發源於東方的倉山,山上有一座舊城,世人稱為監官城,其實不是,那是從前的有利城。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把這裡封給城陽共王的兒子劉釘,立為侯國。城姆山為城基,水就發源於山下,往西北流,稱為武陽溝,又往西流到即丘縣,注入沐水。沐水又往南流經東海郡即丘縣,這裡原是《春秋》的祝丘。桓公五年(前707),《經》載,齊侯、鄭伯到紀,修築了祝丘城。《左傳》說:齊、鄭去會見紀國國君,想襲擊紀國。漢時把這地方設立為縣,王莽改名就信。《郡國志》說:祝丘從東海郡分出,改屬琅邪郡。闡胭說:即、祝二字魯地方言讀音相同,所以字也跟著變了。沐水又往南流經東海郡厚丘縣,王莽改名為祝其亭,沐水在這裡分為兩條。一條向西南流出,今天已經無水了,民間稱為枯沐;另一條往南流經建陵縣舊城東面,漢景帝六年(前151),把這裡封給衛給,立為侯國,王莽把它改名為付亭。沐水又往南流經建陵山西面。魏正光年間,齊王鎮守徐州的時候,修築了一條大堰,攔阻沐水使它西流,在這兩條水的匯流處築城防守,稱為曲沐戍。沐水從堰壩流了三十里,向西流入沐水舊河道,稱為新渠。舊河道從厚丘向西南流出,左面與新渠匯合,向南流入淮陽宿預縣,注入泗水。這就是《地理志》所說的,流到下那注入泗水。《水經》說在陽都注入沂水,這是弄錯了。沐水左面那條河道,從大堰起水就斷流了,舊河道伸向東南,桑堰水注入。桑堰水發源於襄責縣,泉流向東注入沐水。又往南流,左面與橫溝水匯合。橫溝水發源於沐水右面,往東流,注入沐水舊河道,又往南流到大堰,轉向西南,流經司吾山東面,又流經司吾縣舊城西面。《春秋左傳》說:楚國拘捕了鍾吾子,把他的封國立為司吾縣,王莽又改名息吾。水又往西南流,到宿預注入泗水。沐水的另一條舊水道,從下堰往東南流經司吾城東面,又往東南流經祖口城中。祖水發源於楚國的祖地。《春秋》:襄公十年(前563)份經》載,襄公和晉及諸侯在祖與吳會晤。京相播說:祖是宋地。現在彭城福陽縣西北有一條祖水溝,離福陽八十里,往東南流經福陽縣舊城東北。《地理志》說:這裡過去是福陽國。《春秋左傳》:襄公十年(前563)夏,四月戊午日,諸侯在祖會合。晉國的荀堰、士句要求攻打福陽,把這座城封給宋國的向戍。荀窯說:這座城雖小但很堅固,打勝了不足以顯示威武,打敗了被人恥笑。荀堰、士旬一再請求攻城,於是就在丙寅日包圍了福陽,但卻打不進去。孟氏的家臣秦荃父拉著貓重車隨從作戰。福陽人打開城門,諸侯的兵士就乘機攻門。城上驟然放下懸門,郭人絕使勁托起懸門,把被閘在裡面的人放出來。狄旎彌造大車的輪盤,蒙上鐵甲,當作大盾牌,左手執盾,右手持戟,組成一隊。孟獻子說:他們就像《詩經》里所謂有力如虎的人。守城的主將從城上把布放下,荃父拉著布登城,快攀到城頭的矮牆時,守將割斷了布,荃父掉了下去。上面又放下布,荃父甦醒過來,重又攀登,這樣連登了三次。守將向荃父道歉,他才回去,帶著斷布在軍中誇耀,接連三日。諸侯的軍隊圍困福陽時間已久,都要求回去,智伯發怒道:七天攻不下福陽,就要你們的腦袋!荀堰、士句又發起進攻,親自冒著箭雨擂石指揮攻城,終於滅了福陽國。他們俘虜了幅陽子帶回,把他獻到武宮,稱為夷俘。不爵陽人都是姓壇的。漢朝時立為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把這裡封給齊孝王的兒子劉就,立為侯國,王莽時改名為輔陽。《郡國志》說:福陽有柤水。柤水又往東南流,與沂水混流後又注入沐水,匯流處稱為柤口。城也因而得名。沐水往東南流,到朐縣匯合游水,注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