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二十二潩水

  【原文】

  潩水出河南密縣大騩山,大騩即具茨山也。黃帝登具茨之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潩水出其阿流而為陂,俗謂之玉女池。東徑怪山北,《史記》魏襄王六年,敗楚於陘山者也。山上有鄭祭仲家。冢西有子產墓,累石為方墳,墳東有廟,並東北向鄭城。杜元凱言不忘本。際廟舊有一枯柏樹,其塵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成林,列秀青青,望之,奇可嘉矣。潩水又東南徑長社城西北,甫濮、北濮二水出焉。劉澄之著《永初記》云:《水經》,濮水源出大騩山,東北流注泗,衛靈聞音於水上。殊為乖矣。余按《水經》為潩水,不為濮也。是水首受潩水,川渠雙引,俱東注洧。洧與之過沙,枝流派亂,互得通稱。是以《春秋》昭公九年,遷城父人於陳,以夷濮西田益之。京相璠曰:以夷之濮西田益也。杜預亦言,以夷田在濮水西者與城父人。服虔曰。濮,水名也。且字類音同,津瀾邈別,不得為北濮上源。師氏傳音於其上矣。潩水又南徑鍾亭西,又東南徑皇台西,又東南徑關亭西,又東南徑宛亭西,鄭大夫宛射犬之故邑也。潩水又南,分為二水,一水南出徑胡城東,故潁陰縣之狐人亭也。其水南結為陂,謂之胡城陂。潩水自枝渠東徑曲強城東,皇陂水注之。水出西北皇台七女岡北,皇陂即古長社縣之濁澤也。《史記》魏惠王元年,韓懿侯與趙成侯合軍伐魏,戰於濁澤是也。其肢北對雞鳴城,即長社縣之濁城也。陂水東南流、徑胡泉城北,故潁陰縣之狐宗鄉也。又東合胡城陂水,水上承皇陂,而東南流注於黃水,謂之合作口。而東徑曲強城北,東流入潩水。時人謂之敕水,非也。敕、潩音相類,故字從聲變耳。潩水又徑東西武亭間,兩城相對,疑是古之岸門,史遷所謂走犀首於岸門者也。徐廣曰潁陰有岸亭,未知是否。潩水又南徑射大城東,即鄭公孫射犬城也,蓋俗謬耳。潩水又南,徑潁陰縣故城西。魏明帝封司空陳群為侯國。其水又東南徑許昌城南,又東南,與宣梁陂水合,陂上承狼陂。於潁陰城西南,陂南北二十里,東西十里。《春秋左傳》曰楚子伐鄭,師於狼淵是也。其水東南入許昌縣,徑巨陵城北,鄭地也。《春秋左氏傳》莊公十四年,鄭厲公獲傅瑕於大陵。京相璠曰:潁川臨穎縣東北二十五里,有故巨陵亭,古大陵也。其水又東積而為陂,謂之宣梁陂也。陂水又東南人潩水。潩水又西南流徑陶城西,又東南徑陶陂東。

  東南入於潁。

  【譯文】

  澳水發源於河南郡密縣的大騩山,

  大騩山就是具茨山。黃帝登上具茨山,爬到洪堤上,從華蓋童子手裡接受了《神芝圖》,就是在這座山上。潩水發源於山彎里,流出後積聚成破,俗稱玉女池。池水往東流經隆山以北,《史記》載,魏襄王六年(前313),在隆山打敗了楚軍。山上有鄭祭仲墓,墓西有子產墓,用石塊壘砌成方墳,墳東有一座廟,都面向東北,朝著鄭城。杜元凱說這是不忘本。廟旁原來有一株枯柏樹,在它的舊根殘株上,長出許多小柏樹,郁然成叢,滿眼青翠欲滴,可稱是一種奇妙的美景。潩水又往東南流經長社城西北,南淮、北淮兩條水都從這裡流出。劉澄之著的《永初記》說:《水經》記載的濮水,發源於大騩山,往東北流,注入泗水。衛靈公曾在水上聽到音樂。這是完全搞錯了。我按《水經》,發源於大魄山的是潩水而不是淮水。南、北淮水的上口都承接潩水,二渠並流,往東都注入洧水。洧水與淮水合流,又注入沙水,支流交錯凌亂,所以可互相通稱。《春秋》昭公九年(前533),把城父人遷到陳,劃了一些夷淮以西的田畝添補給他們。京相潘說:以夷的淮西田畝添補給他們。杜預也說:把夷在淮水西的田地劃給城父人。服虔說:淮是水名。師氏作靡靡之音的淮水與這條淮水,雖然字合音同,但此淮與彼淮互不相涉,它不是北淮的上源。潩水又往南流經鍾亭西邊,又往東南流經皇台西邊,又往東南流經關亭西邊,又往東南流經苑亭西邊,這是鄭國大夫宛射犬的舊邑。潩水又南流分為兩條。一條向南流出,經過胡城東邊,就是舊穎阻縣的狐人亭。水,往南流,積聚成為破塘,稱為胡城破。漯水從支渠往東流經曲強城東邊,皇破水注入。皇破水發源於西北的皇台七女岡北麓,皇破就是古時長社縣的濁澤。《史記》載,魏惠王元年(前369),韓彭侯和趙成侯合兵進攻魏國,在濁澤開戰。此破北面直對雞鳴城,就是長社縣的濁城。破水往東南流經胡泉城北邊,這裡是舊穎陰縣的狐宗鄉。又往東流,與胡城破水匯合。破水上口承接皇阪,往東南流,注入黃水,匯流處稱合作口。匯合後往東流經曲強城北邊,往東流注入潩水。當時人稱為救水,這是不對的。救、澳二字音近,因此字就隨音而變了。洪水又流經東武亭和西武亭之間,兩城相對,這裡可能就是古時的岸門,即史遷所說的,犀首在岸門敗走的地方。徐廣說:穎陰有岸亭,不知是否就是此處。潩水又往南流經犬城東邊,就是鄭公孫的射犬城,稱犬城是民間的誤傳。潩水又往南流經穎陰縣舊城西邊,魏明帝把這裡封給司空陳群,立為侯國。潩水又往東南流經許昌城南;又往東南流與宣梁阪水匯合。破水上口在穎陰城西南承接狼破,狼破南北二十里,東西十里。《春秋左傳》說:楚子在狼淵攻打鄭軍。狼淵水往東南流入許昌縣,流經巨陵城北邊,這是鄭的地域。《春秋左氏傳》:莊公十四年(前680),鄭厲公在大陵俘獲傅瑕。京相潘說:穎以臨穎縣東北二十五里有舊巨陵亭,就是古時的大陵。狼酸水又東流,積水成破,稱為宣梁破。破水又往東南注入潩水。潩水又往西南流經陶城西邊,又往東南流經陶破東邊。

  往東南注人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