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十清漳水

  【原文】

  清漳水出上黨沾縣西北少山大要谷,南過縣西,又從縣南屈,《淮南子》曰:清漳出謁戾山。高誘云:山在沾縣。今清漳出沾縣故城東北,俗謂之沾山。後漢分沾縣為樂平郡,治沾縣。水出樂平郡沾縣界。故《晉太康地記》曰:樂平縣舊名沾縣。漢之故縣矣。其山亦曰鹿谷山,水出大要谷,南流徑沾縣故城東,不歷其西也。又南徑昔陽城。《左傳》昭公十二年,晉荀吳偽會齊師者,假道於鮮虞,遂入昔陽。杜預曰:樂平沾縣東有昔陽城者是也。其水又南得梁榆水口,水出梁榆城西大嵰山,水有二源,北水東南流,徑其城東南,注於南水。南水亦出西山,東徑文當城北,又東北徑梁榆城南,即閼與故城也。秦伐趙閼與,惠文王使趙奢救之,奢納許歷之說,破秦於閼與,謂此也。司馬彪、袁山松《郡國志》並言涅縣有閼與聚。盧諶《征艱賦》曰:訪梁榆之墟郭,吊閼與之舊都。闞駰亦云:閼與,今梁榆城是也。漢高帝八年,封馮解散為侯國。其水左台北水,北水又東南入於清漳。清漳又東南與轑水相得。轑水出轑陽縣西北轑山,南流徑轑陽縣故城西南,東流至粟城,注於清漳也。

  東過涉縣西,屈從縣南,按《地理志》,魏郡之屬縣也。漳水於此有涉河之稱,蓋名因地變也。東至武安縣南黍窖邑,入於濁漳。

  【譯文】

  清漳水發源於上黨郡沾縣西北的少山大要谷,往南流過縣西,又從縣南轉彎,《淮南子》說:清漳水發源於渴決山。高誘說:山在沾縣。現在清漳水發源於沾縣舊城東北面,俗稱沾山。後漢把沾縣劃給樂平郡,郡治在沾縣。清漳水就發源於樂平郡的沾縣境內。所以《晉太康地記》說:樂平縣,舊名沾縣。是漢時的舊縣。那座山也叫鹿谷山,水從大要谷流出,往南流經沾縣舊城東面,並不流經西面。又往南流經昔陽城。《左傳》:昭公十二年(前530),晉朝荀吳假意說要去會見齊軍,向鮮虞借路經過,於是就進入昔陽。杜預說:樂平沾縣東面有昔陽城,就是此城。水又往南流,在梁愉水口匯合了一條水。此水發源於梁榆城西面的大嫌山,有兩個源頭:北面的水源往東南流經此城東南面,注入南面那條水源;南面的水源也從西山流出,往東流經文當城北面,又往東北流經梁榆城南面,就是闊與舊城。秦軍進攻趙國闊與,惠文王派趙奢去救援,趙奢採納許歷的意見在闊與打敗了秦兵,指的就是這地方。司馬彪、袁山松的《郡國志》都說涅縣有闊與聚。盧湛《征艱賦》說:尋訪梁榆空荒的城市,憑弔闊與舊時的都城。闡馴也說:闊與就是今天的梁榆城。漢高帝八年(前199)把這裡封給馮解散,立為侯國。南水在左邊匯合北水,北水又往東南流入清漳水。清漳水又往東南流與鐐水相合流。鐐水發源於燎陽縣西北的撩山,往南流經鐐陽縣老城西南面,東流到粟城,注入清漳水。往東流過涉縣西面,又轉向縣南面,

  按《地理志》,涉縣是魏郡的屬縣。漳水在這裡又有涉河之稱,水名又隨地名而變了。

  往東流到武安縣南邊的黍窖邑,注人濁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