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灕水亦出陽海山,灕水與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湘、漓之間,陸地廣百餘步,謂之始安嶠,嶠即越城嶠也。嶠水自嶠之陽,南流注漓,名曰始安水。故庾仲初之賦《揚都》云:判五嶺而分流者也。灕水又南與溈水合,水出西北邵陵縣界,而東南流至零陵縣西,南徑越城西。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賴恭自廣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步騭,即是地也。溈水又東南流,注於灕水,《漢書》所謂出零陵下灕水者也。灕水又南合彈丸溪,水出於彈丸山。山有湧泉,奔流衝激。山嵁及溪中,有石若丸,自然珠圓,狀彈丸矣,故山水即名焉。驗其山有石竇,下深數丈,洞穴深遠,莫究其極。溪水東流注於灕水。灕水又南徑始興縣東,魏元帝咸熙二年,吳孫皓分零陵南部,立始興縣。灕水又南,右會洛溪,溪水出永豐縣西北洛溪山,東流徑其縣北,縣本蒼梧之北鄉,孫皓割以為縣。洛溪水又東南徑始安縣,而東注灕水。灕水又東南流,入熙平縣,徑羊瀨山,山臨灕水,石間有色類羊。又東南徑雞瀨山,山帶灕水,石色狀雞,故二山以物象受名矣。灕水又南,得熙平水口,水源出縣東龍山,西南流徑其縣南,又西與北鄉溪水合,水出縣東北北鄉山,西流徑其縣北,又西流南轉,徑其縣西,縣本始安之扶鄉也,孫皓割以為縣。溪水又南注熙平水,熙平水又西注於灕水。縣南有朝夕塘,水出東山西南,有水從山下注塘,一日再增再減,盈縮以時,未嘗愆期,同於潮水,因名此塘為朝夕塘矣。灕水又西徑平樂縣界,左合平樂溪口,水出臨賀郡之謝沭縣南歷山,西北流徑謝沭縣西南,西南流至平樂縣東南,左會謝沭眾溪,派流湊合,西徑平樂南。孫皓割蒼梧之境,立以為縣,北隸始安。溪水又西南流,注於灕水,謂之平樂水。
南過蒼梧荔浦縣,瀨水出縣西北魯山之東,徑其縣西,與濡水合。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東南徑其縣西,又東南流入荔浦縣,注於瀨溪,又注於灕水,灕水之上有關。灕水又南,左合靈溪水口,水出臨賀富川縣北符靈岡,南流徑其縣東,又南注於灕水也。又南至廣信縣,入於郁水。
灕水也發源於陽海山,
灕水和湘水發源於同一座山,而源頭則被山隔開。湘水與灕水之間,只隔著一片寬約百餘步的陸地,稱為始安嬌。這道山嶺也就是越城嬌。嬌水從山的南麓注入灕水,名為始安水。所以庚仲初作《揚都賦》說:以五嶺為分界,諸水分向而流。灕水又往南流與偽水匯合。偽水發源於西北方的都陵縣邊界上,往東南流到零陵縣西邊,往南流經越城西邊。建安十六年(211),交州刺史賴恭,從廣信合兵於小零陵的越城迎擊步鷺,就是這地方。偽水又往東南流,注入灕水,《漢書》中所說的:取道零陵,從灕水順流而下,就指這條水。灕水又往南流,與彈丸溪匯合。溪水發源於彈丸山,山上有一股泉水湧出,從山澗奔流直衝而下;岩穴和溪澗中有些石子,光潔渾圓,完全是天然形成,形狀就像彈丸一樣,所以山水都以彈丸為名了。考察此山,山上有石洞,下深數丈,洞穴深遠,不知盡頭在何處。溪水東流注入灕水,灕水又往南流經始興縣東邊。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吳孫皓分零陵南部置始興縣。灕水又南流,右邊與洛溪匯合。溪水發源於永豐縣西北的洛溪山,往東流經縣北。始興縣原是蒼梧的j匕鄉,孫皓把它分出來另設為縣。洛溪水又往東南流經始安縣,東流注入灕水。灕水又往東南流,進入熙平縣境,流經羊懶山。山瀕灕水,岩石有些色斑形狀很像羊。又往東南流過雞懶山,岩石有些色斑形狀很像雞。所以這兩座山就都按照岩石的斑紋形象來命名。灕水又南流到熙平水口,此水源出縣東的龍山,往西南流經縣南,又往西流與北鄉溪水匯合。北鄉溪水發源於熙平縣東北的北鄉山,往西流經縣北,又西流南轉,經過縣西。熙平縣原來是始安的扶鄉,孫皓把它劃出來另立為縣。溪水又往南注入熙平水,熙平水又往西注入灕水。縣南有朝夕塘,水源出自東山西南,水從山上流下,注入塘中,塘水每日增減各兩次,漲落都有定時,從不誤期,就像潮水一般,因此稱為朝夕(潮汐)塘。灕水又西流經平樂縣邊界,左邊匯合平樂溪口。溪水發源於臨賀郡謝沐縣南歷山,往西北流經謝沐縣西南,往西南流到平樂縣東南,左邊匯合謝沐縣的許多溪水,這些溪流匯合起來,往西流經平樂縣南邊。孫皓從蒼梧轄境內分地設置平樂縣,隸屬於北邊的始安郡。溪水又往西南流,注入灕水,稱為平樂水。
往南流過蒼梧荔浦縣,
瀨水發源於荔浦縣西北魯山,往東流經荔浦縣西,與濡水匯合。濡水發源於永豐縣西北的濡山,往東南流經縣西,又往東南流入荔浦縣,注入瀨溪,瀨溪又注入灕水。灕水上流有關口。灕水又南流,左邊匯合靈溪水口。溪水發源於臨賀富川縣北面的符靈岡,往南流經縣東,又往南注入灕水。
又往南流到廣信縣注人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