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三十八溱水

  【原文】

  溱水出桂陽臨武縣南,繞城西北屈東流。

  溱水導源縣西南,北流徑縣西,而北與武溪合。《山海經》曰:肄水出臨武西南,而東南注於海。入番禺西。肄水蓋溱水之別名也。武溪水出臨武縣西北桐柏山,東南流,右合溱水,亂流東南徑臨武縣西,謂之武溪。縣側臨溪東,因曰臨武縣,王莽更名大武也。溪又東南流,左會黃岑溪水,水出郴縣黃岑山,西南流,右合武溪水。武溪水又南入重山,山名藍豪,廣圓五百里,悉曲江縣界。崖峻險阻,岩嶺干天,交柯雲蔚,霆天晦景,謂之瀧中。懸湍回注,崩浪震山,名之瀧水。

  東至曲江縣安聶邑東,屈西南流。

  瀧水又南出峽,謂之瀧口。西岸有任將軍城,南海都尉任囂所築也。囂死,尉佗自龍川始居之。東岸有任將軍廟。瀧水又南合泠水,泠水東出泠君山,山,群峰之孤秀也。晉太元十八年,崩十餘丈。於是懸澗瀑掛,傾流注壑,頹波所入,灌於瀧水。瀧水又右合林水,林水出縣東北洹山。王歆之《始興記》曰:林水源里有石室,室前磐石上,行羅十瓮,中悉是餅銀。採伐遇之,不得取,取必迷悶。晉太元初,民封驅之家僕,密竊三餅歸,發看,有大蛇螫之而死。《湘州記》曰:其夜,驅之夢神語曰:君奴不謹,盜銀三餅,即日顯戮,以銀相償。覺視,則奴死銀在矣。林水自源西注於瀧水。又與雲水合,水出縣北湯泉。泉源沸涌,浩氣雲浮,以腥物投之,俄頃即熱。其中時有細赤魚游之,不為灼也。西北合瀧水。又有藉水,上承滄海水,有島嶼焉。其水吐納眾流,西北注於瀧水。瀧水又南歷靈鷲山,山本名虎郡山,亦曰虎市山,以虎多暴故也。晉義熙中,沙門釋僧律,葺宇岩阿,猛虎遠跡,蓋律仁感所致,因改曰靈鷲山。瀧水又南徑曲江縣東,雲縣昔號曲紅,曲紅,山名也,東連岡是矣。瀧中有碑,文曰:自瀑亭至乎曲紅。按《地理志》,曲江,舊縣也。王莽以為除虜。始興郡治。魏文帝咸熙二年,孫皓分桂陽南部立。縣東傍瀧溪,號曰北瀧水,水左即東溪口也。水出始興東江州南康縣界石閻山,西流而與連水合,水出南康縣涼熱山連溪,山即大庾嶺也。五嶺之最東矣,故曰東嶠山。斯則改裝之次,其下船路,名漣溪。漣水南流,注於東溪,謂之漣口,庾仲初謂之大庾嶠水也。東溪亦名東江,又曰始興水。又西,邪階水注之。水出縣東南邪階山。水有別源,曰巢頭,重嶺衿瀧,湍奔相屬,祖源雙注,合為一川。水側有鼻天子城,鼻天子,所未聞也。邪階水又西北注於東江。江水又西徑始興縣南,又西入曲江縣,邸水注之。水出浮岳山,山躡一處,則百餘步動,若在水也,因名浮岳山。南流注於東江,東江又西,與利水合。水出縣之韶石北山,南流徑韶石下,其高百仞,廣圓五里,兩石對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雙闕,名曰韶石。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爾年豐,彌歷一紀。利水又南徑靈石下,靈石一名逃石,高三十丈,廣圓五百丈。耆舊傳言,石本桂林武城縣,因夜迅雷之變,忽然遷此,彼人來見,嘆曰:石乃逃來。因名逃石,以其有靈運徙,又曰靈石,其傑處,臨江壁立,霞駁有若繢焉。水石驚瀨,傳響不絕,商舟淹留,聆玩不已。利水南注東江,東江又西注於北江,謂之東江口。溱水自此有始興大庾之名,而南入湞陽縣也。

  過湞陽縣,出洭浦關,與桂水合。

  溱水南徑湞陽縣西,舊漢縣也,王莽之綦武矣。縣東有湞石山,廣圓三十里,挺崿大江之北,盤址長川之際。其陽有石室,漁叟所憩。昔欲於山北開達郡之路,輒有大蛇斷道,不果。是以今行者,必於石室前泛舟而濟也。溱水又西南,歷皋口、太尉二山之間,是曰湞陽峽。兩岸傑秀,壁立虧天。昔嘗鑿石架閣,令兩岸相接,以拒徐道覆。溱水出峽,左則湞水注之,水出南海龍川縣西,徑湞陽縣南,右注溱水。故應劭曰:湞水西入溱是也。溱水又西南,洭水入焉。《山海經》所謂湟水,出桂陽西北山,東南注肄入敦浦西者也。溱水又西南徑中宿縣會一里水,其處隘,名之為觀岐。連山交枕,絕崖壁竦,下有神廟,背阿面流,壇宇虛肅,廟渚攢石巉岩,亂峙中川。時水洊至,鼓怒沸騰,流木淪沒,必無出者。世人以為河怕下材。晉中朝時,縣人有使者至洛,事訖,將還。忽有一人寄其書云:吾家在觀岐前,石間懸藤,即其處也。但叩藤,自當有人取之。使者謹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書,並延入水府,衣不沾濡。言此似不近情,然造化之中,無所不有,穆滿西遊,與河宗論寶。以此推之,亦為類矣。溱水又西南徑中宿縣南,吳孫皓分四會之北鄉立焉。

  南入於海。

  溱水又南注於郁,而入於海。

  【譯文】

  溱水發源於桂陽郡臨武縣南邊,繞城向西北轉彎,往東流,溱水發源於臨武縣西南,往北流經縣西,然後往北與武溪匯合。《山海經》說:肄水發源於臨武西南,往東南流,注入大海。溱水進入番禺西部,肄水就是溱水的別名。武溪水發源於臨武縣西北的桐柏山,往東南流,在右邊與溱水匯合,往東南亂流,經過臨武縣西邊,稱為武溪。臨武縣城瀕臨溪東,因此名為臨武縣,王莽改名為大武。武溪又往東南流,左邊匯合了黃岑溪水。溪水發源於郴縣黃岑山,往西南流,在右邊與武溪水匯合。武溪水又往南流入重山,山名藍豪,方圓五百里,都在曲江縣境內。山上懸崖削壁險阻難行;山嶺的嶸岩高入雲天,密林繁枝交錯,綠蔭如雲,蔭天蔽日,稱為瓏中。瀑布縈纖流瀉,激起崩裂的浪花,聲震山谷,稱為瀧水。

  往東流,到曲江縣安聶邑東邊,折向西南流,瀧水繼續南流出峽,峽口叫攏口。西岸有任將軍城,是南海都尉任囂所築。任囂死後,尉佗從龍川開始進駐於此。東岸有任將軍廟。瀧水又往南流與冷水匯合。冷水發源於東面的冷君山,此山雄偉高峻,獨出群峰之上。晉太元十八年(393),山崩塌了十餘丈,於是形成懸崖飛瀑,水流傾瀉入深壑,滔滔滾滾地奔向瓏水。瀧水又在右邊匯合林水。林水發源於曲江縣東北面的垣山。王欲之《始興記》說:林水的源頭有個石洞,在洞前的巨石上,排著十隻罈子,壇內全是銀餅。伐木砍柴的人碰到時是拿不得的,拿了一定會昏迷心悶。晉太元(376一396)初,封驅之有個僕人暗裡偷了三枚銀餅回來,打開一看,卻是一條大蛇,把他活活咬死。《湘州記》說:那天晚上,封驅之夢見神對他說:你的奴僕不檢點,偷了三枚銀餅。當日將他處決示眾,銀子就留給你作為賠償。他醒來去看,只見僕人已死,銀子還在那邊。林水從源頭往西流,注入瀧水。瀧水又與雲水匯合。雲水發源於縣北湯泉,湯泉水源在不斷沸涌,上面飄浮著一股濃厚的雲氣;如果投下腥味的東西,一會兒就會熱起來。泉水中常有紅色的小魚游來游去,卻燙不傷。雲水往西北流,與瀧水匯合。還有一條藉水,上流承接滄海水,有島嶼。此水接納了許多支流,往西北注入瀧水。瀧水又往南流經靈鷺山。此山原名虎郡山,又叫虎市山。因為常常有猛虎為害。晉義熙年間(405一418),有個名叫律的僧人在岩邊修建了一座房子,於是猛虎絕跡。這大概是由於律的仁慈感化所致吧。因此改名靈鷺山。瀧水又往南流經曲江縣東邊,據說從前縣名叫曲紅,曲紅是山名,就是東邊那座相連的山岡。攏中有碑,碑文說:從瀑亭到曲紅,按《地理志》,曲紅是舊縣,王莽名為除虜,是始興郡的治所。魏文帝咸烈二年(265),孫皓劃分桂陽郡南部另設始興郡。曲江縣東傍攏溪,號為北瓏水;水的左岸就是東溪口。溪水發源於始興東邊江州南康縣邊界的石閻山,往西流與連水匯合。連水發源於南康縣涼熱山的連溪,涼熱山就是大庚嶺,是五嶺最東的一座,所以叫東嬌山。這是轉裝貨物的埠頭,下流航道稱為漣溪。漣水南流,注入東溪,匯流處稱為漣口。東溪,庚仲初稱為大庚嬌水,又名東江,又叫始興水。又往西流,有邪階水注入。邪階水發源於南康縣東南的邪階山,還有另一個源頭,叫巢頭。層沓的山嶺約束住急流,浪濤滾滾,兩個源頭並瀉而下,匯合成為一水。水邊有鼻天子城,但鼻天子是何許人,卻從未聽說過。邪階水又往西北流,注入東江。江水又往西流經始興縣南邊;又往西流入曲江縣,有邸水注入。邸水發源於浮岳山,這座山只要在一處踏一下,百餘步內都會搖動,就像浮在水上一樣,所以叫浮岳山。邸水南流注入東江。東江又往西流,與利水匯合。利水發源於曲江縣的韶石北山,往南流經韶石腳下。石山高百仍,方圓五里,有兩座巨石大小相近,相隔一里,遙相對峙,就如石閥,名叫韶石。據老人們說,從前有兩個仙人,各分一石,在那裡棲息,此後十二年間,年年連續豐收。利水又往南流經靈石腳下。靈石又名逃石,高三十丈,方圓五百丈。老人相傳,巨石本來在桂林武城縣,夜間霹靂一聲,巨石就移到這裡來了。武城人來了,見到巨石,驚呼道:岩石竟逃到這裡來了!』因此名為逃石。又因岩石有靈,竟能遷徙,又名靈石。岩頭高處,臨江聳峙如壁,色彩斑斕就像繪畫一般。急流衝激著岩石,不絕地發出驚心動魄的巨響,商旅船舶行經這裡,都留下不走了,賞玩不已。利水往南注入東江,東江又往西注入北江,匯流處叫東江口。溱水從這裡起有始興大庚之名,往南流入偵陽縣。

  經過偵陽縣,出了漚浦關,與桂水匯合,

  溱水往南流經偵陽縣西邊,這是漢時的舊縣址,就是王莽的纂武。縣東有偵石山,方圓三十里,在大江北岸昂起雄峰,在長河邊上紮下深基。山南有岩洞,是漁人休息的地方。從前幾度有人想在山北開一條路,通到郡城,可是立即就有大蛇當路,因而都沒有開成。所以現在行人必須在岩洞前乘船前往。溱水又往西南流經皋口、太尉二山之間,稱為偵陽峽;兩岸石壁陡峭,高聳遮天,景色非常秀麗。從前曾鑿石架設閣橋,把兩岸連接起來,抵禦徐道覆的進攻。溱水出了山峽,左邊有偵水注入。偵水發源於南海龍川縣,往西流經偵陽縣南邊,向右注入溱水,所以應肋說:偵水西流注入溱水。溱水又往西南流,有漚水注入。《山海經》說:涅水發源於桂陽西北山間,往東南注入肄水,流入敦浦西,就指這條水。溱水又往西南流經中宿縣,匯合了一里水,那裡地勢險隘,名為觀歧。連綿的山峰縱橫交錯。陡峭的危崖聳峙如壁。下有神廟,倚山面水,殿宇空寂肅穆,廟前的洲諸中攢聚著一堆峰岩,零亂地屹立於江心。洪水接連而來,奔騰怒號,水上漂來的木\材,到了這裡必定下沉,而且再也不會浮起來,人們都以為是水神河伯收去了。晉時縣人有使者到洛陽,辦好了事將要回去了,忽然有人托他帶信,說:我家在觀歧前,就是岩石間有藤垂下的地方。你只要敲一敲野藤,自然會有人來拿的。使者照他的話去做,果然有兩人出來,接過了信,並邀請他到水府去,衣裳卻一點也不沾濕。這話似乎不近情理,但天地之間無奇不有,周穆王西遊與河神論寶就是一例。照此推想起來,這也是相類似的事了。溱水又往西南流經中宿縣南邊,這是吳孫皓把四會北鄉劃分出來設立的。

  南流注人大海。

  溱水又往南流注入郁水,然後流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