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朱元璋重返大明後24

  這話說的極其犀利,毫不留情,朱祁鎮只覺一把尖刀徑直刺穿心窩,痛的他臉色煞白,一時間竟連話都說不出來。閱讀

  皇帝一意孤行,御駕親征,結果不僅吃了敗仗,葬送掉二十萬京營精銳,自己也被敵軍俘虜,華夏五千年來,正統的中原帝王就沒辦過這麼丟臉的事兒。

  就算是宋朝的欽徽二帝,那也是國勢衰退,金人打到汴京城、被抓到上京去的,而他呢?

  自己主動送的!

  當初朱祁鎮迎著滿朝文武的反對聲堅持御駕親征,那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個孤膽英雄,有種類似於楚國大夫屈原那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孤寂。

  然而事實證明文武百官的擔憂是對的,他不是什麼英雄,而是一個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驚天大傻逼,註定會被載入史冊的昏君。

  羞憤,懊惱,種種情緒堆積在一起,叫他幾乎喘不上氣來。

  袁彬勸他說是因為皇帝太過年輕,才會被小人蒙蔽,他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只是這樣的安慰在堂弟朱祁錕登基稱帝,重整河山之後,變成了徹徹底底的諷刺。

  要說年輕,朱祁錕比他更小,且又是藩王出身,沒接受過正統的君王教育,他能力挽狂瀾、扶持大明不倒,是當世明主,為什麼自己就只能當一根攪屎棍,把大明帶向深淵?

  身為天子,卻去幫瓦剌叫門,他何嘗又不覺得恥辱,只是老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古人也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忍一時之辱,又能怎樣?

  他是大明天子,至高無上,叫臣下為自己犧牲一二,又有什麼了不得的!

  也先了解這個年輕皇帝的虛偽與怯懦,故而只是吹捧,待之甚恭——被俘虜了之後主動幫忙叫門的皇帝噯,抖一抖就會往下掉金子的大明天子,吹捧幾句,恭敬一點罷了,有什麼了不起的?

  八車稀世珍寶,萬里江山在望,換你吃一口屎,你吃不吃?!

  再說又不用真的吃屎,做做戲就好了,何樂而不為!

  也先哄著他,袁彬只會往好里勸,身邊的蒙古侍從就更加不必說了,將他奉若神明,什麼曲線救國啊,什麼建設瓦剌大明共榮啊,朱祁鎮被吹捧的飄飄然,心裡邊也跟著信了幾分。

  這時候圖窮匕見,被一個自己看不起的蒙古蠻子呵斥辱罵,戳破了戴在臉上遮羞的那層假面,朱祁鎮一時之間只覺心頭髮燙,羞臊難言,惱怒的欲要殺人。

  「彼輩爾敢!」他掙扎著想要上前,卻因為被捆了個結結實實,勉強走了兩步,便摔倒在地,狼狽不堪。

  那蒙古士兵覷著明人神色,見不曾阻止,膽子便大了起來,神情不屑道:「難道我說的不對,大明皇帝不曾幫也先叫過門?還是說不曾跟也先相談甚歡?我聽說大明所崇尚的名臣,要麼是岳飛、文天祥之流,要麼是陸秀夫之流,又聽此前土木之變中被俘的明人講過陸秀夫背負宋朝末代皇帝投海的事情——」

  另一個士兵不懷好意的看著朱祁鎮,道:「聽說那個陸秀夫投海前說了幾句話,什麼『國以至此,陛下當為國而赴死』,又比如說什麼『德祐皇帝之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云云,明朝皇帝,我們是草原蠻人,不通教化,你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嗎?!」

  朱祁鎮自幼接受的便是專門的帝王教育,且宋朝又是明朝之前的中原文明,其興亡更是被太傅們捏著耳朵從頭講到尾,如何不知其中深意,當下便覺一股恥辱與羞憤直衝天靈蓋,目眥盡裂,恨不能即刻同那蒙古士兵同歸於盡。

  那二人見他如此,嬉笑愈甚:「看這模樣,仿佛是懂,只是為也先叫門也是你乾的,這未免就叫人想不明白了,到底是懂,還是不懂啊?!」

  這倆人嘴也真夠損的,深諳殺人誅心的道理。

  朱祁鎮兩眼暴突,口中嚇嚇不止,為首的明軍將領把他真給氣死了,便揮揮手打發那兩個蒙古人離開:「剩下的事情便交給我們吧。」

  夜色漸深,蒙古包外的殺喊聲此起彼伏,不曾停歇。

  這一晚,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這一行明軍並不曾帶朱祁鎮和袁彬出去,只留守在帳中,等待第二日雨過天晴。

  朱祁鎮心緒激憤,起初還叫罵不止,幾個人聽得心煩,乾脆就把他嘴給堵上了,再見袁彬連聲叱罵他們無禮,索性連他的嘴也一塊兒堵了。

  也先所部本就損失慘重,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又被脫脫不花出賣,猝不及防、以卵擊石的結果,就是一敗塗地,僅剩的幾萬人被殺的殺、擒的擒,其麾下一眾將領、幕僚都被捉住,也先也被明軍控制住,聽候皇帝發落。

  朱元璋十一月中率軍出征,到今日已經是十二月下旬,年關在即。

  脫脫不花早已潰逃回蒙古去,又有氣候和物資補給等方面的問題牽絆,朱元璋明白窮寇莫追的道理,更遑論此次出征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瓦剌失了幾十萬精銳,也先被擒,蒙古元氣大傷,沒有幾十年的時間,絕對緩不過這股勁兒來,又將朱祁鎮和喜寧一併逮住,算是滿載而歸了。

  ……

  朱祁鎮被擒之後,情緒一直都處於激憤之中,他知道朱祁錕御駕親征的事情,再見看守自己的明軍態度,如何不知他心中所想,不願讓這個隱隱對峙過的堂弟看笑話,第二日便冷靜下來,道是想要更衣換裝,整頓儀容。

  沒人理他。

  一天三飯,定時讓撒泡尿,別的時候捆起來就完了。

  朱祁鎮冷笑,這是想給朕一個下馬威不成?

  便不再要求,只閉目養神,力求不失了天子體面,又開始想見了朱祁錕之後該說些什麼才好,該以怎樣的態度和情緒同他交談,才能最大程度的震懾他,讓他有所忌憚。

  事實上,他是拋媚眼給瞎子看了。

  一直到大軍還京,那位繼承了他皇位的好堂弟都不曾前去見他,絲毫不掩飾他的不屑一顧和輕蔑。

  朱祁鎮……

  朱祁鎮憋得內傷了。

  文武百官們早就見識過了皇帝的本領,對於他此次御駕親征,來自朝堂內部的反對聲音微乎其微,但饒是如此,于謙、胡濙等人心頭也存著幾分忐忑與不安,唯恐皇帝陰溝裡翻船,將大明帶到更黑更暗的深淵去。

  直到皇帝大破瓦剌所部、生擒也先,班師回朝的消息傳出。

  「好啊,上天庇佑!」

  幾位閣臣老淚縱橫,向來剛直的于謙也不禁濕了眼眶,另有侍從飛馬往各處衙門去報喜,前線戰場上傳來的喜訊就像是火苗一樣,瞬間引爆了了整個北京。

  「英明神武若此,真是天授之君啊!」

  「果真為太祖皇帝子孫!」

  「我大明後繼有人了啊!」

  消息傳到後宮,藺皇后喜笑顏開,叫宮人們陪伴著往佛堂去還願,皇太后臉上也帶了幾分笑意與希冀,迫不及待的追問道:「果真已經接回了太上皇?!」

  侍從笑著應聲,皇太后捂著心口,連聲喊「阿彌陀佛」,錢皇后叫宮人們攙扶著跌跌撞撞趕來,蒼白面孔上浮現出幾分飽含期待的血色:「母后,陛下要回來了嗎?!」

  較之素日的嚴肅,皇太后此時便要和顏悅色的多:「是啊,回來了!」

  說到此處,她不禁淚濕眼睫,拉著兒媳婦的手,哽咽道:「咱們娘倆,可算是把他給等回來了!」

  王師還京當日,于謙率領一眾文武百官在京城門外跪迎,見皇帝端坐馬上,英姿勃發,心下暗鬆口氣,再瞥見其後被禁軍押解看守著的也先等人,更是目露歡欣。

  吏部侍郎知道太上皇還京的消息,特意往御駕之後張望了幾眼,不曾瞧見太上皇的車駕,甚至連儀制格外突出的車駕都沒瞧見,不禁悄悄拽了拽上官吏部尚書王直的衣袖,低聲道:「王尚書?」

  王直面帶微笑,以一種崇敬異常的神色,聚精會神的看著皇帝,頭都沒回:「怎麼了?」

  吏部侍郎悄聲道:「怎麼不見太上皇?」

  王直看著皇帝,不住的鼓掌:「別提他。」

  吏部侍郎以為自己聽錯了:「啊?您說……」

  王直:「今天是個好日子,不說他,晦氣!」

  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默默的閉上了嘴巴。

  此前京城保衛戰之後,皇帝便真正的站穩了腳跟,一聲令下,天下無敢不從,現下裹挾大勝餘威,誰敢在此時觸他的霉頭?

  至於太上皇,這都是老黃曆了,別提他,晦氣!

  可誰都沒想到,入城回京之後,皇帝第一個提了太上皇。

  「朕此處出軍,大敗也先所部,生擒也先,不僅如此,還抓到了喜寧——」

  說到此處,朱元璋濃眉一挑,詢問道:「諸位卿家以為,此賊該當如何處置?」

  話音落地,于謙便出列一步,寒聲道:「此賊之罪,僅次於王振而已,非凌遲處死不足以平天下之憤!」

  百官亦出列附和道:「正是如此!非凌遲處死,不足以平民憤,更不足以告慰諸多將士在天之靈!」

  朱元璋卻搖頭道:「凌遲處死,此極刑也,喜寧所犯何罪,竟要遭受這等酷刑?」

  底下臣工們變了神色,臉上皆有怒色閃爍。

  于謙一掀衣擺,率先跪下身去,目光凌厲道:「陛下,若非此賊叛降瓦剌,引導也先偷襲紫荊關,又屢施詭計,紫荊關的守將不會死,紫荊關過萬士兵不會死,我中原大地更不會慘遭瓦剌蠻子鐵蹄踐踏,此賊不殺,天下銜恨!」

  文武百官嘩啦啦跪了一地,附和道:「正如衛國公所說!」

  「原來如此。」

  朱元璋點點頭,卻不再說喜寧:「那王振之罪,又當如何評說?」

  于謙不假思索道:「喜寧罪當凌遲處死,而王振之罪,雖凌遲處死尚不得恕!」

  朱元璋又點點頭,下了玉階,踱步幾圈,視線穩穩壓倒了眾臣頭頂,聲色俱厲:「既如此,太上皇縱容王振亂權禍國在先,坑害百姓將士數十萬在後,致使大明生靈塗炭,黎庶遭殃,其罪又當如何?!」

  于謙不想皇帝如此發難,一時怔住,胡濙、王直等老臣亦是驚詫,唯有被朱元璋提拔的中青將領出列,震聲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太上皇昏庸,殘害百姓黎庶至此,又豈能得以倖免?!」

  「以堂堂中原天子之身,而代瓦剌力扣邊門,其厚顏無恥之狀,尤勝欽徽二帝萬千!」

  「太祖皇帝何等的英明神武,九泉之下,若知道自己有這等不肖的後世子孫,必定不願認之,而聖人講『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以他如此言行,又怎堪為帝?應當廢去他的帝號,問罪處死,以謝天下!」

  于謙等人為之所震,一時無言,百官默默良久,終於有人小心翼翼的壓了聲音,怯懦道:「那,那可是太上皇啊……」

  「太上皇又如何?!社稷為重,君為輕!」

  立時便有將領雙目如電,朝發話人看了過去:「王振亂權,難道不是太上皇所縱容?這些年來,王振害了多少忠良和百姓?!土木之變,二十萬京營損失殆盡,英國公、成國公、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多少官員勛貴死於非難,豈非太上皇之過?至於力扣邊門,此事從我嘴裡說出來,我都嫌髒!」

  「可是……」

  剛說了兩個人,朱元璋所提拔的小將便厲聲道:「若你身為邊鎮主官,一意孤行為瓦剌所擒,你可會威逼城內下屬開門,放瓦剌軍隊入城?!」

  說話時,他手持笏板,神情猙獰,顯然是一個說不好,就要近前去將人錘死。

  無論是為了聲名,還是為了生命,這時候那官員都只能道:「若真如此,臣必定自盡殉國,不敢有辱國體!」

  「哼!」那小將將視線收回,環視周遭,冷笑道:「大臣可死天下,天子不可?!太祖皇帝創業何等艱辛,今日卻為後世子孫所負,不守祖業、叛通國敵之人,豈能為君!」

  滿殿無言。

  事實上,有那麼個政治正確在頭頂壓著,誰也沒法替太上皇辯駁。

  換成是你,你會替瓦剌扣門嗎?

  會。

  該死的二五仔,深負國恩,馬上將他下獄,滿門抄斬全家桶安排上!

  不會。

  這麼清高剛烈的忠臣,怎麼能跟骯髒無恥的太上皇同流合污?

  快快踢他一腳,送他去死!

  一點餘地都沒留,這踏馬還有什麼好商量的!

  朱元璋對這結果很滿意,面帶笑意,輕聲道:「永嘉侯?」

  胡濙額頭上冷汗涔涔,硬著頭皮道:「臣以為,諸位將軍所言甚有道理。」

  朱元璋笑了,又問王直:「平寧侯?」

  王直毫不猶豫道:「臣深以為然!」

  朱元璋又問:「英國公?」

  英國公的爹就是死在土木堡的,一大把年紀的人,死無全屍,英國公怎能不恨,當即道:「臣深以為然!」

  朱元璋還問:「成國公?」

  成國公的爹同樣戰死在土木堡,不假思索道:「臣深以為然!」

  挨著問了一遍之後,朱元璋終於將視線轉到了于謙身上:「衛國公?」

  于謙做了個有些失禮的動作,微微抬首,與皇帝對視:「陛下如此,是因公心,還是私利?」

  朱元璋心頭微生敬意,遂鄭重了神色,肅然道:「神靈在上,朕絕無私心,今日如此,是為祖先與天下除此賊!」

  于謙叩首於地:「臣萬死。」

  又沉聲道:「臣深以為然!」

  朱元璋眼底有笑意閃過,視線落到殿中群臣身上時,旋即轉為冷厲,笑容斂去,目露凶光:「朱祁鎮不敬先祖,寵信奸佞,以至於朝綱不振,黎庶蒙難,天下哀嚎,著廢其帝號,扒皮揎草,永世懸掛於太廟偏殿,令後世子孫以此為戒,勿再出此昏庸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