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趙策英

  第215章 趙策英

  沈皇后聞言眉頭微皺,說道:「陛下,從興和鄒氏感情甚篤,這皺氏剛剛去世,讓他續弦,他心裡怕是不情願。而且之前我也問過他,從興的意思是想娶鄒氏的妹妹進門。」

  趙宗全擺了擺手,說道:「今時不同往日,從興如今可是國舅爺,堂堂侯爵,那鄒家小門小戶的哪裡配的上他?從興若是抬舉鄒家,讓她做個偏房便是。」

  「可是鄒氏畢竟是為了救我而死,而且我也聽聞英國公對這個小女兒寶貝的緊,若是讓她給從興續弦,英國公心裡也不痛快。陛下若是想聯姻,不如讓英兒娶吧。」沈皇后說道。

  鄒家雖然門第不高,但是鄒氏平行樣貌皆不輸一些名門閨秀。

  不僅和沈從興夫妻和睦,她和這個弟媳婦感情也非常好。

  鄒氏為了救她而死,臨死前心心念念的就是兩個兒子。

  沈皇后覺得沈從興續弦娶鄒娘子的妹妹不僅對兩個孩子好,也回報了鄒家的恩情。

  當然了,她也知道趙宗全讓沈從興和英國公府聯姻的目的。

  於是便提出讓趙策英娶英國公的女兒。

  在她看來趙策英比沈從英更合適,畢竟趙策英是嫡長子,以後的太子,未來的皇帝。

  若是趙策英娶了英國公的女兒,英國公必然死心塌地的忠於他們一家。

  「不行!」趙宗全聞言想都沒想,臉色有些難看的反對道。

  趙策英娶英國公之女,確實比沈從興合適,但是以英國公在軍中的威望,若是在加上趙策英的身份,兩人若是成了翁婿,他就要睡不著了。

  雖說沈從興是趙策英的舅舅,沈從興娶和趙策英娶看似沒有什麼區別。

  可實際上區別很大。

  沈從興娶英國公之女,若是趙策英想要造反,沈從興很可能會幫忙,但是英國公卻不會摻和。

  若是讓趙策英娶,一旦他想造反,沈從興和英國公都會幫助他。

  趙宗全雖然覺得趙策英不會造反,但是他自己現在正年輕,才三十多歲,他覺得自己再當幾十年皇帝完全沒問題。

  趙策英能甘心當幾十年太子麼?

  這也是他登基後,不立趙策英為太子的原因。

  「為什麼?」沈皇后質問道。

  她雖然出身低,沒什麼權謀心計,但是趙宗全反應這麼大,還是讓她感覺到一絲不對。

  之前趙宗全私底下和她說過,不立太子是因為趙策英年輕氣盛,想打磨他幾年。

  但是現在看來,好像並沒有那麼簡單。

  趙宗全也知道自己剛剛有些太激動了,擠出一絲笑容說道:「朕現在相信的人不多,耿介川、段成泳那兩個能力平庸,不堪大用。能夠信賴的也只有從興和顧廷燁了。朕需要他們兩個來幫朕收攏兵權,顧廷燁是寧遠侯府顧家的人,他那個兄長雖說繼承了爵位,但是體弱多病,只有一個女兒,眼看著活不了多久了。」

  「朕沒有封他爵位,就是想讓他繼承寧遠侯的爵位,以顧家在軍中的威望,朕提拔他,倒是不擔心有人不服。但是從興就不一樣了,他之前不過一個廂軍指揮使,驟登高位難以服眾,他娶了英國公之女,這一切就不成問題了。」

  沈皇后聞言打消了心裡的猜測,憂心道:「可是從興那邊怕是不會答應。」

  趙宗全說道:「他那邊你好好跟他說說,他也不是不顧大局之人。」

  「等他回來,臣妾勸勸他吧。」沈皇后嘆了一口氣說道。

  趙宗全點了點頭,說道:「你那妹妹朕想把他許配給忠敬侯的弟弟,你覺得如何?」

  忠敬侯鄭家,是勛貴中少數從開國一直興盛到現在的人家。

  鄭家世代忠良家風極嚴,每代都有子弟在軍中效力,上一代忠敬侯剛剛二十出頭,就在十幾年前和西夏的戰爭中戰死了,留下兩個幼子。

  前幾年長子成年,承襲了爵位,雖然官職不高,但是鄭家在軍中的威望僅次於英國公,和坐鎮西北的定國公孫家,都不逞多讓。

  沈皇后聞言一愣,說道:「陛下,我之前不是和伱提過,想把玉珍嫁給仲懷麼?」

  顧廷燁幾次救趙宗全父子,在趙家也住了一段時間。

  幾次接觸下來,沈皇后也有意把妹妹嫁給顧廷燁。

  當時顧廷燁隱姓埋名,謊稱是汴京小世家的子弟,不過那時候趙宗全也不過是一團練使,沈從興是廂軍指揮使,官職都不高,倒葉門當戶對。

  雖說現在知道顧廷燁是侯府嫡子,但是他們家也一躍成為了皇族。

  說起來兩人依舊般配。

  而且鄭家家風極嚴,以她妹妹的性格嫁過去肯定要吃苦頭。

  但是顧家就不一樣了,顧廷燁上面只有一個繼母,關係還不好,加上有她這個皇后姐姐撐腰,日子必然不會難過。

  更何況顧廷燁以後可是要承襲爵位的,嫁過去以後就是侯府大娘子了,而鄭家的爵位被長子繼承了,次子即便娶了她妹妹,最多被重用罷了,爵位短時間肯定沒希望,就算以後立了功,最多也一伯爵罷了。

  「這件事朕也仔細想過,那顧廷燁之前和英兒兄弟相稱,讓他娶你妹妹,以後英兒如何面對他?」趙宗全說道。

  要是別人,嫁給顧廷燁確實合適。

  但是沈皇后的妹妹不成,他還想讓沈從興和顧廷燁來執掌兵權,若是顧廷燁成了沈從興的妹夫,兩人關係就過於親密了。

  「陛下,你之前可是都答應的。」沈皇后說道。

  之前還在禹州的時候她就和趙宗全提過,那時候趙宗全說顧廷燁還在喪期,不合適提,等顧廷燁喪期過了再提。

  「這不是此一時,彼一時嘛。咱們現在根基淺薄,如履薄冰,凡事都得多做考慮。」趙宗全說道。

  沈皇后聞言嘆了一口氣,說道:「那陛下看著辦吧。」

  她知道他們一家現在的身份不同以往了,做任何事都要考慮利益得失。

  ……

  「二郎等等我。」

  袁文紹一回頭,看著跑過來的趙策英,連忙躬身行禮:「見過桓王殿下!」

  「欸~二郎這就生分了。」趙策英不悅道。

  「殿下,禮不可廢,若是臣不講禮數,怕是那些諫官都要彈劾臣了。」袁文紹笑道。

  「唉。」趙策英嘆了一口氣,說道:「你說的對,現在身份變了,是得注意些,倒是沒有以前那麼自在了。」

  「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總要學著適應的。」袁文紹笑道。

  「哈哈,說的對。咱們邊走邊說。」趙策英笑道。

  「是。」袁文紹應了一聲,落後趙策英半個身位。

  「你啊你,走快些,本王有話問你。」趙策英說道。

  「殿下請說。」袁文紹拱手道。

  趙策英和袁文紹並肩而行,小聲道:「你對這次和西夏的戰事怎麼看?」

  袁文紹沉吟了一會,說道:「必然凱旋而歸。」

  趙策英瞪了他一眼,說道:「本王想聽的是真話,你別說一些好聽的糊弄我。」

  「殿下,臣說的就是真話。」袁文紹說道。

  「哦?」趙策英驚訝道:「願聞其詳!」

  袁文紹斟酌了一下,說道:「殿下,雖說西夏國主親政有一年時間了,但是之前西夏太后親族亂政這麼多年,西夏國主親政後,光是肅清內部都需要不短的時間。西夏這次偷襲,完全是因為得知逆王造反,以為我大周內部不穩」

  「之所以能夠攻破數座重城,是因為西夏發兵太過突然,加上兵力過多,邊軍沒有防備。即便如此,定國公都能止住西夏的攻勢,由此可見西夏完全是倉促動兵,準備不足。」

  趙策英聞言點了點頭,道:「繼續說。」

  「而我大周不同,新皇登基,邊境將士必然想在新皇面前立功,萬眾一心之下,必然能夠打退西夏來犯之敵。」袁文紹說道。

  仁宗皇帝寬仁,對於軍中武將來說,即便打了敗仗,也不一定有多大事。

  但是現在換了新老闆了,他們摸不清楚新老闆的性格,生怕成了新老闆立威的那隻雞。

  而且將士們都知道,這是新老闆繼位後的第一仗,打贏了新老闆必然會重賞。

  打起仗來,必然會拼命,加上西夏準備不足,打退並不難。

  更何況趙宗全並有臨陣換帥,派去的援兵依舊歸定國公調遣。

  「聽你一席話,本王倒是鬆了一口氣。」趙策英笑道。

  這一仗不僅趙宗全擔心,他這個做兒子的也非常擔心。

  「殿下謬讚了,臣不過紙上談兵罷了,結果如何,臣也不敢保證。」袁文紹拱手道。

  他只記得趙宗全平叛後,確實打過仗,具體和西夏還是北遼打他就不清楚了。

  不過他知道結果,確實是打贏了。

  因此他才敢這麼自信。

  「呵呵,二郎太謙虛了。」趙策英笑了笑,問道:「二郎,若是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你認為應該怎麼做?」

  袁文紹聞言一愣,沒想到趙策英竟然會問他這個。

  沉吟許久,袁文紹搖了搖頭,說道:「暫時大周並不具備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實力。」

  「仔細說說。」趙策英說道。

  袁文紹抿了抿嘴,說道:「從太祖開始,除了先帝外,每代帝王都試圖收回燕雲十六州,都以失敗告終。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北遼在這麼多年的防守中,已經適應了守城,加上北遼有大量的漢人,在器械上並不比大周落後多少,另外還有西夏牽制,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非常難。」

  漢人和遊牧民族之間各有優勢,遊牧民族的優勢就是全民皆兵,而且還全是騎兵。

  加上遊牧民族生存環境惡劣,好勇鬥狠。

  不過遊牧民族不擅長守城和攻城。

  而中原王朝恰恰相反,單兵上確實不是遊牧民族的對手,卻善於製作各種先進器械,利用城池。

  但是北遼占據燕雲十六州,早已適應了守城,加上北遼重視漢家技藝,善待那些工匠。

  漢人講究什麼士農工商,但是在北遼,工匠的地位反而是漢人中最高的。

  而且北遼還把漢人那套以夷制夷學的很是通透,劃分南院北院,用漢人管理漢人。

  認真說起來北遼是一國兩制的開創者。

  可以說歷代君王沒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並不單單是重文輕武的原因。

  若只是重文輕武的原因,那太祖皇帝能夠一統天下,作為開國皇帝,能力自然不用多說,卻數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二郎的意思是,若想收復燕雲十六州,要先解決掉西夏?」趙策英驚訝道。

  「沒錯!」袁文紹點了點頭,說道:「這些年能夠保持三足鼎立的局勢,算起來也要多虧西夏。若是不先滅掉西夏,想收復燕雲十六州,難於登天。」

  西夏在北遼占據優勢的時候,會幫助大周。

  等大周占據優勢的時候,卻又反過頭幫北遼。

  而歷代皇帝對於燕雲十六州過於執著,也不吸取教訓,每次都是打北遼。

  反而讓西夏一步一步坐大,最後獨立建國了。

  趙策英眉頭微皺,說道:「可是若對西夏動兵,北遼一樣不會坐視不管。」

  這一點以前也不是沒人想到,只不過打西夏,北遼一樣會出兵,相比較起來北遼的威脅更大。

  袁文紹搖了搖頭,說道:「若是打西夏,北遼並不會第一時間出兵,會等到西夏撐不住的時候才會出兵,想著坐收漁翁之利。因此若是想對付西夏,必須速戰速決。」

  「這不可能,西夏數十萬兵馬,不可能在短時間滅掉西夏。」趙策英說道。

  「所以臣說大周目前並不具備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實力。若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就得先快速滅掉西夏,只能先提升國力了。」袁文紹說道。

  其實在他看來,現在不管是對付西夏和北遼哪一方都不太現實。

  更重要的反而是解決內部的積弊。

  目前三冗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這個問題不解決,朝廷根本沒有充足的錢糧,說什麼都是空談。

  「如何提升國力?」趙策英追問道。

  袁文紹轉移話題道:「殿下,西夏這些年一直在經略西域和吐蕃,特別是吐蕃,許多部落都已經被西夏吞併了,之前西夏內部動盪,暫緩了對吐蕃的吞併,此戰過後,西夏必然會繼續吞併吐蕃,若是讓其把吐蕃所有部落吞併,到時候蜀地也要面對西夏的兵鋒了。」

  若是想提升國力,必然要談到變法,袁文紹不想談論這個話題。

  自古以來,主張變法的有幾個好下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