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卷五 魏徵:陛下,臣可助攻!

  第487章 卷五 魏徵:陛下,臣可助攻!

  對於房玄齡他們的想法,李二門兒清。

  階級從存在開始,就是相互對立的,這不是由某一個人能改變的。

  別看房玄齡在振興文教上那般支持,但別忘了,那是文教,說白了,還是讀書人的階級。

  這會兒李二想藉此推動工業改革,這必然會抬高工匠的身份。

  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從之前的種種來看,大家其實都發現了,李二已經被大明王廷日新月異的工藝給刺激到了。

  堂堂天朝上邦,在任何方面都不能仰人鼻息!

  哪怕那個人是大唐的太子,也不行。

  這就是李二的態度。

  是以,進入兩儀殿的時候,眾人都是一臉的沉重。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魏徵。

  魏徵如今是越來越看不懂了,他不是看不懂長安,而是看不懂日月山的那位。

  一開始他甚至都懷疑過自己這麼做是對是錯。

  但隨著李孝恭扣了王德全後,魏徵仿佛明白了,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不妨先看看再說。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他整個人就輕鬆多了。

  所以,如今的魏徵,更多的時候都是抱著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在看待這些事情。

  在這樣的心態下,他有啥好緊張的?

  李二看到眾人這副表情笑了笑,道:「眾卿這是何故?朕剛剛看完紀國公的奏章,甚是歡喜,怎麼眾卿卻是如此反應?

  難道又發生了什麼朕不知道的事?」

  眾人心裡腹誹,整個長安還有你不知道的事?

  只不過聽李二這麼一說,眾人都是心下一沉,他們擔心的事兒終究還是發生了。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段綸破家也要買的曲轅犁,可有那麼簡單?

  「陛下,紀國公的奏章可否讓臣等一觀?」戴冑說道,「臣等也想看看百貫一副的曲轅犁,究竟有何等神奇之處!」

  他們其實猜到了,區區兩百副曲轅犁值不得兩萬貫,真正價值兩萬貫的必然是製造曲轅犁的技術。

  要不然,就以段綸那性格,豈會破家也要買回來!

  李二聞言,笑了。

  他知道,這些傢伙著急了。

  要不是著急了,戴冑豈會說出這種話。

  臣子的奏章,豈是旁人想看就看的?

  當然,他不在意,擺了擺手就讓內侍將段綸的奏章送了下去。

  只不過片刻功夫,圍在一起的眾人就看完了段綸奏章中的內容,一個個都是一臉的驚慌。

  段綸,當真是好膽!

  「陛下,不可!」戴冑急忙說道,「朝堂上已經在極短的時間內,幾次三番的提高了工匠的待遇,這要是再繼續下去,微臣擔心天下人尚工而不尚文。

  這會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啊!

  紀國公此舉,實屬禍國殃民之舉!

  再說了,我戶部拿不出錢糧來,有本事,讓他段綸自己掏錢,我戶部絕無二話!」

  說完,戴冑袖子一甩,一臉氣呼呼地站在那裡。

  「陛下,紀國公此舉確有不當。」房玄齡也立馬站出來說道,「此番出使雖然是由紀國公全權負責,但他不請而擅專,此風不可長!

  否則,未來大唐官員紛紛效仿,那還如何是好?」

  「哼……」李二冷哼一聲,道,「紀國公在奏章中說得很清楚,當時各國都盯著大明王廷的這批曲轅犁,他擔心往返請奏耽誤時間,從而錯過了這批曲轅犁,才寧願破家,也要買下這批曲轅犁。

  奏章中,段綸豈有說過要你們戶部出錢?

  他一片拳拳愛國之心,到了你們嘴裡怎就成了禍國殃民之舉?

  伱們可知,紀國公此舉,每年能為大唐省下多少錢?

  難道每年都要花費巨資去大明採買曲轅犁,你們才滿意?

  還是說,你們習慣被別人掐著脖子過活?

  簡直不知可謂!」

  房玄齡等人一臉的尷尬,他們怎麼可能忽視這個,但他們了解啊。

  就以李二的性格,臣子做到了這個份兒上,他斷然不會讓自己的臣子吃虧。

  既然是為了朝廷,為了大唐好,段綸這兩萬貫,說什麼也不會真讓他破家。

  這樣的臣子不愛護,那要愛護怎樣的臣子?

  如果李二是這樣的君王,他們在場的這些人,早就跑了。

  而知道這一點兒的何止只有他們,段綸難道不知道麼?

  段綸知道的,一定知道!

  這才是段綸敢破家的原因!

  但李二這麼說,他們又沒辦法反駁。

  在這件事兒上,段綸做錯了麼?

  沒有,絕對沒有!

  哪怕是換了他們,可能也會如此。

  畢竟這真的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可問題是,段綸如果只想做這些也就算了,但段綸明顯想在大唐掀起新一輪的工業變革。

  看看奏章上說的,大唐工匠之腐朽,不在思想,而在精神!

  工業之變革,不在待遇,而在……

  這些,都表露了段綸的政治主張。

  這才是他們害怕或者說是擔心的東西。

  而這也是李二最想看到或者說最讓他高興的東西。

  「陛下,如今大唐承平不久,不宜進行太大的變革。」房玄齡說道,「自古以來,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一場風波的開始,得慎重!」

  李二其實也知道這個道理。

  但自從李承乾在西北立足後,給了他太大的壓力了。

  作為一個皇帝,他從來就沒有區居第二的覺悟,在任何方面都沒。

  李承乾能做到的,他必然也能做到,而且還能做得更好!

  更何況,大唐啊,天朝上邦啊,要是輸給了李承乾花了一年多時間折騰出來的大明王廷。

  作為大唐的皇帝,他都覺得臊得慌!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李二說道,「若是沒有風險,當年我們何必推翻前隋?若是沒有風險,爾等當然何苦追隨朕行那玄武門之事?」

  哄!

  眾人腦子一炸!

  當即就一個反應,李二瘋了!

  這事兒都是能說的?

  隨即,眾人心裡都是愈發的沉重,這說明李二對於變革之事,近乎是下定了決心了。

  這讓眾人更加的焦慮。

  「朕既然做了,就從不在意別人怎麼說!」李二倒是大氣得一逼,站起身說道,「朕只是想告訴你們,做任何事都有風險。

  但如果利益足夠,這個風險是值得冒的。」

  說著,李二在桌案上翻找了一番,這才找到一個信封,直接扔給了身旁的內侍,示意他拿給房玄齡等人。

  房玄齡接過信封的時候,還有些好奇。

  好奇信封裡面的內容。

  在房玄齡等人湊在一起打開信封的時候,李二也走了下來,隨口說道:「你們手中的信函是朕派人調查大明王廷最近一年的一些情況。

  怎麼說高明都是朕的長子,雖然他現在遠在西北苦寒之地,也有了自己的立錐之地,但為人父母者,豈有不擔憂的道理?

  所以,朕早就派了人秘密保護高明的安危,順便,也了解一些關於高明的事。

  這也是為了他真遇到危險的時候,朕能及時幫他一把。」

  他解釋了半天,眾人心中覺得好笑。

  監視就監視唄,還說得這麼冠冕堂皇的。

  「從這封信裡面,你們也能看出來,大明王廷在過去的一年,完全就是靠著大明的作坊支撐起來的。

  毫不誇張地說,大明的國庫,有超過九成的收入都是來源於各個作坊。」

  聽李二這麼說,眾人也在信函中找到了具體的內容,當下眾人也是一驚。

  國庫收入超過九成來源於作坊?

  這就恐怖了啊!

  李二見狀,笑道:「當時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朕也是一驚。

  當時朕就在想一個問題。

  誰知道朕在想什麼問題?」

  「大明的糧食哪兒來的?」房玄齡脫口而出。

  他剛剛也在想這個問題。

  九成的國庫收入都來源於作坊,那說明大明在農業上的收入幾乎為零了。

  不過想想也正常,的確,大明王廷在過去的幾年不是戰火紛飛,就是天災連連,不管是農業還是畜牧業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在這方面的收入銳減其實也正常。

  李二點了點頭,道:「對,當時朕就是好奇,大明王廷的農業和畜牧業幾乎都癱瘓了,那麼高明是怎麼養活這麼多老百姓的?

  商業?工業?

  但這些東西,它沒法直接解決溫飽問題啊!

  不對,溫尚可解決,飽呢?

  是抱著銅錢啃還是怎的?」

  說到這個,眾人都點了點頭。

  這倒是的。

  「說到這個,微臣都覺得慕容伏允輸得冤枉。」李孝恭搖了搖頭,道,「高明連糧食都不能自給自足,居然都能拿下吐谷渾,從這點兒來說,高明的確是成長了許多啊。」

  「對。」李二點了點頭,道,「高明自從去了西北以後,真的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

  想當初,他在長安的時候,可曾有如此表現?

  果然啊,樹挪死,人挪活。

  好了,不說這個了,繼續說回剛剛那個話題,高明的糧食哪兒來的?」

  「各國販賣到大明王廷的。」戴冑說道,「據微臣所知,在過去的一年,各國都有將糧食販賣到大明王廷。

  哪怕我大唐最後下令禁絕糧食出境,但還是有不少人通過各種手段將糧食販賣到了日月山。」

  李二搖了搖頭,道:「你搞錯了一個問題,不管是大唐也好,還是各國也罷,誰還不知道大明王廷當時缺糧?

  你真以為販糧的商賈都是善者人翁不成?

  也就是高明是朕的長子,若非如此,朕決計不會允許一粒糧食流入大明王廷。

  那是養虎為患!」

  他這話就純屬吹牛逼了。

  真要是如此的話,他會比其他人更積極。

  「若是當時沒有糧食入大明,大明王廷別說吞併整個吐谷渾,怕是自己不崩都難。」李孝恭說道,「老百姓是最溫順的,但有些時候,也是最兇悍的。」

  「對啊,就是這個道理。」李二說道,「那你們說各國都沒看到這個問題麼?是慕容伏允沒看到?還是薛延陀的夷男沒看到?

  又或者西突厥的阿史那咥力和吐蕃的松贊干布都沒看到?

  不可能的!

  縱使阿史那咥力他也看到了這一幕,更何況夷男這些一時人傑?

  朕雖然瞧他們不起,但能在這天下與我大唐爭鋒,又豈會真的是庸才?

  他們明明看到了一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滅了大明王廷的機會,為什麼不這麼做?」

  說到這裡,眾人陷入了沉思。

  的確,當時只要各國都不向大明王廷輸送糧食,大明王廷絕對會不戰而敗!

  「因為他們不得不這麼做。」就在眾人都在沉默的時候,一直沒開口的魏徵突然說道。

  「不得不這麼做?」孔穎達有些好奇地問道,「這是為何?」

  「對啊,為何是不得不這麼做?」戴冑也有些好奇地看了過來。

  李二則是笑道:「既然大家不解,魏卿不妨就給大家解解惑吧。」

  本來李二是準備自己來說的,但魏徵既然開口了,他當然樂意讓魏徵來講。

  拱了拱手,魏徵這才說道:「因為他們不是一條心,心不齊,則事不成。」

  見眾人不懂,魏徵又說道,「應該這麼說,大明王廷發賣的貨物,會影響他們之間的平衡。

  就拿西突厥和薛延陀為例。

  大明當時發賣的是連弩,我們都知道,那是兵器。

  在當時,西突厥和薛延陀大戰不斷。

  一開始,殿下只向西突厥發賣了連弩。

  那有了連弩的西突厥,頓時實力大增,原本占據了優勢的薛延陀就處於了劣勢,這會兒夷男會想什麼?

  他也想要連弩啊,然後就向殿下採買。

  殿下這個時候才提出,用糧食抵扣一部分的貨款,可這時候夷男雖然明知道,這麼做是資敵,是養虎為患,可他已經沒辦法停下來了。

  因為,他不敢保證,阿史那咥力會不會繼續向大明採買連弩。

  吐蕃和蘇毗的情況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各國都願意將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到日月山。

  因為,日月山發賣的東西,是影響他們之間平衡的軍械。

  說到底,這是陽謀。

  這生意做到最後,反而是各國上趕著找大明王廷做生意了。

  因為,他們也怕大明王廷向他們的對手發賣更多的軍械,從而影響他們之間的戰事。

  高,實在是高。

  生意做到這個份上,可能也是獨一份了吧!」

  聽魏徵說完,眾人都點了點頭。

  這麼一說,眾人都懂了。

  並不難懂。

  「可殿下就不怕將軍械賣給敵國,強大了敵國的軍事實力麼?」戴冑有些不解。

  說到這個,魏徵笑道:「你知道一副連弩什麼價格麼?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個,最重要的是,殿下連弩配發的弩箭,是需要回收後,一定比例才會供貨的。

  換句話說,殿下後期不給配賣弩箭,連弩在手也不如一支燒火棍。

  至於他們各國的工匠會不會研究出來。

  呵呵……

  屆時,大明只怕又有更新的軍械出市了。

  你們怕是不知道,大明王廷在研發上面的投入,是何等的驚人!」

  眾人聞言,頓時愣住了。

  但李二卻是在這時候說道:「可說到底,高明手上握著的,是他們的必需品,若非如此,他們豈會願意!

  所以說,工業,朕姑且稱之為工業,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

  落後人一步,便會步步落後,眾卿難道忘了當初工部復刻連弩的舊事了麼?

  如果不是高明這一次願意將曲轅犁的技術放出來,我大唐工部又要花多少時間去研究呢?

  而且,就算高明以後也願意將技術放出來,難道每次都要我大唐花錢去買不成?

  你們想想,大明王廷這一年多,研發了多少新的工藝!

  如果花錢去買技術,要靡費多少國帑?

  打鐵還需自身硬啊,眾卿!」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