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卷五 霸氣李世民!

  第488章 卷五 霸氣李世民!

  眾人頓時啞口無言。

  這一君一臣說得好有道理!

  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毛病,這話真沒毛病!

  可問題是,工業的變革哪有說得那麼簡單?

  說句牽一髮而動全身也不為過。

  「陛下,工業的改革的確已經到了一個必要的時刻,但不可操之過急才是。」房玄齡說道,「就以如今大唐的國情來說,確實做不到。

  當然,我們可以小範圍內的嘗試,但也只能是小範圍。」

  他知道已經無法阻止李二了,是以退而求其次,準備縮小範圍。

  李二卻冷笑道:「大明是個什麼光景?難道說,大明比大唐的國情更好不成?」

  「船小好調頭啊陛下。」房玄齡連忙說道,「大明舉國之人口,不過我大唐一州一府罷了,豈能相提並論?

  再說了,殿下不怕失敗!」

  他這麼一說,李二都是一愣。

  這話可就惡毒了啊!

  幾乎是在說李承乾沒把大明的子民當人,完全就是一個實驗品!

  不過他話說錯了麼?

  其實也沒,至少在他們心中的確就是如此。

  哪怕李二也是這麼想的。

  李承乾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能把大明經營下去,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這為他今後留下了相當豐厚的一筆政治財富。

  可如果經營失敗了,那又如何?

  那只是一個失敗的教訓,他也有了這方面的經驗,這在很多人看來,都是極好的。

  換句話說,李承乾是有退路的,這就是他的優勢。

  退一萬步說,他還是大唐的太子。

  可這話不能說啊。

  這一下,頂得李二也不知道說什麼是好。

  的確,他能理解。

  「高明的容錯率是比我大唐要強一些。」李二點了點頭說道,「但從這一年多的發展來看,他選擇的這條路未必就行不通。」

  「行不通的。」房玄齡當即就說道,「大明王廷才多少人?大唐又有多少人?

  殿下可以大力發展工業,是因為他真的能從各國籌措到足夠養活整個大明百姓的糧食,不管殿下用何種手段,他終究還是做到了。

  但大唐不同的,陛下啊。

  大唐的人口是大明的十數倍不止,天下哪兒還有國家能讓我大唐籌措如此之多的糧食?」

  「這和糧食怎麼又扯上關係了?」李二擺了擺手,道,「你看大明的工業,其實絕大多數都是在圍繞著民生在走。

  就好比此番的曲轅犁,最終受益的不還是百姓么?

  所以,工業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斷然不會影響到農業的發展,甚至會成為農業的助力。」

  「話不是這麼說的。」房玄齡並不認可李二的說辭,「當工業走到大明那個程度的時候,商業必將大興,而大家也都看到了工業帶來的利益。

  到了那個時候,投機取巧就能家財萬貫,又還有幾人安心耕作?

  人心不古啊!」

  他說完,其餘人也是點了點頭。

  這也是他們擔心的。

  如果經商或者投身工業就會家財萬貫,那誰還辛辛苦苦的種地?

  沒幾個人的,真的沒幾個人!

  這就跟大家都知道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橋樑,所以這些年讀書人越來越多。

  人嘛,誰還不想過好日子嘛?

  既然種地不行,讀書不行,那麼經商呢?投身工業呢?

  只要有了前車之鑑,這種風氣必然會席捲整個大唐,也許暫且幾年看不出什麼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後果只會越來越嚴重。

  這才是現實!

  「陛下,三思啊!」戴冑在這時候,也適時說道,「雖然工業會在短時間內給我們帶來變化,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並非如此。

  而且,如果寒窗十年還不如一介匠人,只怕很多讀書人會走彎路的。也會打擊更多的士子求學的意志。

  到時候,我們好不容易振興的文教,可能會在頃刻之間,徹底被顛覆。」

  說到這裡,戴冑長舒了一口氣,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一幕一般。

  李二聞言,也在嘆息。

  他其實知道這些傢伙在誇大其詞。

  天下人口數以千萬計,怎麼可能缺了種地的人。

  但他又不得不擔心這個問題。

  畢竟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人心啊,從來就經不住誘惑。

  當一個工匠的收益大於一戶農戶一年耕作的收益時,那些人的確會動心。

  而這種動心,對於國家而言,無疑是很危險的。

  大唐的人口太多了,實在沒辦法像大明一樣,僅靠各國的糧食,就能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

  「陛下,大唐要的是什麼?」恰在此時,房玄齡又說道,「大唐要的是千秋萬世!縱使工業的改革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之下能大放異彩,但一百年後呢?一千年後呢?

  不能冒這個險啊……」

  這些傢伙都是這個時代絕頂的聰明人,他們從不拿階級來說事兒,只是把這個問題無限的放大,僅僅如此,就把李二說得啞口無言了。

  但李二又豈是那麼容易放棄的人?

  他知道問題的本質在哪裡,當即便說道:「眾卿說的這些,朕都知道。可問題發生了,總要有解決的辦法。

  或者說,朕問一個最不該問的問題,如果此時,大明和大唐決裂了,大明對大唐封鎖了所有技術,大唐該怎麼辦?」

  我草……

  這……

  眾人都呆住了,李二是真的敢說啊!

  這是想說李承乾要造反麼?

  但這話也真就只有李二敢說,其他人誰敢說這個,怕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說不出話來了?」李二冷笑道,「朕的皇位是怎麼來的,眾卿是最清楚的!

  爾等以為朕不知道有人評價朕逼父弒兄麼?

  朕知道!

  朕甚至知道這話是從誰的嘴裡傳出來的!

  可那又如何?

  朕做了就敢認!

  因為朕從來不在意別人怎麼評價於朕。

  當初,若非我等先動手,今日,逼父弒兄的那人就是他李建成!」

  眾人啞口了。

  今天的李二真的瘋了。

  真是什麼話都敢說啊,但有些話李二能說,他們能說麼?

  不能的,是以,此時的兩儀殿上,安靜得針落可聞!

  但李二是渾不在意。

  他是真不在意。

  正如他所說的那般,他做的事兒,他敢認!

  這還真不是說說,要不是如此,歷史上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的記載了。

  甚至,在原本的歷史中,李二還曾為了李承乾,親口承認了李建成的身份。

  所以,說兩句,李二是真不在意。

  當然,在說這些的時候,他也在打量自己的臣子。

  見他們一個二個不說話,李二嘴角一咧,冷笑道:「怎麼,難道你們也覺得朕當年做錯了?」

  哄!

  眾人腦子裡頓時一驚。

  這他媽越來越過分了啊!

  眾人心裡都在驚呼,我的陛下啊,趕緊收了神通吧!

  著不住了啊!

  房玄齡、戴冑、李孝恭、李道宗、孔穎達更是當即躬身施禮,他們還沒開口,倒是魏徵悠悠地嘆息了一聲,道:「當初之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何來對錯之分?」

  他當初是太子府的,也就是李建成的人。

  對這事兒,一直心有餘悸。

  不過李二登基後,總的來說,他還是能接受的。

  當然,他就算不能接受,也不頂鳥用,無非是這世間又多幾座孤墳罷了。

  「是啊。」李二也嘆息了一聲,道,「確實無對錯之分,但朕很清楚,朕的皇位到底是怎麼來的。

  如今,高明也雄兵數十萬了,伱們就真沒擔心過麼?

  老話說,兒大不由娘。

  當然,朕倒是從沒擔心過高明,但高明身邊的人了?

  房卿,你可還記得,當初你們日夜輪番來勸說於朕?

  你就那麼肯定,高明的身邊沒有一個類似於你房玄齡的人?」

  「這……」房玄齡不敢打包票。

  李二卻是搖了搖頭,道:「真要走到了那一步?大唐該如何自處?

  還是說,爾等其實都想看到那一幕的發生?」

  「陛下,臣等絕無此等心思!」聽到這話,眾人連忙叫屈起來。

  他們今天真的是受夠了,李二也是真的什麼話都敢說出口。

  這小心臟,一跳一跳的,真擔心提前蹦躂出來。

  「既然沒有,那麼大唐為何不防範於未然?」李二又把話題繞了回來,說道,「按照大明王廷現在的趨勢,未來幾年他們只會越來越強大!

  軍械方面也只會越來越先進,之前魏卿說得不錯。

  既然高明都敢將連弩大量的發賣出去,雖然是為了解決大明的糧食問題,但同時也說明大明決計有更加先進的軍械已經研發成功,或者正在研發。

  難道我大唐真就要一直故步自封下去不成?

  還記得當初魏卿給我們講的那個故事麼?

  那個好人變壞的故事。

  自從聽了魏卿那個故事以後,朕就經常在想,這個故事其實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成立的。

  兩個國家之間發生戰爭,未必就是真有多大的矛盾。

  而是一個國家強大了,另一個國家衰敗了。

  衰敗了的國家讓強大的國家看到了吞併的機會罷了!

  這就好比大明和大唐。

  如果一直保持這種態勢下去,未來的大明軍事實力一定會超過大唐,這是必然的。

  因為他們在不斷的進步,也許大明的軍隊未來開始遠程攻城的時候,我們還停留在現在這個階段。

  到時候,未必是高明起了什麼心思,而是他麾下那些驕兵悍將想要更多的功勞。

  因為,他們看到了旁邊還有一個停留在原地的大唐!

  那時候的大唐,對他們來說,是腐朽的,是不堪一擊的,爾等告訴我,如果爾等是彼時的大明官員,想不想要入主中原呢?」

  眾人沉默了。

  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真到了那一步,的確不是李承乾能做主的。

  尤其是房玄齡,對於這一點尤為清楚。

  當年玄武門之變是怎麼發生的,他比除了李二以外的在場任何人都清楚。

  而且,皇位的誘惑是很多人難以抗拒的。

  在皇位之爭上,沒有兄弟,沒有父子。

  所以,李二說的一切,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相比工業改革帶來的風險。」李二繼續說道,「這個風險是不是更大一些?

  所以,要想阻止這一切的發生,我們其實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永遠強大下去!

  用我們的強大,去震懾那些心懷野心之輩!

  只有如此,才不會讓剛剛承平不久的天下,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而我們要強大下去,就必須進行工業改革,這是我們目前最為緊要的事兒。

  至於工業改革會帶來的風險,怕什麼?

  解決它啊!

  我大唐從無到有,遇到過多少次危機?遇到過多少風險,我們不都過來了麼?怎麼到了這會兒,我們卻連承擔風險的勇氣都沒了?

  告訴我,這究竟是為什麼?

  是朕老了?還是爾等已經不願意為朝廷盡心盡力了?」

  說完,李二搖了搖頭,也不再言語。

  為了推動工業改革,他確實是用盡了心思。

  不過很顯然,今天這一場,他贏了。

  因為他說完,眾人齊齊躬身,卻是半晌無言!

  他們知道,工業的改革,已經到了無人可以阻止的地步了。

  李二為了工業改革,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當然,這事兒,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有個結果,這種事兒,也不可能這麼快就有結果。

  見眾人不再言語,李二擺了擺手,道:「傳段綸、閻立德,即可回京,此事,等他們回來後,再議。」

  到了這會兒,李二也有些意興闌珊了。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這些傢伙還是沒有反應,他也不願再多言。

  而且,他也不著急。

  等段綸回來再說。

  到時候,他在朝堂上總有兩個幫腔的不是。

  「臣遵旨。」房玄齡說完也不再言語。

  「都退下吧。」李二擺了擺手,絲毫沒有一場大戰而還的喜悅,相反的,他很累,很疲憊。

  當著眾人的面,將自己的兒子當做假想敵,他有些愧疚。

  可他沒辦法。

  這是他最後的一步棋了。

  不走這步棋,他沒棋可走了。

  當然,他不知道,就算李承乾知道了這事兒,也不會介意,相反,他會很高興,很激動。

  因為真正要推動大唐工業革命的那個人,就是他!

  另一邊,剛剛走出皇宮的幾人一個個心有餘悸。

  今天這趟宮進得,心臟稍微差點兒的,都得折壽十年。

  「要變天了啊。」孔穎達嘆了口氣。

  戴冑更是直接罵道:「都怪段綸這個老東西,出使一趟日月山,惹出這麼大的事兒來,老東西,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罵完,戴冑也搖了搖頭,「這該如何是好啊。」

  「能想辦法阻止麼?」孔穎達看向房玄齡問道。

  房玄齡搖了搖頭,道:「陛下都將那話說了出來,你如何阻止?

  若是今後,大明和大唐真有不可言之事發生,如今誰阻止,誰就是千古罪人!」

  「陛下有句話說得的確沒錯。」魏徵也點了點頭,說道,「要想斷絕別人的野心,唯有讓自己一直強大下去。

  之前在日月山,老夫聽他們說過一句話,覺得甚有道理。」

  「什麼話?」孔穎達問道。

  「落後就要挨打!」魏徵道,「當時老夫其實不太理解這話,但今天過後,老夫怕是對這句話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了。

  確實啊,落後就要挨打!」

  「工業變革!」戴冑搖了搖頭,道,「這消息要是傳出去,天下的讀書人怕是要了炸了鍋。」

  他其實是想說那些士家大族、滿朝文武要炸了鍋。

  但他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李道宗和李孝恭倒是沒什麼太大的反應,不管怎麼變,跟他們這些皇親國戚的關係都不算太大。

  而且,別看他們身居要職,但作為皇室,他們很少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

  「段綸這老東西,是真不要臉。」戴冑是越想越氣,「老夫就知道,他破家買那兩百副曲轅犁沒安好心,不過是為了在陛下面前做做樣子罷了。

  這下倒好,還真讓他做成了!」

  「行了。」房玄齡搖了搖頭,道,「你少說兩句吧,這一次,誰都擋不住他了。」

  說到段綸,眾人是又羨慕又厭惡。

  那傢伙,是真給大傢伙出了一個難題。

  可也是真的狠狠的刷了一波聲望。

  而就在他們在宮門外抱怨不已的時候。

  紀國公府卻是一幅雞飛狗跳的場面。

  自從段綸的書信送回府後,整個府里都在變賣家產籌措那兩萬貫錢糧。

  別看段綸答應的時候乾脆無比。

  可兩萬貫啊,縱使是段家幾代人積贊下來,想要在短時間湊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公主,府內的幾處房契和地契都送到牙行去了,應該很快就有消息傳來。」高密公主正在收拾自己嫁妝的時候,有僕役跑了進來。

  點了點頭,高密公主說道:「這樣,我這裡還有些首飾,也拿去典當了就是。」

  「公主。」一聽高密公主這話,貼身伺候的丫鬟當即就說道,「這可是公主的嫁妝,郎君自己要衝冤大頭,為何要公主跟著一起受罪!」

  她是真的為自家公主不值當。

  高密公主笑了笑,用手戳了戳那丫鬟的額頭,笑道:「你懂什麼,這是好事兒,郎君是為了大唐而破家,作為妻子,本公主自然得出力。」

  這也是個人精。

  之前剛聽到消息的時候,她也有些擔憂,可看完段綸捎回來的信後,她的態度當即就變了。

  正如她所言,這是好事兒,得支持。

  「對了,還差多少才能湊夠兩萬貫錢糧?」高密公主問道。

  「剛剛帳房算過了,所有東西都賣了後,大概還差八百貫。」

  高密公主想了想,說道:「這樣,把國公府的房契拿出來,找家當鋪當了,就說等我家公爺回來後,自會贖回。」

  這下別說丫鬟了,就連僕役都愣住了。

  好傢夥,連國公府都給當了?

  「快去,就按本公主說的辦。」高密公主催促道。

  這才合適嘛。

  既然要表現一下,那就乾脆一下,婆婆媽媽、斤斤計較的反而失了風度。

  而紀國公府變賣家產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長安的大街小巷,不少人家都心動了。

  不管是長安的房子還是地,那在初唐都是香餑餑。

  根本就不愁賣,牙行剛放出消息,就有不少人蜂擁而至。

  當然,也有不少勛貴家等著看段綸的笑話,甚至還有不少人備好了錢糧,去搶購段家的家產。

  一時間,也算是轟動了整個長安城。

  不過,在這些事兒的背後,卻有無數雙眼睛,盯著這一切。

  當紀國公府籌措到了足夠的錢糧後,李二也在這個時候收到了消息。

  當即,李二滿意的笑了笑。

  不錯,縱使是做戲,好歹也做了全套。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