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屏被封了這樣的官職,陳籌異常驚訝。
原本,他背著張屏,在酒樓里偷偷訂了幾桌酒席,準備張屏封官之後替他慶祝一番,也算還張屏救他的恩情。可堂堂進士出身,竟然被封了個從七品的縣丞,連知縣都不是,這幾桌酒席,就顯得尷尬了。
陳籌只得又去把酒席退了,還好酒樓老闆知道原委,很同情張屏,只收了陳籌六十文的退訂錢。陳籌從頭到尾不敢讓張屏知道,只能自己暗暗心痛。
實在是疼得有點憋不住了,他小心翼翼地問張屏:「蘭侍郎……陶尚書……不都是挺大的官麼,怎麼就……」
張屏說:「哦。」
陳籌便不敢再問啥了。
張屏臨去上任之前,陶周風把他叫到府上,勉勵鼓舞了一番,曰,授予這種官職,更能體現皇上和朝廷對張屏的器重和恩典。既得官職,就當以民為本,外放地方,身為官階最低的小縣丞,才能最充分地體察到民情,了解民生。
他再從這裡那裡那裡這裡的層面上逐一剖析,把縣丞剖析成了本朝最前途無量的官職,暗示朝廷要把張屏栽培成最粗壯的那根棟樑。
勉勵到最後,陶周風自己都熱血沸騰,幾乎信以為真。
張屏板板正正地躬下身,道:「學生一定謹記恩師教誨。」言語鄭重,陶周風欣慰地笑了。
其實陶周風很心痛,他本是想讓張屏進刑部的,小皇上讓張屏做了替補進士,又成了他的門生,陶周風原以為,皇上也是這個打算。
他知道,張屏這般上榜,官職不會太高,就算在刑部先從最底層的小吏做,一步步向上走,前程也不會差了。
手下有了王硯和張屏兩人……陶周風幾乎看到了刑部牌匾上那璀璨的,黯淡了大理寺的光芒。
從七品的縣丞一封下來,陶周風懵了。
難道是皇上想讓張屏從低做起,外放小縣賺取資歷?陶周風雖然認為,為國為民不需要計較官職高低,但是,小小縣丞,上面還有個知縣,恐怕連升堂審案都輪不到他,想做出政績,實在……
陶周風深深感到聖意難測。
朝廷中有了風言風語,說是從宮裡的宦官們那裡得來的閒話——張屏在領御宴的時候,大不敬地多看了懷王的腿幾眼,犯了蛟顏,才會有這般結果。
陶周風不願意這麼想。
就在今天下午,王硯匯報完公事,像不經意似的說了一句:「大人,下官聽說,那張屏做了你的學生,怎麼外放到小縣去了,好像連知縣都不是?」
陶周風的傷口上被灑了一把鹽,呵呵笑了兩聲道:「還太年輕嘛,總要歷練歷練,這是聖上和朝廷栽培的苦心啊。」
王硯哂笑一聲。
陶周風留張屏吃了個晚飯,說了一句今天最發自肺腑的話:「好好干,你做出的政績,朝廷不會看不到,老師等你儘快回到京城。」
張屏收拾好行李,要在九月初到宜平縣衙上任,臨行之前,又去到蘭府辭行。
蘭珏亦對張屏的官職有些意外,一些閒碎的傳聞他也都聽說了,但他揣度小皇上對張屏的態度,總覺得這個官職別有深意。
他尚不能太確定,便只泛泛地說:「縣丞這個官職是有些小了,不過,現在這樣的職位上磨一磨,來日回到朝中,亦多了一些經驗。」
張屏道:「我覺得,挺好的。」他來考科舉,本來也沒想做大官,干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他自知不太會說話,也不太會和人打交道,但在朝廷里,這兩樣很重要。
他很仰慕蘭珏這樣,事事都能應付得遊刃有餘,從容又優雅的人,但他知道自己做不了這樣的人。
就好像吃麵,他佩服那些連喝麵湯都喝得沒有一點聲音,跟品香茶一樣高雅的舉止,不過自己吃麵條,他還是喜歡吸溜著吃,呼啦呼啦啜啜麵湯,再嚼一頭蒜,嘎嘣脆的,吃得香。
能吃飽肚子,冬有暖屋,夏有涼床,拿上些足以過活的俸祿,偶爾有幾個案子摻和一下,是張屏夢想中的人生。
所以這個縣丞很合他意。
但是大家因為這個官職,都在同情他,安慰他,他就只能不吭聲,默默地滿足。
八月二十,張屏背著小包袱離開了京城。
縣丞這個官職實在太小了,朝廷連車轎都沒有給配發,更沒有隨從,只讓張屏自行上任。
陳籌和張屏同行,他準備三年後重考,京城物價太高,宜平縣離京城不算太遠,張屏的官職雖小,但住處肯定要比現在小耗子巷的陋屋強很多。
張屏邀陳籌同行時,陳籌客套了一陣,就欣然答應了。
「也是,張兄你初去那邊,人生地不熟的,使別人總不如使熟人順手,我就給你打打雜,有些文書事務,只管給我做。」
蘭珏本要替張屏安排馬車,張屏推拒了,他就沒勉強。
張屏和陳籌雇了一輛驢車,一個六旬左右的老車夫趕車,陳籌另給了老車夫的小孫子——一名年方十歲,名曰三娃的孩童二十幾文錢,讓他跟在車中充當小廝,替張屏壯壯聲色。
那三娃生了腳癬,加上跳蚤頭虱,一路上撓個不住,張屏帶了幾個包子做乾糧,三娃偷吃了一個蘿蔔餡的,專放響屁。老車夫呵斥了他幾句,他委屈地哭了,鼻涕答答的,自家的袖口早被鼻涕漿得硬挺了,磨鼻頭,便偷偷地在張屏和陳籌的包袱皮上蹭。
宜平縣離京城實在太近了,驢車東倒西歪走了兩三天,就入了沐天郡地界,即將到宜平縣城。
驢車的車窗顛掉了,外面的景致一覽無餘,只見一片荒野,一帶遠山,幾隻老鴰蹲在官道邊的樹杈上哇哇叫,陳籌道:「怪了,官道旁邊,這麼大片的荒地,怎麼不見村落莊稼地,一絲人煙都沒有?」
老車夫慢悠悠道:「原本有。」
張屏問:「怎麼現在沒了?」
老車夫道:「就沒有了唄。」一甩鞭子,那驢得得地快跑幾步,「張大人,你放心,天黑前,肯定能到宜平。」
沐天郡緊挨著京兆府,當年本該是京兆府的一部分,但,有臣子向太祖皇帝進諫,道,京兆府太大了,不好管轄,於是就割出了一塊,單成了一個州郡,把原本要做京兆尹的一位官員派去做了知府,知府想著自己原本應是京兆尹,郡中的百姓覺得自己原本應是京兆府的人,都諸多不忿,知府上表朝廷,含恨把此郡命名為了沐天郡,即,做不成京兆府,也最能沐浴到天恩的意思。
宜平縣是沐天郡中緊挨著京兆府的一個縣,雖然小而窮,縣裡的人卻都自視甚高,假如當年畫郡界的官員手一抖,說不定大家就是皇城根的人了。宜平縣的人都堅信,有朝一日,他們一定會回歸京兆府的懷抱。
宜平縣的知縣姓邵,名志通,四旬有餘,已在宜平縣任上做了六年。
邵知縣並非科舉出身,關係也不算硬,朝廷突然空降下一個進士縣丞,讓他感到了威脅,擔憂不已。
屬下主簿勸他道:「大人不必憂心,聽聞這個進士與別的不同,是之前上榜的一個人死了,趕著懷王殿下大婚的喜事,皇上怕不吉利,拿他補上的。領御宴時,此人不知眼色,盯著懷王殿下的疾腿看了,便被發放。」
邵知縣卻不能釋懷,他聽說了張屏會辦案,老師是刑部尚書陶周風,正是因為陶周風的力薦,才能替補上進士,後台很硬了。張屏是得罪了懷王殿下,但朝廷總不能讓一個進士一直做縣丞,起碼要升一升,這一升……可不就第一步升成知縣了?
邵知縣正在顧慮的時候,先後接到了一份禮,一封信。
那份禮並不重,只是幾色果品,一方古硯,來送禮的是個打扮樸素的僕役,說是張屏遠親的家人,受張屏所託,即日來上任,先替他來向邵知縣問安。
這禮其實是蘭珏讓人送的,張屏初去上任,必定要向頂頭上司知縣大人表點心意,但像張屏那般不開竅,就算提醒了他,恐怕他也根本不會送,或送不起,就算買得起,送了,恐怕也送不對東西。
於是蘭珏就隨便挑了點東西,讓管事的找個穩重的僕役,穿得簡樸些,直接用張屏的名義把禮送過去。
邵知縣拿著這些東西,果然有幾分喜悅,這個進士,起碼懂些眼色,會來事,不端窮酸傲氣。
不過,蘭大人家的下人,即使穿著寒酸衣裳,舉止氣質,畢竟非同等閒。邵知縣看在眼裡,覺得這個張屏的確不一般。
就在邵知縣收下禮物的下午,又有一封信到了。
這封信讓邵知縣顫抖了,信是陶周風寫的,他左思右想,終究覺得自己應該為張屏這個學生做點什麼,起碼能讓他這個縣丞當得順利點,於是陶周風在為官幾十年的生涯中破天荒幹了一件有走人情之嫌的事情。
他給邵知縣寫了一封親筆信,誠摯地拜託他多多關照自己的學生張屏。
邵知縣捧著禮物,捏著信,肝顫不已。這時,屬下稟報,新縣丞張屏到了。
邵知縣親自到衙門口相迎,眼見張屏和陳籌背著包袱,從破驢車上下來,邵知縣顫著的肝不由得躥上一股暗火。
差得動那樣的家人,砸下尚書大人的親筆信,居然坐一輛破驢車來上任!
娘的,顯示清貧麼?能別這麼做作麼?你當本縣是二傻子麼?
邵知縣笑容滿面地迎上前,親熱地把住躬身行禮的張屏的手臂:「呵呵,張縣丞,本縣可算把你盼來了!」
邵知縣安排了一頓豐厚的接風宴,許久沒有見到肥油的張屏和陳籌臉上油起了幾個大疙瘩,連跑茅廁。
張屏的住處是縣衙後的一處小院,與知縣大人的住宅緊挨著,兩進兩出,院不算大,收拾得特別乾淨雅致,屋裡有侍候的僕役,廚房裡有做飯的廚子,後院有負責洗涮縫補的大媽,邵知縣還要贈送兩名由他夫人親自調教,年方二八,嬌俏伶俐的丫鬟,貼身伺候,被張屏婉拒。
陳籌從茅廁出來,摸著拉虛了的肚子,站在內院的葡萄架下,環視四周,一臉感動地對正往茅廁走的張屏說:「張兄,這裡真好。」
張屏點點頭,這宅子連茅廁里,都點著小盤香熏味兒,張屏覺得太奢靡了,打算即日廢除。
李主簿問邵知縣:「大人打算讓張縣丞管哪一塊兒?」
邵知縣嘆了口氣:「尚書大人都寫了親筆信,本縣實在不好不照顧張縣丞啊。」
所謂照顧,無非就是,住最好的屋,吃最好的飯,干最少的活。
次日,張屏到衙門正式上任,邵知縣叫來眾同僚,把縣衙事務一一向他介紹,末了道:「……秋忙時節,農耕水利之事,已安排各鄉。建置、稅賦、兵丁,張縣丞若想知曉,可詢問李主簿。本縣一向會偷懶,那些要事,都是他們辦了,匯總到本縣這裡,也就是碰上幾個刑訟案件,由本縣親自坐堂審一審。張縣丞初到宜平,正待詳知縣中諸事,本縣有一件要務想托與你辦。」
張屏躬身道:「請大人吩咐。」
邵知縣笑眯眯道:「張縣丞與本縣同治宜平,談何上下,不必這般拘謹,你進士出身,學問好,從今日起,本縣的地方志,就由你編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