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皇商

  第235章 皇商

  大堂之中,朱朗看了一眼下方的鄭成功,又是輕聲開口

  「解開海禁以後,朝廷會將船引分為大中小三等」

  「大船船引每年一千兩,中船船引每年八百,小船每年五百,船引不限數量,任由民間購買」

  「從今以後,凡是持有船引的士紳百姓,皆可合法從事海貿」

  「民間商賈百姓購買船引以後,市舶司發放海旗牌照,今後洋面之上,凡是無有海旗牌照之船,皆為走私之船,朝廷水師可就地擊毀」

  朱朗眼中閃過一絲厲色,看向下方的黃廷周鶴芝兩人,開口說道

  「黃將軍,周將軍,今後你們兩營水師要負責在沿海巡航,凡是發現沒有認旗的海船,你等水師營可直接擊毀繳獲」

  「同時你等也要負責在洋面上,保護擁有朝廷海旗的商船,朝廷既然收了銀子,就應該保證商民在海上的安全」

  「你等水師營,也不會白做,今後每年朝廷的收取的海旗費用,會按比例劃分一部分給水師營,充作你們日常巡航的經費及獎勵」

  下方的黃廷,周鶴芝聞言,心中皆是一動,也是齊聲應是

  下方的鄭成功,鄭鴻逵聽得監國殿下不斷布置,臉色亦是微變,朱朗如今所提出的海旗制度,實際上就是在照抄鄭家此時正在施行的制度

  鄭芝龍稱霸南洋海面以後,便在海面之上發放鄭家海旗令牌,凡是在南洋海面形行駛的商船,無論中外皆要購買鄭家的海旗,否則一旦被鄭家的船隊發現,就要遭受鄭家的追殺劫掠

  與之相對應的,但是懸掛鄭家海旗的商船,在南洋海面上航行便不會遭受攻擊,反而會受到鄭家船隊的保護

  鄭家將這一制度稱為牌餉,實際上就是鄭家在替代大明朝廷,在海洋之上徵收一種另類的關稅

  鄭家之所以能夠實行牌餉,代替大明在海洋上收稅,一方面是因為鄭芝龍數十年縱橫南洋的威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鄭家麾下強大的戰艦船隊

  但此時鄭芝龍已死,鄭家精銳的水師更是為鄭彩盡數奪去,此時就是朱朗不提出船引牌照之制,鄭家實際上也根本無法再維持過去的牌餉制度

  鄭家水師盡失,已無法在海洋上震懾各方海梟,為過往的商船提供安全保障,既然如此,誰還會去買鄭家的海旗

  鄭鴻逵顯然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此時雖是神色難看,但依舊是沒有出聲

  朱朗卻是沒管下方神色失落的鄭鴻逵,又是對著下方的張肯堂,開口說道

  「張總督,閩省水師營調歸你麾下聽用,此事由你來負責,船引之制是立時便能取來銀子的法子,你要抓緊此事」

  「在閩省頒行船引之制後,立刻便派水師到海上巡邏,凡是發現有私自下海,又不買船引海旗的,無論他是誰,無論他身後是朝中哪個文武,都給孤直接擊沉」

  「朝中頒行船引,乃是為了養軍,若此時還有人妄圖偷逃稅款,那他便不是孤的臣子」,朱朗聲音冰冷

  堂中呂大器等人,聽著監國殿下這一環連著一環的布置,亦是知道監國殿下恐怕是籌劃已久,他們縱是想勸,恐怕也無法改變監國殿下的心意

  而呂大器蘇觀生等人在一番思索後,卻是覺得監國殿下放開船引,確實是個能立刻弄來銀錢的好法子

  雖然放開海禁以後,確實可能在以後再形成倭寇之亂,但大明此時第一要務還是要想辦法儘快弄錢養軍,保證朝廷能繼續存在下去

  只要能立刻弄來錢,還不會激起太大的動盪,誰還管的上十幾年以後會是怎樣

  實際上受這船引之制影響最大的還是閩省之中的士紳富戶,此時若是這些閩省士紳在堂中,必然要激烈反對這船引之制

  但此時堂中幾乎都是粵省之臣,唯一的閩省之人只有施琅和鄭家幾人

  施鄭兩家皆是新附之臣,此時連朝廷要調開他們手下的軍隊,兩家都不敢聲言反對,又怎麼可能敢去反對朱朗的親自定下的計劃

  張肯堂恭聲應命以後,略一思索,便開口說道

  「臣在閩省歷官年久,對閩省海貿亦是有所了解,閩省雖是海貿興盛,但每年真正敢跨洋遠航的海船亦不過百餘艘,最多也不會超過兩百艘」

  「殿下雖是頒行船引之制,但每年此項最多可令朝廷得銀二十萬兩」

  「閩粵兩省市舶貨稅,加上船引之費,最每年多也不過三四十萬兩,恐怕仍是不足以支應朝中大軍所需」

  十萬大軍,每年光是餉銀便要一百二十萬兩以上,這還不算軍中其他軍械糧草等所需的費用

  這一百二十萬兩不是付過一次就不用給的,而是每年都要這麼多的餉銀,也就是說,此時朝廷必須找到一個每年一百二十萬兩的進項,才能將這十萬大軍長久的維持下去

  朱朗聽到此處,心中也是一沉,他自然知道單憑一個市舶司,無法湊足十萬大軍的軍餉,但對此他亦是另有計劃

  「張閣老所言不錯,單憑市舶司所得稅銀遠遠無法支應朝中軍餉」

  「是以孤決定組建船隊,派專人經營海貿,籌措朝中所需軍餉!」

  無論在哪個時代,海貿皆是最賺錢的行當,放在交通隔絕的古代就更是如此

  大明為了防倭,以及沿海士大夫心照不宣的祖宗之法,是以未曾經營海貿,但朱朗可不會去管這些,如今他什麼也不想,只想搞錢!

  前世鄭成功統兵攻伐南京之時,出動大軍十七萬人,當時鄭成功等人幾乎沒有任何地盤可攻徵稅

  這支大軍的軍餉,幾乎全靠鄭家的海貿收益在支撐,由此可見這個時代海貿的潛力之大

  據後世統計,鄭家每年依靠著牌餉以及鄭家所營的海貿業務,每年收入至少上千萬兩,更極端的統計甚至能到兩千萬,崇禎朝俱有天下的全盛之時,收入也不過就是兩千萬兩

  既然後世孤據海上的鄭成功都能靠著海貿養起二十萬大軍,此時朱朗俱有閩粵,更是身據大統之位,憑什麼不能以海貿養起幾十萬大軍

  前世鄭成功等人的陸地全失,貨源幾乎都靠從清廷統治區走私而來,但朱朗可沒有這個問題

  如今他據有閩粵及半個浙省,以大明朝廷的旗號,想要湊足海貿的貨品,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這個時代的海貿基本沒有任何含金量,就是簡單的把貨運到目的地,就能賺取數倍數十倍的利潤

  如果說這個過程有什麼門檻,那便是海貿需要大量熟練的水手以及通曉海路的航海人員

  朱朗手下精於陸師車陣騎軍的人不少,但懂得航海的人員那就真沒有了

  但這沒有關係,朱朗沒有,但別人有!

  朱朗想到此處,臉上也是帶起一絲笑意,看向下方的鄭成功,開口說道

  「孤欲組建船隊,前往南洋各處貿易,以補貼軍用,只是孤對海貿之事卻不甚熟悉,孤聽聞鄭卿家中乃是以海貿起家,麾下船隊無數,不知鄭卿可願助孤一臂之力」

  呂大器等人聞言,目光皆是看向下方的鄭成功鄭鴻逵兩人,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殿下欲行海貿賺取軍餉,但海貿所需的人手船隻卻是俱無,海船,熟悉航道的船師,這些可不是短時間就能弄出來的東西,但朝廷此時又急需軍餉

  殿下此時顯然就是把主意打到了鄭家的身上,鄭家遠貿諸洋,誰不知鄭家海船眾多,家資豐厚

  鄭成功兩人聞言,臉上神色亦是微變,也是明白殿下恐怕是看上了鄭家的海船

  只是此時監國殿下及一眾朝臣皆是看著兩人,兩人也是根本無法

  鄭家軍隊已失,唯一能倚靠的只剩族中航行四方的海貿船隊,但現在看來,連這些船隊鄭家恐怕也保不住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只是向伱要些海船

  鄭家如今上下皆是漏洞,如今若是按照殿下的意思,獻上船隊或許還可無事,若是鄭家假裝不知,還想保住船隊,那朝廷有的是辦法讓鄭家就範

  鄭成功與鄭鴻逵相視一眼,鄭鴻逵臉上雖是神色難看,但終究還是微微點頭,鄭成功見狀,便也起身開口說道

  「清虜威逼,朝事危急,當此之時,凡我大明百姓,皆當奮力報效朝廷,以期早日恢復祖宗疆土」

  「鄭家願將麾下五支海貿船隊獻給殿下,助殿下興貿四海,以養大軍」

  朱朗聞言,心中也是微微點頭,但他略一思索,又是開口說道

  「鄭卿有心,只是你鄭家的船隊,亦是你鄭家辛苦積攢所得,朝廷怎能憑空便奪了去,子貢贖人的道理孤還是懂的」

  下方的呂大器等人聞言,眉頭卻是微皺,不知這殿下到底是準備做什麼

  此時這鄭家既把船隊獻上來了,那就該收下才是,難不成這殿下還真準備讓朝中自造船隻,再去海貿不成,若是如此那得等到什麼時候

  朱朗卻是沒管下方眾人,眼中一轉,便又繼續開口

  「海貿之事畢竟還是有風險,若是航行不利恐怕還會船貨兩失,戶部所得乃是天下稅銀,卻是不能冒險」

  「是以海貿之事孤準備成立海貿司,由宮中直管,海貿所需錢款也由內庫撥給,這樣便不用耗費戶部稅銀」

  朱朗說完,也不待眾臣回應,便又是看向下方的鄭成功,開口說道

  「這樣,這海貿之事便由宮中與鄭家聯合來做」

  「孤負責籌措海貿所需貨品墊付錢款,鄭家則以海船入股,負責航海及販賣貨品,海貿結束之後所得之利,宮裡與鄭家三七分成,宮中取七鄭家取三,鄭卿以為如何」

  朱朗的目的正是準備親自下場,將海貿利潤歸入內庫,不讓朝廷經手海貿之事

  朝中大臣如今只知海貿有風險,利潤也高,但這些大臣卻很難想像這其中的收益會有多大

  此時倭國關原之戰已經落幕,德川幕府統治逐漸穩固,進入興盛時代,倭國各藩大名武士馬放南山,開始享受起太平天下,隨之而來的便是對各類奢侈商品需求的急速上升

  倭國連年大戰,百業凋敝,根本無法提供一眾武士階層所需的商品,限於地理及工藝技術,一些武士階層所需高端商品,更是只能依賴進口

  數年前德川幕府由於教亂之事,更是頒布禁海令,禁止葡人商船進入倭國,只允許大明與荷蘭商船前往貿易

  如今倭國的海貿市場幾乎被大明與荷蘭壟斷,而大明的商船更是占到整個倭國貿易的八成以上,朱朗都不需要獨占,只要將這其中的份額拿下一半,就足以賺的盆滿缽滿

  這還沒有計算與呂宋等南洋諸國的貿易份額,這個時代以大明的體量,只要下定決心轉向海洋,其中的利潤簡直大到讓人難以想像

  下方呂大器等眾臣聽得監國殿下竟準備親自下場經營海貿,眉頭也是微微一皺,但還沒等他們想清楚此事利弊,下方的鄭鴻逵便已然開口

  「殿下是說,宮中準備與鄭家合資經營海貿」,鄭鴻逵緊緊盯著上當的監國殿下

  「也可以這樣理解,孤出銀錢貨品,你鄭家出船與人手,咱們共同做個海貿的東家」

  鄭鴻逵聽完,卻是沒有任何猶豫,直接便開口說道

  「殿下日夜操勞國事,為我大明殫精竭慮,殿下尚且如此,我等臣子如何能落人後,我鄭家以海貿為業,諸洋商路皆通,願協助殿下興販諸洋,籌措軍需」

  「但這三七之分卻是大大不妥,臣等族中只取一成,剩餘一成歸於船上船工,其餘八成當歸於殿下,以助朝廷早日擊潰清虜,恢復我大明江山社稷」

  鄭鴻逵聲音肅穆,一副公忠體國的模樣,但眼中卻是閃過一絲精芒

  桂監國提出要鄭家海船的時候,鄭鴻逵心中自是不滿,但當他發現殿下竟欲親自下場經營海貿以後,鄭鴻逵卻是再無一點猶豫

  鄭家在鄭芝龍降清以後,在朝中便陷入了一個極為尷尬的地步,鄭家在先朝時的跋扈之態惹得呂大器等朝中大臣對鄭氏極為警惕

  鄭鴻逵此時雖是國公,但在朝廷招降鄭氏之時,鄭鴻逵卻同樣站錯了位置,已然惹得監國殿下不喜

  如今鄭家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被殿下頗為看重的鄭成功,但鄭成功同樣有問題,鄭成功太年輕了,鄭成功雖是因為時勢年紀輕輕就被捧上了巡撫之位,但誰也不知道鄭成功到底能否坐穩這個位置

  一旦鄭成功在這個位置上跌落,整個鄭家就會掉出朝廷高層,以鄭家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巨額財富,誰也不知道到時會是什麼狀況

  而眼下卻是鄭家的一個機會,只要鄭家能協助殿下經營海貿賺來銀錢,那鄭家立刻就會搖身一變,成為朝中皇商

  有了這個身份,日後哪怕是鄭成功跌落,鄭家也能依靠皇商的身份在朝中站穩腳跟,這才是鄭家世代富貴的真正保障!

  朱朗看著下方的的鄭鴻逵,眼中也是閃過一絲驚訝,不知這鄭鴻逵為何突然轉了性子,竟會如此配合,但他也沒有多想,直接便開口說道

  「定國公不愧是國家勛臣,果是體諒國事,這朝中若儘是鄭家與定國公這般的忠義之臣,驅除清虜又有何難」

  朱朗輕聲贊了一句,不待鄭家改口,便直接說道

  「市舶海貿之事關乎朝中軍餉來源,卻是拖延不得,今日便須定下」

  「市舶司歸朝廷,海貿則專設皇家海貿局歸入宮中,朝中專設市舶司衙門一處,管理各省市舶司及船引事宜,沈卿是孤從魯王處要來的大才,朝中的市舶總司便由沈卿管理」

  「閩省乃是此時海貿最為興盛之處,鄭巡撫出身鄭家隨閩省情況熟悉,這閩省市舶司的事務便也交由鄭卿負責,先把閩省市舶司的架子給搭起來」

  「至於海貿司,孤聽聞鄭家海貿之事乃是鄭泰鄭卿在管,既是孤與鄭家一起做買賣,那便一事不煩二主,仍由鄭泰鄭卿來做這海貿司正使,宮中再另派一人為副,諸位以為如何」

  海貿可不僅僅是航船出海,籌措貨品同樣是重中之重,這鄭泰先前管著鄭家海陸十行,定然也有在陸地上的進貨渠道

  既然此人有經驗,那不如便同樣交給此人來做,這樣能把船隊易主的動盪降低到最小,自己派人到海貿司盯著帳目就是,反正諒這鄭泰也不敢貪他的銀子

  和別人做買賣,貪了銀子還可以扯皮潛逃,但貪了他朱朗的銀子,那可就不是扯扯皮就能了結的事情了

  朱朗說完,呂大器張肯堂等一眾閣臣雖是眉頭微皺,但是卻也無人出列反對

  市舶司乃是舊制,此時復設加強也是應有之事,至於殿下親自下場經營海貿雖是看起來有些不妥,但此時海船人手皆由鄭家所出,銀兩也由宮中內庫撥給,並未向朝廷所要資源,他們也找不到什麼插手的理由

  殿下先前也說了,此事乃是為了籌措朝中軍餉,他們若是反對,又該以什麼方式去解決軍餉不足的問題

  粵省眾臣沉默,沈廷揚鄭成功等人聞言,卻是立時出列,恭聲領命

  朱朗見得定下此事,眼中也是閃過一絲滿意之色,看著下方的鄭鴻逵也是覺得順眼了不少,五支船隊,數千名熟悉航路的船工,這可不是輕易能到手的東西,未想到這鄭家竟是如此配合

  朱朗眼中一轉,看了一眼下方的鄭鴻逵與施琅,將先前打算說服鄭家的條件也說了出來

  「諸位卿家能如此體諒國事,孤心甚慰,孤這裡卻是還有一事要與諸位商議」

  「後宮兩位太妃與孤提過多次,說是後宮單薄,令孤儘快採選秀女充實後宮」

  「只是此時天下動盪,百姓困苦,如何能再興選秀,疲敝地方,但兩位太妃說的也是有理,如今後宮之中只有王妃一人,卻是有些冷清了」

  「孤聽聞鄭家施家皆是閩中望族,想必族中女子也定是知書達理的端秀淑女,兩家族中若有合適人選,亦可將女子送入宮中,令兩位太妃擇選,也免了孤耳邊的一番嘮叨,兩位卿家以為如何」

  「臣遵旨,臣等歸家之後便立刻擇選族中女子,送入宮中,以備宮中遴選」

  施琅聞言,眼中也是一亮,立刻起身恭聲應命,而鄭鴻逵臉上也是閃過一絲喜色,也是立時起身應命

  呂大器張肯堂等人聞言,心中皆是一驚,但緊接著眾臣卻皆是沉默不語,只是靜靜看著下方欣喜應命的兩家

  呂大器等人如何看不明白,殿下這是在以聯姻徹底綁住施鄭兩家,等施鄭兩家女子入宮,這閩省便能徹底安定了

  此時定下了市舶海貿之事,解決了朝中及閩省的軍餉問題,朱朗在閩省的事情便徹底處理完畢

  此次興兵閩省,來時是三支禁軍共三萬六千人,此時返回卻同樣也是三萬多人

  此次參與閩省之戰的清軍多是經歷過江南戰事的老卒,是以這些俘虜在揀選過後,其中的精銳也被編入朝廷軍中

  焦璉麾下的龍驤軍擴軍至一萬五千人,馬寶騰驤軍擴軍至一萬人,再加上施琅五千人,及鄭鴻逵七千人,共計三萬七千人將隨朱朗返回粵省

  而桂監國朝廷的兵員人數在經歷閩省戰事之後,也就此擴張至十萬人

  閩省諸事議定,兩日之後,朱朗也是帶著數萬大軍開拔返回廣州

  在朱朗等人啟程返回粵省之時,閩省之戰的消息也終於是傳遞至京師,在清廷之中激起陣陣漣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