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柴榮治國4

  第838章 柴榮治國4

  二,經濟改革

  1,土地改革

  柴榮即位之初,北漢勾結契丹南侵,隨即爆發了「高平之戰」,戰爭對經濟的摧殘是顯而易見的,戰火蹂躪之處,百姓們死走逃亡,大片的土地荒廢。大量的荒田必然造成糧食減產,而糧食的短缺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所以土地荒廢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戰後的顯德二年(955)正月,柴榮下詔,鼓勵農民主動耕種無主的荒地,如果田地主人在三年內歸來,那麼耕者只需交給主人一半的土地;如果五年內歸來,則交三分之一;如果五年後才歸來,那對不起,土地完全歸耕種者所有。

  同時,這項措施也非常人性化,考慮到邊境地區有人被契丹擄掠走,其本意不想逃亡且一時半刻也未必能逃出虎口。對此,柴榮規定,「自蕃界來歸業者」,五年之內回來的,耕者歸還三分之二;十年之內歸來的,交還一半;十五年之內歸來的,交還三分之一;十五年之後再回來的,不用歸還。

  如此一來,農民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爭先恐後地搶耕無人的荒地,而那些逃亡在外的地主富農們,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地返回本鄉故土。

  一紙詔書,解決了土地荒廢問題,經濟得到快速恢復。

  2,均田平賦

  此話還要從一位著名的詩人說起,此人是北魏宗室鮮卑拓跋氏後裔,14歲明經科及第,43歲成為宰相。他與白居易是同科及第,二人是終身好基友,唐詩界的著名CP。《全唐詩》收錄了他的詩作整整28卷,注意是「卷」,不是「首」,為九年義務教育添磚添瓦,「並背誦全詩」的美好回憶。

  此君羽扇綸巾,風流倜儻。在他還是個少年的時候,跟一位傻白甜的富二代小姐姐相戀,然而這位小姐姐只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雖然家境殷實,但畢竟不是公務員家庭,與已經通過了國考(明經科及第)的他相比,存在階級門檻,很快,少年的他進京參加面試,並被首都市長相中。

  一邊是近在咫尺的功名利祿,一邊是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經過短暫的痛苦掙扎後,年輕的他還是決定向現實妥協,與初戀女友一刀兩斷,並很快迎娶了首都市長的千金。

  起初,他只是把首都市長的千金當做仕途上的墊腳石,很重視這段婚姻,但並不重視婚姻的對象。萬萬沒想到,首都市長千金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溫柔體貼、端莊賢惠,更通曉詩文,雖然出身富貴,卻不貪戀富貴,在他不得志的時候,安心與他過清貧的苦日子……簡直就是理想中的女神,他的態度立刻從愛答不理到如膠似漆,愛得不要不要的。

  兩口子感情日漸升溫,互相寫情詩訴衷腸。然而這段甜蜜婚姻僅僅持續了7年,他的妻子因病醫治無效,香消玉殞,年僅27歲,過早地離開了他。

  他久久無法從亡妻的哀傷中恢復過來,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第三天的時候,他去拜訪了一位當紅女詩人,二人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只是,這位女詩人的出身還不如他的初戀女友,女詩人的出身是「樂籍」,即罪犯等妻女或其後代,被編入特殊名冊,被迫世代從樂,也就是史書上常說的「妻子財產籍沒入官」,也有人說她就是官妓,總之,在當時,是最卑微的出身。

  顯然,如果二人登記領證的話,對於一心求官的他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於是,風流倜儻的他還是選擇了放棄,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苟且。

  除了出身,女詩人的年齡還比他大十一歲。他31歲意氣風發,她42歲風韻猶存。最終,女詩人看破紅塵,換上道袍,從此出家,了無牽掛。

  告別了42歲的老阿姨,他又到浙江紹興任職,恰巧當地來了一個著名戲班,全國巡演至此。剛剛經歷失戀痛苦的他,選擇看戲解悶排憂,這一看可不要緊,失戀的煩惱頓時拋諸九霄雲外,因為當他看到台上的女演員後,立刻大發感慨,「我又戀愛了……」

  台上的女演員是這個戲班子的女班主、老闆娘,是有夫之婦,跟老公一起創業。然而他絲毫不介意當小三,利用職權之便,公開追求女演員,搞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不僅江浙滬包郵區婦孺皆知,甚至朝中同僚們也紛紛以此打趣,可以說在那個沒有網絡、沒有某博和某音的年代,此君愣是憑藉自己的風流緋聞成為了全國頂流。

  雖然他與女演員的緋聞全國熱搜,但女演員的出身和她「有夫之婦」的標籤必然會讓這段感情同樣無疾而終。

  渣男。

  通常來說,人們會有「初戀情節」,即便是渣男,也會有懵懂的天真未渣時刻,初戀的美好在於它的純真,只談感情,不談現實。所以初戀往往留給人們美好而青澀的回憶。

  即便是這個渣男,當他老去的時候,回首往事,最令他難以釋懷的,還是那段初戀,最放不下的,還是當年那個痴情少女……於是,他提起筆來,寫了一本小說(傳奇),將自己和初戀女友化身為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這篇小說流傳至今,被編成戲劇,被搬上銀屏。

  在小說中,女主的名字就用了他初戀女友的真名——崔鶯鶯;而他則化名為張生。書名《鶯鶯傳》,後人在其基礎上不斷改編完善,由它發展而來最為人熟知的是一出京劇劇目——《西廂記》。

  他辜負了崔鶯鶯,於是就讓書中的張生和崔鶯鶯在紅娘的幫助下,衝破了封建枷鎖,從此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他在悼念亡妻時,更是寫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不過……看他後來的表現,好像水不水、雲不雲的還真說不定,所以每當有人在情書中引用這句話的時候,總會有人矯情地說不吉利。

  他給初戀女友崔鶯鶯留下了《鶯鶯傳》,給亡妻留下了滄海巫山的千古絕唱,給老阿姨的女詩人留下了《寄贈薛濤》,給女演員留下了《贈劉采春》。

  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

  渣男風流詩人元稹,除了對九年義務教育有突出貢獻之外,也深深影響了後周的改革,其導火索就是他在同州刺史任上的作為。

  元稹的作品被收錄於《元氏長慶集》中,整整100卷之多。柴榮閒暇時翻閱,被其中一篇「均田表」打動。

  這篇「均田表」同時還被收錄進《全唐文》(卷0651)中,當時元稹被貶同州,在經過詳細的考察之後,元稹上表朝廷,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革方案,原名為《同州奏均田狀》。

  在奏表中,元稹指出了同州稅賦方面的不公平、不公正,比如官府是按36年前的勘定來定額收稅的,但實際情況是,隨著土地荒漠化的嚴重、人口遷移等因素,很多土地都已經荒廢,老百姓還在為那些不存在的土地交稅;再比如有權有勢的地主豪紳,他們兼併土地,卻存在嚴重的偷稅漏稅情況(十分田地,才稅二三),偷稅漏稅的土地竟然高達70%到80%!等等等等……

  因此,元稹提出了「均田平賦」的建議,把稅賦按照田地的實際畝數和肥沃程度來均攤,這樣就能減輕窮人們的負擔,同時又能打擊富人們的偷稅漏稅,既提高了官府的財政稅收,又防止了人口逃亡,還能縮小貧富差距。

  柴榮讀完這篇文章,深受啟發,於是命人將其製成《均田圖》,賜給諸道節度使、州刺史,要求人手一份,擱在今天,就是在「學習強國」上推送必讀,讓天下所有地方官、行政一把手學習思想、領會精神。

  隨後,柴榮頒布正式詔書,說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拜讀渣男,見其「均田表」,叫絕拍案,轉發王公觀覽,觸目驚心,作為均田圖,全國轉發,點讚三連。

  說干就干,柴榮隨後就派出以左散騎常侍艾潁為首的34人組成中央特別巡視組,分頭出發,到天下諸州推進均田改革。

  艾潁等人於顯德五年(958)10月離京,至次年(959)2月,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以京城(汴州開封府)為例,按照原先的官方記錄,徵稅的土地共有10萬2千餘頃,經過實地勘驗,發現實際比這多出了4萬2千餘頃,也就是說,這4萬多頃就是偷稅漏稅的「黑戶」。真是觸目驚心啊,天子腳下,「黑戶」占比竟然高達30%!更不用說天高皇帝遠的其他地區了。

  經組織研究決定,減免其中3萬8千頃的稅收,然後命令其他地區參照此比例施行。

  查出來4萬2,減免3萬8,減稅比例高達90%+!很明顯,柴榮的「均田改革」既不是要從窮苦百姓的手中榨取油水,也充分照顧了富人階層的情緒,體現了政策的溫和性,在增加稅收的基礎上,掌握國家經濟的真實情況,同時又將改革的阻力降至最低,使之具備實際操作性。

  從這個角度上看,柴榮也稱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