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貌合神離

  第474章 貌合神離

  武德十年,六月,長安,明德門。

  太子晉王以下,諸王、宰相、諸衛大將軍、國公、六部九卿等全長安的官員權貴全都在門外,打著各自的儀仗等候著關東六州一都之主齊王殿下。

  太子和晉王兩人各自坐在傘蓋之下等候,兩人的傘蓋幾乎連在一起了,做的位置也非常近。

  兩人也一直都在說話。

  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是兄弟情深。

  但晉王和太子麾下的親信屬官卻涇渭分明的站在兩個區域,至於朝臣們,則看著這兄弟兩人極為親近的表象有些疑問。

  這倆是真的公私分明,還是裝的兄弟情深?

  武德六年開始,太子在病重之中召回了晉王,托之以監國重任。

  而晉王也是不負眾望,將國事和軍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朝野皆稱其用事賢明。

  不過隨著皇帝回到長安之後,太子的身體也漸漸好轉,兄弟二人最初還能和睦共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兄弟兩人在國事的分歧也越來越多,矛盾也越來越多。

  圍繞著太子和晉王勢力,漸漸開始浮出水面,形成了兩個明爭暗鬥的利益集團。

  這也讓兄弟兩人只能被動的在這種情況下漸行漸遠,而這種態勢卻是李源非常樂見的。

  甚至他之前就想打造出這樣的局面,卻沒有能夠實現,自己就兵敗河北。

  如今他已經幾乎失去實權了,卻沒想到局面對他有利起來。

  兄弟兩人於是開始想要得到李源的支持,畢竟是天子,還是開國天子。

  並沒有完全成為傀儡。

  不過到目前為止,兩人之間的鬥爭還處在可控範圍內,所以朝堂上針鋒相對的兩人在下了朝以後,還是經常一起射獵,一起宴飲,仿佛兄弟之間沒有隔閡。

  而這次之所以召齊王回長安,也是因為戰略的制定出現了分歧。

  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和整軍備武,關中的元氣已經漸漸恢復了,這幾年太子和晉王先後組建了一百二十個折衝府,訓練嚴苛,裝備精良,已經漸漸有了精銳的模樣。

  如同一柄反覆捶打的橫刀,只等開鋒了。

  糧食方面經過快四年的積累也足以支持大規模的用兵。

  所以,一統天下再度被提上了日程。

  原本眾人的共識是,先北後南,先難後易。

  先把最難啃的骨頭,也就是北漢給解決掉,隨後在揮兵向南,一統天下,成就不世之功業。

  但這是白溝之戰前的共識,隨著形勢發生變化,計劃自然也就趕不上變化快了。

  太子的想法是保持不變,先幹掉威脅做大的北漢,而後天下「傳檄可定」。

  但李三郎的意思是,北漢強勢,主動進攻河北在戰略態勢上,很難取得優勢,這幾年一直處於守勢,所以不如集中力量先滅掉西魏,然後是東魏,最後合天下之利,收取河北,滅亡北漢,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兩人的意見相左,其實不光是戰略上的分歧,更是對戰略主導權的的爭奪。

  李源對此也是不知道該怎麼站隊才好,他覺得兩份戰略都有可取之處,但卻不願意公開支持一方。

  這種情況下,徵召齊王入朝制定戰略就成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為無論是太子還是晉王的方略,都脫離不了齊王在關東的策應,甚至是兵力、物資、糧食上的支援。

  所以,李元徽也是不得不入朝。

  終於,負責瞭望的士卒高聲提醒道,齊王的隊伍已經距離城門只有數里了。

  二里。

  一里。

  原本還處於鬆散的隊形,已經完全按照禮部的制定的順序和規格排列起來,太子站在隊伍正前方,晉王落後他半個身位,身後是諸皇子皇孫。

  李元徽走下馬車之後,群臣開始參拜,而他則走到兩位兄長跟前見禮。

  「拜見兩位兄長。」

  「四弟不必多禮。」

  兄弟三人寒暄幾句,李元徽讓兩個兒子過來拜見伯父,太子和晉王的諸子則出來拜見四叔。

  其中也包括長兄李孝儼的兒子們。

  李元徽特意注意了大哥家的老四,蘭陵王李長恭,有十六了,長得真是俊美無比,身形修長。

  大哥的家老五安德王李延宗是個小胖子,李元徽覺得這兄弟倆聽名字應該就有名將的潛質,以後可以召到身邊終點培養培養。

  至於二哥家的李承乾、十四歲了,行禮的時候感覺就在走程序一樣,心性看著就有些浮躁。

  倒是十歲李承泰,同樣也是個小胖子,比李承乾規矩多了,看著也很精明,始終洋溢著笑臉。

  至於三哥家嫡長子的李承譽,也有十三了,看著就不像武家子弟,跟他父親的姿貌魁偉形成鮮明的對比。

  總的來說,李家下一代看著還算是可以,沒有成為高家的趨勢。

  李唐不能成為北齊高家,最少在他活著的時候不能,這是他最低的奮鬥底線,任何有精神病潛質的瘋子他死前都得送走。

  不管是兒子還是侄子,或者兄弟。一視同仁。

  郊迎結束之後,太子和晉王約好了過幾日宴飲,李元徽自然是滿口下來,隨後入宮,拜見天子。

  在武德殿上,李源看著數年沒見的四郎,頗感欣慰道:「四年未見,四郎可還好?」

  李四答道:「有勞阿耶掛念,兒臣在關東除了要當心北漢之外,也就沒什麼憂慮了。這幾年關東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兒臣家中則是後院安寧」

  李源笑道:「好,我聽說你又添了好幾個子嗣,想必日子該是不錯」

  李四也笑了笑,他其實想說沒有阿耶你厲害啊,現在皇子數目都是二開頭的兩位數了,皇孫的數量,沒有皇子多,這還不算公主呢,真是老而彌堅啊。

  不服不行。

  父子說說閒話,敘敘家常,過了大半個時辰,李四感覺李源有些疲倦了才告辭回去。

  「好好,你也該去休息休息,一路舟車勞頓,過幾日給你接風洗塵。」

  「是,阿耶保重身體,兒臣告退。」

  除了武德殿,一路回到了長安永興坊的齊王府。

  回到王府,太常寺卿慕容無忌已經在等了,見到李元徽躬身一稽。

  「大王。」

  「無忌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謝大王。」

  慕容無忌相當於李元徽在長安的代言人,並替他搜集長安的訊息,並且與朝臣溝通。

  傳達齊王府的意志。

  因此他其實擔任什麼職位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必須給他一個符合身份的官職。

  因此即便資歷有限,還是能夠擔任九卿之一的太常寺卿。

  兩人幾乎沒什麼廢話,短暫的寒暄之後就直接切入了正題。

  慕容無忌用非常簡練的語言,將朝堂局勢、朝中大臣的派系,衛府軍駐防情況,以及東宮和晉王府最近的爭端,一一說了個明白。

  兩人一直交談到入夜,李元徽不由感嘆道:「無忌有定策佐命之才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