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分歧

  第473章 分歧

  長安城外,官道旁的垂柳下小兒嬉戲玩鬧。

  田間的大人們則在田野阡陌間收割夏麥,一邊在日頭下緊張忙碌著,偶爾還要抬頭看看玩鬧的孩子們,不要去道路中央玩耍,因為官道經常有驛馬馳騁而過,若是避之不及被撞到了少說也是筋斷骨折,重者就得丟命。

  並且被官家的馬撞到還沒出說理去,都是傳遞軍情詔命的,緊急的很,治你個阻攔軍情的罪名,那可是要殺頭的。

  小兒們大概是時常受大人們叮囑,也就在敢在道旁和田畝之間的樹下玩耍。因為大人們總是嚇唬他們說,去了道路中間要被官府捉了去打屁股的。

  不過看到奔馳而過的軍馬,總是會引起小兒們的矚目。

  尤其是偶爾能看到負責緝盜的游騎,這些騎著高頭大馬還穿著皮甲的士卒在孩子們眼中形象極為高大。

  若是能看到穿鐵甲的,那可是要吹噓好一陣的。

  而今天道旁小兒卻是開了眼見,先是數十騎奔馳而過,打著幡,全都穿著一種在他們眼中很新式的甲冑,外面是布,釘著扣,帶著弓箭和長矛,還有橫刀。

  這種規模的騎隊馳騁,他們有些人還從沒見過。

  而在不遠處的後面,大地仿佛是傳來響動,道上有大隊的士卒整齊的列隊前進。

  聲勢引得田間勞作的大人們都暫時放下手上的活計,來到了道路兩旁,大抵是喜歡熱鬧這種事也不分大小。

  不管是大軍調動,還是大人物出行,百姓們總是喜歡暗自揣測一番。

  「這是要打仗了嗎?這麼多兵士,多久麼見過了,是不是要去長安集結?」

  「打個屁的仗,老子就是左驍衛的,咱們關中的府兵就沒集結過,能打什麼仗?這大概是個貴人回長安.這麼大的隊伍,少說也是個大將軍才有的排場」人群之中一個府軍士兵看著隊伍顯擺著自己的見聞,但又說不清個一二三來。

  這時候一個打過十來年仗的老兵,已經做到了隊正的府兵頭目看著隊伍道:「這是親王儀仗,看,那邊那個大馬車看見了嗎,那叫象輅,高一丈一尺六寸九分,是給親王用的居然是這麼大王回來了」

  終於那隊伍出現在眼前,一列列士兵穿著統一制式的號衣,全都豎著各色的旗號和兵器,戟氅、吾杖、儀刀、班劍、立瓜、臥瓜、骨朵、鐙杖光是步軍儀仗隊伍就綿延了一里多長,後面還有騎兵和巨大的馬車。

  而在象輅後面,一面大纛和諸多旗號上說明了這支龐大隊伍主人的身份。

  「是齊王回來了,齊王回來了.」

  旗號上分別上書:「天策上將」「太尉」「都督關東諸軍事」「東都留守」「陝東道大行台」「齊王」

  居然是齊王殿下?這位大王可有些年頭沒回長安了。難怪這麼大排場,這可是執掌關東一都六州的大人物。

  李元徽所乘坐的象輅,高一丈一尺六寸九分。闊七尺九分。輅上平盤板。前後車欞、並鳳翅板。其下轅三條、皆朱紅漆。轅、各長一丈八尺五寸。用抹金銅龍頭、龍尾、葉片裝釘。前施朱紅油馬搭攀皮一條。

  平盤左右下、護泥板、及車輪二。貫軸一。每輪輻、十有八條、皆朱紅漆。周圍輞全、各以抹金銅葉片裝釘。

  輪內車轂各一、用抹金銅鈒蓮花瓣、輪盤裝釘。軸首左右、各用紅漆鐵插拴一個、以抹金銅鈒龍頂管心裝釘。軸中纏紅絨駕轅等索。面至地、三尺五分。

  巨大的馬車內,兩個十歲左右的少年趴在窗戶邊上好奇的打量著外面,時間已經來到了武德十年,車內坐著齊王李元徽本人留著整齊的鬍子,整個人看起來須容嚴整,王妃慕容佳音,側妃張嫣。倒是保養得宜,猶如二八佳人。

  兩個半大孩子則是齊王府的長子、次子,承平、承道。

  「上次回關中,好像已經很久了,得有十幾年了」「我還沒來過關中呢.」

  慕容佳音和張嫣小聲說著話,李元徽這邊則在看著一卷不知道是什麼內容的文書。

  只是許久不曾翻頁,大概是在想些什麼。

  從武德四年開始,他也有六年沒有回長安。

  武德六年的大戰後,武德七年一年,大唐和周邊的鄰居始終沒有爆發太大的衝突,戰事的規模都比較小。

  雙方在黃河、汾水沿線築起戍堡烽燧,攻守之間多為數千人的規模的小型戰鬥。

  武德八年,蟄伏了一年的大漢展露殺機,劉玄機率軍從晉陽出兵,試圖攻取河東,但卻被阻擋在玉璧。

  在攻城損失了數千名士兵之後,漢軍就知道想靠強攻打下這城基本上不太可能了。除非守軍送大禮。

  於是就開始了圍城模式,劉玄機率十萬大軍在玉璧城下圍成了數月,原本還打算靠圍城的方式奪取這個重要的戰略節點,但卻發現玉璧城所在的峨眉台地上,居然還能種植糧食,加上存糧沒有三年五載想把玉璧唐軍的糧食耗光多少有點痴人說夢了。

  而大唐并州都督趙郡王李懷真也在率數萬兵馬沿著汾水而上,迫使漢軍只能退兵,無功而返。

  有感於玉璧城的如鯁在喉,無法利用汾水運兵運糧進攻河東,大漢謀士和將領們又把目光看向了洛陽。

  武德九年,劉玄機再發大軍二十萬,進至河內,想要強渡黃河進攻洛陽。

  而李元徽率軍十萬駐紮與邙山,與其相持。

  劉玄機見唐軍營壘防線無懈可擊,始終沒有輕舉妄動,雙方隔著黃河對峙了數月之久,漢軍因為糧食供應不足,所以退兵了。

  至於江東,這幾年每年都要派遣使者至洛陽拜會,東魏皇帝曹炎也時常對李元徽讚譽有加,仿佛沒有北伐的心思,但李元徽知道,這些都是假象。

  因此嚴令江淮各部不得鬆懈。

  至於西魏,基本上是無歲不戰,連年興師。但卻始終無法撼動大唐在荊州的重要據點。宛城新野,以及江州的夏口。

  這也就是說,從武德六年後的四年間,各方的情況基本上都維持了實際控制區域沒有太大的變化。

  大唐在這幾年,也逐漸從白溝之戰的慘敗之中恢復過來。這幾年長安的政局也相對穩定。

  基本上是李源和晉王、太子三足鼎立。

  李源回到長安,作為皇帝仍然是有眾多的舊部支持。

  晉王和太子基本上瓜分了朝堂和關中軍府,漸漸有了分庭抗禮的苗頭,這種情況握著大義名分的李源也能左右逢源。

  而李元徽回長安,也是應父兄之邀,過來制定新的國策。

  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