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直擊

  第450章 直擊

  洛陽打的熱火朝天,在父親李源手中接過朝堂大權的李二也沒落到清閒。

  大唐的兵敗讓突厥人又開始蠢蠢欲動。

  關中北部又遭到了突厥人的大肆劫掠。李二命趙郡王李懷真、譙國公柴榮分率萬餘人抵禦重要關隘,但關中還是遭到了大規模的劫掠。

  甚至在長安的城牆上都能看到突厥騎兵掀起的塵煙,甚至還有突厥騎隊沖入了禁苑,被李二親自帶隊給驅逐了。

  但這種態勢還是讓他感到了奇恥大辱,發誓定要一雪此恨。

  野王,位於軹關不遠處,唐軍兩萬餘駐兵於此。

  大唐晉王李三郎帶著自己的親軍萬餘人加上十五個折衝府的衛府軍精銳,走中條山和王屋山之間的孔道,從河東趕來。

  溫縣和野王之間,只有數十里,因此,兩軍都高度戒備。

  劉玄機是不想在河內跟李三郎進行作戰的,因為他手下的大軍成分複雜,還遠做不到如臂使指。

  但李三郎手裡是實打實的兩萬餘唐軍精銳。並沒有經歷過白溝之戰,建制和指揮系統也相當的完善。

  唐軍方面,也不是非常清楚燕軍的虛實,所以僵持不動,維持現狀對兩軍來說都可以接受的。

  因此,河內的局勢是雙方都處於按兵不動,形成戰略相持的態勢。

  黃河南岸的洛陽地區,邙山東南方向,李元徽親率四萬唐軍步騎與六萬燕軍會戰。

  唐軍這邊,李元徽從金墉城出兵,親領步騎八千,加上慕容三藏部和趙大舊部,

  共兩萬餘人,作為左路軍。

  右路軍以陳瑱為督,節制諸將,劉元慶率本部五千人為前部,沿著黃河岸邊進軍。兩路並進,成犄角之勢。

  燕軍在收到唐軍出動的消息之後,東方狄和楊侃很快也達成了一致,十二軍都督之一的傅弘之為率萬餘兵留守大營,固守營壘,東方狄率四萬五千兵馬與金鏞方向唐軍會戰,楊侃率三千騎埋伏在軍陣之後,作為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也是作為奇兵,伺機而動。

  雙方在邙山以南擺開了陣勢,李元徽帶著親衛駐足於高出望著戰場,看到對面無邊無岸的隊烈,不由的感嘆道:「河北人馬,列陣齊整,真是難得的精銳啊。」

  這時候身邊一個侍從卻道:「河北人馬雖然看著隊伍嚴整,但隊列之間的間隔卻很大大,明顯是其中有很多的新兵加入,不熟悉軍陣列隊的緣故,所以我認為燕軍雖眾,卻一定不是大王的麾下唐軍的對手。」

  李元徽聞言,覺得很驚奇,因為這個問題他也發現了,甚至他都能夠猜出這其中的原因。

  應該是在大勝之後,燕軍的快速擴張,導致了整體戰鬥力其實不增反減。

  不過即便如此,其中有足夠數量的老兵,也是能夠帶動新兵的。

  但這一點,作為一個還沒上過戰場的十六歲少年也能看透,那就不容易了。

  說話的侍從名叫段紹,字孝先,以字行。鮮卑人,令支段氏子弟。其祖父是段義弘,父親是段武臣,父祖皆死於慕容鞅之手。

  因為段夫人和段武達的關係,被選為齊王親衛侍從,這次還是他第一次上戰場。

  但就從他這段話之中,李元徽就斷定,這小子是個大將之才。

  但段孝先的四叔段武達卻急忙呵斥道:「你這小子,怎麼敢當著大王的面,隨意談論軍機?」

  李元徽卻大笑道:「哈哈哈,武達何必動怒,這是你們段家的千里駒啊,日後能繼承令支王功業的,只有這小子了。」

  段武達聞言卻有些意外,他父親在前朝那是國之柱石,掌國戎機,段氏在前燕也是僅次於宗室的一等望族。

  如今在大唐雖然仍舊得到了重用,段氏兄弟皆被委以心腹重任,但也就是勉勵維持,卻不曾想過還能重振昔日的家聲。

  但如今李元徽如此誇讚侄子段孝先,那這可能就是真的看好他的潛力了,畢竟他認識李元徽少說也有十幾年了,他說過的話,從來都是準的。

  正在段武達這邊幻想之際,李元徽這邊第一道軍令已經發出了。

  右威衛將軍慕容三藏率本部六千人為前隊,開始前出。

  慕容三藏麾下的隊伍是瓦崗的老底子,更早的前身是大燕齊郡的叛軍,也是轉戰多年的精銳。

  去年還隨著青州刺史李藥師突入河北,起了不少關鍵作用。

  六千人的隊伍之中,有兩千人是騎隊,四千人是步卒。

  指揮騎隊的是慕容三藏的親舅舅,也是李元徽的老相識陳登雲和昔日瓦崗驍將齊彪,步卒慕容三藏親自指揮。

  四千步卒如牆而進,整齊的排列隊形,陳登雲和齊彪各自率領一千騎兵在步軍的兩側緩緩推進。

  燕軍方面,打頭陣的是十二軍都督之一的韓珪,其人督率步騎萬人為前部,看著眼前的唐軍慕容三藏部對左右說道,「這部唐軍精銳行進有序,隊伍整齊,主將定然是善於用兵之人,我們的隊伍有大量的新兵,不能長久作戰,一旦作戰的時間拖得太久,隊伍一定會出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迅速擊敗當前的唐軍,傳令給全軍,不惜一切代價,擊破當面之敵!」

  燕軍在弓箭手的掩護下,率先發動進攻,雖然有大量的新兵,但此刻他們跟老兵一樣,沒什麼區別,都平舉著長槍向前走,弓箭手在後上了弓弦,拿著箭矢等著軍令。

  唐軍的步卒也是大抵如此,陣列前行。

  雙方的距離不斷的接近,到了一百二十步的時候,雙方的弓箭手同時開始齊射。

  箭矢如雨落,對身披重甲的士兵並不能造成傷害,多數的箭矢都只能給被重裝步卒的鐵胄打一個小坑凹出來,然後被彈開。

  隨著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最後一輪齊射的時候,有些箭矢已經能夠破甲了。

  但緊接著,雙方的長矛已經能夠碰到對方了,隨著軍令開始,雙方的士卒列這嚴密的陣型開始相互戳刺,步軍陣型就像是兩面牆撞到了一切,

  重裝步軍的甲冑對於長矛的穿刺防護力是很一般的,在隊列之中有沒有空間可以閃避,因此排頭兵幾乎是沒有生路可言,長矛透甲而過,無論扎在什麼地方,腹部、大腿、胸膛,全都是血流如泉涌,流淌在地匯聚成溪流。而雙方的戰死者更是堆積如山。

  這場大戰的一開場,烈度就拉滿了。

  兩翼的騎兵也都絞在了一起,廝殺在一處。

  而雙方的主帥,卻在前軍展開極烈交鋒之際,並沒有進行下一部的動作。

  都在等對方先出手。

  韓珪的萬餘人跟慕容三藏的六千人居然打成了均勢。

  東方狄見到這種情形,覺得有些不妙,因為當人數占不到優勢的時候,那就說明雙方的戰鬥力可能存在一丁差距,在繼續堅持下去,己方很有可能先頂不住。

  於是先沉不住氣的東方狄命人傳令給左軍的斛律明月,令其率領騎兵包抄進攻唐軍的前軍側後。

  斛律明月受到軍令之後,不敢耽擱,當即率所部六千餘騎開始向前運動。

  李元徽這邊見到燕軍有動作以後,看著自己右前方燕軍騎隊掀起的煙塵,根據其高度和厚度,就知道這是左軍的騎兵傾巢而出。

  隨後令神武軍、驍果軍、護軍共四千騎,上前截擊。

  而自己率領餘下的四千餘騎傾巢而出,直擊燕軍本陣。

  以寡擊眾,須有神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