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越公兒郎

  第365章 越公兒郎

  戰略定力是一種很寶貴的東西,但這個稀缺的品質,弱者用不上,強者才有資格談。

  李唐和北燕兩大勢力的目光都放在青州上,雙方其實都明白,過去幾年無歲不戰,兩邊家底都空了,所以短時間內如果進行大規模的出兵,都是會對治下郡縣的農業生產影響極大的,所以雙方都比較克制。

  都是採取了類似的方式,希望青州能夠為自己所用。

  隨後,楊氏眾人也真的作出了選擇。

  五月,琅琊郡治開陽,楊邃「設計」想要擒獲楊侃,沒有成功,然後一路「追殺」,楊侃和幾個族人舊部率萬餘「殘部」,跑回了齊郡,並正式接受了大燕的詔書任命,率濟南、樂安、齊、北海、東萊五郡歸附。成為征東大將軍、都督青州諸軍事、楚國公、使持節。

  而楊邃也正式宣告,歸附大唐,率領楊氏眾人獻出琅琊、泰山、任城、魯、東平、濟北六郡之地,以及數萬兵馬。

  遠在洛陽的李元徽聞言,立即向洛陽方面請命,請求李源授予楊邃官職、爵位。

  平白得了六郡之地,李源很高興,立即同意了李元徽的請求,封楊邃為越國公,刑部侍郎。楊素的孫子楊伯俊為弘農郡公,任城太守,另有兩人為將軍,六人為都督,仍舊率領舊部,歸屬洛陽方面指揮調配。

  越國公這個封號,是前朝最初封給楊素的爵位,給楊邃這個封號,無疑是李源在表示大唐接受你們楊家,從新回到關隴士族的大家庭里來。

  這其中李源的考量也很多,首先楊家目前在關隴豪門內部已經影響力很少,弘農楊氏目前顯赫的是另一支,但楊家名望和門第都足夠高,且沒了舊日的根基,正好可以為李源所用。

  而楊氏因為缺乏根基,也只能靠近皇帝。

  而李元徽這邊,在接到了李源的詔書之後,立即乘船順著大河直下,親自趕往東郡,在濮陽跟姐夫柴榮見面,商討如何接收新歸附的六郡,包括布置防務,以及安排地方官員。

  其中東平、泰山、任城、濟北、魯郡全都是兗州治下,姐夫柴榮目前是兗州都督,對目前兗州的情況也是比較了解,所以還是要跟他商量一下。

  同時,李元徽還讓楊邃帶著楊氏眾人前往東郡見面,配合接受工作。

  濮陽渡口,右領軍衛大將軍、譙國公、都督兗州軍事、使持節柴榮,與兗州刺史、盧國公鄭儼,東郡太守竇准,以及楊邃楊伯俊為首的楊氏眾人,全都在恭候齊王的大駕。

  終於,大河上一支船隊浮現眼前,越來越近之後,漸漸能看到五牙大艦樓船上的旗號。

  「陝東道大行台」「都督關東諸州諸軍事」「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太尉」「河南尹」「齊王」

  李元徽身穿玄色圓領袍,頭戴玉冠,披著大紅披風,站在船樓之上,身後站著幾位護軍和幕僚。

  看著碼頭上的眾人,李元徽笑道:「走,會一會兗州諸公和越公家的兒郎。」

  這裡說的越公,肯定不是指的楊邃,因為詔書在李元徽帶過來的,還沒宣讀。指的是那位在前朝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楊素。

  無論是治兵大戰,還是處理政務,楊素都是一流的好手。還是罕見的精通水戰、騎戰等多種戰法的複合型指揮官。

  走下大船,柴榮帶著一眾人等見禮,「見過齊王。」

  李元徽笑道:「各位不必多禮.」

  隨後,命人宣讀詔書,主要是給楊家人的。

  楊邃和楊伯俊伏地而拜,接受任命,叩謝恩典。

  隨後,李元徽又看到濮陽城外列好隊的士卒,軍容嚴整,隊列整齊,一問才得知是楊氏眾人帶過來兵馬,李元徽稱讚道:「頗有越公舊日之風。」

  楊伯俊道:「多謝齊王誇讚。」

  入城之後,進入到了柴榮的都督府節堂內議事,李元徽高坐主位,柴榮和鄭儼分列左右上首,其餘眾人按照官職大小分列。

  楊邃則先拿出兩本手札,上呈給李元徽。第一本上面將歸附的六郡之地,目前各郡的戶籍,府庫錢糧,田畝數目,州郡的鎮守兵馬,各郡縣目前的長官以及其籍貫出身一一列舉。

  第二本則是楊氏眾人所統率的軍隊人數,各部所擁有的軍械,鎧甲,箭矢,歸誰統屬,將領籍貫出身以及履歷。

  將這兩樣東西交給出來,也算是代表著楊氏眾人誠心歸附大唐。

  李元徽展開一看,然後點點頭道:「越國公有心了。」

  楊邃拱手道:「我等族人顛沛流離十載,如今蒙大唐皇帝陛下不棄,可以回到鄉梓,不勝感激,若有所命,無敢不從。」

  李元徽道:「越國公客氣,陛下也在長安,翹首以待各位,不過在此之前,我和柴大將軍,要接收六郡另外我聽說弘農郡公驍勇善戰,有名將之風,此時正是用人之際,還請諸位助我一臂之力啊。」

  「齊王言重了,我等必然盡心竭力,已報陛下和殿下的恩德。」

  楊邃的表態很是上道,沒有任何推諉,他知道大唐這邊給的待遇已經比起說的要好了。

  雖然李元徽給他的承諾是一州刺史,但侍郎的官職已經和刺史同級別了,並且在中樞,更有利家族重新融入權力中心。

  並且還給了他一個國公的爵位,最為關鍵的是,大唐方面還是準備繼續用楊氏的族人領兵。

  這也就是最少短期內,沒有卸磨殺驢的打算。

  因此,在接下來商議六郡人士安排,以及各部軍隊調動換防等事情上,楊邃表現的極為配合,所給出的建議也極為恰當,極有條理,以至於李元徽都覺得這人真是個人才啊。

  現在的齊王府可謂是人才濟濟,堪稱萬人敵的好漢就有七八條,那是李二看了都眼饞的猛將團。

  幕僚之中李青蓮和李藥師長於軍事戰略,李百室、獨孤潁則是綜合性的頂級內政人才,特別獨孤潁還是文武全才。

  即便麾下有這麼多的人才,李元徽還是覺得這個楊邃人才難得,也就足見其成色了。

  難怪能給翟讓這種莽夫出謀劃策,都能讓他據有兩州之地。

  不過,楊邃的能力固然出眾,李元徽還是沒有太多拉攏他的想法。

  因為這人是李源看中的,給了他高官厚祿,應該是要讓他上長安去給自己出力的。

  跟老爺子也沒什麼好爭的,也爭不過。

  說起來也巧,李元徽齊王府的人才庫,肯定超過李三的晉王府,但卻比不過李二的秦王府。

  而差距,卻不是輸在武將上。

  是文臣策士。

  秦王府的十八學士,那才是真正讓李元徽眼饞不已的人才團隊。這十八學士本身的能力不談,他們發散開來人脈關係,那可是很龐大的一股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