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交心

  第366章 交心

  在仔細翻閱楊邃送過來的統計,李元徽發現所獻六郡的府庫,存糧和錢帛居然存量頗豐,稱得上府庫充盈。

  這絕對是個好消息。

  六郡府庫充盈,李元徽就不用擔心這些郡縣的百姓生計問題,缺糧可以賑濟,不缺的話可以免稅賦。

  並且往六郡加派駐兵,也不用自帶乾糧了。

  目前陝東道行台說控制的區域,是整個天下的中心地區,以大面積的平原為主,人煙稠密。

  同時也是四戰之地,天下間沒有歸附的勢力,在楊氏分別歸附大唐和北燕之後,也就剩下三個。

  江東東魏,荊州西魏,河北北燕。

  而李元徽坐鎮洛陽,要對抗東魏和北燕兩大勢力,而他治下的江州也跟西魏接壤。

  軍力上,有五個衛府軍,包括南豫州、北豫州、兗州、、徐州、江州、揚州、以及司州算是七州之地。

  半個大唐都在他的直接控制下,這要不是親兒子,父子兄弟關係又非常好,感情深厚,李源都不放心把這麼大的地盤和這麼多數量的軍隊交給他。

  但是沒辦法,朝堂放在關中,連結隴右、涼州、益州、荊州包括北地上郡等地,李源肯定要親自坐鎮,而諸子之中,老二老三打仗都沒的說,但要說除了打仗之外,治理地方都不如老四來的沉穩。

  其實最初他是想讓老三去洛陽經略,控制北豫州和兗州、洛陽以及荊州北部地區,而老四還是在江淮,節制南豫州、徐州、揚州、江州等地,壓制江東的東魏,並且為老三在北面的作戰提供好後勤支持。

  誰知道老三不按套路出牌,盡出么蛾子,只能讓老四頂上。

  結果老四這乾的還不錯,除了鄴城之敗,就沒什麼可以挑剔的了。後面晉陽鏖戰,李四也是及時馳援,立下大功,這就不好在隨便換人了。手下握著半個大唐呢,李源得給面子。

  這個面子不是給齊王李元徽,而是給他手下的十幾萬大軍。

  最重要的是,大唐雖大,但還沒一統天下呢,這時候要是連兒子也信不過,那就甭談什麼爭天下了。

  李元徽在濮陽待了十幾日,半月有餘,最終確定了六個郡太守、郡丞和兩個主要官員的任命,以及各地的駐軍情況。

  其中,濟北郡最為重要,這地方需要直面河北以及青州的濟南郡。

  李元徽遷行事沉穩的黃君漢為濟北太守,慕容三藏為東平太守,將左威衛的兵馬放置在東兗州,同時表奏陳瑱為琅琊太守,劉元慶為東海太守,楊伯俊為魯郡太守並統率本部五千人。

  還有萬餘歸附之軍被李元徽遷到了梁郡、潁川安置。

  在解決了並處置了六郡新附之地的軍政兩方面人士任命,並且傳達了李源今年免賦稅恩典之後,李元徽乘船離開東郡,準備返回洛陽。

  不過回去的路上,他並沒有像來時一樣直接乘船沿河而下,而是取道北岸,從黎陽上岸,巡視了黎陽朝歌以及河內郡的防務布置,以及軍隊屯田情況。

  駐守黎陽的是趙大,朝歌的守將則是李元徽的好友,於仲亨。

  趙大的能力自然是沒的說,別看就剩七千精銳,猛地很。

  至于于仲亨,能力一般,但勝在聽話,不會有太強表現欲,想要立功如何如何,就不會出現冒險出擊這種情況。

  這種其實是一種很珍貴的品質,叫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大。

  李元徽就很喜歡用這種人,放心。

  反而是那種老子天下第一,這種人最容易翻車。

  在到達朝歌之後,聽了於仲亨跟他說的并州形勢,李元徽覺得自己那個六弟,魏王李孝正,大概就是第二種了。

  「魏王在晉陽,常率輕騎出行射獵,踐踏農田,因此百姓皆惡之,臨淮郡王在河東,還特意跑去晉陽規勸,也沒什麼用,聽說魏王還想出兵襲擊上黨.」

  朝歌城內,於仲亨的住處的後堂,他端著酒杯是侃侃而談,李四這邊也端著酒杯,眉頭緊鎖,這老六,看樣子不太成樣子啊,就這水平把晉陽放他手裡,老爺子的心也是放得下。

  吃了口菜,喝了口酒,李元徽又問道:「這就沒人上奏嗎?」

  於仲亨道:「這位是陛下的愛子,誰敢拿毀壞農田這種小事去煩陛下,至於出兵上黨,在他沒出兵之前,也就是捕風捉影,誰敢輕易說什麼?」

  李元徽嗤笑道:「還沒人能治得了這小子了?」

  於仲亨道:「四郎,我勸你也別插手這事.」

  李元徽聞言,頓了頓,想說什麼卻突然頓了下。

  於仲亨和他相交十幾年,自幼相識,所以私下裡,還是能叫他一聲四郎,並且還會直接跟他說這種犯忌諱的話。

  他現在是陝東道大行台,潼關以東的大唐軍政事務都歸他管理,但并州不在範圍內。

  所以他如果因為這事上奏,肯定是要引起李源猜忌的,畢竟都給你那麼大的權力,你怎麼還盯著自己管轄範圍之外的事情?

  這李源即便是認同他說的,那心裡也肯定有根刺埋下了,或者是乾脆直接斥責他多管閒事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李元徽想了想之後,還是很認真的點了點頭。

  「這事,我確實不適合插手,不過我二哥在長安,我三哥也快回長安了.讓他們頭疼去」

  於仲亨聞言噗嗤一笑,「你這倒是好算計,到時候陛下就算不滿,也發落不到你頭上」

  李元徽笑了笑,搖搖頭,「也不是發落不發落的事,我如果直接上奏,那是越權了,但我二哥認識的御史多啊,想必我這個六弟,長安可沒幾個人想看他在晉陽把位置坐穩了.」

  於仲亨也笑了笑,隨後幹了一杯酒,然後認真道:「你真沒想過,要跟秦王晉王爭一爭?」

  李元徽又搖了搖頭:「爭不過啊,我又何苦下場呢?你我相交也有十幾年了,今天就咱們兩人在這堂上,你覺得我斗得過我二哥,還是我三哥?」

  於仲亨最為關中豪門于氏的一員,跟李家諸子也是自幼就結識,李家二郎三郎,如今的秦王晉王,那是長安貴胄子弟之中堪稱俊傑的人物。

  至於自己這個發小,也算不錯,運氣也好的離譜,但機權幹略,都不如他那兩個兄長。

  這也幾乎是公認的。

  所以在聚攏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之後,關中的世家和長安的官僚們,仍舊是沒有人支持他。

  這同樣也是因為李元徽身上的關中印記很淺。

  母族,竇氏。這個助力是三兄弟都有的,等於沒有,最少不會大張旗鼓的支持他。

  妻族,前朝皇室,如今也就是剩下一個出身高貴,二王三恪,基本都被邊緣化了。

  這麼一盤算,於仲亨也是明白了發小的處境。

  不過接下來,李元徽也問了他一個問題,「若我真有心爭一爭,於二十一,伱幫不幫我?」

  於仲亨聽了之後,喝了一杯酒,吃了一口菜,然後非常認真道:「你齊王殿下想幹什麼,我都幫你,但於家,幫不了你。」

  李元徽聽了這話,大笑道:「哈哈哈哈,好好好,有你這個話,我就沒白交你這個朋友,要我真能坐了那個位置,我就讓你當金吾衛大將軍!」

  於仲亨聞言也哈哈大笑,「一言為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