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皆大歡喜

  劉明遇有糧食,而且有非常多的糧食,特別是高產的土豆紅薯以及玉米,除了玉米之外,像土豆和紅薯都不易儲存。【記住本站域名】

  最為關鍵的是,劉明遇沒有辦法把糧食運到中原,陸路運輸陸上耗費非常大,幾千萬災民,就會活活吃跨劉家軍。

  劉明遇所說的話,崇禎皇帝一直也在反思。

  事實上,崇禎皇帝也認同劉明遇的觀點,大明養士出了問題,三十年間,耕地不可能減少六億多畝,減少的土地都被隱瞞起來了,朝廷的稅越收越少,自耕農越來越少,朝廷的財政越來越虧空。

  在成祖時期,一年朝廷的稅收是三千一百萬石糧食以上,而且衛所兵給朝廷上交了二百三十四萬石糧食,這樣以來,朝廷的收入就多達三千四百餘萬石。

  現在崇禎朝,憑良心說,地盤遠沒有成祖時期更大,也丟了哈密,遼東,不過問題是,現在的財政收入折算成糧食,差不多只有成祖時期的四分之一。

  衛所兵不僅僅不能反哺朝廷,朝廷想用他們,還要提供糧草,這就更加坑了。

  崇禎皇帝沒錢,要不然也不會給劉明遇一個瀛國公,崇禎用爵位來彌補劉明遇,其實這非常不公平的。

  按照劉永順的戰功,是不是要封爵?

  馬成功的戰果,可不比當初劉明遇要小,是不是同樣也要封爵?下面的劉家軍將士也需要他去賞啊,他要是不賞,一次兩次沒事,第三、第四次誰會賣命?

  崇禎皇帝躺在床上,眼睛睜大,盯著漆黑的天花板,他失眠了,這半個多月以來,他一直考慮劉明遇的提議。

  皇親國戚他真沒有辦法動,他也知道這些人有錢,比如福王,朝有記錄的就有黃金兩萬兩,銀子十萬兩,再加上他多年的經營。家產幾百萬兩銀子就輕鬆有的,如果算上田地的財產,上千萬兩銀子也有的,可是他若是動了這些藩王,這些藩王還不能鬧翻天?

  至於士紳,這一塊也沒法弄。

  一動,恐怕他就不明不白的駕崩了。

  不要以為崇禎就是傻子,天啟皇帝暴斃,往事歷歷在目,劉明遇可以看出問題,曹化淳也反應過來,沒有理由他看不出來。

  崇禎要自救也不見得就一定不行,全面軍閥化和藩鎮化,利用軍閥壓制文官,就像現在劉明遇這樣。

  但是,明朝客觀的輿論環境,他什麼都不能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了。

  崇禎皇帝思來想去,看著身邊躺著的周皇后,長長的嘆了口氣。

  周皇后其實也沒有睡著,這段時間以來,崇禎皇帝茶飯不思,輾轉難眠,她何嘗不知道?

  「陛下?還沒睡?」

  「朕睡不著啊!」

  崇禎長長嘆了口氣道:「朕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劉卿所言,讓朕給他一百萬民,可是這樣做,只怕去了建奴,又起藩鎮!」

  確實是,如果劉明遇反了,誰能制住他?

  光施恩,有用嗎?

  李隆基對安祿山難道不好?要權給權,要錢給錢,結果還不是一樣反了?

  現在的劉明遇,會不會以後的安祿山?

  劉明遇雖然給崇禎皇帝出了三個主意,事實上,崇禎根本就別無選擇,他只能儘可能的利用自己的優勢,利用俗套而老套的手段,利用聯姻的方式,把劉明遇變成自己人。

  可是變成自己人有用嗎?

  楊堅還是周宣帝的岳父呢,還不是照樣奪了自己外孫的天下?

  李淵還是楊廣的姨表兄呢,還不是該反照樣反?

  正所謂人心隔肚皮,躺在一張床上的夫妻,也會同床異夢。

  崇禎皇帝思來想去,決定賭了。

  劉明遇要一百萬人,他給了。

  雖然建奴已經不成氣候,那就把遼餉停了,遼餉以後不收了,百姓的日子會好過一些,總不會再造反了吧?

  ……

  內侍的抑揚頓挫的聲音在大殿內顯得非常洪亮:「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門下,公卿之守,明德敬上,台司之置,早納理常,故漢以宮府,魏設閣部,皆上秉軍國,下治百僚,總庶政以繁鉅,治六軍之寬嚴……太子太師、文華殿大學士、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孫承宗,朕之肱骨,國之良實,臨危不懼,督率全軍,勞苦功高,加太子座師,封遼陽侯,賜蟒服錦帶,賞雪花銀萬兩,黃金五百兩……」

  崇禎皇帝不得不加封孫承宗為榮國公,這場仗雖然是劉明遇打的,但是,孫承宗卻是劉明遇的頂頭上司,也就是薊遼督師孫承宗的部下。

  可以說,孫承宗是躺贏。

  此時聽著正式頒布的聖旨,眾臣望著孫承宗有些酸了。

  孫老頭的運氣太好了。

  天啟三年,孫承宗首次督師薊州,然後,提拔任用了祖大壽、袁崇煥、滿桂、趙率教、何可綱等一批將領。

  雖然說袁崇煥督師不利被凌遲處死,可是趙率教、滿桂、包括何可綱等將領皆是先後戰死,為國捐軀。

  崇禎二年,他總督大明京城內外二三十萬明軍,反擊建奴的軍務,麾下出了盧象升和劉明遇這樣的奇才。

  現如今,劉明遇收復瀋陽,大破建奴,這仗跟孫承宗沒什麼關係,可問題是,孫承宗再次躺贏。

  大明的文官想要封爵實在太難了,比武官更難。

  秦漢有「非軍功不得封侯」,明朝是「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李善長猶如漢之蕭何,對明朝建立功勳卓著,沒有李善長很難有朱元璋的明朝,所以才被封公爵。相比李善長的功勞,劉伯溫肯定略遜一籌,只能退而其次成為伯爵之首。

  之後明朝,唯一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一是三征麓川、平定苗亂的王驥,被封為靖遠伯,二是從軍三十年三出塞外奪取河套的王越,被封為威寧伯,三是平定寧王叛亂的王陽明,被封為新建伯。這三個文臣都是奇才,都立下不世之功,卻都只被封為伯爵,可見明朝對文臣封爵之嚴苛。

  侯恂此刻望向西北方向,心中默默祈禱起來,他自從看著天雄軍崛起,雖然他在天雄軍崛起之初,給了盧象升不少方便。

  特別是天雄軍的職業軍官,這都是當時侯恂利用兵部侍郎的職務之便,他從歷年來,戰功卓著中的基層軍官中抽調了三百多人。

  這樣以來,加速了天雄軍的職業化和正規化建設,而且對於各種裝備,也就有求必應,事實上天雄軍的今天,也不全是劉明遇的支持。

  比如說,天雄軍的紅色戎裝,就是明朝制式的鴛鴦戰襖,以及頭盔、披風,棉甲等裝備都是侯恂給他開的後門。侯恂確實是想拉著盧象升,幫助自己,但是,盧象升對他的要求,可是不理不睬。

  此時侯恂對盧象升也是恨得牙齒痒痒,太不地道了,吃我的我糧,拿了我的好處,結果,翻臉不認人。

  現如盧象升任宣大總督,管轄宣府、大同、山西、河南、山東五巡撫、五鎮,成了管轄實力僅次於薊遼督師的督臣。

  接著,就是賜盧象升尚方寶劍,封中寧侯。

  除了盧象升之外,雷時聲、李重鎮、楊世恩等天雄軍三大參將也皆為封賞,他們正三品參將,直接破格升為副總兵官,繼續跟隨盧象升。

  劉明遇以為此時應該輪到他了,結果不是啊。

  劉家軍第二旅旅長戚元弼,海軍陸戰旅的旅長馮延棟,因擊退西夷,收復大員,從原來的正三品參將,晉升龍虎將軍正二品。

  馮延棟也是晉升定國將軍從二品。

  第五旅旅長馬成功,破建奴有功,收復瀋陽之功,累計晉升昭武將軍,正一品。

  第四旅旅長劉永順,破建奴有功,收復瀋陽之功,累計晉升建威將軍,從一品。

  參加的第五旅、第四旅以及親衛旅十五個團長晉升昭勇將軍,正三品。

  再接著是中樞內閣、五軍都督府、兵部、戶部等大批官員。

  如果說戶部有調運糧草的沾邊功勞,可吏部則更扯淡了吧?

  但是,吏部人家也是有理有握,擢升劉明遇,為國選材,有大功……

  劉明遇聽得昏昏欲睡,也可憐王承恩了,他足足念了半個時辰,還有長長的聖旨正在宣讀。

  就在劉明遇神遊體外的時候,旁邊監軍王勇的推了推劉明遇:「公爺……謝恩!」

  「啊!」

  「快謝恩!」

  劉明遇從王承恩手中接過聖旨,關鍵是他壓根沒有聽到自己封了啥,他急忙掃了一眼聖旨,只見上面寫著:國之柱石,封瀛國公,晉遼寧經略安撫使,贈名馬寶刀金甲,賜尚方寶劍,三品以下貪官、叛將可先斬後奏,妻楊氏封為國公夫人,正一品誥命,賜鳳冠霞帔……

  在這個時候的遼寧,與後世的不太一樣,就是以前寧就是大寧,遼則是遼東,也就意味著,從原來的大寧,再到遼東,都是屬於劉明遇的經略安撫區域。

  要說現在劉明遇的地盤有多大?差不多是長城之北,整個內蒙、寧夏北部、甘肅、哈密、以及後世的遼寧的三分之二,僅沿海山海關、寧遠沿線仍舊屬於關寧軍。

  此時的遼寧經略安撫使區域雖然大,可問題是,在朝廷的大佬眼中,遼寧仍舊屬於化外之地,特別是整個遼東,幾乎千里沒有人煙。

  不僅天氣惡劣,呵氣成冰,野獸成群,更是容易受到蒙古和建奴的襲擊,雖然說劉明遇這一次打下來了瀋陽城,可捷報上寫得再漂亮,可以得到真實情報的人還是不少,也有不少人得知,瀋陽城就是劉明遇放棄的。

  不過,劉明遇沒有料到的是,崇禎皇帝給劉明遇的移民不是一百萬人,而是整整五百萬人,四川泥石流山體滑坡,造成一百五十餘萬人無家可歸,江西洪澇災害造了三百多萬災民。

  朝廷無力賑災,正巧劉明遇要人,在官府的動員下,這些人就打包給了劉明遇。

  劉明遇也沒有存著小心思,以每個人一石糧食的兌換方式,從大寧和遼南向京城運輸五百萬石糧食,其中大寧方向是一百萬石麥子,五十萬石玉米,還有五十萬石豆子。遼南方向向兩百萬石麥子和一百萬石大米。

  當然,五百多萬石糧食不可能一下子運輸過去,這需要差不多十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當然,隨著糧食的啟運,災民和流民,則在官府的引導下,前往濱州或華亭。

  這些糧食採取匯通的方式,也算是皆大歡喜。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