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大明的金融問題

  鄭記車馬行易手之後,鄭世朴也盯著鄭記車馬行,這座總部位於東直門外的一座莊園。【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鄭記車馬行的匾額,在第一天就被摘了下來,從而換了另外一個名字,吉利馬車。

  對於鄭世朴業說,想要挽救鄭記車馬行的生意,不是沒有辦法,而是找到足夠多的出租用戶,就可以馬上扭虧為盈。

  然而,對方卻直接讓鄭記車馬行關門停業,然後就是派出一隊工匠,對原本鄭記車馬行的四輪馬車進行改裝,這些改裝確實是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是原本鄭記車馬行的標誌和標記,全部取消,取代而代的則是改成了吉利馬車的雲紋標誌,其次是將原本廉價的羊毛布沙發,全部換裝成白色的羊皮沙發,車門和車窗的裝飾,則是使用了大量的珍珠和玉石。

  除此之外,則是對車輪進行了改裝,車輪外層用馬口鐵,包裹上一層,銀光閃閃,非常有視覺效果。

  這些改裝,對於鄭世朴而言,並沒有出奇之處,然而,吉利馬車就開始招募銷售人員……

  看到這裡的時候,鄭世朴的心都涼了,這算什麼?他以為對方會採取什麼高招,居然是想到用推銷員。

  如果推銷員有效果,他早就自己解決鄭記車馬行的危機了,怎麼可能輪到對方?

  然而,更讓鄭世朴感覺絕望的是,鄭記車馬行,不對,是吉利馬車,簡單的改裝之後,就改租為售。

  而且更為奇葩的是,這種改裝後的吉利馬車,售價居然高達五千兩銀子,要知道鄭世朴對於馬車的採購價格只有九百八十兩,他承認改裝花了一些錢,撐死了一千二百兩銀子,然而,五千兩的售價,傻子才會買這種馬車。

  然而,讓鄭世朴更加奇怪的是,這些推銷員居然真的把馬車賣了出去,短短十天時間,一百二十輛馬車居然銷售了一半出去,六十輛馬車,足足三十萬兩銀子。

  在這個時候,吉利馬車,又從大寧方向買了足足六百輛馬車,進行改裝……

  鄭世朴看不懂了,這樣的東西就算給那些金牌推銷員來推銷,恐怕都賣不出幾輛吧?

  直到鄭世朴參加了一次銷售人員的成功經驗分享會,這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一切都只是因為這種名為『傳銷』的神奇銷售模式!

  用五倍的價格去買一輛四輪載客式的馬車,這樣的蠢事沒有任何人會幹,但如果是用同樣的錢去買一個可能發財的機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別的不說,光是那些合法的彩票,很多人在這上面花的錢就十倍於此還不止了,更何況這機會還並不像彩票中獎那樣的渺茫,感覺上,完全就是只要稍加努力就是觸手可及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會覺得這筆投資是不值得的?

  一堂傳銷課,讓鄭世朴可謂是大開眼界,他甚至都有些懷疑,他也會因此而動心加入這傳銷的組織?

  普通人能發展三四個下線並保持下去就能獲得足以獲得成功。

  事實很快就證明了傳銷所宣揚的這種倍增理論沒有絲毫的誇張,幾乎是每一天,四輪馬車的銷量都會比前一天漲出一大截,僅僅只過半個月,一百二十輛馬車已經銷售完畢。

  每天看著那些身穿綾羅綢緞的富裕人士,為了拉客源和下線,爭得面紅耳赤,其中之一就是鄭世朴的前任債主,也就是太康伯張國紀的管事,也有嘉定伯周奎的管家,甚至還有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的外院管事。

  傳銷似乎成了最為神奇的東西,它能讓最落魄的貴族比如說,天啟時期武英殿大學士朱國柞的兒子朱大啟,按說,這個依靠著父親餘蔭的五品文選郎中,這個芝麻綠豆大小的官員,在京城裡連屁都算不上。

  可是,他的門人朱傳文在講台上慷慨而談,讓任何人都能從他那燃燒著鬥志的眼神中感受到他對於改變自己命運的決心與自信。

  在茶館,在酒樓,在勾欄,在瓦當,在賭坊,在私宅,一個個已經多年都沒有聯繫過的同窗、同年、朋友,或是八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突然間都熱情的竄起門來,在一番半真半假的『想念』和『開心』之後,雙方的話題,自然而然的就會轉向諸如『機會』,『賺大錢』,以及『傳銷』之上。

  甚至於有些時候,當兩個多年未見的熟人在街頭偶遇,一番客套之後,才尷尬的發現彼此的目的竟是一樣,都是拉對方成為自己的『下線』。

  沒有聽說過傳銷,那太好了,來,我們找個地方慢慢談……

  傳銷的危險性非常大,但是劉明遇給傳銷設了一個壁壘,五千兩銀子的售價,這可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玩得起的,就算想賣地,賣房子,能夠賣五千兩銀子的人,那也不是窮人,也有資格成為劉明遇的韭菜。

  大明的問題,其實說穿了,就是經濟問題。

  準確的來說,是金融問題。隨著大明對外貿易的逐漸增加,流入大明的銀子多達四億兩白銀,可是這些銀子流入大明的市場,導致了白銀價格的暴跌。

  從洪武初年,每石上好的大米三錢銀子,到了崇禎朝就多達一兩銀子左右,如果到了災荒時,這個價格可以翻上七八倍,也就意味著,大明的通貨膨脹高達七八十倍。

  可是大明朝廷卻沒有採取有效的調節手段,也不是沒有調節,而是採取了火上澆油,說穿了就是國家信用破產。這種根子,其實怪不到崇禎皇帝的頭上,而是那個五征漠北,七下南洋的成祖。

  雖然說明成祖朱棣戰功赫赫,北征蒙古,南征安南,而且經濟空前繁榮,不過這一切卻埋下了一個根子,那就是大明寶鈔,幾乎成了擦屁股的廢紙,老百姓不認,商賈不敢用,官員拿著強買……

  如果大明在這個方面的信用沒有破產,大可像後世的漂亮國一樣,朝廷沒錢,就可印錢,全世界買單。

  當時的大明國力強盛,藩屬國就多達四十多個,多朝鮮半島,小日子到再呂宋,蘇門達臘,最遠可以渤泥,就是後世的世界第一大島加里曼丹。

  這些藩屬國大部門使用明朝的銅錢,要知道鑄造銅錢,利潤高大三成,如果大明的寶鈔依舊有信用,那麼明朝可以像漂亮國一樣,全世界收割韭菜。

  然而問題是,大明朝廷把一把天胡打成屁胡,當然,爛到家的寶鈔,是沒有人敢收的,也可以說是成祖的短視,濫發寶鈔,讓寶鈔失去了本身的信用,到了崇禎朝,寶鈔基本上就是廢紙一張,如果不是代替一部分官員的俸祿放下去,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凡事是兩面看,明朝的官員貪污腐敗,也是政策原因,他們連溫飽都保證不了,如何去保證民生?

  劉明遇在大寧、在遼東,不僅鑄造了劉記銀幣,因為銀足、成色好、份量足,深受百姓和商賈的好評,加上劉記的信用,現在的不記名存單,已經有了一部分紙幣功能。

  不過這種紙幣暫時沒有留下民間,以大宗貿易為主,這主要是劉明遇的勢力現在只集中在大寧和遼南,根本就沒有蔓延全國。

  劉明遇給崇禎的計策,其實也不能說是謊言,關鍵是執行力度,隨著朝廷信譽的破產,崇禎的政令已經大打折扣了。

  就像遼餉他規定的每畝地加征一分二厘銀子,相當於十二文銅錢,這十二文銅錢,在明朝可以買一斤鹽,或者半隻雞,半斤羊肉,再或者半斤多點的豬肉。

  憑良心說,這筆錢不多,也不至於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可關鍵是,再好的政策,要有人執行,朝廷規定每畝加征一分兩厘銀子,知府敢每畝收三分甚至四分銀子,下面的縣令和胥吏敢收七分或八分,甚至一錢。

  那麼這樣以來,百姓交不起稅,要麼借貸,要麼逃亡,他們扔掉自己的土地,成為流民,然後跟著李自成、張獻忠等反賊,正式造大明的反。

  這些叛軍衝州撞府,那麼朝廷肯定要出兵鎮壓,可鎮壓叛軍需要花錢,需要糧草和銀子,再加上關外的建奴,朝廷的財政問題就像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雖然在這個時空,劉家軍的戰鬥力強,可以力壓建奴,就算劉家軍能打,天雄軍也能打,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是肯定不能,劉明遇在大寧有兩千多萬石麥子,在遼東有幾百萬石的麥子和豆子的存糧,再給他一百萬人口,他可以輕易養活,再給他三百萬人口,一樣可以養活,為了消耗糧食,大寧也好,遼南也罷,拼命的釀酒,不僅釀造土豆酒,還釀造包穀酒。

  但是,讓他進入中原腹地平定叛亂,他可以戰勝那些叛軍,可以毫不費力,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叛軍戰鬥意志不強,遇到挫折就會主動投降,劉家軍的後勤運輸能力就有限,十萬人可以養活,那麼幾千萬人呢?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