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模稜宰相蘇味道

  蘇味道,是唐朝的一位官員與詩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三蘇的先祖。

  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深諳官場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奇怪的是,他三任宰相後都被罷免了。

  因為是武后時期宮庭詩人,官職高居宰相。

  因為處事圓滑,模稜兩可,人稱蘇模稜。

  他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人品備受指責,他便是蘇味道。

  他與杜審言、李嶠、崔融合稱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壇地位顯赫。

  「蘇味道,字守真,出生於唐貞觀二十二年,是趙州欒城人。」

  「他從小聰穎過人,9歲就能作詩文,與另一個河北老鄉李嶠以文辭齊名被稱為蘇李。」

  「後又與李嶠、杜審言、崔融並稱為文章四友。」

  「由於勤奮好學,蘇味道在20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他進入官場的第一份官職是咸陽縣尉。」

  「當時,吏部侍郎裴行儉極為欣賞蘇味道的才華。」

  「在奉命征伐突厥時,就向朝廷推薦蘇味道,讓他隨軍擔任秘書。」

  「由於蘇味道文章寫得棒,又有在邊境磨鍊的經歷。」

  「所以女皇武則天上台後,對蘇味道進行了提拔重用。」

  「短短几年下來,蘇味道升遷迅速,歷任中書侍郎、吏部侍郎等職。」

  「694年,年僅46歲的蘇味道被提拔為鳳閣舍人、檢校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他初次升任宰相,完全是憑著歌頌、奉迎女皇及其皇族成員的詩文出色,才被信任與重用的。」

  「如在光宅元年,蘇味道在侍御史任上,為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二次任左金吾衛將軍寫謝表。」

  「他提筆成文,辭理精密,盛傳於當代。」

  「又如垂拱四年十二月,蘇味道隨武則天拜洛受圖,作應制詩《奉和受圖溫洛應制》,受到女皇稱讚。」

  「可是,在蘇味道當上宰相後的第二年,他就因站錯隊:附會反對武則天執政的內史李昭德。」

  「從而得罪了女皇,與另一位宰相張錫雙雙被革除官職,關在監獄裡。」

  「武則天派人到監獄裡觀察他們。只見張錫表現得從容自如,完全沒有階下囚的感覺。」

  蘇軾:蘇味道是河北人,一生活躍在高宗和武后時期。

  因為依靠武則天做了宰相,是武后近臣。

  因為改葬父親和阿諛奉承張易之兄弟事件,被普遍認為人品低下。

  又因為處理事情採用模稜兩端的態度,被世人譏笑。

  蘇味道的仕途之路並不順暢,他曾三度被貶,為官之道決定其政治鬥爭的保守性。

  不過,蘇味道在政治上也有突出表現。

  尤其慧眼識才方面,他做過比較高的成就。

  比如,他提攜宋璟,後者成為一代名相,是開元盛世奠基者。

  在軍事方面,他知曉軍事,巡查邊防。

  早年跟隨裴行儉有過從軍經歷,後又參加過兩次軍事行動。

  在政理事方面,蘇味道識大體,並非一無是處。

  再有,蘇味道不徇私情,體現出為人大涵養和大肚量,這一點實屬不易。

  除了政治以外,蘇味道的文學成相比更高一些。

  不過,他現存詩作並不多,但僅存的十餘首詩中。

  從朝廷身份來分析,他是朝廷重臣,經常陪王伴駕,所以會寫一些奉和應制詩。

  當然,這些應制詩是有歌功頌德之嫌,但文字中能夠體現出詩人大學問與寫作技巧。

  這類詩,莊嚴典雅,文字中流露出大唐帝國昇平景象與鼎盛氣氛。

  另外,他的詩對仗工整,平仄繼承傳統,在技法上非常嫻熟。

  再有,他的應制詩還與自然山水相結合,有著美好寓意在其中,尤為唯美。

  蘇味道曾經與裴行儉行軍,他曾寫過關於邊塞的詩。

  他的邊塞詩有所突破,用輕快、灑脫筆觸,描寫景物與軍事行動、軍旅生活,對唐朝抗擊匈奴戰爭有著積極的態度。

  同時展望自己戍守邊疆的願望,情緒樂觀,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

  在其存世15首詩中,還包含寫景詩,他用白描手法,描繪景色。

  給人自然、幽美、輕靈的感覺,格調明快,沒有粉飾。

  另外,他的寫景詩,景象闊達,清新流暢,講求聲律和諧,對仗極其工整,給人唯美享受。

  在寫景詩創作理念上,他承襲謝靈運,下啟盛唐山水詩。

  總體來講,雖然蘇味道存詩並不多,但能夠彰顯出他的卓越才華。

  而他的詩中對仗、平仄、用韻等方面嚴格要求,形式整齊華美,聲調和諧悅耳,內容凝練,格調非常之高。

  尤其一首《正月十五夜》,是寫中秋節最具藝術價值的詩,而且對後世影響非常大。

  拋開歷史對蘇味道的評價,單純從詩歌角度去評價蘇味道。

  他是一位才華卓越的詩人,技藝嫻熟,能夠彰顯出超高文筆。

  「而蘇味道因是第一次坐牢,表現得忐忑不安、極其懺悔的樣子,連飯都吃不下。」

  「於是,武則天便將張錫流放到嶺南去,將蘇味道貶為集州刺史。」

  「不久復召為天官侍郎,回到朝廷任職了。」

  「第一次的罷相打擊,讓蘇味道改變了人生的態度。」

  「為了接受教訓,重新入官場的他開始變得消極起來,他不看重做出什麼成就。」

  「而是想方設法去阿諛奉承皇上與其寵臣,努力做個好好先生。」

  「有一回,蘇味道振振有詞地對別人說做事情千萬不要決斷得明明白白。」

  「那樣的話,一旦有什麼差錯,就給人留下了指責的把柄。」

  「所以只要模稜兩可,持含混態度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蘇味道的這一改變起到了好的效果,聖曆元年九月,努力與女皇及大臣們處好關係的蘇味道。」

  「再次被拜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第二次登上了宰相之位。」

  「雖然蘇味道二登相位後,小心翼翼、繼續發揮他阿諛奉承的特長。」

  「但是由於他在其位不謀其職,擔任宰相期間毫無成就,受到了不少同僚與言官地譴責與彈劾。」

  「結果,在不到三年的大足元年三月,蘇味道又被罷相,且打入刑獄。」

  「由於蘇味道平時注意迎合女皇,又與其家族成員及親信關係良好。」

  「所以,他第二次被罷相的次年,就很快被武則天釋放出獄,先被充按察幽、平等州兵馬使。」

  「後於長安二年十月,蘇味道又三拜宰相。」

  辛棄疾:蘇味道是唐朝人,武則天時期官至相位。

  與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李嶠、崔融合稱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壇地位顯赫。

  蘇味道的前半生是部爽劇,後半生卻有些落魄。

  二十歲出頭的蘇味道,與同鄉李嶠同以文辭知名,當時人們稱之為蘇李。

  蘇味道剛考上公務員,就得到吏部侍郎裴行儉青睞,幾乎一直帶在身邊提攜。

  後來,裴行儉實在太喜歡這個年輕人了,便把一個女兒嫁給他為妻,另一個女兒則嫁於王勮。

  於是,蘇味道不僅成了河東裴氏的女婿,還成為王氏的連襟。

  蘇味道的老丈人裴行儉,位高權重,負責官員升遷、替補、人事調動。

  蘇味道,跟隨老丈人征討突厥,做管書記,可以說文武雙全。

  後來又經過二十年的歷練,於46歲時拜相。

  蘇味道因為觸犯刑律被關押,他神態頹喪,好像大禍降臨一樣,一副可憐相。

  開飯了,也懶得站起來,就坐在地上吃喝。

  武則天聽說後一笑,讓蘇味道降職留用,去集州任刺史,武則天不喜歡性格堅強的人。

  蘇味道的怯懦膽小,使武則天看了雖然好笑,但用著放心。

  沒多久,蘇味道被召回,又第二次拜相。

  蘇味道做宰相,其實是空有其名,什麼事也不插手,全部沿用舊例,沒有什麼政績可言。

  只會寫奏章,在遣詞造句、琢磨文字上下功夫。

  蘇味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處事十分圓滑,一點也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模稜兩可就是蘇味道的創造。

  說實在的,如果蘇味道在當時不模稜兩可,可能也沒有蘇東坡了。

  蘇味道在給父母重修墳塋時,毀壞別人家的墳,侵占鄰里的田,激起了民憤,他又被貶到坊州任刺史。

  不久,唐中宗李顯發動政變,復位,殺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

  蘇味道以前拍過二張的馬屁,因此再貶眉州刺史。

  以後又調任益州長史,尚未動身,就去世了,終年57歲。

  元宵節,蘇味道揮筆寫下了生命中最後一首千古傳頌的詩句。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然而,好景並不長,長安四年三月。」

  「蘇味道因爭個人私利,在父親改葬時,將鄰居鄉親的墓田毀掉了不少。」

  「還請了很多人來幫忙,超過了規格,引來了御史的彈劾,武則天第三次革除了他的宰相職務。」

  「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起了著名的神龍之變。」

  「逼迫武則天退位並將武則天寵臣張易之誅殺於集仙殿。」

  「事後,武則天將皇帝寶座還給李顯,即為唐中宗。」

  「唐中宗在清除張易之殘餘勢力時,將蘇味道當作張易之的餘黨,將他貶為眉州長史,隨後遷為益州長史。」

  「蘇味道在離開眉州前往益州就任的途中,因為年老力衰,舟車勞頓。」

  「病逝於路上,享年58歲,結束了他宦海沉浮的一生。」

  「唐朝官員與詩人蘇味道,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深諳官場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是他三任宰相後都被罷免了。」

  「一是蘇味道擔任宰相時,採取了模稜兩可的錯誤人生態度。」

  「他只會在皇帝和大臣之間阿諛奉承,做個好好先生而已,遇事總不肯表示明確的態度。」

  「「因此,在宰相這個關鍵崗位上,他一直沒有卓著的政績。」

  「既沒有給國家作出貢獻,又給自己的官宦生涯埋下了隱患。」

  「其次,是他毫無原則的交友方式:不應該結交朝廷權臣,對武則天的橫徵暴斂、皇帝寵臣的亂政,從不加以勸諫與制止。」

  「另外,自己道德修養欠缺,當了高官後,唯利是圖,因爭奪個人私利而損害民眾利益。」

  「針對蘇味道模稜兩可的為官之道,在其位不謀其職的錯誤行為,應該引以為戒。」

  「因為,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果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

  「表面看起來很公平,實際上是庇護了錯誤的意見,支持了錯誤的行動。」

  「壓制了正確的意見,打擊了正義的行動,對事業是極其有害的。」

  張居正:蘇味道武后聖歷初拜相,後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中宗復位貶為眉州刺史。

  少時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

  今存詩十六首,多為五律。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大放花燈。

  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引來文士數百人賦詩紀事,當時蘇味道創作了這首著名的五言律詩,描寫了長安城裡元宵之夜的景象。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首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寫燈火輝煌之夜,燈光連成一片好像樹上銀白的花朵,到處都是璀璨的光芒,一盞盞明燈如同嬌艷的花朵。

  燈影照耀,城河望去猶如天上的星河。

  城門的鐵鎖也都打開了,京城之內四處都可以通行。

  一個合字,說明燈火之繁富,就像要向人們圍攏過來一樣。

  頷聯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寫街上人流如潮,馬蹄所過之處塵土飛揚,皎潔的月光灑滿了角落。

  人們一抬頭便可看見那輪明月,似乎在追逐行人。

  頸聯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寫夜遊之樂,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歌妓們濃妝艷抹、花枝招展。

  一面舞動著婀娜的身姿,一邊高唱著《梅花落》的曲調。

  尾聯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寫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無限留戀,京都的禁軍們今天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壺不要催促天明。

  這番盛景讓人流連忘返,盼望如此美好的時光慢些走,不要讓這一夜匆匆而過。

  全詩生活氣息濃厚,寫出了嚮往的一種國泰民安的生活情景。

  在藝術上,律精對切,對仗工整又不失自然天工。

  情景交融,結構嚴整,詩韻悠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