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樂聖李龜年

  第345章 樂聖李龜年

  大唐天寶年間,有這麼一位奇人。

  唐玄宗為他伴奏,楊貴妃為他起舞。

  王維在江北為他寫詩,杜甫在江南為他寫詩,李白在長安為他作詞。

  那時的大唐,好像沒有誰比他們五個更加尊貴。

  享得如此榮耀,他就是大唐樂聖李龜年。

  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詩壇三大巨匠之不朽名句,都是寫給李龜年的,這是何等榮耀。

  可惜,安史之亂打破了李龜年的人生軌跡,也打亂大唐的發展軌跡。

  「李龜年所在的時期是天寶時期,由唐玄宗李隆基當政。」

  「巍巍大唐,歌舞昇平,日夜笙歌。」

  「天寶時期是一個繁華的時期,李龜年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樂師自然是備受追捧。」

  「喜歡音樂的唐玄宗在宮中組建了一支皇家音樂團,稱之為皇帝梨園弟子。」

  「自此宮中時常聞絲竹之聲,華美的樂章見證了大唐的繁榮。」

  「在這些梨園弟子中,唐玄宗又優中選優精選了一些好手,李龜年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精選的梨園弟子有的擅長樂器,有的歌舞出眾,總之人人都有一門看家本領。」

  「但唯有李龜年既擅長演唱,又能玩轉各種樂器,還能創作曲譜,可謂音樂全才。」

  「音樂上的非凡成就,讓李龜年輕輕鬆鬆名震天下。」

  「大唐民風較為開放,像李龜年這樣音樂上造詣不凡的樂師自然是走到哪都受人追捧。」

  「大唐各界人士都爭相與李龜年結交,就連身為皇室中人的岐王也不例外,時常將李龜年請到家中做客。」

  「為了表示禮遇,岐王第一次請李龜年來家做客時,專門安排了歌舞表演以示隆重。」

  「哪知李龜年是個愛樂成痴的人,樂工隔著帷幕剛一奏響音樂,李龜年立馬就能聽出這是秦音的慢板。」

  「過了一會樂聲忽變,李龜年又能準確的認出是楚音的流水板。」

  「聽得岐王在一旁連連點頭,心中對李龜年的音樂造詣讚賞不已。」

  「演出結束後,岐王特意送給李龜年綾羅綢緞。」

  「可李龜年依舊沉浸在剛才的音樂里,對這些珍貴的絲織品看都沒有看一眼。」

  「雖然李龜年並不是很在乎,但是岐王不但不生氣,反而更加欣賞李龜年。」

  「突然間李龜年徑直走到幕後,一把奪過樂工的琵琶,自顧自的彈了起來。」

  「優美的樂曲聲,讓岐王府里最優秀的音樂人也自嘆不如。」

  「一曲終了,李龜年揚長而去,懂音樂的岐王微笑著目送他遠去。」

  「此後,喜歡音樂喜歡到目中無人的李龜年就成為岐王府上的常客。」

  「不僅是王公貴族追捧李龜年,就連身為皇帝的唐玄宗也很喜歡李龜年。」

  「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唐玄宗的恩寵,與唐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

  「唐玄宗寵愛李龜年是眾所周知的,大唐雖然開放,樂人的地位還是比較低。」

  「但是李龜年的地位卻很高,他的府邸奢華無比,規制也不是他這個地位能夠建造的。」

  「堪比王公貴族的府邸,甚至更好。」

  「不過李龜年也不是那種只會媚上的草包,他是有真材實料的樂師。」

  蘇軾:極負盛名的大詩人王維能為李龜年寫情感真摯的詩文,可見他十分珍惜李龜年這位朋友。

  唐代大詩人王維文采斐然,以五言詩見長,多寫山水田園。

  少年王維初入長安,卓越的才華備受世家貴族的矚目,常常邀請他到宅第中參加聚會,歧王就是最為欣賞王維的一位王爺。

  歧王喜好音樂,主管宮廷中的禮樂部門。

  在眾多樂師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樂師,就是李龜年。

  於是在歧王府里,年輕的王維與李龜年相遇了,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王維寫過一首流傳甚廣的佳作贈予李龜年,就是著名的《相思》,又叫《江上贈李龜年》。

  《相思》一出現,就受到宮中樂師的喜愛,廣為傳唱。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這是一首詠物詩,王維借吟詠紅豆來寄託對李龜年的思念之情。

  唐詩中常把紅豆與相思之情聯繫在一起,而相思不限於男女之間的愛情,也包括朋友之間的友情。

  紅豆生南國,紅豆是一種生長在南方的植物。

  傳說一位男子被征入伍,後來與男子一同被征的人都紛紛返回家鄉,唯獨不見男子歸來。

  男子的妻子在樹下哭泣不止,最終死於樹下,化為紅豆。

  在王維詩中的紅豆,代表著對友人李龜年的想念。

  春來發幾枝,王維發出一個疑問,相思紅豆到了春天會發出多少枝新芽?

  想來春天裡植物生長旺盛,紅豆一定會長出很多枝枝杈杈。

  到了結出果實的時候,希望友人能多採下一些,因為紅豆最能代表相思之意。

  這些話聽起來很像是王維對李龜年的一種囑咐,希望李龜年也不要忘記自己。

  願君多採擷,寓意相思的紅豆代表著兩個人之間的綿長的友情,令人難以忘懷。

  王維與李龜年都是當時技藝精湛的樂師,他們之間更多的是惺惺相惜。

  王維能夠遇見李龜年本身就是一種幸運,所以他很珍惜這樣的友情,想來李龜年也是非常珍惜王維這位朋友的。

  安史之亂是大唐由盛轉衰的一個標誌,社會動盪,人們流離失所,生活慘澹。

  也許是因為他們都是難得一見的才子佳人,互相吸引,互相欣賞。

  也許是他們處於國力由盛轉衰的變化之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他們先是看盡繁華,後來又備受磨難。

  所以更加珍惜彼此間的友情,大詩人王維也因此留下了流芳百世的經典唐詩。

  「若說岐王府中是李龜年牛刀小試,那麼唐玄宗舉辦的賞花會就是李龜年音樂才華的一次完美體現。」

  「唐玄宗曾攜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舉辦了一場賞花宴。」

  「良辰美景,唐玄宗一時興起,命人令李龜年前來演唱助興。」

  「李龜年奉命而來後,唐玄宗又覺得今日賞名花,對妃子,不應該用已有的歌曲。」

  「於是唐玄宗又命李白現場寫下了一首《清平調》,然後讓李龜年即興將李白的新詩譜寫成曲。」

  「李龜年當即展現出他強大的創作才華,將李白的詩濃縮精華,譜寫成《清平曲》。」

  「曲子寫好後,李龜年放聲歌唱新曲。」

  「唐玄宗用玉笛相和,共譜一曲錦繡華章。」

  「賞花會上即興作曲讓李龜年大出風頭,但李龜年的音樂才華其實遠不止這些。」

  「公元745年,李龜年奉命給忠州進貢的荔枝作曲。」

  「曲子寫好後,曲名卻遲遲定不下來。」

  「恰好這時荔枝送到,開箱的瞬間果香四溢。」

  「李龜年靈機一動,將曲子取名為《荔枝香》。」

  「隨即演唱,一時大受楊貴妃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李龜年的演唱方法也是音樂史上的一絕。」

  「李龜年的演唱腔調激昂,又因為李龜年拿手的演唱曲目是《秦王破陣曲》。」

  「因此後人將李龜年的唱腔稱為秦王腔,簡稱秦腔。」

  「隨著音樂的發展,秦腔漸漸成為關中地區的特色唱法。」

  「總的來說,李龜年還是秦腔這門古老藝術的創始人。」

  「《荔枝香》和秦腔唱法讓李龜年享譽樂壇,但真正能體現李龜年創作能力的,還是他為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創作的《渭川曲》。」

  「《渭川曲》是李龜年在西北民樂的基礎上,融秦聲漢調於一體的全新樂章。」

  「此曲一經發布就紅遍天下,成為唐宋時期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

  「《渭川曲》的成功創作為李龜年增添了無數簇擁,其中就有音樂愛好者唐玄宗。」

  「唐玄宗是擂鼓高手,恰好李龜年的擂鼓技藝也出類拔萃。」

  「於是唐玄宗便問李龜年練習用壞了多少鼓槌,李龜年回答說用壞了五十根。」

  「唐玄宗一聽,馬上得意的說他練習擂鼓用壞的鼓槌已經整整三柜子了。」

  「這一刻,唐玄宗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

  「而是化身為李龜年的一位音樂知己,共話一曲山高水長。」

  「唐玄宗的情誼,李龜年一直記著心中。」

  歐陽修:李白填詞,玄宗伴奏,貴妃起舞,這是李龜年人生最高光的一刻。

  在開元年間,皇宮之中十分的看重牡丹花。

  唐玄宗當時得到了四個品種,紅色、紫色、淺紅色和通白色。

  當時將這些牡丹種植在楊貴妃的沉香亭旁邊,又遇到牡丹盛開的季節。

  唐玄宗騎著白寶馬,楊貴妃相隨其後,前往沉香亭旁邊觀賞牡丹。

  唐玄宗一邊欣賞著美人楊玉環,一邊欣賞著盛開的牡丹花。

  伴隨美妙的音樂,周邊不時響起李龜年吟唱著美妙樂曲。

  此時略懂音律的唐玄宗覺得李龜年歌雖唱的好,可是歌詞有些陳舊,缺乏新意。

  唐玄宗想起了剛剛到朝廷的李白,便派人去找李白,讓李白給李龜年重新填詞。

  此時李白正在一人獨自飲酒,像往常一樣,又一次喝大了。

  不久醉醺醺的李白來到了沉香亭,作為一個無酒不歡的大詩仙李白,酒後詩性大發。

  李白直言穿著靴子不方便入座,於是高力士被唐玄宗命令去幫李白脫靴子。

  李白醉後為楊貴妃寫的這首詩,詩的前兩句,卻成為了千古名句。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將楊玉環比作花中之王的牡丹,看見雲彩就想起你漂亮的衣服,見到名花就想起了貴妃的容顏。

  李白的這首詩,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

  描寫出物與人一體的景象,可見李白高超的藝術功力。

  等到李白寫完之後,李龜年立馬就進獻給皇帝。

  唐玄宗就立馬命令梨園的弟子在旁邊伴奏,讓李龜年開始唱歌。

  後來唱到高潮之處,唐玄宗親自為李龜年伴奏吹玉笛。

  每次吹完一曲要換新的一曲的時候,還故意拖長笛音以此來取悅楊貴妃。

  後來李龜年就經常拿這件事情講給其他人聽,畢竟能以唱歌贏得如此之高的聲譽的,還沒有超過這次的。

  「安史之亂爆發前,李龜年敏銳地察覺到安祿山懷有異心,但苦於樂師的地位低下無法進諫。」

  「於是李龜年只得在唐玄宗面前模仿安祿山與李林甫說話時語氣和神態,希望以此向唐玄宗示警。」

  「可惜唐玄宗並沒有懂得李龜年的用意,對李龜年的表演只是付之一笑。」

  「花無百日紅,繁華終究會落盡,安逸的生活讓唐玄宗完全死於安樂。」

  「不久之後,漁陽擂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爆發了。」

  「戰亂爆發後,叛軍直逼長安,唐玄宗只能倉皇逃到蜀中。」

  「那些作樂的樂師也只能各奔生路,李龜年亦是如此,這也開啟了他顛沛流離的下半生。」

  「李龜年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江南,異常落魄。」

  「在這裡他遇到了同樣躲避戰亂的杜甫,二人一見如故,杜甫就為李龜年做了《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

  「料想那時的李杜二人,必然詩文換酒,共話昔日盛世長安。」

  「匆匆一聚後,杜甫便乘舟而去,不料竟病逝於舟中。」

  「《江南逢李龜年》,也就成了杜甫留存於世的絕筆詩篇。」

  「國破了,友散了,轉眼間一切都變了。」

  「唯一不變的,只有李龜年對音樂的喜愛。」

  「流落江南的李龜年,為了生存只能賣唱為生,時常在良辰美景演唱幾曲。」

  「雖說以前也是賣唱,但是現在的處境終究與以前不同。」

  「不同的是,當年唐玄宗聽著發笑的演唱,如今已讓座下聽眾潸然淚下。」

  「後來,李龜年輾轉來到湖南再一次見到了唐玄宗。」

  「只是這時的唐玄宗失去皇位,早已是風燭殘年。」

  「時事境遷,李龜年在一次演唱王維的《伊川歌》時突然昏倒,毫無生氣。」

  「他的妻子不肯將他下葬,認為他沒有死,守了他四天。」

  「四天後,李龜年逐漸清醒。」

  「醒來後的李龜年仍不忘音樂,他對家人說夢到自己去教別人唱歌。」

  「這之後不久,李龜年就溘然而逝,只留下一段樂聖的傳奇,時時在歷史的煙雲中吟唱。」

  「李龜年的一生充滿了悲歡離合,其主要原因是時代造就的。」

  「他的歡是時代造就的,他的悲也是時代造就的,畢竟世間總是難以兩全。」

  王安石: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堪稱歷史上最美的重逢。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短短四句,寫盡了盛唐的繁華燦爛,也寫盡了轉盛而衰的凋敗。

  兩個久未謀面的老友,重逢在落花時節。

  李龜年的人生巔峰時刻,李白作詞,唐玄宗伴奏,楊貴妃伴舞。

  可以說,那段時光不僅是大唐盛世的輝煌時期,也是李龜年的人生巔峰時期。

  在贏得榮譽和掌聲的同時,李龜年也收穫了巨額的財富。

  以至於李龜年在洛陽的宅邸,無論是規模或者豪華程度,甚至都可以堪比王侯將相的府邸。

  在當時的洛陽城,還住著兩個重量級的人物,他們就是岐王和崔九。

  那時候的杜甫雖然還很年輕,但是才氣早已聞名天下,所以也有幸成為了岐王和崔九的座上賓。

  岐王和崔九隔三岔五就邀請李龜年到府上宴飲高歌,於是杜甫才得以有機會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一睹李龜年的風采。

  時光荏苒,世事變遷。

  幾十年後,當杜甫寫下『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這樣的句子時。

  當年盛極一時的李龜年和意氣風發的杜甫,都已經從王侯座上賓,變成了天涯淪落人。

  安史之亂後,杜甫就長期漂泊在外。

  多數時間都只能寄人籬下,在困苦中勉強度日。

  同樣有此際遇的,還有李龜年。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李龜年不得不南逃避禍。

  在戰亂時期,沒有人再去關注李龜年。

  大家都自顧不暇,沒有人再願意花錢請李龜年唱歌作曲。

  失去經濟來源的李龜年,只得和千萬個普通難民一樣疲於奔命,只為逃往更安全的地方。

  乘舟飄零到長沙的杜甫停靠登岸,在城內漫無目的遊蕩。

  突然又聽到了那熟悉的歌聲和樂曲,那聲音仿佛是從四十年前洛陽城的岐王宅里傳出來的。

  杜甫循聲望去,看到了一個陌生而熟悉的身影。

  垂垂老矣的李龜年,衣衫襤褸地坐在一個破舊的小酒館,自顧自憐地唱起了當年只有王侯將相才聽得到的樂曲。

  這場江南偶遇的相逢,二人一見如故,杜甫也為李龜年寫下了千古名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