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千古奇人李淳風
在我國歷史上,號稱能掐會算的人如過江之鯽。
但絕大多數都是江湖術士,並沒有什麼真能耐。
但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還是有一些真才實學的人存在。
所謂能掐會算,就是發現一般事物的發展規律。
再用數學方法進行推演,得出與實際相符合的結論。
中國古代這些人以易學家、相學家、星象學家為名,實際上他們都是現代意義的數學家。
初唐就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他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唐風水國師李淳風。
很多人提起李淳風,總不忘他的代表作《推背圖》,一本可以通曉未來的奇書。
事實上,現如今流行的《推背圖》大都是後人杜撰的,並非是最早李淳風親筆寫下的那一版。
其實,任何一個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世上絕無可能存在能夠精準預言後世的人。
但這並不代表李淳風是一個沽名釣譽之輩,他所擁有的才華其實更加切合科學的規律。
雖然李淳風沒有所謂預言未來的能耐,但卻實實在在地在科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說到李淳風這個名字,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那個傳說中的算命大師。」
「中國歷史上三大預言奇書的《推背圖》,傳聞就是李淳風和另一位大相士袁天罡聯手所作。」
「而《推背圖》,其實也只能算是李淳風一生成就的一小部分而已。」
「真實的李淳風,其實遠不是我們印象當中的算命先生那麼簡單。」
「真實的李淳風,其實更像是個科學家。」
「準確來說,李淳風是個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公元602年,李淳風生於陝西岐山縣。」
「李淳風的父親李播,原本是隋朝基層的一個小官。」
「後來因為隋朝朝政太過混亂,官場黑暗。」
「李淳風他爹一氣之下,乾脆辭官不做,直接出家做了道士。」
「轉行做了道士之後,李播的日子反倒是過得舒心了許多。」
「每天除了日常修行和勞動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鑽研各種學問。」
「在李播這種人的眼裡,鑽研各種科學知識,過著衣冠簡樸的生活。」
「可能要遠比官場上的那些榮華富貴和爾虞我詐,更讓他感到舒服。」
「受老爹李播的影響,李淳風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開始博覽群書,並且同樣對各種自然知識感興趣。」
「稍大一些之後,李淳風也受他爹的影響,拜入道教,成了一名道士。」
「此後的幾年裡,李淳風一直在南坨山靜雲觀,追隨道長學習。」
「在道觀學習期間,李淳風積累了豐富的科學知識。」
「同時也學習了各種典籍,積累了很豐富的學問。」
徐光啟:雖說預言未來的《推背圖》是杜撰的,但李淳風的科學成就是偉大的。
李淳風之所以有那麼大的能耐,很大程度上來講,與家庭的氛圍薰陶是離不開的。
首先,李淳風的父親曾經是一名隋朝的小官吏。
但仕途卻不通暢,因而逐漸對政治感到了厭倦。
於是,李父後半生的精力幾乎都放到了研究天文、道學之上,這對年幼的李淳風產生了極大影響。
而受其家庭氛圍,李淳風從小就接觸到了大量有關天文曆法的書籍,這為日後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其次,李淳風是一名廣為人知的小神童,年紀輕輕就才智出眾,這是李淳風能夠創造一番大成就的根本所在。
能夠在天文、數學、曆法以及易經方面都有所成,這絕非是一般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最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李淳風的興趣所在無疑就是天文、曆法。
畢竟,李淳風的父親就擁有這方面的才華,這讓小時候的李淳風也養成了這樣的愛好。
而家庭的幫助又能讓李淳風廣泛接觸此類的書籍,並最終站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明創造了一番新的成就。
更令他感到敬佩的是,有些東西可以稱得上是李淳風的獨家所創。
家庭的氛圍薰陶,便是李淳風能夠成功的原因所在。
後面很多人知道李淳風,大都是從奇書《推背圖》中而來。
相傳,此書全篇每一章節都對應了一段歷史大事。
而從唐初開始,一直推演到了一千年後,甚至已經大大超過了目前的年代。
很多人驚訝於書中的箴言,感嘆竟如此跟歷史上的大事件相符合。
其實,他研究後發現,這都是後來人杜撰而來的。
一個後來人的視角,當然可以準確預言歷史上的大事件。
所以,《推背圖》並不能拿來當做李淳風天賦異稟的證據,頂多說明其確實曾經大膽預言過後世。
但不可否認的是,李淳風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博學多才之人。
只不過其才華更多的是有著堅實的科學認知的,並不是所謂的虛無縹緲的胡謅。
「公元619年,17歲的李淳風,奉師命下山歷練。」
「此時正是隋朝剛剛滅亡,唐朝剛剛開國的時候。」
「李淳風回到家鄉之後,憑著自己過人的學識,很快聲名遠播。」
「而後,李淳風結識了當時的唐朝高官劉文靜。」
「後來又在劉文靜的介紹之下,到了李世民麾下,做了李世民帳下的記室參軍。」
「所謂的記室參軍,就是掌管文書的官員,也就是軍隊當中的參謀。」
「接下來的幾年裡,李淳風見證了李世民橫掃天下的傳奇故事,成了那個傳奇時代的見證者。」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李淳風並沒有發揮出什麼決定性的作用。」
「因為李淳風所學的,都是那些道教經典和自然科學知識。」
「對於行軍打仗的事情,並不太懂,所以自然也就幫不上忙。」
「直到幾年之後,隨著玄武門事變的發生。」
「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後,李淳風才找到了自己的機會。」
「公元627年,就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裡。」
「李淳風向李世民上書,對當時唐朝實行的曆法,指出了18條意見。」
「李淳風的這次上書,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重視。」
「因為在古代那會兒,精通數學的人才,那是相當稀少的。」
「更別說能夠制定和修改曆法的人了,這種人簡直就是國寶中的國寶。」
「此後,李世民將李淳風調到了太史局做官。」
「太史局這個部門雖然帶了一個史字,但其實和歷史工作沒什麼關係,而是一個計算曆法、星象、氣候的部門。」
「在其他一些朝代,這個部門也叫做欽天監。」
李世民:李淳風在天文曆法方面的造詣確實登峰造極,曾經成功預言日食令朕心悅誠服。
李淳風任職太史令,工作就是看看日月星辰,記錄天氣變化,還得修訂曆法。
李淳風有一部曆法著作《麟德歷》,直到如今一直沿用此法。
有了新曆書後,李淳風很是自信的對天文變化進行了預測。
一次,李淳風在校對新歲曆書時,發現初一將出現日食,這被視為不詳的預兆。
這可是大事,他非常重視此事,但當一切準備就緒後就是不見日食。
他頓時有些不悅,問李淳風若是日食不出現,將如何處置他自己。
李淳風對此稱,沒有日食的話,甘願受死。
他去到庭院等待結果,還讓李淳風先回家一趟,同老婆孩子告別。
李淳風拒絕了,認為還不到時候,還在牆上刻下標記。
稱日光照到這裡的時候,日食就會出現。
沒過多久,太陽果然缺了一塊,日食出現的時間和李淳風說的完全一致。
曆法在歷朝歷代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皇家選擇祭祀、冠婚或其它的重大典禮日期,都是靠曆法。
李淳風用實例驗證了《麟德歷》的厲害,也傳遞出了一個信息。
早日用上新曆法,方能順天知命、利國安邦。
於是,他就當即頒布了新曆法《麟德歷》。
「到了太史局工作之後,李淳風總算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
「此後幾十年裡,李淳風一直在太史局工作。」
「雖然官位有所變化,從一個太史局仕郎,到後來的太史令,但工作單位後來就一直沒在變過。」
「對於李淳風而言,太史局可以說是最適合他的工作單位了。」
「既能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同時還有國家編制,衣食無憂。」
「而且還不用像其他官員那樣,考慮官場上的那些爾虞我詐,日子簡直是過得不能更開心了。」
「大概也正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舒服,此後的幾十年裡。」
「李淳風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科學研究當中,終於取得了多項成就。」
「貞觀七年,李淳風改造了渾天儀。」
「經過李淳風改造之後的渾天儀,可以同時測量黃道經緯、赤道經緯、地平經緯。」
「然後,改造了渾天儀之後,李淳風又參與了前朝修史工作。」
「中國古代的很多正史,不光記錄了過去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件,同時還記載了前一個朝代的天文、地理、曆法等信息。」
「李淳風所作的工作,就是輔助那些史官,編撰這部分的內容。」
「《晉書》當中的《天文》《律歷》《五行》三志,就是李淳風寫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李淳風又和幾位國子監算學博士,重新審定編撰了《十部算經》,作為國子監的教材。」
朱元璋:李淳風在任職太史令期間,對天文儀器的研製和天文觀測做出了巨大貢獻。
歷朝歷代觀測天體位置和運動都需要使用渾儀,李淳風對天文、曆法、算學以及天象儀器進行了深度研究。
唐初所使用的渾儀因為承襲前代,多有疏漏,無法得到天象的真實情況。
李淳風上奏稱前代所著儀都是赤道式裝置,赤道固定在其中,並沒有南北差異。
這樣觀測七星,無法得到天象的真實情況。
應該按黃道度推算日月五星的運行,才能簡便又精確地算出朔的時刻、回歸年長度等重要數據。
李淳風將歷史經驗和現實問題相結合,建議製造按黃道觀測日月五星運行的渾天儀。
唐太宗於是下令,命李淳風設計新的渾儀以供使用。
最終李淳風製成渾天黃道儀,仰看可觀測星辰,下視可以看到儀器上的日影刻度。
李淳風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的渾天儀,無疑大大提高了渾天儀的精準程度,也使之更加科學,先進。
至此,中國歷代傳統製造並使用的渾儀就形成了一架比較完備的天文觀測儀器。
除了在天文上造詣頗深外,在對自然界的認識上,李淳風也是一把好手。
李淳風不僅參與了《晉書》以及《五代史》的天文、律歷、五行志的編寫,而且還在數學方面很有見識。
經李淳風編定和注釋的多達十部算經,被用作唐代國子監的教學素材。
而祖沖之能夠被世人所知,也要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李淳風的功勞。
因為是李淳風意識到了圓周率的偉大,將其納入了史書中。
「所謂《十部算經》,就是指十部算學方面的書籍,也叫作《算經十書》。」
「包括《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夏侯陽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綴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這十本書。」
「李淳風主編的這套《十部算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教材。」
「編完這套數學教材之後,李淳風又將目光投向了曆法。」
「最終,李淳風在前人曆法的基礎上,重新編撰了麟德歷。」
「不過,李淳風編撰的這套曆法,同樣有很大的漏洞。」
「唐朝用到了李隆基在位時期,就棄之不用了,改用僧一行編撰的《大衍曆》。」
「除此之外,李淳風還著有《乙巳占》一書。」
「這是一本講占星術的書,但裡面有很多都是正規的天文曆法方面的知識。」
「《乙巳占》一書,其實也是李淳風以當時那個時代的科學基礎,來正視研究天文學的一個成果。」
「而且在這本書當中,李淳風還創造性地給風力劃定了等級,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後世風力等級的這個說法,最早就是李淳風提出來的。」
「公元670年,李淳風因病去世,終年69歲。」
「從李淳風一生的經歷不難看出,李淳風其實是一位典型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因為古代沒有這兩個職業,這兩個職業往往被大家歸類到占卜和算命那一類里。」
「所以在後世人眼中,李淳風算命先生的形象,才更加深入人心。」
「相比《推背圖》,李淳風一生在科學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其實反倒是更大一些。」
宋應星:李淳風的一生不僅在科學上為後世留下許多可供研究的重要成果,還為後人保存了一大批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李淳風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值得世人敬佩。
通常說一個人才華博學、無所不能,都會用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
其實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的人確實有這個才華,只不過比較罕見罷了。
而無疑,李淳風就是擁有這種罕見的才能。
首先,拿天文方面的知識來說,李淳風不僅極其善於觀察識別星宿變化。
而且還鑽研出了有關這方面的占卜著作《乙巳占》,這可以說是李淳風有關星宿跟占卜結合的大成之作。
而且《乙巳占》除了占卜之外,留下了很多極具科學價值的觀點。
比如對他幫助比較大的,有關天象的描述、記錄,甚至歷史上的特殊天象等等。
但最為有價值的,無疑是有關歲差的存在。
不僅論述了歲差的存在,而且給出了詳細的計算方式。
這可以說是對後世具有重大發現的影響,也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人。
除此之外,根據有關曆法的深入研究。
李淳風創造性地在前人的基礎上,寫出了《麒德歷》這本在當時最為先進、最完善的歷代曆法之最。
如果非要說不足的話,那就是《麒德歷》中,李淳風沒有採用之前已經被證實的歲差。
這導致後人一直對此比較抱有成見,直到後來在《乙巳占》中李淳風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但不管如何,這都不影響《麒德歷》是當時影響最為深遠的曆法,李淳風在當時也是毫無爭議的曆法第一人。
從李淳風的故事當中,他也能得到一個啟發。
大家都去走的路,未必就是一定適合自己家孩子的路。
比如李淳風,如果李淳風他爹,嚴格要求李淳風去學當時正統的那些學問,學怎麼治國打仗。
歷史上也許就會多一個庸庸碌碌的唐朝官員,少了一個優秀的古代科學家。
而且,對於那些專心做科研的人來說。
過多的名聲、財富、地位之類的東西,其實未嘗不是一種拖累。
古代很多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有一部分就是道士或是僧人。
大概正是因為他們足夠清心寡欲,一門心思研究自然科學。
所以才能在人類科學尚處於蒙昧的時代里,為人類開闢出一條名叫科學的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