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印刷術畢昇
北宋時期,大國工匠輩出,推動科技創新人才頻出。🐊💣 69𝕤𝕙υא.ςOᗰ 👤♖
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都在宋代有了升級。
其中的印刷術,由雕版走向活字,對於文化傳播的世界級意義不言而喻。
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昇(sheng),在一千年前是個小人物,但卻是影響千年的大人物。
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它為中華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堪稱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
平心而論,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
雖然看起來笨重原始,但基本原理跟現代印刷技術相仿。
後來,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紛紛亮相。
讓活字印刷的材質選擇面更大,印刷效率更高。
因此,世人對畢昇的評價就有兩句話。
既是雕版印刷術的革新者,又是現代活字印刷術發明的先驅者。
在中國古代的科技圖譜中,畢昇有其重要的歷史定位。
畢昇用大腦和雙手訴說著一個勤勞聰明的老百姓如何青史留名,用特有的工匠精神書寫歷史,使自己也成了這部歷史中的一朵浪花。
在當今數位化時代,紙質書籍的重要性或許有所減弱,但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將永遠被銘記。
活字印刷術不僅是一個技術,更是一種文明的象徵。
「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代表,也是中國人最為自豪的科技創新。」
「活字印刷術被北宋的科學家沈括,因私人關係偶然記錄在《夢溪筆談》里。」
「可惜這樣一項有利於知識普及,有利於推動文明進步的發明,在北宋之後的朝代並沒有得到廣泛推廣。」
「直到清朝洋務運動之後,從西方引進了現代印刷,人們才重新認識到畢昇活字印刷術的價值。」
「公元982年,畢昇出生在湖北一個書香門第,同時也是一個雕版印刷世家。」
「父親畢士奇是位有名的書法大家,也是雕版刻印的高手。」
「淳樸的家風,讓幼時的畢昇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5歲時,畢昇啟蒙開智。」
「畢昇常在雕刻坊外偷看匠人刻版,了解了匠人的辛苦。」
「13歲時,畢昇參加秋試。」
「少年畢昇憑著滿腹才華,力壓年齡遠大於他的儒生,獲得白衣秀士之譽。」
「15歲時,畢昇立志遊學。」
「在父親的支持下,遠赴江南、入汴京,開闊了心胸和眼界。」
「畢昇因其一手好字,被許多雕刻坊邀約。」
「畢昇跟著雕刻師傅學習雕板技藝,一學就是好多年。」
「一天,師傅雕刻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畢昇在一旁觀看揣摩。」
「他一不小心碰了師傅的胳膊,結果最後一行的一個字刻壞了,導致師傅辛辛苦苦整雕刻的整塊木板也就報廢了。」
「師傅雖沒有責備他,可畢昇很難過,他立志要改進雕版印刷。」
沈括:關於畢昇研製的活字印刷術的原理,我在《夢溪筆談》里做了記載。
畢昇活字印刷的方法是用膠泥刻字,字的厚度跟銅錢的邊緣一樣。
每個字製成一個字模,用火燒烤,讓它變得堅硬。
先設置一塊鐵板,上面用松脂、蠟、紙灰混在一起,做成藥劑再蓋上。
想要印刷的時候,就拿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然後密密匝匝地把字模排好。
排滿一鐵框,就作為一個印版,然後在火上烘烤。
等上面的藥劑開始熔化的時候,就用一塊平板按壓在它表面。
於是,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樣平整了。
印刷的時候,通常製作兩塊鐵板。
一塊正在印刷,另一塊排字模。
這一塊剛印完,另一塊已經準備好了。
兩塊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
每個字有好幾個字模,比如之、也。
這都是常用字,一塊板里經常多次出現,一般各備有二十多個字模。
字模不用的時候,就用紙條做標籤,按照韻部進行分類存放。
生僻字隨遇隨刻隨烤,很快就能做出來。
他認為如果就印兩三本,那還不如雕版效率高。
但如果要印幾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快捷多了。
在發明活字印刷之前,畢昇是熟悉雕版印刷的。
雕版都是木板刻制的,但畢昇在發明活字印刷時。
沒有選擇用更簡易的木活字,而是使用泥活字。
畢昇之所以會如此,他認為是木頭的紋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
木活字的字模跟藥劑容易粘連,一旦排在鐵框裡,不容易取下來。
用泥來燒制字模,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排版結束後,用火烘烤,使藥劑熔化。
再用手一抹,字模就會自行脫落,不被藥劑弄髒。
「印刷術發明以前,手抄書籍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發展成為抄書的產業。」
「春秋戰國時期,在諸子百家的帶動下,讀書寫字的權利和能力從貴族階層向士階層乃至平民階層延伸。」
「士階層為了實現理想,在遊學期間就開始抄書。」
「兩漢時期,世家大族深受經學思想薰陶,書香門第形成。」
「他們有經濟實力,對讀書的渴求更強烈,單靠自己抄書已經無法滿足現實需要。」
「於是便樂意出錢僱人抄書,這種私家抄書的風氣越發普遍。」
「而抄書的弊端顯而易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抄錯。」
「扭轉抄書風氣的,是雕版印刷術的出現。」
「雕版印刷,讓書籍的複製速度大幅加快。」
「到了北宋時期,雕版印書更是蔚然成風,數量驚人。」
「不過,雕版印刷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
「印一本書,刻那麼多板子,雕刻工人費眼費力,相當辛苦。」
「一塊板子,如果有一個字錯了,或者要改動,那整個板子就作廢了。」
「如果一本書不再加印,全套板子也就作廢了,沒法重複利用,存放又占地方,造成巨大浪費。」
「比如北宋初年刊刻的《大藏經》,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萬塊板子,花費十二年。」
「活字印刷能在北宋應運而生,成全畢昇的歷史定位,離不開社會大環境。」
「宋太祖立志宰相須用讀書人,宋太宗也曾說過喜歡讀書。」
「宋仁宗更以文治著稱,組織編纂《新唐書》《新五代史》,詩詞、古文和理學都有了長足進步。」
蘇軾: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整個印刷史上都是一次革命,對中華文明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
在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
既笨重費力又耗料耗時,不僅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
其製作程序是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
使其成為膠泥活字,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在木格里。
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
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
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的木格里揀出來,排進框內。
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
等藥劑稍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
待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
印刷時,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
印完後,再用火把藥劑烤化。
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以再用。
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華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偉大貢獻。
「北宋歷代皇帝主張尚文抑武,自然會帶動朝野上下形成不學無術為恥的社會共識。」
「北宋王朝從籠絡知識分子,擴大統治基礎考慮。」
「大幅增錄進士,年均錄取量是唐代的十四倍。」
「北宋官員的經濟待遇相當於漢代的十倍,唐代的兩倍多。」
「這樣的高收入,使他們有條件專注於讀書、寫書與文化傳播。」
「北宋歷代皇帝還重視圖書事業,大量收集散落民間的古籍,組建文史館,開展圖書管理和研究。」
「尤其作為官辦圖書館的崇文院,藏書多達八萬多卷,學科覆蓋面廣泛。」
「對於科技人才和科技發明,北宋統治者是歡迎的。」
「有人進獻火藥的製作方法,得到皇帝賞賜。」
「有人製造了八車船,得到官府的表揚。」
「科學家沈括業餘研究天文歷算,朝廷乾脆調去做提舉司天監,專門負責觀測天象、編纂曆書,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這種激勵導向為技術疊代和產業升級帶來歷史性契機,畢昇不知不覺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畢昇發明了木活字印刷。」
「公元1006年,宋真宗下御詔,讓畢昇協印《國書》。」
「畢昇為趕印《國書》,在汴京八大印坊推廣木活字印刷。」
「公元1018年,因氣溫變化,導致木活字變形,字面高低不平,竟然印壞了《國書》。」
「宋真宗一時龍顏大怒,下旨嚴辦八大印坊坊主。」
「畢昇仗義主動投案,竟被打入大牢。」
王安石:畢昇能夠發明出活字印刷術,受到了兒子玩過家家的啟發。
畢昇在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後,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畢昇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字。
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裡。
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
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
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
印完後,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讚嘆,連忙詢問是怎麼想出這麼巧妙的辦法。
《大藏經》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萬塊板子,花費了十二年。
要是用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幾個月就可以完成。
正因為效率如此之高,才讓畢昇的師弟們心頭震動。
而之後畢昇也做出了解釋,原來畢昇有一次清明帶著妻兒回鄉祭祖。
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
畢昇眼前忽然一亮,當時就想自己也可以玩過家家。
用泥刻成單字印章,就可以隨意排列,進而排成文章。
誰家的孩子都玩過家家,但偏偏只有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
這是因為畢昇最有心,時刻在琢磨提高效率的新方法了。
他可以毫不誇張的認為,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科學技術的歷史長廊中樹立了不朽的豐碑,值得世人的敬仰。
「公元1023年,宋仁宗繼位,大赦天下。」
「畢昇獲大赦出獄還鄉,這年畢昇已四十二歲。」
「獲釋後的畢昇,仍不忘他的活字印刷。」
「他不斷總結木活字經驗,吸取木活字因木質不同而變形的教訓,反覆試驗。」
「在兒子用黃泥玩過家家的啟發下,他終於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
「公元1046年,畢昇再赴杭州,開設印坊,廣收門徒,推行膠泥活字印刷術。」
「可一開始,活字印刷的推廣並不順利。」
「當時雕版印刷,非常精美。」
「膠泥活字印刷,質量粗糙,而且排版需要工人能大量識字。」
「活字印刷唯一的優點,是大批量印刷速度快。」
「可這一優點,被它的缺點所淹沒了,更主要的是當時士大夫們對活字印刷的排斥。」
「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讓知識得以廉價傳播,打破了當時士大夫對文化的壟斷。」
「甚至北宋一些開明文人,對畢昇的活字印刷也極力排斥。」
「公元1051年,畢昇單身赴靈隱寺為其妻還願,途中被宿敵派殺手暗算,並翻渡船遇難於錢塘江中。」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宋、元等朝代雖未推廣開。」
「可這項發明先是被高麗的留學生傳入朝鮮,後被來宋朝的阿拉伯商人輾轉傳入歐洲,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甚至推動了歐洲的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運動,引發了歐洲的社會變革。」
徐光啟: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中華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世界印刷史上,畢昇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人物。
畢昇的貢獻不僅改變了書籍印刷的歷史,而且深遠地影響了整個東亞文明的發展。
畢昇不畏艱難險阻,勇於創新,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不僅讓印刷更為方便。
更將知識普及的大門打開,為後世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活字印刷術的原理相當簡單,在膠泥片上逐字刻劃。
然後用火燒硬,形成一枚枚獨立的活字。
這些活字可以多次使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使得書籍的製作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
這項技術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文化和學術的傳播,還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隨著活字印刷術的不斷發展,活字材質也逐步改進。
膠泥被逐漸取代,木質、銅質、鉛質的活字相繼出現。
這些改進使得印刷更加精細和持久,同時也為書籍的大規模傳播打下了堅實基礎。
活字印刷術的成功應用,使得大量的書籍問世。
知識開始傳播到更廣泛的人群中,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繁榮。
從這一點上來說,畢昇的歷史成就足以震古爍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