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各朝的老百姓對於清朝晚期的老百姓更能感同身受,已經可以預料到清末老百姓過的是怎樣的苦日子。🐊👑 ❻➈𝕤卄υ乂.𝔠𝓞ⓜ ♣♡
畢竟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朝作為戰敗國要賠償英國兩千一百萬兩白銀。
原本清朝晚期就已經國庫見底,現在又要賠償巨額錢財,可想而知清朝廷對老百姓的剝削將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別看清朝戰敗好像和老百姓沒關係似的,可最後戰敗的惡果全要由老百姓來承擔。
甚至各朝一些聰明的讀書人已經可以預料到清朝晚期的大致形勢,老百姓的起義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他們看得很清楚,原本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過。
現在大清朝廷為了賠付巨額金銀,肯定會對老百姓收取重稅,必然會引得老百姓的反抗。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老百姓一旦被逼得活不下去了,造反是唯一的選擇。
果不其然,主播接下來的話很快就證實了大家的猜測。
「提到清朝晚期的歷史,就不得不說號稱中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19世紀中葉,封建統治的腐敗無能,清王朝已經衰相盡顯。」
「此時的世界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方一些國家的工業革命蓬勃興起,憑藉著堅船利炮不斷向外擴張。」
「英國正在竭力擴張世界市場,掠奪殖民地。」
「在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史稱鴉片戰爭。」
「英軍遠涉重洋,以區區數千兵力,沿中國海岸線一路北上,打敗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清王朝。」
「清朝被迫簽訂屈辱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賠償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等內容。」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
「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也趁機勒索百姓。」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同時自然災害嚴重。」
「1846年至1850年,河南、湖北、廣西等地水災、旱災、蟲災等天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
「同時鴉片的輸入導致滿清白銀大量外流,勞動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艱難,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
雍正:英軍數千兵力就能打得大清丟盔卸甲,大清的實力何至於此。
儘管他已經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了,可再次聽到英軍僅僅憑藉數千兵力就打贏了大清朝,他的臉色依舊有些難看。
在他看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戰敗對大清朝來說,簡直是無法接受的恥辱。
要知道英國距離大清萬里之遙,可就是這麼遙遠的距離。
英國派遣過來數千兵力還能輕而易舉的打敗大清帝國,這不得不說是對大清帝國的諷刺。
他們大清一直以來以天朝上國自居,看不起海外的這些蠻夷番邦。
可這些海外番邦卻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他,世道變了。
他深深的嘆了口氣,知道大清朝要是再不改變的話,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恥辱遲早會重新上演。
想到這裡,他的腦海中漸漸有了富強大清朝的構思。
「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曾多次到廣州參加科舉,可惜都沒有考中。」
「在洪秀全第三次沒考上秀才之後,大病了一場。」
「生病期間,洪秀全一直處於一種癲狂的狀態。」
「折騰了20多天後,洪秀全清醒了過來。」
「他說他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到天上去了,一個老先生給他一把劍,說天下妖怪太多,你把它們殺掉,然後你去做天王。」
「根據後來太平天國的史書記載,當時洪秀全夢到的老先生就是上帝耶和華。」
「公元1843年,29歲的洪秀全完成了他人生中第4次科舉考試,這一次他仍然沒能考中。」
「相比之前,洪秀全顯得略為平靜,他只是把家裡的經書都丟在了地上。」
「同時發誓從此以後再也不參加清朝的科舉,等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
「同年的夏天,洪秀全的遠房表哥李敬芳來到家中。」
「在洪秀全的書堆中,他找到了一本叫做《勸世良言》的小冊子。」
「這本書讓李敬芳非常著迷,他勸洪秀全一定要看一看。」
「這本《勸世良言》,以神道、人道、國俗、天文、地理為主要內容,旨在宣講基督教教義。」
「書中關於反對偶像崇拜、強調信徒通過個人修行和日常的修行,而獲得皈依上帝等論述,給洪秀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這本小冊子之後,洪秀全終於為自己多年不能得志的人生理想找到了奮鬥的方向。」
「並結合之前的夢境,洪秀全從此不再承認是他父親的兒子。」
「而是上帝的兒子,是太平天子。」
「於是洪秀全開始把自己要當天王的這套理論向村裡的人講述,村裡的人們都以為他又瘋了。」
「但他卻說服了他的堂弟,名叫洪仁玕和遠方親戚馮雲山。」
「馮雲山是一名天才的組織家和宣傳家,於是洪秀全和馮雲山創立了拜上帝會。」
「洪秀全自稱上帝的次子,正式開始秘密的傳教活動。」
李隆基:朕要是沒記錯的話,就是這個洪秀全上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他對這個洪秀全的印象很深刻,之前天幕有播放過關於落榜生的視頻。
這個洪秀全參加科舉考試落榜,最終選擇造反,在中華大地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他之所以對洪秀全的事跡這麼印象深刻,主要是洪秀全和黃巢的經歷一樣。
大唐末年的黃巢參加科舉考試,最後也是落榜,回家之後就造反了。
他算是發現了,這些讀書人一旦沒有考中就會怨恨世道不公,選擇用極端的方式報復。
他對洪秀全造反倒是不感興趣,現在考慮的是怎麼避免黃巢的出現。
可他思索片刻,無奈的發現這個問題是無解的,他不管怎麼做也影響不了子孫後代。
除非大唐一直處於盛世,老百姓安居樂業,才不會出現農民造反。
可好像這一點極難做到,月有陰晴圓缺是世間真理,想要大唐盛世萬古長存也不可能。
「為了徹底向曾經的科舉考試決裂,洪秀全宣稱天下獨一真神是皇上帝,其他都是邪神,必須全部搗毀。」
「兩人首先決定,拿私塾里的孔子牌位開刀。」
「一次上課時,洪秀全在眾目睽睽之下,砸掉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行為激起了強烈的反應,學生們紛紛從私塾退學。」
「洪秀全也因此丟掉了私塾老師這一工作,而且在家裡也沒有招到什麼信徒。」
「1844年春天,洪秀全和馮雲山被迫前往廣西謀生和傳教。」
「在中華歷史上,北方中原地區的人民,因為戰爭和政治原因,曾經有過幾次大規模的南遷運動,大量中原地區的人南遷到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
「這些客居異鄉的人群,保持著原來的方言、生活習慣和習俗,還保留著中原地區的生活傳統,因此被稱為客家人。」
「作為當地的外來人口的客家人,不可避免的在選擇居住地和占有耕地的問題上和原住民發生矛盾和衝突。」
「隨著鴉片戰爭帶來的經濟蕭條,本地人和客家人的矛盾愈加尖銳。」
「洪秀全和馮雲山都為客家人來到廣西後,洪秀全很快在這個遠離官府的山區發展了一百多名客家人信徒。」
「為了加快傳教速度,洪秀全開始自己編寫傳教的小冊子。」
「洪秀全自幼熟讀經書,其中禮記中所描繪的大同世界曾給他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大同世界描繪了一個人們沒有私產,沒有私心,社會沒有犯罪,老弱病殘都得到妥善撫養的理想社會。」
「洪秀全將聖經和四書五經結合起來,寫出了《原道醒世訓》等作品,加快了傳教的速度。」
孔子:這後生可真有意思,前腳砸掉了我的牌位,後腳就用我的思想。
對於洪秀全大不敬的行為,他很是無語。
再怎麼說他是一代聖人,是萬世師表,深受讀書人的敬仰。
洪秀全身為讀書人,自己科舉失利,卻把罪責怪在他身上,砸毀他的牌位,這哪裡有一點讀書人的樣子,也難怪沒有考中。
還有洪秀全把聖經和四書五經結合起來的做法,不倫不類的,他已經無力吐槽。
聖經講究信仰真神上帝,而四書五經講究子不語怪力亂神。
他就很詫異了,洪秀全腦子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就把南轅北轍的兩個東西結合到了一起。
至於大同世界也只是一種理想的情況,連他都不敢保證說可以實現這一終極理想,就更不用說洪秀全在清朝內外矛盾重重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理想。
「1844年的年底,洪秀全搗毀了當地供奉的因唱戀歌而去世的男女的六烏廟,而惹怒了本地人。」
「洪秀全獨自回到了廣東,馮雲山卻留在了廣西紫荊山繼續傳教。」
「到公元1847年,馮雲山在紫荊山區共發展了三千多名拜上帝教的信徒。」
「這些信徒中也逐漸加入了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子弟,燒炭工楊秀清,貧苦農民蕭朝貴,讀過私塾的韋昌輝,以及家境富裕的石達開都是其中的骨幹成員。」
「這年7月,洪秀全再次來到紫荊山,受到馮雲山和拜上帝會會眾的歡迎。」
「在這樣眾望所歸的氛圍中,拜上帝會的領導核心成立了。」
「為了在宗教系統中給自己找一個神的身份,洪秀全自稱耶穌的弟弟,上帝的第二子。」
「馮雲山和楊秀清等人也被安排為耶穌的弟弟,也是上帝的第三到第七子,形成了一個圍繞著洪秀全為核心的神聖家庭。」
「洪秀全模仿基督教《聖經舊約》里上帝為猶太人鎖定的《摩西十誡》的內容,編寫了拜上帝會的十款天條。」
「這些天條規章與他之前編寫的小冊子傳遍了紫荊山區,越來越多的人皈依了拜上帝會。」
「眼見紫荊山的大好形勢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期望,洪秀全大喜過望,決定利用拜上帝教的強大力量清除異教徒。」
「洪秀全和馮雲山遠赴廣西的象州,搗毀了當地香火最盛的甘王廟,隨後洪秀全下令永不准復立此廟。」
「接著洪秀全又派人把紫金山地區所有的社稷和神壇全部搗毀,宣布在當地只能信奉唯一真神,那就是皇上帝。」
嬴政:與其說是老百姓相信什麼拜上帝會選擇加入其中,倒不如說是走投無路的老百姓相信那渺茫的希望。
他看得很清楚,洪秀全之所以能聚攏三千名老百姓。
並不是說那些老百姓真誠的相信外來的上帝,而是那些窮苦的老百姓已經走投無路,看不到絲毫的希望。
在面臨絕望的時候,要是有人可以提供一絲微弱的光明,那瀕臨崩潰的老百姓仿佛看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牢牢抓緊,而拜上帝會正是扮演了那一根救命稻草的角色。
在清朝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面臨巨額賠款時,他就已經預料到了這樣的情況。
兩千一百萬兩白銀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平攤在老百姓身上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原本就生活艱苦的老百姓面對清朝廷的重稅,只會徹底陷入絕望的境地。
而這個時候,橫空出世的拜上帝會對這些被逼入絕地的老百姓來說,就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1848年,武宣縣團練突襲了拜上帝教總壇,抓走了馮雲山。」
「並且把他下了監獄,告他聚眾謀反,拜上帝教遭遇了創立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
「洪秀全返回廣東,準備向兩廣總督請願,希望遵守允許宗教的信仰自由的許諾,請求釋放馮雲山,這個想法在當時因過於天真而無法實現。」
「此時的楊秀清則機靈的多,他主張以行賄為主,組織營救馮雲山。」
「楊秀清下令燒炭的教徒每賣100斤木炭,就抽一部分炭稅上繳,作為行賄營救馮雲山的專款。」
「當時清朝政府已經比較腐敗,桂平知縣在收受楊秀清賄賂後,釋放了馮雲山。」
「馮雲山的成功營救,後來被視為太平天國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有人認為,如果不是楊秀清,此時的太平天國或許已經夭折。」
「公元1849年到1850年,越來越多走投無路的百姓加入拜上帝會。」
「人們真誠的皈依這個外來的上帝,可以為自己窮苦而絕望的人生提供光明和希望。」
「當時教會的所有會眾被要求變賣財產投入聖庫,人民將從聖庫領取生活用品。」
「這種原始共產主義的理想模式,對窮人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從理論上和制度上,拜上帝會已經做好了發動革命的準備。」
「公元1850年4月3日,洪秀全在平在山穿起黃袍登基,正式就任太平天王。」
「根據天父天兄的旨意,開始發動群眾集結。」
「到11月,2萬多名信徒在楊秀清的統一指揮調動下,集結到廣西貴平縣金田地區,準備發動起義。」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歲生日這天,拜上帝教舉行了恭祝洪秀全萬壽的大典。」
「在萬壽慶典上,洪秀全正式宣布,拜上帝教起兵反清。」
「洪秀全自稱太平真主教徒,以太平天王的身份宣布建立太平天國,以本日為太平天國新開元年,組成的部隊稱為太平軍。」
「太平反映了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對安定的理想社會的追求,天國則來自於聖經。」
「太平天國的目標是在上帝的指引下,消滅人間的閻羅妖,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富貴的理想社會。」
「太平軍宣布清朝統治者為妖魔,稱之為清妖。」
「太平軍不再剃髮,按照中原地區本來的習俗留起長發,因此被清政府稱為長毛。」
各朝的讀書人紛紛搖了搖頭,從這裡就看出了洪秀全註定失敗的原因。
太平天國一開始的目標就是錯誤的,怎麼可能成功推翻大清帝國呢?
大同社會是孔子理想中的世界,也是他們讀書人最大的理想。
所謂理想,就是近乎不可能實現的願望。
他們身為讀書人,自然最是清楚實現大同社會的難度,比登天還要難上百倍千倍。
甚至在他們看來,大同社會是永遠也不可能實現得了的。
他們前些天也看過了主播直播後世的社會現狀,哪怕是物質條件極其豐富的後世,也沒有實現大同社會。
可見大同社會想要實現難度有多大了,更不用說洪秀全妄想實現這一目標。
洪秀全制定太平天國不切實際的目標,妄想在天下大亂的清朝晚期實現大同社會,這簡直是痴人說夢。
一開始的大方向就錯了,一艘巨輪自然也就不可能駛向成功的彼岸。
「1851年秋,太平軍攻占廣西的永安州,12月在永安城分封諸王,史稱永安封王。」
「封原中軍主將楊秀青為東王,稱九千歲。」
「原前軍主將蕭朝貴為西王,稱八千歲。」
「原後軍主將馮雲山為南王,稱七千歲。」
「原右軍主將韋昌輝為北王,稱六千歲。」
「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為翼王,並詔令諸王接受東王節制。」
「太平天國在南王馮雲山的構想基礎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禮制、軍制,並推行了自創的曆法《太平歷》。」
「與此同時,太平天國正式向全國發布檄文,號召全國人民推翻清朝。」
「面對太平天國的革命風暴,清朝的統治者決定派兵鎮壓。」
「到公元1851年底,前來剿滅太平軍的官軍總數超過了46000人,每隔一陣官軍就會對太平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公元1852年4月3日,洪秀全發布動員令,令太平軍拋棄輜重,全軍突圍。」
「此後太平軍可謂是勢如破竹,展現出極強的戰鬥力,陷安慶、攻武昌、克長沙,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就打入了南京,但起義元勛南王和西王先後在北伐中殞命。」
「公元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乘坐有36人抗抬的大轎像皇帝那樣進入南京城,將南京改名天京。」
「並定都於此,建立起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並對占有的地區,主要是南京城推行了一系列以軍事化為主的社會組織建設措施。」
「首先拆散家庭,將男女人口編入男行女行,嚴禁男女私會的家庭生活。」
「所有個人和家庭財產都需要上繳天國聖庫,生活所需實行供給制。」
「他們下令居民每日誦經敬拜上帝,並嚴厲禁止吸食鴉片飲酒嫖娼。」
「並在同年的12月,天國領導人制定出了更為系統的基本社會制度《天朝田畝制度》。」
「此制度建立在一種社會理想之上,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
「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用,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對於傳統中國社會的農民來說,最大的財富無疑是土地。」
「所以,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內容為田產均耕,按人口平分土地是這個制度的精華。」
「公元1853年春末,洪秀全宣布開科取士,以白話文取代清朝科舉的八股古文,內容為拜上帝會宗教文獻。」
「考生則來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者和巫師,至此洪秀全終於實現了自己要開科取士的誓言。」
「不僅如此,太平天國的科舉考試還開設女科,太平天國還禁止婦女纏足,婦女的地位被進一步的提高。」
「與此同時,太平天國在軍事上也採取了攻勢,以掌握戰略主動權。」
「北伐雖然失敗,但西征取得接連的勝利。」
「太平軍在公元1855年到1856年,分別奪回了武昌,摧毀了清軍江南江北兩個圍困太平天國的軍事大本營。」
崇禎:兩萬多太平軍就從廣西打到了南京,還把南京攻占了,看來清末比明末還不如。
看到洪秀全僅憑兩萬人馬從廣西起義,不到兩年時間就攻下了南京城,他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洪秀全如此輕而易舉的占據南京城,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清朝晚期太廢物了。
他們大明晚期雖然局勢也不好,國內外威脅也很大,但也沒有窩囊到這種地步。
洪秀全以漢人的身份狠狠教訓了滿清,他雖然高興,但同樣對洪秀全沒有好感。
滿清不是什麼好東西,這個洪秀全同樣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讓老百姓把所有的財富上繳天國聖庫,按照生活所需實行供給制說得好聽。
但他不用想也知道,最後這些老百姓的財富肯定被洪秀全獨吞。
「然而在太平軍節節勝利的過程中,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太平天國內部悄悄滋生和蔓延開來。」
「最初太平天國的高層領導者制定了一個所謂小天堂的目標,將來造反成功之後,會享受榮華富貴,封作王侯將相,享受天國一般的生活。」
「所以很多農民可以放棄一切,全力的追隨。」
「然而那些裹挾著拋家舍業、舉家捲入太平軍的農民很快就明白,所謂的天堂其實並不屬於每一個人。」
「那些以解放農民為己任的農民領袖迅速劃分了層級,這個以平等作為信仰的政權,其實在一開始就陷入了等級制的沼澤。」
「一個具有摧枯拉巧之勢的政權就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驟然斗轉直下,迅速的瓦解衰落,可以說尚未真正開始就已經走向滅亡。」
「公元1853年攻占南京之後,洪秀全開始大興土木,改建新宮。」
「天國的其他王侯也各有王府,極盡奢華,以無處不均勻為口號而建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事實上從一開始就走向了自己理想的背面。」
「太平天國所制定的規則,大都只是針對底層士兵和百姓,採用雙重標準,管理層的諸王則不受約束。」
「太平天國實行男女分居政策,但洪秀全卻有88個妃子,東王和西王是11個妻子,北王6個妻子,中級的官員2個妻子,小官和普通百姓則是一夫一妻制。」
「其次所謂的聖庫,實際上是太平天國存放財務的大倉庫。」
「以洪秀全為主的領導層不但搜颳了幾乎全部的財富,還把南京變成一座大的集中營和宗教場所,實行嚴厲的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
「每逢禮拜時,百姓必須前往參拜,聽到鑼聲不去,或者去了態度不嚴肅的參拜者都會處罰。」
「輕則仗打,重則斬首,甚至處以諸如五馬分屍等酷刑。」
「所謂的太平天國,更像是一群流氓無產者的豪賭。」
「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殺死王公貴族,讓自己成為王公貴族。」
「事實上小朝廷暫時穩固後,人們很快發現這些新興的萬歲千歲開始了報複式的荒淫生活。」
各朝古人聽到洪秀全攻占南京城後的變化唏噓不已,更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惋惜之感。
尤其是各朝的老百姓對洪秀全前後的變化非常複雜,像是不認識這個人一樣。
他們一開始還是非常看好洪秀全的,畢竟洪秀全提出了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富貴的理想社會,這一目標令他們老百姓心動不已。
所以哪怕他們早就知道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最後以失敗告終,可依舊對洪秀全抱有好感。
但現在看到洪秀全攻占了南京城後,已經全然忘記了共享富貴的理想,而只顧著自己貪圖享樂,直到這時他們才徹底看清洪秀全的醜惡嘴臉。
僅僅只是一瞬間,原本和他們老百姓站在一起的洪秀全,已經徹底背離了他們老百姓。
各朝的老百姓對洪秀全的失敗感到慶幸,要是洪秀全成功推翻了清朝,原本就沒有希望的清朝晚期老百姓只會陷入更大的絕望。
「管理層的腐敗導致了太平天國從內部快速瓦解,不久後太平天國首領內部出現分裂。」
「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在執政方法和權力分配方面摩擦不斷。」
「兩人或明或暗的王位之爭愈演愈烈,這讓洪秀全感到了巨大的危險。」
「他懷疑楊秀清正在策動一場政變想取代自己,於是天王洪秀全密詔北王和燕王返回南京勤王。」
「對東王楊秀清隱忍多年的北王決定採取斬草除根的方式,不僅殺了楊秀清全家。」
「甚至還殺了楊秀清的諸多部下,而這些部下多達兩萬餘人。」
「殺紅了眼的北王進入了一個癲狂的境界,一夜之間又將質疑他行動的翼王石達開的全家老小全部誅殺,只有石達開一人逃出南京。」
「為了搜尋石達開,北王甚至帶人試圖闖入天王府向洪秀全要人。」
「從最初只殺東王楊秀清一人,變成了北王在南京城內的殺伐遊戲。」
「時年25歲的翼王石達開自加入太平軍以來,和清軍大小激戰數百場無一敗績,清軍稱他為石敢當。」
「如此梟雄,沒死在敵人刀下,倒被自己人從後面來了個滿門抄斬。」
「半個月之後,盛怒之下的石達開率領大軍兵臨南京城誅殺北王,幾十萬太平軍將士兵戎相見。」
「最終,洪秀全也無法容忍北王的濫殺,在三個月後將其誅殺,燕王也被誅殺。」
「這一場內訌,嚴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國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國從全盛轉向衰弱,史稱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導致三王被殺,翼王石達開選擇遠走,帶走了最忠於他的20萬部隊。」
「表示要繼續西征,擴展太平天國的勢力,從此一去不復返。」
洪秀全:哎!悔不當初啊!一片大好形勢就這樣被我葬送了。
要是當初沒有選擇對楊秀清動手,他如今也不會陷入瀕臨死亡的窘境了。
在清政府虎視眈眈的注視下還要選擇內訌,是他生平最後悔的決定。
楊秀清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擔心被楊秀清架空權力,才會不顧外界的威脅選擇除掉楊秀清。
在外部共同敵人的威脅下,他要是和楊秀清暫時放下矛盾,共同對付清軍,恐怕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可他也沒想到北王如此癲狂,完全脫離了他的控制,肆意濫殺他人。
哪怕北王只誅殺楊秀清,局勢也不會這麼壞,可偏偏北王像是瘋了似的。
要不是他最後將北王誅殺,都要懷疑北王是不是被朝廷收買了,故意在內部搞破壞。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情緒消沉,完全沉湎於奢靡的後宮生活。」
「1856年到1860年四年間,清朝政府一直忙於調兵遣將以鎮壓太平軍,僅用於對付太平軍的機動部隊一度超過10萬人。」
「同一時間,英法聯軍也趁中國內亂之際,向中國發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火燒了圓明園,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
「清朝把主要兵力放在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各地的人民起義,英法軍隊也開始和清軍聯合絞殺太平軍。」
「1861年9月12日,在曾國藩的指揮下,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湘軍包圍了安慶,太平軍糧斷援絕最終投降。」
「太平天國後期,儘管有李秀成和陳玉成這樣的軍事天才指揮作戰,但終究無法扭轉節節敗退的戰局。」
「1863年,天京被圍得像鐵桶一樣,城內已經無糧可食,洪秀全只能勉勵人民吃野草來活命。」
「同年,石達開率領的4萬部隊在四川境內的大渡河南岸全軍覆沒。」
「石達開被俘,在成都就義。」
「石達開深受凌遲酷刑,但從始至終默然無聲,享年32歲。」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體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跡為後世所傳誦,被認為是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1864年6月1日,精神崩潰的洪秀全自盡身亡,李秀成輔佐洪秀全的幼子洪天貴福登基。」
「7月19日,湘軍炸開了天京城太平門,攻入城中,對全城進行了殺戮。」
「這個存在了14年,縱橫全國18個省,先後占領過600多個城鎮的農民政權最終滅亡。」
各朝古人聽完唏噓不已,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就這樣滅亡了。
不過大家也沒有感到惋惜,畢竟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的所作所為,完全不值得他們的同情。
以太平天國大王們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來看,要是太平天國成功推翻了清朝,恐怕對老百姓的剝削比清朝廷還要狠。
不過各朝古人也看得出來,清朝廷已經到了日薄西山的崩潰邊緣。
畢竟兩萬太平軍起兵,和清朝廷打了整整十四年,這足以說明清朝廷已經虛弱到了極點。
持續十四年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已經耗費了清朝廷大量的元氣,更別說還有英法聯軍趁著內亂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在各朝古人看來,清朝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