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近代史的開端

  第236章 近代史的開端

  雍正對於軍機處和攤丁入畝倒是沒有多大興趣,畢竟是他自己親自設立的,再沒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的了。→

  他知道接下來就是自己最為關心的問題,清朝晚期到底都發生了什麼,以至於讓大清王朝徹底轟然倒塌。

  清朝晚年的幾位皇帝則是一臉苦澀,明白主播接下來就是對他們的審判。

  他們已經儘量降低存在感了,從來沒有在彈幕上發言過,可到底還是逃脫不了最終的命運。

  他們無比自責,對不起列祖列宗,沒有守護好祖宗留下的江山。

  現在主播要當著列祖列宗的面講述這段屈辱的歷史,他們已是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無顏面對大清的列祖列宗。

  除了大清的皇帝對晚清發生的事感興趣,其他各朝的皇帝也同樣感興趣。

  這些皇帝非常好奇,大清是如何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一步一步被外國列強搞得支離破碎的。

  明明雍正創造了那麼好的形勢,一個攤丁入畝的政策理應讓清朝更加強大才是。

  他們倒不是同情清朝的遭遇,完全就是為了留個心眼,以後和外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警惕。

  蘇晨解答完了大家的疑惑後,就開始回答雍正提出的問題。

  「清朝晚期發生的歷史大事件非常多,主播講述一些比較重要的歷史節點。」

  「主播就先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講述,因為它是封建中華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歷史意義尤為重大。」

  「第一次鴉片戰爭,指的是十九世紀中期英國政府對清政府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發生,背景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國際大背景。」

  「十九世紀初期,歐洲各國經歷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主義思想薰陶後。」

  「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主要的歐洲列強法國等國加快殖民擴張。」

  「同時大工廠工業逐漸取代小作坊式的手工業,其中不僅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進口,還需要將大量的加工品銷售出去,以此維持資本主義擴張。」

  「這一歷史時期的歐洲殖民情況不是特別理想,美洲、亞洲、大洋洲的可殖民土地都被瓜分殆盡。」

  「歐洲境內的人口和消費市場有限,無法堆積大量的工業成品,於是列強轉而向較為封閉的大清帝國開闢市場。」

  雍正:第一次鴉片戰爭?也就是說還有第二次鴉片戰爭嗎?

  光是聽這戰爭的名稱,他整個人都不好了,臉色徹底垮了下來。

  不用猜也知道,兩次鴉片戰爭肯定以大清帝國的戰敗而告終。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主播對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定義。

  通過走向半殖民地這一表述,他就已經可以大致想像得到大清晚期面臨的亡國危機。

  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他才萬分痛心,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大清作為天朝上國,擁有燦爛的中華文明,可卻遭到外國蠻夷的殖民,這讓他如何能接受?

  一想到他辛辛苦苦治理大清江山,好不容易把大清江山帶到了巔峰。

  可卻被不肖子孫搞成這副模樣,連一個家都看不好,被外國肆意凌辱,他就氣不打一處來。

  他對這個英國的記憶很深刻,圓明園的珍寶就是被英國搶到大英博物館的。

  儘管他知道大清晚期不會有好消息,可這才剛剛開始,就讓他有些遭不住了。

  「鴉片戰爭前的清朝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封建國家,人口眾多且地大物博,但在清朝封建專制統治下由盛而衰。」

  「嘉慶、道光年間,清朝內部起義不斷,清廷為鎮壓起義而花費大量國庫銀子,致使1820年道光帝繼位時國家財政入不敷出。」

  「同時清朝人口飛速增長,至1830年已經增長到四億左右。」

  「而耕地面積增長有限,因此出現人均耕地不足、民眾生活疾苦的現象。」

  「此外,清朝長期施行閉關鎖國政策,缺乏與國際世界的聯繫,統治階級固步自封,無論是科技還是思想均落後於世界水平。」

  「且統治階級大肆兼併土地導致土地集中化,大量自耕農淪為佃農或流民。」

  「再加上戰前鴉片輸入的逐年增多,導致白銀通過鴉片大量外流且銀貴錢賤。」

  「農民賦稅負擔加重,各省積年拖欠田賦稅課,國庫收入受到嚴重影響。」

  「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清朝軍隊武備鬆弛且紀律敗壞,二十多萬八旗官兵和六十多萬綠營官兵戰鬥力較弱。」

  「軍事操練的質量,官兵的身體素質以及武器裝備的質量逐漸下降。」

  朱棣:果不其然,閉關鎖國的政策是導致清朝滅亡的重要因素。

  他很早就在思考清朝滅亡的原因,好給大明王朝以警示,避免將來有一天重蹈覆轍。

  在天幕之前播放的大英博物館視頻中,他就有粗略的了解到英國通過槍炮大肆侵略中華大地。

  那個時候,他就在思考,英國距離清朝相隔萬里之遙,怎麼就把清朝打得丟盔卸甲。

  按理來說,英國運輸兵力到萬里之遙的清朝都困難,更何況在清朝的主場地攻破北京城。

  唯一的解釋就是英國的槍炮太厲害,遠超清朝的武器,這才輕而易舉的洗劫了北京城的圓明園。

  而之所以造成雙方實力懸殊,在於清朝對英國的發展一無所知。

  要是清朝老早就知道英國有如此厲害的武器,肯定也會想方設法的搞到這些槍炮,不至於在主場地輸得如此之慘。

  而歸根結底,清朝施行閉關鎖國徹底斷絕了外界的聯繫,這才對英國的發展毫不知情。

  這讓他暗暗警醒,大明朝不能故步自封,以免將來哪一天步了清朝的後塵。

  「鴉片戰爭前的英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最強大的、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英國經過1640到1688年資產階級革命後初步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資產階級政府為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開始實行殖民掠奪政策擴張殖民地。」

  「十八世紀末期到十九世紀初期的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展開,從紡織部門擴大到機器製造業、運輸業、冶金業、煤炭業等部門。」

  「到十九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使得英國占據世界工業壟斷地位。」

  「1840年左右英國的工業生產占全世界工業產量的近一半,在此工業基礎上英國建造更多的戰艦和商船,確立海上霸權的地位。」

  李世民:一切都對上了,之前主播就有播放珍妮紡紗機和蒸汽火車的視頻,開啟了英國的工業革命。

  珍妮紡紗機說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他那時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畢竟英國開啟工業革命那是英國的事,距離神州大地十萬八千里之遠,兩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

  但是現在看來,他完全小覷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威力。

  英國正是通過工業革命才強盛,把勢力觸角伸到全世界各地,清朝也不能倖免。

  這一刻,他不禁對英國萬分好奇,想知道英國是怎麼做到這一步的。

  畢竟按照歷史軌跡,大唐哪怕到了鼎盛時期,也做不到獨霸全世界,把勢力觸角伸到全世界各地。

  不過他也不著急,想來很快就可以知道英國的所有信息。

  等主播海量的書籍到位,肯定可以找到關於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秘密的書籍。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和鴉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8世紀晚期,由於英國王室貴族推崇和喜愛茶葉,英國東印度公司從清朝大量進口茶葉並銷往英國本土。」

  「伴隨著英國的茶葉消費群體逐漸擴大,茶葉在中英貿易中逐漸取得支配地位。」

  「但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白銀不斷流入中國而較少流出,致使英國長期處於貿易逆差。」

  「為扭轉局面英國選擇主要出口棉花原材料,十八世紀後期英國對中國的棉花總出口額達到年均三十萬兩白銀左右。」

  「但很快英國國內紡織業迅速發展,同時工廠原材料需求飛速增長,大部分棉花都流入英國本土,英國對中國貿易依舊處於逆差。」

  「於是英國將目光轉向鴉片貿易,由於控制全球最大罌粟種植區域印度、中亞,英國東印度公司又取得對華鴉片貿易的壟斷權。」

  「大肆通過旗下附屬的商船和走私商人向中國傾銷鴉片,致使大量白銀從清朝流出。」

  「截止1838年,英國對華貿易中鴉片出口額的比例已經占據總出口額的一半。」

  「加上走私成本縮減,英國逐漸完成扭轉貿易逆差。」

  「1838年,鴻臚寺卿上書道光帝,詳細陳述吸食鴉片和鴉片買賣的危害,並建議嚴厲打擊鴉片走私和對吸食者處以重刑。」

  「道光帝隨後將此事交由各省督撫討論,各省督撫在禁菸一事上達成一致意見。」

  「同年六月,時任湖廣總督林則徐上書回復奏摺,陳述鴉片的危害並根據自己在湖廣總督任內推行的禁菸政策提出六條禁菸的方案。」

  乾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朕早就知道歐洲那些國家沒有一個好東西。

  他對外國一直保持著警惕,特別是歐洲那些國家,所以不願意和他們接觸。

  現在看來,果不其然,他一點也沒有看錯。

  英國把鴉片傾銷到大清帝國,用心之險惡可想而知。

  罌粟這東西具有成癮性,用罌粟製成的鴉片把他的大清子民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他對英國痛恨的同時,也對皇孫道光氣不打一處來,有些恨鐵不成鋼。

  大清子民長期吸食鴉片,大清江山的根基也會被蛀空。

  這麼淺顯的道理,怎麼道光就一點也看不出來,反而放任英國對大清傾銷鴉片。

  雖說後來道光醒悟過來下令禁菸,但英國對大清的貿易總額中鴉片占了一半,已經為時已晚。

  不過一想到那個時候英國的實力已經明顯超出清朝太多,能否拒絕已經不是大清說了算的,他就不免深深的嘆了口氣,一種無力在心中蔓延。

  「之所以英國和清朝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這還要從虎門銷煙開始說起。」

  「1838年11月,林則徐進京被道光帝授予欽差大臣一職,前往唯一的通商口岸廣東查禁鴉片並節制廣東水師。」

  「此時廣州私人商行為保障自身利益而共同成立公行,由於公行能減輕官府管理的負擔而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是廣東通商口岸負責對外貿易的壟斷組織。」

  「因此歐洲商人想要在廣東通商口岸進行正規貿易,就必須要找公行作為中介。」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到達廣州並與時任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廣東水師提督緊密合作,加緊督促禁絕吸食鴉片。」

  「同時照會英國等歐洲商人遏制鴉片走私,並且責令英國商人在時限內交出商船上攜帶的所有鴉片。」

  「但英商因繳煙期限已至而只交出少量鴉片,於是林則徐逮捕涉事英商。」

  「1839年4月,時任英國駐華最高領事、與林則徐商討鴉片貿易的義律被清軍困在廣州商館。」

  「義律被迫答應林則徐繳納鴉片,並向英商宣布承諾交出所有鴉片,並由英國政府承擔商人損失。」

  「義律通過外交辭令將在中國走私的鴉片從商人私人財產轉變為英國政府的公共財產,為之後發動貿易戰爭埋下伏筆。」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接到道光帝的聖旨後會同廣東各級官員,在虎門海灘用海水浸化法銷毀收繳到的二萬二百八十三箱鴉片。」

  「廣東民眾、外國商人、領事、傳教士紛紛前往觀看,直到6月25日全部銷毀。」

  「之後林則徐請外商檢查銷毀情況,並照會此前有過鴉片貿易的英國商人,要求其出具保證書,承諾不再向中國出售或走私鴉片。」

  「義律出於保證英國利益的立場,發布官方聲明拒絕出具保證書,並從廣州將大部分英國商人帶回澳門。」

  劉徹:林則徐是民族英雄,只可惜清朝實力太弱,完全不是敵人的對手,致使虎門銷煙曇花一現罷了。

  林則徐為了老百姓著想,在虎門大肆銷毀鴉片,他還是非常看好此人的。

  但令他惋惜的是,清朝不給力,讓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努力付之東流。

  他看得很清楚,正是因為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才有了之後的英國和清朝的戰爭,要不然也不會叫第一次鴉片戰爭了。

  其結果不用想也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朝的慘敗結束。

  作為戰敗國,完全沒有話語權,鴉片貿易也會在清朝的土地上捲土重來。

  只怕這一次,徹底被打敗的清朝也無人敢禁菸了。

  而且既然有第一次鴉片戰爭,那就說明還有第二次鴉片戰爭。

  可想而知鴉片把大清的老百姓殘害成什麼樣子了,以至於大清明知道打不過還要打第二次鴉片戰爭。

  「1839年7月7日,英國商船到九龍尖沙咀村停靠並上岸酗酒。」

  「期間與當地村民發生鬥毆衝突,導致村民林維喜重傷,最後不治身亡。」

  「事發後林則徐照會義律,要求交出兇手,以清朝法律論罪,遭到義律拒絕。」

  「義律私設法庭對涉事水手進行了審判,並以涉案人員需在英國監獄服刑為由,拒絕提供林維喜案的涉事人員信息。」

  「林則徐隨後下令封鎖義律所在的澳門,並以官方命令停止一切向英國商人提供生活必需品,要求英國商人的中國僱工離開。」

  「1839年8月,清朝禁絕鴉片貿易和封鎖在華商人船隻的消息傳回英國本土。」

  「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在內閣會議上提議派出一支特遣艦隊前往清朝進行軍事報復,並重新確定中英兩國貿易條約和保證在華英國人的權力不受侵害。」

  「之後英國東印度防區艦隊總司令派遣裝有二十八尊炮的巡洋艦來到清朝海面,對大清沿海水師示以威脅。」

  朱棣:清朝戰敗這是一定的,就是不知道英國當時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在主播講述清朝晚期的歷史時,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局就已經註定,最終的勝利者肯定是英國。

  他比較好奇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清朝和英國雙方的實力是怎樣的。

  這一點對他比較重要,他想大致衡量一下英國的實力。

  畢竟大明出海遠洋已成定局,將在不久的將來橫渡到歐洲,屆時肯定是要和英國對上的。

  雖說打敗清朝的英國是十九世紀的,不是他這個時代的,但也能從側面做一個參考。

  從主播那裡搶購到一系列的好東西,大明朝的騰飛指日可待。

  等他把大明國內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的要遠洋歐洲。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現在了解英國的實力,他也好在心裡有個大致的判斷。

  「當時英國的軍事實力遠強於清朝,清朝的軍事武器早已經落伍了。」

  「那時清朝用的火槍是鳥槍,而英國用上了燧發槍和擊發槍。」

  「清朝的艦船是普通的水師船,但英國用的是蒸汽動力鐵殼明輪船。」

  「清朝當時用的火炮是加農炮,而英國用的是領先一百年的迫擊炮。」

  「戰爭於1839年11月爆發,英國遠征軍迅速占領了廣東沿海的一些要塞,並北上直逼南京。」

  「清朝軍隊雖然在人數上占有優勢,但在軍事技術和戰術上遠遠落後於英國,因此節節敗退。」

  「結果不言而喻,最終英國大獲全勝。「

  「清朝傷亡人數死約3100人,傷約4000餘人,英國傷亡人數死71人,傷400餘人。」

  「1842年8月,大清朝廷在南京的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四次,全部接受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

  「雙方於1842年8月29日在英軍旗艦上正式簽訂中英《南京條約》,該條約為中國近代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清朝作為戰敗國損失慘重。」

  「一是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作為英國在華的殖民地。」

  「二是清政府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2100萬銀元。」

  「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

  「三是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允許英國在這些地區派駐領事,英商及其家屬可自由居住。」

  「四是英商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的關稅,由兩國商定。」

  「五是清朝政府廢除公行制度,允許外國商人自由選擇與中國商人進行貿易。」

  「六是英國在通商口岸擁有領事裁判權,英國公民在中華涉訴案件中,由英國領事裁決。」

  聽到南京條約的相關內容,雍正一個站立不住,搖搖晃晃。

  要不是身後的一眾太監及時攙扶,雍正差點栽倒在地。

  現場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說話,全都感受到了皇上渾身散發的寒氣。

  雍正痛苦的閉上了雙眼,可哆嗦的嘴唇依舊顯示內心的驚濤駭浪。

  又是割讓領土,又是巨額賠款,大清帝國的顏面被敵人狠狠蹂躪,這讓他如何能夠接受。

  儘管他知道戰爭失敗不會有好果子吃,但南京條約的內容依舊讓他觸目驚心,不忍直視。

  祖宗辛苦打下來的江山,他好不容易充盈的國庫,可最後就被不肖子孫這樣給敗了。

  饒是他再沉穩的性子,此刻也忍不住想要破口大罵這些不肖子孫。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戰敗後,英國侵略者通過《南京條約》以及其他後續條約迫使清政府割讓香港等領土,致使中華的領土主權受到嚴重損害。」

  「英國殖民者在中國取得領事裁判權,導致中華在司法方面的主權受損。」

  「中華的關稅稅率被英國殖民者控制,清政府的關稅自主權受限,使清朝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殖民者通過支持傀儡政權、利用清政府內部的矛盾等手段。」

  「進一步控制了中華政治走向,中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一年後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為阻止英國一家獨大,紛紛與大清簽訂更多不平等條約。」

  「相繼迫使清政府簽訂《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更多不平等條約,規定美國、法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和傳教權等。」

  「之後比利時、瑞典、挪威、葡萄牙等西方國家相繼來華脅迫中華訂立類似條約,葡萄牙甚至於1849年8月25日強占澳門。」

  「但從側面來看,中華傳統的天朝體制也在西方侵略者的侵略下開始崩潰。」

  「中華傳統的夷夏觀念從客觀上受到了近代國家平等理念的衝擊,開始形成近代外交體制。」

  崇禎:你們滿清也有今天,真是報應。

  看到清朝被外國一個個列強打得丟盔卸甲,他心中瞬間暢快不少,原本壓抑的內心也釋放了許多。

  滿清一直是大明最大的威脅,時刻想要越過山海關占據中原神器。

  哪怕他有主播提供的幫助,知道大明末年的一些歷史走向。

  但想要徹底清除關外虎視眈眈的滿清,也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辦到的。

  而且即便是重來一次,他也不敢保證一定可以避免歷史重蹈覆轍。

  所以這些時日,他對關外的滿清搞得心神疲憊。

  現在看到滿清遭遇大敗,一個個列強把滿清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他這段時間以來的提心弔膽總算是舒緩了許多。

  不過他也知道兩個時空的滿清不一樣,清朝晚期的滿清再怎麼孱弱,也影響不到此刻山海關外的滿清。

  唯有徹底消滅關外的滿清,他才可以徹底高枕無憂。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華國內市場被迫開放,列強向中華大量輸出商品。」

  「導致貿易逆差不斷擴大,致使中華的白銀儲備不斷流向外國,加劇國內經濟困境。」

  「商品交易中鴉片貿易逐漸合法化,鴉片的種植和吸食造成農村貧困和農民身體素質下降,致使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由於列強對中華市場的控制和資源掠奪,如開礦、築路、辦廠等。」

  「中華民族工業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中華逐漸淪為世界市場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銷售地。」

  「對外依賴程度加深,中華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實現工業化。」

  「導致國家經濟長期處於落後狀態以及在國際經濟體系中處於被動地位,難以實現自主發展。」

  「此外清政府為償還戰爭賠款,不得不大量發行鈔票以至於引發通貨膨脹。

  「同時列強在中華設立銀行,進一步控制了中華金融命脈。」

  「第一次鴉片戰爭和後續條約制度的衝擊,也使得中華開創了具有近代性質的新的經濟形態。」

  「傳統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通商口岸和租界成了傳播西方近代文明的基地。」

  「客觀上打破了中華社會長期封閉的狀態,加強了同世界的交往。」

  「並且刺激了中華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近代文明的擴散,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華社會的發展。」

  趙頊:這就是戰敗國的悲劇,原本大清國力就孱弱,現在戰敗被外國殖民,形勢只會越來越差。

  戰敗是一個連鎖反應,不僅僅是割地賠款那麼簡單,後續對國家的危害更大。

  僅僅只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把大清帝國徹底打趴下了,外國列強相繼瓜分大清帝國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大清帝國的命運可想而知,那些老百姓的命運更是悲慘。

  他不禁想到了大宋如今面臨的局勢,要是被金兵攻破,恐怕也會遭遇大清的困境。

  甚至局勢遠比大清更加嚴重,到時候大宋將面臨亡國的危機。

  他把目光看向下方的王安石,現在所有的希望都在王安石身上了。

  唯有王安石變法成功,才可以避免大宋最終被金兵攻破的亡國危機。

  「鴉片戰爭失敗之後,部分中華知識分子開始覺醒並意識到國家實力的差距和民族危機。」

  「知識分子開始反思傳統文化和制度,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一批有遠見卓識的愛國人士如林則徐、魏源開始接觸西方文化、科技和思想並尋求改革。」

  「傳播新思想的同時,提倡學習西方科技和制度,推動國內的教育改革和科技進步以振興民族。」

  「林則徐領導編撰的《四洲志》、魏源受林則徐委託編撰的《海國圖志》成為近代中華了解和認識世界的最初的窗口。」

  「鴉片戰爭期間,西方傳教士隨著侵略者進入中華,傳播基督教等西方宗教。」

  「部分中國人開始接觸並信仰這些宗教,從而引起了中華宗教觀念的變化。」

  「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傳統宗教信仰,促使中國人對宗教進行重新審視。」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華的大門,迫使中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尋找各種救國救民的真理,以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壓迫和國內封建專制統治。」

  清朝晚期的老百姓神色尤為複雜,他們老百姓飽受戰亂之苦。

  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戰敗之後,大清的局勢一天不如一天,全國的戰亂持續了數十年。

  而他們老百姓生在這樣的時代,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出現一個人結束動盪,讓華夏重新恢復太平,讓他們老百姓過上安定的日子。

  可這樣一個人什麼時候出現,這樣動盪的日子什麼時候是一個頭,他們對此一無所知。

  唯一讓他們充滿希望的是,動盪的局勢終有結束的一天,最終他們的子孫後代可以過上後世的幸福生活。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