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李德賢大氣磅礴地表示:「您的分析有道理,我們可以只懲治元兇,將其家屬發配邊疆充當軍役。✊🍟 ❻❾𝓼ⒽỮ𝔁.c𝕠𝕄 ✌♧」

  林小風微微一笑,接著說:「殿下胸懷仁慈,待殿下核實銀兩數額後,明日我們一起去向陛下稟報,畢竟這件事情最終還需要陛下的裁決。」李德賢欣然同意,並約定了明日一同前往。林小風補充道:「陛下歷來重視內閣政務,我們應當選擇在眾臣集會之時呈報此事。」李德賢不明其意,林小風心中暗忖:通過在眾人面前展現公正無私的美德,贏得群臣的信任,有助於穩固人心。他解釋:「人多智慧廣,單獨匯報容易疏漏。」李德賢聽後頻頻點頭,決定明日陪同前往,並立刻派人去搜查並收繳贓銀。林小風臨行前特意叮囑:「殿下須挑選忠誠可靠之人,開啟銀庫需要詳細記錄和大量搬運,不宜動用北廊坊的舊部,可請宮中人協助。」李德賢胸有成竹地保證:「一切安排我自有主張。」

  夜幕降臨,記者們陸續匯集到嶄新改造的「辦公區」,燈火璀璨,牆壁上的油燈跳躍著光芒,林小風與李德賢聯手為他們創造出一個堪稱典範的加班環境,引得路過的人們紛紛駐足觀望。室內人潮湧動,記者們表情肅穆,林小風矗立在台上,親切地問候大家:「諸位辛苦了!」

  記者們齊聲回應:「林大人辛苦!」對於新來的記者來說,能夠近距離接觸林小風,無疑是一種震撼的經歷。林小風微笑道:「我久離京城,近日才重返,今天臨時召集大家,並非緊急公務,只是想增進彼此了解,進行一次交流。」

  林小風提及坊間關於報社加班頻繁、薪酬微薄、飲食消費高昂等問題,詢問在坐記者是否真實存在。記者們面面相覷,無人敢直接回答。林小風隨機點名,要求記者們據實反饋,並承諾會解決實際問題。一名瘦削的記者戰戰兢兢地起身,表示自己不清楚具體情況,林小風讓他坐下,接著指向一位身材魁梧的記者發問,後者坦誠地承認上述問題確實存在。

  人群中,項協宏冷眼旁觀,默默記下每一個人的名字。林小風確認問題的存在後,惋惜地道:「報社的發展如日中天,吸引了不少人才,估計大家大部分都是衝著報社的書館而來。理論上,新記者每月一兩銀子的俸祿不算低,但為何大家仍然感到生活拮据呢?」

  隨著話題的深入,記者們紛紛傾訴各自面臨的困境,包括工作強度大、複習學業的時間少、宿舍緊張、書館資源稀缺、食堂物價高等問題。林小風示意大家安靜下來,鄭重承諾一定會給出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並解釋:「各位都是飽讀詩書之人,放下書捲走到街頭巷尾採訪,實屬不易。儘管一兩銀子的待遇對於一般工匠來說已經相當可觀,為何在你們看來仍然不夠?今天,我們必須找出問題的癥結,為各位解決生活的煩惱。」

  林小風面色陰鬱,眼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他深深地嘆了口氣,言語中透露出沉痛:「聽了你們的種種困擾,我深感痛心疾首。遙想當年,我們創辦這家報社之初,前輩們是如何披荊斬棘,艱苦奮鬥。現如今,我們的環境與設施已有顯著改善,但你們卻愈發感到不滿。」他的話語中飽含深深的遺憾,「然而,這不是你們的錯,問題出在我管理上的疏漏。我要問你們,我們報社的初心是什麼?」眾人齊聲回應:「為生民謀福祉,為天地立正氣,傳承先哲智慧,開創萬世和平。」

  林小風滿意地點了點頭,繼而語重心長地論述:「說到為生民謀福祉,你們雖身在江湖,卻做著朝廷官吏該做的事。但當我看到你們如今的境況,我心如刀割,痛心疾首的是你們身居記者之位,卻未盡其責。很多人投身新聞行業,初衷並非為了真實報導,而是藉機親近書館,尋求仕途捷徑。更令人痛心的是,還未真正步入官場,便已沾染世俗銅臭之氣。」

  林小風抬手止住了那些想要辯解的人,堅定地指出:「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我都堅持為民眾發聲。難道遇到經濟困頓,就不能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嗎?歷史上,國家財政每每陷入困頓,卻總有傑出的能臣賢士脫穎而出,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番偉業,靠的是智慧和一顆熾熱的為國為民之心。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解決民生所需,不正是砥礪官德的最佳實踐嗎?」

  林小風稍作停頓,讓在場的眾人有了深刻的反思時間。他接著問:「你們可知朝廷老臣對我們這一代讀書人的評價?」眾人皆豎耳傾聽。林小風揭示:「他們時常嘆息,認為後生一代不如一代。」眾人聽聞,表情中顯露出不滿。

  林小風從容不迫地說道:「然而,在我看來,我們報社的同仁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勉耕耘,每一次深入調查、每一篇客觀報導,都體現了敬業精神。那些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學習我看待你們的眼光。你們雖然生活在困苦之中,卻奔走於城市鄉村,為民喉舌,雖身為平民,卻敢於直面社會的黑暗,挑戰不公。我對你們充滿了敬意,讚賞你們以專業精神照亮黑暗,播撒希望,為靖江的興盛、百姓的安寧付出不懈的努力。」

  林小風環顧全場,語氣深沉:「然而,對於新進的記者們,我的觀點略有變化。本應具備鴻鵠之志、充滿活力的一代,卻在追求功名利祿的路上迷失了初心。試問,一個人若在平常生活中都無法深切同情百姓,那麼一旦身居官位,又怎能真正為百姓謀福利?相比於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你們更年輕,更有活力,承載著更新的思想和更高的審美追求。你們應當教導我們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國家,而不是反過來。」

  林小風尖銳地指出:「加班固然勞累,但你們深夜伏案工作的目標,是為了背後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真正的勇士從不抱怨,而是樂於奉獻。設想一下,當你們結束一天的辛勞,將加班餐帶回家裡,驕傲地告訴子女這是辛勤付出的回報,這對於培養後代堅韌不拔的精神多麼具有激勵作用!如果因為不願加班,當百姓身處危難,急需你們的報導援助時,卻因為時間和精力的限制而無力成文,那將是何等的悲哀!」

  林小風反覆強調:「加班雖辛苦,但選擇的權利就在你們手中,你們掌握著無數人的信息渠道,擁有著無數人渴望的選擇權!」

  項協宏適時地帶頭鼓掌,眾人為林小風崇高的理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辦公區內掌聲雷動。有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有人羞愧地低下頭顱,更有人痛心疾首地表達悔悟。

  林小風嚴肅地告誡大家:「報社確實存在諸多問題,但在批評它之前,首先要反思自己為報社付出了多少。住宿條件不佳,要學會適應並克服困難;書館藏書不足,可以自己攜帶家中的藏書或抄錄分享。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世間才能變得更加美好。」

  林小風燃起了眾人的熱情,他鼓舞大家:「你們都有無比光明的未來!」他問眾人今後將如何行動,眾人高聲回應:「加班!」林小風振臂高呼:「誰說一代不如一代?你們都是未來的中流砥柱!」於是,眾人自發決定加班,林小風欣慰地看著這一幕,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林小風走下講台,看到記者們個個精神煥發,臉上洋溢著振奮和自信。楊白溪淚眼婆娑地走到他身旁,感慨林小風演說的震撼力。林小風安撫著他,喚他一同離去,剩餘的事務則委託給項協宏處理。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下來,林小風泰然自若地離開了現場,心中充滿了對明天的期待和對報社同仁們的信任。

  月色融入銀河,星光鋪滿沉寂的街巷,唯有林小風與楊白溪在皎潔月光的指引下,步伐悠閒地漫步街頭。楊白溪內心深處的激動仍未平息,他揣摩不透林小風為何特意單獨召見他。待心緒稍微沉澱,林小風才緩緩開口:「楊白溪,我這裡有個外地的職位,不知你是否有意願前往?」楊白溪迅速回應:「大人所指派的任務,白溪豈敢有半分推諉。」林小風擺擺手,笑容溫和地否定:「不必如此謙遜,我推薦的這條路或許並不符合你的個人喜好。你若留在京城,或許有更好的晉升機遇,但我擔心耽誤了你的前途,你是否有所顧慮?」楊白溪略作沉吟,答道:「大人始終秉持公共福祉至上,您的品格和事跡我們都銘記在心,故此並無任何疑慮。」

  林小風在月色下停下腳步,目光炯炯地凝視著楊白溪,對他的穩重踏實、熱心公益的品質讚賞有加。他接著道:「既然你對我如此信任,那我就為你做好安排。我即將前往歌峰灣,我希望你能隨我同行,雖然官職並不顯赫,但生活保障卻是無憂的。」楊白溪真誠地說:「即便沒有大人的親身指導,白溪也願意奔赴貧困地區,實實在在地為百姓做一些實事,京城繁華之地,恐怕難以實現這樣的抱負。」他又詢問:「大人派遣我去歌峰灣,有何具體的規劃?」

  林小風含笑解答:「其實計劃並不複雜,你到了那兒不會有絲毫危險,我已經在離京前派人先行籌備造舟事宜,你只需負責監管施工進程即可。至於生活方面的瑣事,我也已細緻安排妥當,你大可不必有任何顧慮。」楊白溪驚訝地詢問:「為什麼要造船呢?」林小風提到了漢江王叛逃海外一事,表示朝廷正亟待緝拿,但因靖江水軍力量薄弱,加上海外各國尚待開發探索,急需組建航船隊。林小風之所以選擇楊白溪,正是看重他腳踏實地、認真負責的品性,足以勝任這項重任。

  楊白溪不解地問及為何要重視外國,以往靖江與南洋各國僅維持朝貢關係,大多視為蠻荒之地。林小風苦笑著批判時代局限,提醒楊白溪要摒棄偏見,開闊眼界,積極學習未知領域,堅持「拿來主義」,汲取他人精華。楊白溪對「拿來主義」概念有些模糊,林小風耐心解釋:「就是要擇取他人的優點來學習借鑑,其它的不必過分糾結。」

  林小風拍拍楊白溪的肩膀,鼓勵他不必過於擔憂,參與此事便是親手書寫歷史篇章。楊白溪雖然願意赴任,但對於僅僅負責監工造船並且生活待遇優渥的工作,心裡難免有些不甘。林小風洞察了他的內心波動,承諾只要他能吃苦耐勞,將來還可以兼管其他重要職務,並特別強調要妥善處理付家造船的事務。

  楊白溪深受感動,經過一番思考後,終於袒露自己對為官之道的困惑。林小風啞然一笑,坦言自己也並無什麼深邃的為官秘訣,只能分享一些實踐經驗。林小風問楊白溪如何看待治理百姓的方法,楊白溪回答:「以德服人」。林小風糾正了他的觀念,直言為官之道在於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進步繁榮,簡單來說,就是「解決紛爭,引領人民邁向富庶」。楊白溪聽完這番話,臉上綻放出釋然的喜悅,懇請林小風能傳授更多為官的經驗和心得。

  楊白溪確實是沒想到,這林小風說話如此直來直去,就像他那在報社時寫下的文字,鋒芒畢露。他在報社時雖常讀到林小風的文章,但真正面對面聽他如此直率的觀點,心頭還是不禁一顫。

  林小風就像個不怕虎的初生牛犢,他瞪大了眼睛,直言不諱:「你說以德治民,這話聽起來好聽,可實際操作起來,哪有那麼容易?一味追求道德,而忽視現實,那豈不是紙上談兵?」

  楊白溪一聽,眉頭緊鎖,心中頗有些不悅。他自幼受聖人教誨,自然對道德二字推崇備至。他反駁道:「聖人之言,豈能有錯?你怎能如此輕率地否定?」

  林小風卻是不以為意,他笑了笑,搖了搖頭:「聖人的話,自然有其道理。但聖人也是人,他們的話,也是基於他們的時代和經歷。如今這世界,早已不是他們那時的世界了。再說,聖人也是人,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也有私心雜念。他們的形象,都是後人一點點修飾出來的,哪裡還能見到他們真實的面目?」

  楊白溪被他說得啞口無言,心中卻是更加不悅。他只覺得這林小風年紀輕輕,卻如此狂妄,對聖人教誨都敢質疑。

  林小風卻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他抬頭望了望那輪皎潔的月亮,輕嘆一聲:「道德,當然是好東西。可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單靠道德,又能走得多遠?做官的人,面對的不僅僅是同僚,還有百姓。政令下去,效果如何,需要時間才能看出來。這期間,少不了非議,少不了攻擊。這時候,道德能幫你什麼?還不是得靠智慧和堅韌的精神,才能撐過去。」

  楊白溪被他一番話說得心中一動,他忍不住想,這林小風雖然說話直率,但所言卻也不無道理。

  林小風見他有所動容,便繼續道:「做官的人,不能只會紙上談兵。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實踐。遇到問題,要敢於面對,敢於解決。不能一味地遮掩,否則小事也會變成大事。就像那人際關係的矛盾,若不及時解決,怨恨只會越積越深。為官者,既要審時度勢,又要明辨是非。既要尊重民意,又要符合上級的意願。這樣才能在官場中立足。」

  楊白溪聽得連連點頭,心中對林小風的看法也有了些許改變。他忍不住問道:「那依你之見,我等應該如何行事?」

  林小風想了想,說道:「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政治正確,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實際情況。為官者,要有智慧,有勇氣,有決斷。不能一味地追求道德,而忽視了現實。當然,也不能因為追求現實,而放棄了道德。這兩者,要相輔相成,才能做好官。」

  楊白溪聽得如痴如醉,只覺得這林小風雖然年輕,但見識卻頗為不凡。他忍不住又問道:「那依你之見,陛下如今勵精圖治,我等應該如何效忠?」

  林小風笑了笑,說道:「陛下勵精圖治,自然是我等臣子的福氣。我等只需盡心盡力,為朝廷出力,為百姓謀福祉,便是最大的忠誠。至於私生活,那不過是個人之事,只要不影響公務,又有何妨?」

  楊白溪聽得連連點頭,心中對林小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這時,項協宏匆匆趕來,一臉焦急地問道:「林大人,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安排?」

  林小風揮了揮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你先去忙你的吧,這裡有我和楊大人就足夠了。」

  項協宏雖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多說什麼,只得悻悻然離去。

  林小風見他走遠,便轉頭對楊白溪說道:「楊大人,你覺得這道德二字,究竟有多重?」

  楊白溪一愣,不知他何出此言。

  林小風卻自顧自地說道:「在我看來,道德就像那馬車上的韁繩,雖然重要,但也不能過於緊繃。否則,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反而會束縛住馬車的行進。為官者,既要遵守道德,又不能被道德所束縛。否則,又如何能在這紛繁複雜的官場中立足?」

  楊白溪聽得心中一動,他忍不住想,這林小風雖然年輕,但見識卻頗為獨到。他心中對林小風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幾分。

  林小風見他聽得入神,便繼續道:「楊大人,你覺得在面臨道德困境時,應該如何抉擇?」

  楊白溪想了想,說道:「自然是堅守道德底線,不做違背良心之事。」

  林小風留意到楊白溪的神情變化,他微微抬頭,望向那輪高懸的明月,仿佛想要從中尋找答案。月色皎潔,灑在他年輕而堅毅的臉龐上,映出一種淡淡的憂鬱。他輕輕地嘆了口氣,聲音裡帶著幾分無奈和深沉:「道德,這東西說起來美好,可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單憑它,又能抵擋多少風雨呢?」

  他轉過身,目光直視著楊白溪,那雙明亮的眼睛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身為官員,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同僚間的爭鬥,更多的是來自百姓的期待和責難。政令下去,效果如何,往往需要時間去驗證。這期間,非議、攻擊,哪一樣能少得了?這時候,道德能給我們多少幫助?恐怕更多的,還是要靠我們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去支撐。」

  楊白溪聽著他的話,眉頭緊鎖,似乎在努力消化這些深刻的見解。林小風見狀,繼續道:「道德這東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空洞地談論它,其實是一種虛偽。要知道,百姓並不是缺乏道德,他們中的許多人,為了大局,為了不給官府添麻煩,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就像陽曲縣那段艱難的日子,百姓們為了維持生計,默默承受著苦難,這就是他們心中的道德。」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給楊白溪思考的時間。然後,他繼續說道:「做官,不是光有理論知識就夠了。理論要和實際相結合,才能發揮出它的價值。我們應該積極去尋找問題,遇到事情要敢於面對,不能總是遮遮掩掩。否則,小問題也會變成大問題。就像人際關係的矛盾,如果不及時解決,怨恨只會越積越深,最終可能釀成大禍。」

  楊白溪聽得入了神,他忍不住問道:「那依你之見,我們應該如何行事?」

  林小風微微一笑,說道:「行事之道,其實並不難。關鍵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空談道德。當然,政治正確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實際問題的解決。領導者要有尊嚴,但也不能過於魯莽衝動。如今陛下勵精圖治,正是我們施展才華的好時機。只要我們對朝廷忠誠,有真才實學,即便私生活有些瑕疵,也無傷大雅。」

  他的話音剛落,項協宏就急匆匆地趕來了。他一臉焦急地問道:「林大人,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

  林小風揮了揮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你先去忙你的吧,這裡的事情我會處理的。」

  項協宏雖然有些不滿,但也不敢多說什麼,只得悻悻然離去。

  林小風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輕輕搖了搖頭,然後轉身對楊白溪說道:「楊大人,你覺得在面對道德困境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楊白溪沉思片刻,說道:「我想,我們應該堅守道德底線,不做違背良心之事。」

  林小風卻微微一笑,說道:「堅守道德底線固然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現實情況。有時候,過於糾結於道德問題,反而會讓我們失去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就像一輛失控的馬車,如果我們只盯著馬車的韁繩看,而忽略了前方的路況,那麼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車毀人亡。」

  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所以,在面對道德困境時,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考慮到道德因素,也要兼顧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老爺!老爺!隨著這陣疾如脫兔、急似驚雷的呼喊,項協宏仿佛化身成了一股旋風,自遠方疾馳而至,那一聲聲焦慮不安的呼喚猶如石破水面,在空中激盪起一圈圈波紋。他那副模樣,真可謂疾風撲面,待其身形剎那間抵達林小風身前,早已是汗水淋漓,濕透衣襟,氣喘吁吁,面色慘白得宛如深秋最後一片飄零的霜葉。只見他一手緊緊捂住胸口,試圖平復那起伏不定的氣息,一手盡力穩住搖擺不定的身體,面向林小風,艱難地擠出話語:「老爺,關於那晚間的加班事務,已逐一核實並處置妥帖,現下尚有何等事宜需得您親自裁決指示?」

  林小風端坐不動,面容泰然自若,輕輕揮手示意項協宏先安定情緒,隨即便把目光緩緩移向楊白溪,言語間蘊含深深教誨之意:「楊白溪吶,你行事當著眼於切實的問題,那些抽象空洞的理論暫且擱置一邊。我來問你,設想此刻你正駕馭著一輛失控的馬車,前方赫然呈現兩條路徑,一條道路上立著一塊醒目的禁行標識,路上竟有五個行人絡繹;另一條路卻暢行無阻,只有一位悠然自得的平民在路邊徐行,遭遇此等情境,你將會選擇何方行駛,不惜撞向他人?」

  楊白溪聞此比喻,神情瞬間凝固,眸光里流露出不解與愕然:「為何非要撞擊無辜?完全可以駕馬車沖向荒野以避開人群。」林小風眼中掠過一抹不滿,聲音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堅定:「我們姑且假設你不得不做出這個攸關生死的決定。」楊白溪聽到此處,眉宇緊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林小風見狀,語氣愈發嚴肅,甚至有些慍怒地逼問起來。楊白溪在這樣的壓力之下,臉上浮現出痛苦的掙扎表情,最終囁嚅道:「生死之間的權衡委實艱難,那五位雖有違規之舉,但珍貴的生命豈能草率斷送,兩者相較,確實構成了一個棘手的道德困境。」

  林小風語重心長地訓誡道:「這就觸及到了倫理的底線,常沉浸於虛空的討論之中,實操實務只會止步不前。今日到此為止,你且先回去反省。」楊白溪默然接受了責備,背影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盡頭。而項協宏緊隨其後,卻又再度提出那個有關撞人的假設性問題,林小風則嚴詞反駁:「無論選擇哪條路撞擊,本質上都是違反律法的行為,身為一名辦報之人,理應對此原則有著清醒的認識。」

  項協宏面露羞愧之色,而後又膽怯地提起關於記者們接下來的工作調度及薪酬待遇問題。林小風深深地嘆了口氣,答道:「一兩白銀的酬勞本已相當優厚,須知我等經營的報社乃是獨立核算,不可隨意動用民間財富,要在市場法則下求生存,盈虧皆需自我承擔。不過,記者們的薪資可以根據實際狀況靈活調整,目前可以暫不抽離利潤,用來獎賞那些表現突出的同仁。至於太子的紅利分配,則交由太子本人自行定奪。」

  林小風接著反覆叮嚀項協宏,務必要確保楊白溪平安抵達歌峰灣,並在那裡妥善安頓他的日常生活需求。他還特意委託項協宏給新街口的春三娘送去一封密函,明示從即日起,「酒神」的名號將歸於沈探花所有,嚴令春三娘務必約束手下,不能再隨便提及過去的稱呼。對於項協宏對這一舉動背後的深意表示疑惑,林小風僅以淡然一笑回應,不願多加解說。

  ··················································

  次日拂曉,林小風踏入莊嚴的朝廷殿堂,敏銳地察覺四周官員的眼神中暗藏異彩,原來他們均得知了林小風昨日親臨北鎮撫司審訊陸印生的消息。靖江帝突設錦衣衛之舉,無疑在滿朝文武心中種下了恐慌的種子。儘管林小風深知這一變故會帶來怎樣的震動,但他仍舊保持著從容不迫的態度,直至散朝時刻,他仍在東宮與李德賢對弈圍棋,耐心等候靖江帝的傳喚。

  棋局間,李德賢提到昨日查處贓款的豐碩成果,喜形於色。林小風則回想起自己當年在源亥城整治鹽商時所觸及的更大數額的款項。當李德賢繼續追問火藥研發進展以及林小風籌劃建造船隻之事時,林小風微笑著秘而不宣,卻暗示自己手中握有一件至關重要的秘密武器,希冀藉此說服靖江帝給予造艦的支持。

  午後陽光灑落,李德賢興致盎然地向林小風打聽海外諸國的種種奇聞逸事,林小風則娓娓道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海外各國奇特的風俗民情,詳盡講述了天竺森嚴的等級制度以及非洲黑人辛勤耕作棉花的勞動場景,還提到了那遙遠西方世界中金髮碧眼的異域佳麗。李德賢聽得如痴如醉,兩人談笑自如,直至歐智勇匆匆趕來通報皇帝即將親理政務,二人這才匆忙整飭衣冠,共同前往朝堂覲見。

  靖江帝接見眾臣,林小風恭敬地上前行禮,準備匯報已審訊陸印生的具體情況,並預備遵從皇上的旨意行事。靖江帝微笑示意他坐下,溫和地詢問是否有重要事情要報告。林小風起身高聲回報,靖江帝輕輕搖頭,笑容中夾雜著幾許包容與寬容,輕聲道:「不必如此大聲,我就在這兒安靜地傾聽你的陳訴即可。」

  陸印生之事瞬間在朝堂之內炸開,宛如平地一聲驚雷,震得那些常年沉湎於權謀的大臣們個個豎起耳朵,緊張而專注,他們的心頭仿佛懸掛著一塊巨石,隨時可能墜落。林小風,那個以剛烈如鐵、決斷如刀的性格聞名於世的人物,此刻成為眾人揣測的焦點。他們深知,陸印生這一遭恐怕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向來與陸印生嫌隙頗深的太子,此次竟破天荒地與其一同出現在朝堂之上,讓人不禁揣摩,林小風或許正試圖藉助太子的力量,意圖給陸印生扣上更為沉重的罪名枷鎖。一時間,眾人心中暗潮湧動,擔憂若林小風行事過於激烈,只怕朝堂未來的日子將風雨飄搖,動盪不安,每個人的心頭都承載了難以言喻的憂慮。

  這時,靖江帝輕輕擱下手中的硃筆,眉眼間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問道:「僅一日光景,案子就已經審訊完畢了嗎?」林小風聞聲,立刻彎腰拱手,聲音沉穩有力:「回稟陛下,臣已對陸印生進行了詳盡的審訊,因其較為配合,故而省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皇帝又詢問關於陸印生的懲處方案,全場的臣子們均斂聲屏息,目光灼灼地注視著林小風,期盼能從中洞悉這位鐵血手腕之人內心的底線。

  林小風環顧四周,面上毫無波瀾,言語間流露出冷靜與從容:「陸印生雖與漢江王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但實際並未參與任何叛逆行為,若單憑知情不報即施以重罰,未免有失公允。誠然,他曾與漢江王涉足私鹽交易,不過除此之外,尚未查證有何其他劣跡,其在職務履行上尚可稱得上公正。然而,其貪婪之心使鹽稅遭受侵蝕,嚴重損害了黎民百姓的利益,此乃罪大惡極,不容寬恕。臣懇請陛下准許陸印生自裁謝罪,同時抄沒其家產,並將其家屬遣送邊疆,以充軍役。」

  林小風此言甫出,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軒然大波,滿朝文武瞠目結舌,難以置信這位向來疾風驟雨般果斷的林小風,竟會在陸印生的處置上展現出相對寬容的一面。幾位深受敬仰的老閣老面面相覷,其中白永元老大人更是眼神中閃爍著困惑,憑藉他對林小風的深度了解,今日此舉無疑令人大跌眼鏡。靖江帝緊緊盯著林小風,目光犀利,顯然也為他的提議感到意外至極。

  靖江帝嚴厲質問:「你清楚自己在說些什麼嗎?漢江王謀逆,陸印生難脫干係,怎可輕饒其死罪?」林小風仍舊保持鎮定自若,回答道:「漢江王謀逆之事關乎皇家尊嚴,宜低調處置。臣此舉旨在維護陛下的威嚴,著眼全局。」

  靖江帝表情微變,又詢問李德賢此行目的,李德賢笑答只為關注此案審理過程。當帝詢其對此事的觀點時,李德賢竟與林小風所見略同,直言陸印生作為兩朝元老,不能因一次過錯就全面否定其一生功績,過重的懲罰不僅會使他人寒心,更有可能打擊官場士氣。李德賢援引西郊治理的例子,生動闡述了過度嚴苛的懲罰非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可能引起官員離心離德,消極怠工。

  靖江帝聽完他們的剖析,心中頓感寬慰,同時也對太子的轉變表現出驚喜,太子今日的舉止,頗有幾分仁厚明君的風範。林小風亦是滿心歡喜,發現太子在他離京期間已有顯著成長,竟能夠洞察治國之理。靖江帝堅持認為陸印生勾結反賊,應當誅殺三族,而李德賢與林小風再次強調量刑應注重懲戒效果,陸印生作為資深老臣,應當考慮到其過去的功勳,不應因一時之失就殃及全家,否則會引發朝臣人人自危,言論閉塞,上下離心離德,甚至滋長出懶政怠政的風氣,最終受害的將是天下蒼生。

  靖江帝在聽取這番入木三分的分析之後,內心欣慰不已,對太子能夠從全局出發,不再像以往那樣任意而為,深感滿意。他遂召集全體臣子共同商議,儘管白永元在陸印生案上並不發表過多意見,但他對太子的明智仁慈大加讚揚,認為這是國家福祉,群臣也隨之附和,一時間共贊陛下英明、太子賢良。靖江帝表面上依舊保持著莊重肅穆,內心卻洋溢著喜悅,深知太子的成長對於朝廷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於是,他命群臣退下,準備單獨與林小風、李德賢進一步探討。這場圍繞陸印生案的辯論,在揭示人性複雜、權衡律法與情理的過程中,也見證了朝堂新氣象的萌芽。

  群臣遵循禮儀依次退下,靖江帝此舉令林小風心頭一震,略感意外。照常理判斷,李德賢當日的論述本應成為定論,然而靖江帝猶疑未決的表情映入林小風的眼帘,仿佛平靜湖面上泛起的陣陣漣漪,攪動著他內心的揣摩,猜不透帝王的心思深淺。正當林小風在心裡細細琢磨之際,他謹慎地發出一聲試探性的詢問:「陛下,關於陸印生的最終處置,您有何考慮?」靖江帝的目光如夜色般深邃,直接迎上了林小風的目光,緩聲回應:「愛卿希望朕寬宥陸印生,朕願採納此議,此事就此打住,朕無意再深究。朕留你下來,實則是要單獨商議錦衣衛基層人員匱乏的問題,你是否已經開始著手解決了呢?」

  林小風恭謹答道,當前正從民間遴選出身家清白、品行卓越的民眾填充錦衣衛隊伍,靖江帝聽罷微微點頭,示意他務必擬定一套嚴謹的選拔規則,並呈交御覽。帝的手指輕輕落在林小風的肩頭,那指尖的溫度傳遞著一種感慨,自從林小風自歌峰灣歷練歸來的這段時日,他的性格似乎有了細膩的變化,那份慈悲心腸不僅體現在對待陸印生的矛盾調解上,甚至甘願為其求情,此種胸懷寬廣,似乎與他掌管錦衣衛的冷峻身份顯得格格不入。林小風聽聞此言,臉龐微微泛紅,謙遜一笑,承認自己性情中多了一份柔和,閒暇之時尤喜研讀佛經,力圖以道理化導人心,儘管如此,他堅稱在執行錦衣衛的任務上,絕不鬆懈,必定確保每一份職責都得以全面完成。

  靖江帝接著饒有興致地詢問林小風對李氏家族應該如何處置,林小風坦誠直言,凡涉案者應依法嚴懲,處以極刑,並抄沒家產,其家族成員一概貶為庶民,永世不得擔任朝廷要職。靖江帝點頭同意,考慮到太子的懇求,決定不再追究更多,立刻命王公公立即起草聖旨。接著,帝又問及陸印生隱匿的巨額財富藏於何處,李德賢主動匯報,已抄沒其銀庫達三百餘萬兩,並已派人嚴密看管。靖江帝聽聞此消息,既有喜悅,又有憂慮,而林小風補充道,尚有其它銀庫正在核查中,會儘快查明並及時上報朝廷。聽說國庫即將因此獲得極大充實,靖江帝眼中頓時閃耀出興奮的光芒,這意味著他將擁有更大的舞台去推行他的治國方略。提及歌峰灣抄沒的金銀即將運抵京城,林小風順勢讚美一番,靖江帝聽罷更是笑逐顏開。

  適逢此時,林小風小心翼翼地提及與公主的婚事安排,靖江帝的臉色瞬息間風雲突變,勃然大怒,厲聲呵斥他立即退下。旁邊的李德賢見此情景,一臉茫然,林小風只得面帶沮喪,悻悻然退出了大殿。不久之後,林小風找到王景文,請求他代為傳達口諭,並藉此機會探問公主婚事的進展,王景文婉言謝絕插手此事。林小風並不死心,試圖以稀世珍寶為誘餌探尋皇上對此事的真實態度,然而王景文對此也無從知曉。

  內閣公房之內,氣氛瞬時變得熱鬧非凡,眾臣圍繞著林小風此次回歸後性情的大變展開了熱議,陳曙光懷疑他背後或許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其餘人也開始羅列林小風過去種種不盡人意的行徑。然而,此時白永元挺身而出,揭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林小風失蹤的那段時期,他曾輾轉各地,為商人效勞,歷盡千辛萬苦,必然會在磨礪中成長蛻變,人們不應再擔心他會恣意妄為。此言一出,內閣內的眾臣無不震驚,對林小風這段時間的經歷充滿了好奇與探究。白永元堅定地支持林小風,使得原本熱烈的討論氛圍更加熾烈,各種意見相互交織,眾人都積極發表各自的觀點,形成了激烈的碰撞與交融。

  林小風又一次踏足詔獄,手中緊握的不僅僅是代表皇命的聖旨,更是一瓶足以結束生命的鴆酒,一套精美雅致的文房四寶,以及一桌精心炮製的佳肴美食。甫一進入,他看見陸印生仍然保持著原先的姿態,盤膝坐在冰冷的地磚上,瘦骨嶙峋的身軀,蒼白如紙的面龐,一雙眼睛緊閉,仿佛對外界的任何聲響與動靜都已失去了感應。直到林小風的腳步聲在這幽閉的空間裡響起,陸印生才驚訝地發聲:「林大人親臨此地?我以為大人不會再涉足這陰森之地。」林小風心中暗想,陸印生在這死寂無聲的囚牢中竟能夠分辨出他的步伐,不由得好奇詢問。陸印生解釋道,是李老剛才的咒罵聲暴露了他的到來,李老聽聞後慌忙申辯,生怕惹來林小風的責備。

  林小風威嚴地掃視了李老一眼,隨後陸印生顫巍巍地接過聖旨,整個人在接過那一刻劇烈地顫抖起來,顯然對林小風竟能為自己爭取到這樣一份恩典感到震驚不已。在詳細解讀聖旨後,陸印生得知家人雖然會被發配邊疆充軍,但至少生命得以保全。林小風安慰他說,靖江國力強盛,其家人在邊疆也許能夠安穩度日,甚至未來的數代人之後,還有回歸的機會。陸印生讀完聖旨,淚水滾燙,感激之情難以言表,他朝著皇宮的方向深深彎下腰,高聲宣告:「微臣陸印生,對陛下所賜予的宏大恩典感激涕零,即使此刻走向死亡,亦無怨無悔!」

  陸印生對林小風表達了深深的感激,而林小風卻淡淡回應,這只是依法辦事的結果,畢竟陸印生並未真正參與叛亂,不應以反賊論處。林小風留下酒菜與文房四寶,允許陸印生享受人生最後的晚餐,並書寫遺書,然後飲下鴆酒了結此生。出於尊重,林小風退至數步之外,避免打擾陸印生的最後時光。陸印生整理了一下凌亂的衣衫,淚流滿面地虔誠向林小風表達感謝,林小風平靜地接納了這份感恩之情。

  林小風又向陸印生透露,他還剩下一天的時間,必須交待出另外兩處秘密銀庫的所在,以便徹底了結彼此之間的恩怨糾葛。陸印生含淚點頭答應,隨後拿起毛筆,一字一頓地記下地址。一旁的李老聽到這裡,像是抓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瘋狂地乞求林小風也能寬恕他的罪過。林小風半開玩笑地應承下來,要求陸印生同時為李老寫下一份證明,並以此警戒李老今後的行為。李老感動得涕淚橫流,連連叩頭不止,而林小風則帶著一種難以捉摸的笑容轉身離開。

  待林小風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外,李老還在不斷地磕頭,陸印生這才告知他,聖旨上其實已經明示赦免了李老的罪責,李家雖然被貶為庶民,但也同樣得到了一杯鴆酒以體面地了結生命,實際上林小風剛才是在調侃李老。李老聽後,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劫後餘生的慶幸,又有對林小風捉弄自己的憤怒與無奈。

  ··························································

  與此同時,北鎮撫司衙門外熙熙攘攘,二百多位身強力壯的新招募的力士齊集於此,由古達基帶領眾多校尉嚴陣以待。梁煥坤向眾人介紹,這些都是林小風最新招募的健碩勇士,古達基聞之心中充滿疑惑,但礙於林小風的威勢,又不敢有絲毫反抗。恰巧這個時候,林小風適時現身,吩咐眾人將馬車上裝載的各種健身器械搬入鎮撫司內部,並直接對古達基說,以後他也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增強體質。古達基心懷忐忑地應承下來,林小風則背手悠然離去,身後,眾人開始忙碌地卸載馬車上的各式器械,整個場面呈現出一片緊張而有序的繁忙景象。

  鎮撫司府邸內,空曠的房間比比皆是,林小風獨具慧眼,挑選了一間寬敞明亮且臨近演武場的大廳,將其精心改造為鎮撫司專屬的健身房。每一寸空間,每一件器械,皆來自陽曲縣訓練所,皆出自健身導師林小風之手,親手設計並監督製作。古達基等一眾舊部將領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梁煥坤等人身上,他們正忙碌地搬運、組裝著這些奇特的器械。待到一切安置停當,大廳內琳琅滿目的金屬健身器材赫然矗立,引人注目。這其中既有直觀易用的石鎖,又有形貌獨特,使人聯想到古代刑具的各類先進健身設施,諸如史密斯架、龍門架、蝴蝶機、槓鈴、啞鈴、健腹輪,以及承載著無數人疼痛與汗水的羅馬凳等,一應俱全。梁煥坤等人逐一細緻調試,確保每一件器械功能正常,而古達基等人看著這一切,心中雖然鄙夷這些繁複的器械徒有其表,遠不如傳統的練武方式實用有效。

  林小風留意到古達基等人的反應,遂轉身面向他們,向他們闡述了這些器械背後的深意——它們不僅是他在陽曲縣一手栽培的精銳部隊專享的訓練設備,而且詢問古達基等人如何看待這些器械以及運用它們的訓練方式。古達基聽罷,心底油然升起一股不屑,他堅信文官調教兵馬常常流於表面文章,根本無法與實戰經驗豐富的武將相比,他堅守傳統練武之道,認為無需藉助此類器械的輔助。林小風對於古達基的保守思想並不陌生,他深知古人訓練方法粗獷簡樸,資源匱乏,與當今科學化的高強度訓練相比,簡直是天地之差。然而,林小風決心打破陳規陋習,全力以赴提升麾下兵馬的整體素質,給他們提供最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訓練設施,保證充足合理的膳食供給,逐漸升級訓練強度。

  林小風借鑑現代訓練模式,讓麾下的士兵飲食營養均衡,每日消耗能量巨大,逐漸在軍營中孕育出一種崇尚肌肉力量的文化,將士們以強壯體魄為榮耀,不論晝夜,都在艱苦卓絕的錘鍊中塑造出如山嶽般起伏的肌肉線條,實力超群,遠勝常人。

  為了驗證器械訓練的實際效能,林小風提議舉行一場臥推動作的較量。古達基身邊一名自詡臂力過人的校尉主動請戰,其信心滿滿,氣勢如虹。林小風深知器械的重量並非肉眼所能準確評估,便善意提醒校尉需審慎對待。梁煥坤也在旁邊耐心指導,反覆強調器械採用的特殊工藝使其看似輕巧實則沉重無比。然而,校尉對此嗤之以鼻,堅持聲稱自己有足夠的力量舉起。梁煥坤多次勸解無果,校尉一意孤行,強行嘗試臥推,結果不幸挑戰失敗,器械重重砸地,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震懾全場。

  林小風藉此契機,巧妙地向眾人闡述了一個深刻道理:縱然是文官出身,只要具備堅實的實力基礎和嚴謹的行事態度,也能贏得武人的敬重,樹立起不容忽視的權威。通過這種方式,林小風在鎮撫司內部逐步推廣全新的訓練理念,讓人們認識到,不論身份地位如何,唯有順應時代的變遷,才能在新的挑戰面前屹立不倒,保持競爭優勢。

  槓鈴宛如一道沉重的霹靂,陡然墜落于堅實的地面上,那咣當之聲迴蕩在整個空間,像是雷神之錘狠烈砸下的震撼,震得人心跳加速,魂魄欲飛。剎那間,校尉的身影在座椅上搖晃了一下,隨後便頹然倒下,口中溢出的唾液如絲線般垂掛,喪失了意識,僅剩下一記撕心裂肺的哀嚎,如同野獸垂死的悲鳴,而後徹底沉淪在黑暗的深淵裡。周圍的群眾仿佛被無形的法術定格,個個如同泥塑木雕,面面相覷,眼神中充滿了驚愕與惶恐,共同聚焦在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慘狀。

  空氣仿佛被凍住,凝固成一團無法化解的壓抑。就在這萬籟俱寂的時刻,梁煥坤率先從震驚的氛圍中掙脫出來,他快步上前,步伐堅決且力道十足,像一位英勇的戰士,毫不猶豫地解救了半壓在校尉無力身軀上的那座「鐵山」——槓鈴。他面容嚴肅,仿佛槓鈴的重量此刻正實實在在地壓在他的心頭,沉甸甸的不只是實物,更是那份關乎生死的責任。

  古達基仿佛山中驚醒的猛獸,他僵硬地扭動脖子,面孔呈現出一片空洞的迷茫,機械般地將視線轉向林小風,嗓音因緊張而變得沙啞:「林大人,剛剛那位校尉舉起的槓鈴,究竟是有多重?」梁煥坤迅速接話,話語中帶著一種深沉的壓力:「那槓鈴重達三百八十斤,看來他胸骨已斷無疑,此處可有大夫在場嗎?」此言甫出,全場譁然,三百八十斤的驚人分量,即便在軍中也是鳳毛麟角,尋常猛將亦難以企及。林小風聞此言,臉色驟變,急切地呼喊醫者,並嚴令眾人務必確保校尉的生命安全,要知道,這嶄新的錦衣衛還未正式展翅翱翔,不能在此刻折損羽翼。

  林小風的目光不動聲色地掃過古達基,眼底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自豪:「對於此事,古將軍有何高見?你覺得自己是否有信心應對這樣的挑戰?」京師新設立的十四千戶所,昨日才到的六所,今日又添兩員新丁,他們均與古達基有著深厚交情,他在武將圈子裡的影響力可謂非同小可。林小風深知,權力固然能使人畏懼,但真心敬服才是長久之道。面對林小風的試探,古達基額頭上悄然滲出了冷汗,三百八十斤的巨力讓他心中駭然,他自覺最多只能舉起三百斤,然而之前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此刻顏面何存?他只能機智地轉移話題,詢問林小風招攬的這些人是否都有如此超凡的神力。

  林小風聞言,聲音洪亮而自信,言語中夾雜著一絲挑戰意味:「古將軍若有所疑,盡可親身嘗試。看看在場的哪位能再次舉起那地上的槓鈴?」人群中忽地躍出一名光頭壯漢,此人身形巍峨,滿臉虬髯,他徑直走向槓鈴,手握鐵石,哐哐哐連推三次,穩穩地將槓鈴擱置回架子上,繼而又泰然自若地退回原位。緊隨其後,又有四五名壯士輕鬆舉起槓鈴,似乎舉重若輕,隨手拈來。古達基瞪大眼睛,心中波瀾起伏,無比震撼。

  林小風嘴角浮現出一抹狡黠的笑容,對古達基說:「古將軍,若心中尚存疑惑或不滿,儘管直抒胸臆。我明白你們武將們或許對我這個文官心存不服,但我今日就是要讓你們見識一番我麾下的兵勇實力。」

  古達基面色泛白,連忙抱拳行禮,神情惶恐而不失恭敬:「大人洞察秋毫,卑職並無絲毫質疑之心,林大人能擔此重任,實乃眾望所歸。」林小風抬手示意無需過多謙遜,接著道:「你們雖然在我麾下效力,但皆出身世代行伍之家,不乏先祖曾立下赫赫戰功者,你們是貨真價實的行家裡手,我對專業意見尤為重視。今天帶來的這些人雖然身份低微,但他們是否能勝任錦衣衛職責,還需各位專業人士給出公正的評價,以此打消大家心中的疑雲和隔閡。」

  林小風的坦誠和尊重贏得了眾人的心,使得氣氛逐漸緩和,對他的好感度也隨之提升。古達基振作精神,坦誠直言:「大人能以誠待人,我們自然也會開誠布公。鄙人力量雖然略遜一籌,但在戰場之上,單純的力量並不能決定一切,更重要的是擁有令行禁止的統帥之能和豐富的實戰技巧。那些通過健身器械練就的強大肌肉,在真實的刀光劍影中,也許並不如想像中那樣有效。」

  林小風聽完古達基的見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原來民間流傳的健身練死肌之論確實存在其道理。他於是拊掌大笑,徵求更多人的意見,多數人均贊同古達基的觀點。林小風遂決定移步至演武場進行實戰檢驗,眾人緊跟其後。演武場設施完備,木質兵器排列得井然有序,靜靜地等待著它們的主人。

  初時,隊伍顯得有些散漫,林小風向梁煥坤遞了一個眼色,隨著哨聲尖銳地響起,隊伍立即變得嚴整有序。古達基等武將原計劃藉此時機揭示文人練兵的局限性,卻不料眼前的景象反而令他們心底歡喜。就在眾人準備目睹這場力量與戰術的較量之時,外面傳來了呼喚聲:「老林,我來了,在不在?」只見李德賢率一群官員來到現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靖江帝竟親自駕臨!

  林小風在驚訝之餘,引導眾人恭敬地迎接靖江帝。靖江帝滿面春風地詢問他此舉的目的,林小風回答:「微臣於陽曲縣招募了一批力士充實錦衣衛,現正請各位千戶進行嚴格考核。因臣身為文臣,難免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故特意邀請陛下前來親自指導。」靖江帝聽後興致勃勃,決定親自觀瞻並提供指導。林小風留意到隨行人員中還有謝洪信的存在,內心不由得升起一絲微妙的困惑。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一場關於錦衣衛力士選拔的大戲即將精彩上演。

  林小風身形微屈,言語間浸透了謙恭的誠意:「蒙陛下親臨指導,臣備受鼓舞,深感榮耀無限。」他轉過身子,面對集結的人群,高亢的嗓音響徹演武場:「陛下駕臨,諸位務必恪守禮儀,嚴格遵循軍紀!」話音未落,梁煥坤神色陡然繃緊,即刻下達指令:「全體肅立!向右看齊!」頃刻之間,原本秩序井然的隊伍更為緊湊,猶如一塊堅硬磐石,士兵們的身形挺拔如松,一股凌厲的氣勢席捲整個場地。林小風果決地下令清點人數,一聲聲回應鏗鏘有力,宛如鐘鼓齊鳴,迴蕩在浩渺天際。

  靖江帝親眼目睹此番情景,面龐上掠過一抹異彩,含笑點頭,發出由衷的讚嘆:「如此獨特的練兵方式,朕生平罕見,儘管手法新穎,但這份嚴謹的紀律與陣型的統一,的確讓人耳目一新。」他把目光投向林小風,言辭溫和卻又充滿肯定:「林愛卿,你這套練兵之策頗具匠心,想必定是付出了大量心血與時光。」

  林小風心裡清楚,私底下編練兵馬屬於違律之舉,但面對今日靖江帝的審視,他選擇以誠相見,早已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靖江帝偕同眾多德高望重的朝臣矚目而觀,林小風趁機悄聲問李德賢:「殿下來此的原因是什麼?」李德賢答曰:「久未謀面,本欲來看望你,不曾想你練兵的方式獨闢蹊徑,這支隊伍的整齊程度甚至超越了皇宮禁衛,不過依我看,這種過於追求形式化的練兵,消耗甚巨。」

  林小風暗自惋惜,他知道軍隊嚴整不僅僅是一種紀律表現,更是戰鬥力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接著,他低語向謝洪信詢問,得知靖江帝因無意間聽到石榴姐在練習槓鈴時受傷,這才特意趕來查看。林小風聞訊,臉色嚴峻,當下嚴令今後不得讓孕婦參加此類練武活動。

  前方操練如火如荼,梁煥坤的口令如同雷霆萬鈞,誓要在靖江帝面前展現無可挑剔的演練。隊伍行進如行雲流水,之前還在竊竊私語的老臣們此刻都不由自主地收斂起輕蔑的態度。靖江帝在細密觀察中愈發認定,這支隊伍無論在體格素質還是軍紀執行上,都堪稱一流,無疑是精銳中的精銳。

  嘹亮激越的口號聲不斷迴蕩,靖江帝的表情益發莊重肅穆。林小風引入的現代軍訓模式,口號高昂而富有感染力,引來諸多老臣驚訝的目光。林小風敏銳捕捉到了潛藏的危機,遂主動向靖江帝坦白:「陛下,臣有罪!臣未經授予權力,擅自召集兵馬訓練,乞請陛下責罰。」

  靖江帝追問具體緣由,林小風坦誠陳詞,透露自己憂患邊疆戰事,因此未待詔令便自行開始了軍事訓練,一心期望為國效力,只是靖江帝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迅速平息了戰火,使得他不得不解散兵馬。而今創立錦衣衛之際,他再度召回昔日舊部,意圖打造一支隨時能戰的精銳之師。

  靖江帝聽後,內心的疑慮逐漸冰釋,對林小風的良苦用心予以高度讚賞。林小風作出一個大膽決策,下令全體將士脫下上衣,袒露健碩的軀體。兩百多名壯漢,肌肉堅實飽滿,腹部的每一塊肌肉都在微汗的映照下若隱若現,特別是那寬厚結實的背肌,構成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而每個人的背上均烙印著「精忠報國」四字,象徵著他們的堅定信念與執著追求。

  靖江帝目睹此景,不禁頻頻感嘆,而林小風藉此時機再次向靖江帝請罪,承認自己私自練兵之過。靖江帝被林小風的赤忱之心深深打動,盛讚他是國家的支柱與脊樑。李德賢等老臣內心深處對林小風的遠見卓識頗為欽佩,林小風卻愈發低調,聲稱自己不敢接受如此崇高的讚美。

  靖江帝注意到林小風的背後同樣鐫刻著「精忠報國」四個小字,雖不似他人醒目,但卻飽含深情,他對林小風的忠誠與勇敢感到由衷的敬佩。林小風抓住這個契機,懇請靖江帝寬容處理自己的失誤。靖江帝對此深表欣慰,不僅赦免了他的罪行,更是對其褒獎有加,並要求演練繼續進行。

  林小風一系列的動作和決策,成功贏得了靖江帝的深度認同,體現了他的忠誠智慧,也使在場的所有人都對他另眼相看。這位穿越者的智慧再次發揮奇效,既保全了自身,又贏得了朝廷內外一致的讚譽與好評。在錦衣衛的新篇章中,林小風以其卓越的膽識與才幹,樹立了一個全新且令人尊敬的形象。

  林小風的聲音破空而出,宛如雕鑿金石的裂帛之音,振聾發聵,激盪在空氣之中:「操演繼續,務必精準無誤!」那群肌肉虬結的壯漢聞聲而動,瞬息間重整旗鼓,踏出的步伐猶如精密儀器般同步,那陣勢宛如千軍萬馬鐵甲碰撞,場面壯觀至極,足以激發任何人的熱血沸騰。靖江帝側首轉向身邊的老臣古達基,眉宇間帶著詢問:「這批兵士的整體素質究竟幾何?」古達基聞問,畢恭畢敬地拱手一揖,聲音平穩有力:「陛下,這批兵士確實在軍紀上表現出色,但正如林大人此前所提,他們尚未經受過戰場烽火的洗禮,單靠目前的步調與口號,無法全面評判其實戰效能。」

  林小風的眼眸熠熠生輝,滿載著堅毅的光輝,適逢其時接話道:「陛下所關心的是發現潛在問題而非泛泛評說,我們應當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靖江帝聽罷,嘴角勾勒出一絲微笑,明顯對林小風的觀點抱有贊同之意。

  古達基略感尷尬,卻不甘示弱,他堅定地陳述:「陛下明察秋毫,即便軍紀嚴苛,倘若未經血與火的考驗,也無法判定他們是否具備真才實學。卑職願親身與他們對決,以此檢驗他們的實際戰鬥力。」靖江帝饒有興致地注視著林小風,微笑著問道:「林愛卿,你意下如何?莫非你的部下會對實戰考核有所畏懼不成?」

  林小風面容嚴肅,話語擲地有聲:「臣所培養的兵士,追求的不僅僅是表面的整齊劃一,而是懷抱家國情懷投入訓練。實際上,他們平日在市井之間從事屠宰行業,這不但磨礪了他們鋼鐵般的意志,更是在無數生與死的邊緣遊走,積累下了寶貴的實戰經歷。」

  內閣內,老臣們聽聞此言,私下議論紛紛,有人嗤笑林小風竟然視屠戶為練兵資本。靖江帝卻泰然處之,笑談雖然宰豬與斬敵不能相提並論,但也從側面揭示兩者之間的某種共性。然而,林小風並未急於辯護,心中自有一桿秤:這些部下除屠宰技藝外,更曾秘而不宣地解剖過囚犯,實戰經驗和心理素質遠超常人想像。靖江帝再度詢問林小風是否敢接受比試,林小風毫不遲疑地回應:「有何不敢,今日便是他們展露鋒芒的最佳時刻,定讓他們在陛下面前全力以赴,毫無保留地展示自我。」

  古達基迫不及待地想要直接挑戰林小風部下,但被林小風及時勸止,以防不慎釀成意外損傷。靖江帝進一步詢問先前的比試狀況,林小風自豪地介紹部下的力量超凡,罕有匹敵者。靖江帝遂下令演練正式拉開帷幕,梁煥坤率隊,將隊伍分成了多個小組進行一對一的模擬實戰,眾人手中或持木質武器,相互施禮過後,一場激烈的對抗演練就此展開。

  四周群臣及靖江帝在觀摩期間,皆不時發出驚嘆之詞,對他們展現出的戰鬥能力嘖嘖稱奇。李德賢心頭暗藏擔憂,怕林小風部下的實戰表演徒有其表,他善意提醒林小風要注意區分實戰與演練的不同。林小風則平靜地安撫李德賢,強調這些都是謝洪信精心訓練的成果,並承諾將來錦衣衛擴充之際,可放心交由謝洪信接手訓練事宜。

  正當靖江帝即將就演練效果給出評價之時,演練場上上演了一幕驚心動魄的景象:梁煥坤身手敏捷,巧妙地避開了對手的猛烈攻擊,旋即反擊,出手迅猛如電閃雷鳴,一式剛勁有力的排雲掌直指對方要害,那股狠勁,令全場人為之震驚,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靖江帝目睹此情此景,面色驟然緊張,全神貫注地關注這場突如其來的激鬥,屏息凝神,期待著最終的結果揭曉。

  一聲振聾發聵的「排雲掌」呼喝猶如晴空炸雷,瞬間攝住了全場的目光。梁煥坤猛地一掌推出,那股沛然大力猶如長江傾瀉,勢不可擋。而對手也並非庸碌之輩,只見他身形如蛇,靈敏躲過了致命要害,儘管胸口被擊中,卻憑藉深厚的內力翻滾後退,借勢反攻,一腳蹬蹴疾如閃電。兩人在演練場上展開了一場你追我趕、激情澎湃的交鋒,口中高喊出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武林絕技名稱——「亢龍有悔」、「降龍十八掌」、「劍二十二」等,一時間,演練場被各式招式名稱與模擬音效織成的奇異氛圍籠罩,種種情形令人嘆為觀止,卻又啼笑皆非。

  靖江帝眉頭一皺,臉上閃過一抹困惑,額頭上赫然浮現出幾道深刻的皺紋,他不解地詢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林小風適時解釋道:「這是我為兵士們設計的一種模擬實戰的訓練方式,戰時高喊招式名稱,旨在提振士氣,震懾敵軍。」靖江帝聽罷,臉頰上閃過一絲尷尬,周遭的群臣們也按捺不住笑意,有的甚至掩嘴偷笑,極力掩飾自己內心的驚訝。林小風的這一套訓練法門,讓原本庄重肅穆的演練場瞬間多了幾分童趣與嬉鬧,人們在驚奇的同時,又覺得滑稽可笑。

  靖江帝婉轉地提出,真實的戰場上絕非靠喊出招式名字就能克敵制勝。林小風聽後,面色微變,卻馬上領會了靖江帝的教誨,表現出虛心接納的姿態。然而,古達基等人儘管內心嘲諷不已,卻在表面依然保持著敬畏之態。對決中,一方翻滾騰挪,自稱施展「蘭蝶劃雲遊身步」,另一方則凌空躍起,試圖以「凌波微步」壓制對手,這樣的情景顯得荒誕離奇,令人哭笑不得。

  靖江帝短暫的猶豫後,終究決定讓這場實戰演練繼續進行。古達基主動請纓,選定梁煥坤作為對手,兩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不料,梁煥坤在混亂中誤以「天霜拳」的名義踢中了古達基的下盤,勝負頃刻間分曉。靖江帝等人為此一幕無不瞠目結舌,而林小風則是面帶微笑,默不作聲。遭受屈辱的古達基怒不可遏,決心再來一戰,但梁煥坤這次變幻招式,終於再次以「排雲掌」的威名重現輝煌,再度將古達基擊敗,使其狼狽不堪。

  靖江帝全程目睹這一系列的過程,臉上的表情複雜難辨,既有對林小風獨特練兵方法的質疑,又有對麾下兵士那股頑強不屈、英勇奮戰精神的深深觸動。儘管林小風的練兵方式獨樹一幟,甚至顯得怪異,然而,最終他的兵士依舊取得了勝利。眾人各有各的想法,現場氣氛微妙而矛盾,既有對林小風練兵手段的爭議,又有對傳統與創新之間如何取捨的深刻反思。靖江帝內心的五味雜陳,不僅僅是對眼前這場比試結果的直觀反映,更是對未來錦衣衛發展道路的深度揣摩與抉擇。

  靖江帝的內心波濤洶湧,臉色隨之陰晴不定,時而青灰,時而蒼白。他深諳戰場上多是以奇計致勝,然而眼前的這場比試並非生死之戰,梁煥坤的打法顯然過於極端。他環顧周圍那二百多名肌肉結實、活力旺盛的壯士,本打算徵召他們進入宮廷效力,然而此刻看到他們比武時的粗獷行為和欠妥舉止,不禁面露羞愧之色,尤其是瞥見地上蜷縮著痛苦顫抖的古達基,更是令他心緒不寧。

  林小風看穿了靖江帝內心的困擾,便直接開口詢問靖江帝有何不滿。靖江帝一時語塞,最後只能以「比武須光明正大,紮實的基本功才是根基」為託詞,暫且掩蓋了內心的疑慮。文臣們聞此,紛紛附和,一致批評梁煥坤的行為不夠光明磊落,違反了武道精神。林小風則針鋒相對,指出戰場之上唯有生死決戰,隨機應變最為關鍵,古達基之所以落敗,主要原因在於警惕性的缺失。白永元堅守立場,認為比武不同於實戰,此類技法不宜公開示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