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世矩代君議朝政 新舊觀念大碰撞

  【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嗯!那就拜託張督相隨後派人押送高句麗百姓去往安西府。到了敦煌後,只需分撥兩萬去于闐便可,其餘大部發送龜茲交給世民。」

  「就依裴相之言,張某隨後便速做安排,騰空我刑督部大牢。」

  「誒~督相,這些高句麗人難道不服我朝規制才下入刑牢的麼?」魏徵問著張恆。

  「呵呵!魏相有所不知,這些高句麗人多是與王族有關的,亦或是原高句麗國貴族。其國雖滅,但這些人卻總想著復國。故本相放他們不過,只關押在各處刑牢之中。」張恆解釋著。

  「嗯!張督相做的不錯。不過,本相以為只發送這批人去安西還不夠。還應將進入我天朝的高句麗人盡數發送去安西填補那裡的人口空缺。不是讓李密換血鮮州麼?這個計劃應該完成了吧?」

  裴世矩問著張恆,數月前由陛下提出的鮮州「換血計劃」,張恆是主要參與人之一。

  「呵呵!換回我朝的那部分高句麗百姓,如今都去往了安北和江南、嶺南了。不過就3百萬人口,往我朝各處缺人之地一放便沒有了。」張恆笑言道。

  「能否在讓李密遣50萬高句麗人來我朝?」裴世矩問道。

  「這~這有何難?只需裴相一封書信過去,量那李密定然照單執行。」

  「嗯~本相還是先給陛下去書說明此事,讓陛下定奪最好。遷入人口一事先說到這裡,諸位再為本相參謀一下自敦煌城往西去往于闐的鐵路修建一事吧!李建成的書信中可是重點要求的。呵呵!這安西仿佛不止一位刺史節度,李建成的話本相也絲毫不敢輕看的。」

  「呵呵呵呵~」眾人都心照不宣的笑了起來。

  「裴相,李建成本官最是了解,他在于闐所作所為不弱其弟李世民。信中說了,他動了本該發給朝廷的官棉用於百姓度過嚴冬,並承諾今年加倍還給朝廷內府,此舉頗具魄力,有其父唐公李淵之風範。加上本官實地考察,本官覺得可以營建南線鐵路。一條鐵路可將高昌、鄯善、且末和于闐四郡連接在一起,可促使四郡發展。」唐儉興奮的提議著。

  「嗯!下官認為必須修建。陛下曾有言,要攻取高原吐蕃,攻擊地就要從于闐方向發起。鐵路一通與陛下此戰略意圖相符。若是築路民壯不夠,我防務部可發動全國各地的退役將士自願前往修路。」宇文化及從戰備角度補充說道。

  「有反對意見麼?有則早說。」裴世矩太高聲音問著。

  「誰敢反對?于闐鐵路一通我天朝大軍便可多一條向西攻打波斯帝國擴展王土之路,這條鐵路尤為重要,我看不必再議了,下官原請纓前往督造。」

  「茂公說的對,此路修建當在陛下回京之前必須動工。本相舉薦茂公督建此路。」

  魏徵再次起身拱手對眾人道,算是挺了自己好友一把。

  「好!既然都無異議,本相就代陛下做主了。徐茂公~」

  「裴相,下官在。」徐茂公忙起身拱手應道。

  「本相就委派汝為于闐鐵路督造特使,專一監造鐵路。汝有調派物資和人員之權。」

  「是,下官領令。」

  「宇文先生,就請防務部行文召集退伍賦閒在家將士支援鐵路建造吧!」

  「請裴相放心,下官願盡全力。」

  「好!最後一項議題。世民提出的讓商務部組織中原商隊前往安西商貿,諸位覺得如何?商務部能組織麼?」

  「裴相,不過就是讓內地商人前往安西經商,鄭某答應下來就是,有我鄭家領頭,振臂一呼,這有頭有臉的各家字號,怎麼都要給個薄面的。多的不敢說,千餘商隊入安西是可以確保的。」一旁代表商務部出席會議的鄭鳳熾撫著銀須自信的說道。

  「好!那就有勞鄭老,務必將商隊組織起來,一個月後前往安西貿易,以此帶動安西商業發展和人員流動。」

  「呵呵!好說,好說。」鄭鳳熾笑著答道。

  「議完安西事宜,裴某便要和諸位說說今年的科舉選仕了。」

  「裴相,今年科考恐實難進行了。陛下將京城和潞州兩大皇家書院的精英都帶去了江南,而其中更有部分傑出者被陛下直接任用為各地官吏。這今年的科舉便被打亂了。」裴蘊說道。

  「是啊!想必留在書院的學子也是陛下選剩下的,都是入不得陛下眼的。依本相看不如取消今春科考,全力準備秋季科試。」魏徵提議道。

  「嗯!本相也是這樣想的。」裴世矩點頭道。

  「裴相,末將這裡有一份潞州講武堂靠山王爺的舉薦信,此信中羅列出了一百二十人名,皆是從千餘本屆武生中遴選出的佼佼者。陛下南巡帶走的多半是文生,而武生隨行的很少。不如將王爺推薦的這些青年將才直接分配到我各大戰區歷練,先從普通士兵做起,半年後再從中選拔優秀者提任軍職。」李靖起身說道。

  「既是靠山王爺親筆舉薦的才俊,想必都是可造之材。好!如何考核選拔軍官一事就聽由防務部統一安排便是了。」裴世矩點頭讚許道。

  「裴相,春科取消,但各級鄉試還應照常進行才是,選拔出的佼佼者可進入書院深造,以彌補書院入學數量的缺口。」裴蘊又趕忙提議著。

  「好!此事還請文教部按章辦理便是。只是,報考之人須經刑督部嚴格審驗,特別是異族學子,此一條同樣適用於武生學子選拔。」

  「是。」裴蘊和張恆拱手應道。

  接下來,眾人又就春種和礦產,黑油等事項商議了一番,直到午時已過,眾人肚中飢餓難當之時才各自散去。

  和京城各部協商國事的和諧氛圍不同,另一場發生在江南揚州的對國事的探討卻是一場激辯。

  激辯雙方分別就是當今聖上楊廣和原江南陳國司空章昭達。

  這章昭達雖是被招安歸隋的前朝司空,但其為人率直,也是積擅直言上諫之人。加上其對江南民情的熟悉,此時正斷然否決著皇上楊廣的江南發展新主張。

  一時間,揚州府衙之內呈現君臣相撕,互不妥協的難堪局面。

  楊二此時更是一臉苦笑,但卻又難以說服眼前這個自詡為江南通的老者。

  「章老先生,汝雖身為前朝司空,掌管江南全局,但汝只顧重點城市發展建設的方針明顯是錯誤的。還有汝堅持的扶持江南貴族,以貴族地主管理百姓的那套早已過時了。再說,江南貴族也被我朝收繳了土地,豈有再將土地歸還的道理?難不成大江南北施行新舊兩種土地政策?汝雖為南陳司空,官居高位,但仍舊沒有看到南陳覆滅的根本緣由。其實就算朕不攻打,南陳也陷入內外交困之中,難以維繫了。」楊二還在苦口婆心的說著。他非常苦惱的是,自己說的那套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理論太過超前,以至於眼前的老學究章昭達思想僵化,完全不吃他這一套。

  「陛下,老夫現為一介平民,但仍難接受土地新制但若陛下強行推行,老夫也無可阻攔,方才之言也僅是將心中所想對陛下道出罷了。不過陛下所言將江南經濟發展的重心偏向外貿,偏向新建沿海城池一事,老夫認為不妥。老夫早對陛下說過,沿海皆是百越屬地,人煙稀少,且常遭受海浪風暴的侵襲,根本是非人居住之地。陛下的營建上海港的規劃謀算實屬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之舉。試想江南百姓有誰願放棄內陸平靜安詳的生活而去海邊?望陛下三思而定。」

  「你~」

  楊二一時氣結,這章老頭在土地新制施行上說不過了,又在建城一事上挑骨頭。看來想從理論上說服這個時代的人還是非常難,只有讓現實去打臉他們,才能讓他們接受後世的發展理論。

  「陛下,莫氣惱了。章先生說的話也非全無道理,不如先一步步將百越之民同化,再行發展沿海。」鄭旭忙上前勸解道。

  「陛下,何須與這落魄老兒置氣,不如趁此南下巡視機會,選擇一兩處適合建城之地,先行試點陛下向大洋索取財富的理論,若是行得通,那時再行推廣不遲。」盧照鄰提議道。這也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嗯!盧相此言極是。那就先以上海港為建設重點,其他地方暫緩選址。鄭旭~」

  「陛下,臣在。」

  「朕決定以汝為首,搭建上海港建城各級官吏班底,最遲於今夏末秋初之時,上海港要初見雛形。可向京城裴相處索取閻立德兄弟為建城督造使和規劃使。徵發江南民夫三十萬,限兩年時間把朕的上海港建好。」

  「是,陛下,臣定盡全力為陛下建城。」鄭旭無話可說只得應命。

  「唉!若是他在這裡督建上海港就好了,可惜啊!」

  楊二雖然任命了自己非常信任的鄭旭來督建上海,但心中卻有著另一個最佳人選,只是此人不在這裡,不由嘆息著。

  見皇上心意已決並未再理會自己提議,章昭達也就不再多言了,只是搖著頭向府門外走去,真就一副落魄之狀。

  回到府衙後書房,楊二見穆先生正在這裡等他。

  見楊二進房後穆先生便樂呵呵的起身說道:「呵呵!前廳吵得很兇嘛!也就是你了,換做別人當皇上,早就學朱元璋將那南陳舊臣推出斬首了。也不知道你當的是皇帝呢,還是城建局長?」

  「呵呵!你我比他等多擁有1400餘年的見識,難不成還跟這些老古董置氣?他們都是沒見識的,可以理解。至少穆老你是支持我這樣做的就行了。」

  「嗯!其實無需多說,一道聖旨下去,這城也就建了。」

  「還是要堵住芸芸眾生之口,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雖然只是做做樣子,但最起碼體現了對此時大臣忠臣們的尊重。以免落個剛愎自用的形象。」

  「是啊!不過興建一座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需要投資不少錢的,就算人力不算錢。」

  「穆老說的是,想那隋煬帝就是興建東都洛陽時,大興土木造成民怨沸騰,江山不穩的。這上海的建造難度遠超重修洛陽啊!」楊二有些感嘆的說著。

  「其實建設上海灘,在投入巨資同時,也是一次商機。你想,建城需要的物資有那麼多,這需要多少商人參與進來,又能增加多少就業崗位,多的不說,就拿木料石材兩樣來說,將會帶動伐木業、石材加工業,甚至運輸業和與之配套的各種服務業發展,這建城也不見得就是勞民傷財的壞事,籌措的好興許就是振興百業發展的契機。」

  穆先生畢竟年長楊二幾十歲,學富五車,見多識廣不說,對國家建設發展這塊還是多有關注的,這也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共性。

  「嗯!說的好。非常好的思路。興建基礎設施,拉動內需,這在後世也是政府處理經濟不景氣時的常用之策。」

  在穆先生的提醒下,楊二猛地想起了後世的國內建設,也常聽國家投入幾百個億的資金髮展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帶動內需,走出經濟蕭條階段。

  「對!穆某建議,建城的所有物資全部由江南提供,一座新城定能帶動江南各業巨大的發展。這不正是南巡想解決的事情麼?」

  「好!這道理不說通全是困難。一旦通了,就全是機會了。我決定,建城所需木料全部嶺南出,經由南海港~不!廣州港海運到上海。這樣即可帶動嶺南發展又能順帶建設起一個廣州港,呵呵!一舉三得啊!」楊二越想越是激動不已。

  「對!其實不光木材由嶺南出,就是石材也可由嶺南出,那邊的山多得是,開山取石還能順帶修通道路,修路可是積德的百年之計啊!」

  「唉!剛才真該讓穆老跟我一道在前廳就對眾臣這樣說的,也好看看那章昭達老古板如何下台?」

  「呵呵!今天想好了,明天再召集眾臣子或者把隨行學子們全都叫來,好好給他們上一課。否則他們是永遠也想不到這些的,他們眼界也只看到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嗯!穆老提醒的對,應該跟他們講講這些,洗洗腦了。做我新大隋的官也該在思想上與時俱進才行。」

  「與時俱進?好詞!呵呵!好詞啊!」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