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開工(下)

  第810章 開工(下)

  送走了李懷德、杜鵬、馮茜,李勝利將威利斯吉普扔在了大食堂這邊,兩人走著回馬店集。

  這是鄭佩蘭要求的,開車太快,到了馬店集,她還是要住在技術室的,王家老宅那邊,她的麵皮有些薄、歲數有些大,沒臉過去。

  「鄭姐,我在太平莊那邊建了一個電機廠。

  對電機,你有研究沒有?」

  電機製造技術,李勝利這邊有現成的,但現在的技術,也是必須要有的。

  別說是以後的技術了,就是現在國外最先進的技術,在國內落地都是有門檻的。

  這個門檻也不算是認為設置的,而是差在了工業基礎上。

  國外的線圈,可能是自動化纏繞的,到了國內,製造電機,一多半都是手工活的。

  而且電機廠,也不會單純生產電機,不管是馬達還是水泵,都是稍微一改就可以生產的。

  就跟馬店集的軸承廠,要接茬生產減速機跟變速箱一樣。

  能生產精密軸承,差不多就能造齒輪,減速機、變速箱,無非就是齒輪、軸承的結合體,要的只是裝配技術而已。

  不生產單一產品,就是增強了廠子的生存能力。

  當私企、民企或是集體企業,產品變的不可或缺了,面對的阻力也是最小的。

  李勝利這邊雖說有技術共享的想法,但也要分時段、單位跟產業的。

  公家單位才有這樣的資格,私企、民企要技術也簡單,那就是得花錢買,市場麼!

  「以前不太懂,現在大致懂了。

  電機、馬達之類,也是跟汽車發動機密不可分的。

  既是不懂,我也可以學,你就別找其他人了,還是我來做技術吧?」

  如李勝利說的一樣,泱泱大國,從古至今都不缺人才,也不惜人才。

  裁到大動脈,也就那麼回事兒了,於國而言無非國破家亡,於企業而言,無非破產麼。

  這類代價的付出,很少有人才會得到正名的機會,一句生錯了時代,也就能涵蓋一切了。

  電機技術,對鄭佩蘭而言不是陌生的領域,但就技術而言,軋鋼廠的發動機研究小組,精通電機技術的,可就多了。

  而且技術比她好的,也不是一個兩個,畢竟不是她的專業領域,跟別人有差距也是客觀事實。

  「成,就按你說的來。

  自己做不明白,就去找人,軋鋼廠沒有,就去別的單位找。

  我有新的生產技術,不怕他們不來。」

  這話鄭佩蘭這邊就聽著很舒服了,跟李勝利走在一路,兩人雖說不能在學術上探討。

  但李勝利這解決問題,跟長遠目光方面,也是很令鄭佩蘭佩服的。

  鄭佩蘭這邊正感受著,兩人漫步的愜意,李勝利卻打破這種美好,說道:

  「太平莊跟馬店集的事,你知道就好,在軋鋼廠那邊就不要隨口亂說了。

  別人問起,就找個理由遮掩一下,如今遠還沒到風平浪靜的時候。

  這事兒,我會跟李懷德通氣的,你自己也要注意才好。」

  許多事,別看馬店集跟太平莊乾的大張旗鼓,但真正知道內情的人可不多。

  現在也不是隨意可以拍照的年月,加上幾個村子之間,都是有民兵把守的,陌生人輕易也接近不了村子。

  車輛進出也是差不多的樣子,這幾個村的汽車,都有村里跟軋鋼廠兩份介紹信的。

  就跟浙商萬向一樣,雖說是私企,雖說工資制不同,但依舊有存在的間隙。

  可一旦公開了,這些集體企業,或是所謂的集體企業,存在的基礎還是有疑問的。

  你一個村集體,帶著社員們,編個筐、編個簍子,即便有人說,也不好說的太離譜。

  但建軸承廠、電機廠、農機廠這類,如今還真是缺個大義名份的說辭。

  「我知道,包括我們之間,都不讓人知道的……」

  這點,對鄭佩蘭而言,就是生活之中的遺憾之處了。

  一路跟著李勝利到了位於馬店集的技術室之後,見男人也不管自己的依依惜別,轉身就走,鄭佩蘭的心裡還是略起波瀾的。

  李勝利這邊也沒直接回王家老宅,而是找了村裡的民兵,將車鑰匙給他們,讓人將車開回來。

  「小老頭,二姐來找你快一個月了。

  我也快生了,你就不要不著家了。

  如果外面真的有事,伱也別聽二姐的。」

  回到王家老宅,正在吃點心的丁嵐,也分的清親疏。

  前面兩句,算是王瑜說的,後面一句才是丁嵐的真心話。

  丁嵐雖說嬌慣散漫,但經歷風雨之後,也養成了對風險的直覺。

  李勝利躲出去,多半是因為有風險,丁嵐的依靠是自家的小老頭,而不是王家二姐王瑜。

  「知道要生了,還這麼吃。

  杜嬌陽頭胎的時候,就是因為管不住嘴,生平安之前天天挨餓。

  覺著餓了吃兩口就好,別一個勁兒的吃,這階段吃多少長多少,而且孩子還跟你平分。

  孩子個頭大了,生的時候疼著呢!」

  聽著李勝利的勸誡,丁嵐皺了皺鼻子,有些不舍的放下了手裡的點心。

  這年月的點心,主打的就是一個甜字,不甜砸招牌。

  這才剛過了飯點沒多久,丁嵐就炫上了,李勝利不勸也不成。

  「知道了。

  今天我去小屋跟小雅一起睡,這幾天夜裡,孩子老不踏實,你自己看著辦吧!」

  說完,丁嵐也不管李勝利吃沒吃飯,收起點心轉身就走了。

  丁嵐在王家老宅這邊就是這樣,除了吃喝玩樂,別的不歸她管。

  見丁嵐不鬧挺,李勝利這才去換了一身衣裳,從背包里拿出在太平莊整理的電機技術,轉身又去了鄭佩蘭的技術室。

  「你怎麼不直接留下?」

  見李勝利去而復返,鄭佩蘭這邊除了欣喜之外,也多了嬌怯。

  王家老宅那邊的女人她是見過的,不過她自以為做事隱秘,那邊的女人不定知道她的。

  李勝利去而復返,覺著自己暴露的鄭佩蘭,就難免羞怯了。

  「這是我在太平莊整理過的電機技術,你抓緊時間看一下。

  那邊的廠房,很快就會建好。

  事情既然定了,就不要耽誤時間了。」

  對過技術之後,鄭佩蘭帶著軋鋼廠的電機研究小組,一個禮拜就拿出了建廠方案。

  跟李勝利想的有點不同,不管是造電機還是收銅料,他這邊做的都有些草率了。

  先說銅料,廢品站那邊弄來的銅料,多半都是些歷代實用器,或是實用器的碎片。

  雜質含量較高,想要作為製造銅絲、線纜的材料,首先就要回爐精煉。

  這就讓太平莊那邊的銅料收集,顯得有些多餘,好像除了撿漏之外,積存物料的作用不大。

  但拿著這些廢銅,還是可以換來正經銅料的。

  對此,李勝利也沒多說什麼,可能已經收來的幾十噸廢銅的後期增值,已經大過電機廠二三十年的利潤總和了。

  當然,這也只能拿著那些個物件,將來的估值看。

  弄不好裡面出個什麼傳國之器價值就得幾個億,但銅器這玩意兒,有價的時候,差不多也是不能買賣的。

  至於建廠的草率,那就是忽略了電線跟漆包線這一環節了。

  電線,也算是一條完整的線,李勝利的醫療設備技術裡面,可沒有對電線的贅述。

  如今電機技術有了,合乎技術規格的電線卻要找公家單位定做,這一下就卡住了電機廠的脖子。

  同時,建廠需要的一些設備,軋鋼廠也不好搞。

  李勝利這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打著軋鋼廠擴線的名義,讓李懷德跟謝飛,再次去了一趟關口。

  讓兩人向港城的鈕璧堅下單,直接給太平莊又上了一個電線廠。

  這些設備,連同軋鋼廠擴線的設備,也會以最快的速度運過來的。

  如今的進出口生意,也不是那麼好做的,進口一件商品,可能需要十幾個部門蓋戳。

  但鈕璧堅那邊不同,只要給辦公室這邊發個電報,就有自己的專屬通道,只要是設備,做個登記就可以從關口直接運過來了。

  當然這也只是針對設備而已,如果鈕璧堅要進口電視機、洗衣機這類稀罕玩意兒,程序上或許也不會太難。

  但該有的程序,只是讓內部人做了,並不會節省任何一道手續的。

  為了掩人耳目,軋鋼廠這邊也沾了便宜,跟太平莊一樣的電機廠、電線廠設備,也是上了一整套。

  不上也不成,不上,將來原料也是個問題的。

  有了第一批原料,太平莊的電線廠、電機廠,也就可以轉起來了。

  後續開始了以物易物的買賣,就不虞原料短缺了,這邊無非還是用了馬店集軸承廠的老法子,把軋鋼廠當成了托。

  其實電線廠、電機廠這類廠企,也是很適合農村集體經濟。

  拔絲拉線之類的活計,高精尖加進口設備,無非就是增加精度而已。

  真正土造機器,只要不涉及後續的包塑,難度也不是太大。

  至於電機廠,土造用的無非是一雙手而已,只要知道了原理,硬攢的玩意兒,也不是不能用。

  現在就這條件,只要能通電,或是通電能轉,就可以進入市場了。

  標準這茬,就只能後續跟進了,因為公家單位的標準,也就那樣了,比起國際上的精工,大多數跟土造沒兩樣的。

  這還是經過公私合營之後的結果,當然原因也出在了這裡。

  公司合營時候的土造機器或是老式機器,大多都在運行之中。

  自三九年出了第一條電纜已近四十年了,再好的機器歷經四十年風霜,其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軋鋼廠那邊的新線開工、擴容,跟李勝利的關係不大,早點晚點也無所謂,他這邊看的只有太平莊的電機廠。

  進口設備,鈕璧堅那邊依舊是給帶了技術小組的。

  只是這次的接駁地,卻不在關口那邊,而是改在了津門。

  因為港城本地的第一批廢舊物資,已經打包好了,隨時可以裝船。

  而島上跟大洋彼岸的第一批廢舊物資,差不多要在入夏前後裝船。

  有了資本的運作,無論是島上,還是大洋彼岸,效率都是極高的。

  同樣新的人員缺口也出現了,李勝利這邊,之前就有移民的計劃,這事也就需要報備了。

  溝通辦公室那邊之後,一條從港城到津門的海運專線,也被建了起來,人員的通道,也隱在了這條航線之中。

  因此,軋鋼廠新的三產,也就在津門港附近上馬了,廢品回收的名字不好聽,只能隨便掛了一個物資公司的牌子。

  廢舊回收,既是爽點也是痛點,爽的無非就是可以用很少的代價,換來很多的資源。

  許多資源都是國內緊缺的,而痛點就是對環境的污染了。

  但現在這年月,講環保也是很奢侈的,雖說自打七二年就有了環保的說辭,但那也只是說辭而已。

  涉及到廢舊回收,就不得不說說,李勝利發家的行當賣估衣了。

  進口舊衣物,也製造了不少的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豪。

  現在實際的條件就擺在這了,有的穿總比沒得穿要好,起碼這些廢舊物資,是正經通關的,而不是走私進來的。

  二手衣服或是估衣,就是李勝利接下來為肖虎他們籌劃的買賣了。

  這茬,雖說痛點不少,但現在的客觀條件,也是不容選擇的。

  入夏時分,太平莊的電線廠開始試車,電機廠那邊的職工培訓也完成了。

  今年,李勝利也加大可山上跟窪里,藥材換農機的額度。

  一個馬店集的軸承廠,開工之初用了大幾百女工,後續人員已經翻倍了,但遠沒達到飽和。

  太平莊這邊也是差不多的樣子,電線廠跟電機廠兩個廠子,開工之初,就需要近千工人。

  如果後期產品銷路順暢,兩個村子就不剩多少勞力了。

  土地上勞力不足,兩個村的農業機械化,也就成了不得不做的選擇。

  集體建廠、占用勞力,促進農業的機械化,可能也勉強算是一個循環吧?

  開工就意味著變化的到來,看著車間裡不斷變細、變長的紫銅線束,李勝利撫了撫身上白中泛黃的土布老對襟,這一步跨出,就沒什麼回頭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