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趙王后的惶恐

  第210章 趙王后的惶恐

  其實我沒有那麼重要。趙蔥此時很想對楊崇說出這句話,現在的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離開鄴城,但這話他卻不能直接說,直接說的話實在太丟人了。

  「哎,楊郡守力戰秦軍而大勝,勇武謀略遠在我之上,如今有你在鄴城,想來是能夠在短時間內擋住秦軍的進攻的,而求援之事迫在眉睫,也只有我能跑一趟了。」趙蔥說著自己的理由道。

  「不可,鄴城軍民只認趙將軍,趙將軍豈可輕離。」楊崇卻是不為所動,似乎這鄴城真的離不開趙蔥一般。

  「楊郡守也是我趙國的官員,又有大勝秦軍的威望,鄴城上下都是真心的欽佩楊郡守,又怎會聽楊郡守的指揮呢?「趙蔥心思閃動,嘴上說著奉承的話,在心中卻是已經想到了楊崇真正的目的。

  「楊郡守若是擔心不能指揮鄴城上下軍民的話,我可以將自己的符節印信都留給楊郡守,有著符節印信,誰敢不聽楊郡守的調遣。」趙蔥又是信誓旦旦地保證到,此時的他自認為已經了解了楊崇的心思,自然也就知道投其所好了。

  「如此就有勞趙將軍了,鄴城上下的安危就全系在趙將軍身上了。」楊崇勉為其難道。

  趙蔥的離開對於他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若是趙蔥不離開,他想要完全掌控鄴城可不容易,好在結果是好的,所以楊崇很開心。

  而在這個心照不宣的交易中,開心的不僅僅只是楊崇,趙蔥也是相當的開心,他終於可以脫離鄴城這塊絕地了,只要回到邯鄲,一切都好說,況且,他已經堅守鄴城了這麼長時間,該有的功勳也夠了,至於以後即使鄴城丟了那也不是他的責任,在他堅守鄴城的時候,鄴城可還好好的。

  在一番虛情假意之中,趙蔥帶著自己的親衛出城直奔邯鄲而去,精於騎射的趙國人果然速度很快,不過兩天的時間趙蔥就已經返回了邯鄲。

  而病入膏肓的趙王偃帶來了珍貴的好消息。

  「你說什麼?楊崇在漳水大敗秦軍三萬兵馬?「趙王宮中,生機微弱的趙王偃靠在病榻之上,蒼白髮青的臉上浮現出激動的血色,連帶著說話似乎都多出了幾分力氣。

  「是的,大王,三日前楊郡守在漳水以少勝多,打敗秦軍,殲滅近三萬秦軍,僅有桓齮僥倖逃脫。」趙蔥打仗的水平雖好只能說是合格,但講故事的水平卻是一流。

  放在在他的講述中,楊崇已經化身成為了當世名將,在楊崇的面前,廉頗只是等閒,白起也不是不能與之較量,至於秦國現在的大將,在楊崇面前更是如同那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

  「好啊,好啊,寡人果然沒有看錯人,嗯,王后也沒有看錯人。」趙王偃喃喃自語著,目光不由看向了自己的王后,還是那張清秀中帶著幾分哀怨的俏臉,正是他最喜歡的,而且現在還能幫到他了。對趙王后,趙王偃是愈發的滿意了,至於之前因為死亡的威脅而動搖的某種心思此時也漸漸平復下來。

  趙王偃覺得自己能度過眼下的難關,一如趙國也能夠度過眼下的難關一般。

  「都是大王慧眼識英雄,臣妾不敢居功。」趙王后連忙賠笑道。

  楊崇是她的盟友,楊崇所取得了成就,自然也有她的好處,對此趙王后是很清楚的,況且,眼下的她也需要趙王偃能夠繼續活下去,活到她的兒子能夠真正掌控趙國的那一天。

  此時趙王偃身上所綻放出的生機就讓趙王后重新看到了希望。

  「在寡人這裡你不用謙讓什麼,鄴城不失,鄴地九城就可以慢慢收回來,這一次,秦國終究還是要失算了。」趙王偃沉吟著,心中因為焦躁憤怒所積壓的火氣得得了輕微的消散。

  「大王,鄴城雖然暫時可保,但秦軍尚有數萬兵力圍攻鄴城,濟北軍雖然耐戰,但因為殲滅三萬秦軍一戰也是傷亡慘重,大王還需急派援軍才是。」趙蔥說出了自己的目的,說起來他還有點節操,雖說是打著求援的名號逃離了鄴城,但在回到邯鄲後,也卻是沒有忘記自己的目的。

  如果趙蔥回來之後就將求援這件事情忘在了一邊,也沒人能對他怎麼樣。

  不過,這種蠢事我可不會做,求援只是幾句話的而已,我有什麼捨不得說的,反正兵馬的事情又用不到我操心,我只是帶話的。

  而且……想到在鄴城自己所見到的楊崇,趙蔥心頭就有些寒意。

  桓齮是什麼人他太清楚了,畢竟在戰爭一開始他就在被虐,但就是這般厲害的桓齮卻被楊崇算計的死死的,著實讓他心驚。

  再想到一年來楊崇在濟北郡所做的事情,和他在鄴城城頭對自己的暗示,趙蔥覺得已經已經看到了楊崇的另一不為人知的一面。

  野心勃勃帶著強大,更重要的他還有著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事風格。

  行賄於郭開,結交於趙王后,這樣的人有心思還有能力,在未來的趙國必然少不了他的位置,成為權臣也只是必然的事情。

  這樣的楊崇,值得他去結交,甚至是討好。

  趙蔥,如果說打仗的能力只是六分的話,那麼在朝堂上的人情世故方面,他卻有著八分的能力。

  在這個世界中,只要是活著的人都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趙蔥這樣的人亦是如此。

  「援軍?」聽到援軍兩字趙王偃心頭卻是不由一沉,方才的好心情瞬間就蒙上了陰影。

  他若是能夠抽調出援軍,之前就怎會因為急火攻心而一病不起?

  「援軍很快就會到了。」趙王偃的臉色中多出了陰沉之色。

  「是。」趙蔥聞言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在離開鄴城後,他其實已經反應過來了,楊崇需要的根本就不是援軍,而是讓他離開,只有他離開了,楊崇才能真正的掌握鄴城。

  只是,在回答了這個疑惑的同時,另外一個更大的疑惑也就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中:楊崇即使能夠掌握了鄴城又能如何?鄴城真正的主人依舊是趙王,難道楊崇還能取而代之不成?

  不過這個疑問對於趙蔥來說只是無聊時的遐想而已,現在的他只知道自己已經回到邯鄲了,不管楊崇到底是怎樣的心思,反正他是已經脫離了鄴城那個危險的地方了。

  至於援軍,提一嘴的事情而已,反正現在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邯鄲的氣息果然是甜的,鄴城,已經被趙蔥徹底忘記了。

  隨著漳水之戰的大勝,籠罩在邯鄲上空的陰雲得到了緩解,眼看著趙王偃的身體越來越好,似乎已經要多出眼下的危機了。

  在這一日,趙王后在趙王偃的寢宮中,為了表現出自己貼心的她在很大事情上都是親力親為的,比如眼下清理香爐的事情。

  將香爐中的灰燼倒入木框的趙王后目光不由一凝重,在黑色的灰燼中她看到了一塊未曾被燃盡的絲帛,上邊隱約中還有著字跡。

  它是什麼時候被丟進香爐的?在疑惑中趙王后不免生出一絲好奇來,鮮嫩如蔥的手指已經探進了灰燼之中,將那塊碎片夾了出來。

  「這是……」看著指間的碎片,趙王后的目光不由一凝,本是春光明媚、陽光燦爛的時節,但趙王后卻感覺到一種徹骨的寒意,比代北的風雪更加猛烈的寒意。

  在那小小的碎片上,清晰的寫著三個字:……位於長……。

  只有三個字,但這三個字前邊的是什麼,後邊的又是什麼?趙王后並未多想已經將殘缺的三個字給補充上了:傳位於長子嘉。

  意識到的這一點的趙王后只覺得手腳冰涼,她知道手中的這塊碎片不可能是假的,猛地意識到什麼的她連忙將碎片塞進了口中,在咀嚼中面容呈現出扭曲的狀態,是因為碎片太難吃了,還是說扭曲的是她的心?

  之前趙王偃已經病入膏肓,傳位之事對於趙王偃來說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哪怕趙王偃並不情願。

  也正是因為如此,那時的趙王后有著恐懼,她很清楚,若是沒有了趙王偃,僅僅只是她自己是很難穩住自己的兒子,也就是趙國太子趙遷的王位的,所以她害怕趙王偃真的駕崩了。

  那時的她只是害怕在趙王偃駕崩後,他們孤兒寡母的掌控不了趙國的局勢,甚至被是被人推翻,乃至丟掉性命。

  在趙國,這並不算什麼離譜的事情,事關王位更迭,怎麼可能沒有腥風血雨。

  趙國雖然不像是楚國那般哄堂大笑,但該有的父慈子孝卻是一點不缺,在七國之間,論到王位傳承的血腥程度,趙國絕對能夠排到前三。

  趙王后固然因為出身而見識不足,但她能夠從一倡家女成為一國王后,又豈會是笨人,所以她能夠看清局勢。

  但當時的她只是擔心趙王偃駕崩後他們母子掌控不住局勢,哪曾想到趙王偃竟然想著傳位給長子趙嘉,而不是她的兒子。

  一個被廢的太子固然已經很悲慘了,但起碼還能活下去,但一個不能登上王位的現太子又是怎樣的命運,那還用想嗎?

  趙嘉這個前太子固然被廢了,但現在還活的好好的,可她的兒子呢?若是趙嘉真的即位了,可能容下他們母子?

  一想到那塊碎片中的信息,趙王后就控制不住心中的寒意,目光轉動間已經看向了窗外,在那裡,趙王偃正在宮女的攙扶著緩慢的活動著,自己真的要活過來了。

  但此時趙王后卻只希望趙王偃去死。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趙王偃也是想著讓她去死的。

  心中冰冷的趙王后難掩恐懼,但這種恐懼又迅速的變成了憤恨,她恨趙王偃,一如之前她一直感激趙王偃一般,只是現在的恨意甚至比曾經的感激更深、更重。

  之前的趙王后怕趙王偃駕崩,現在的她卻只嫌趙王偃能夠繼續活著。

  「我絕不能坐以待斃,不為我自己,也要為了遷兒。」趙王后思索著、掙扎中,陰晴不定的神色中逐漸轉化成了笑意。

  她這個王后也是能夠做很多事情的。

  無能為力?當趙王后覺得自己能夠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桓齮卻是什麼也做不了了。

  面對鄴城,哪怕還有著數萬兵馬在手,但桓齮卻是無能為力,鄴城與楊崇,在他面前已經變成了不可戰勝的存在。

  「這一場戰爭是我輸了。」桓齮看著遠方的城池,他已經意識到他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哪怕他還有數萬兵馬,但已經無能為力了。

  他已經不可能在楊崇的手中奪取鄴城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國的援軍將會趕來,在兵力相等的情況下,他憑什麼攻取鄴城這般城高池深的城池。

  「但我現在還不能退兵,我若退兵,壓力就全轉移到王翦那邊的西線戰場了。」桓齮自語道。

  在這一年的戰爭中,秦軍的攻擊目標主要是閼與和鄴城兩地,兩人所用的兵力相當,其實是存在競爭關係的。

  自從蒙驁卸任上將軍的位置後,秦國就只有將軍而沒有上將軍了。

  隨著秦王政的親政,沉積了數年的秦國逐漸需要改變了曾經的戰爭模式了,在昭襄王時期,秦國奉行遠交近攻的測錄額,攻伐目標是步步蠶食六國、削弱六國。

  時至今日,秦國已經完成了這個目標,已經將六國削弱到了極致,齊國閉關自守,趙國失去祖地晉陽,楚國三遷都城,韓國只剩一隅,魏國雖說依靠兼併宋國緩了一口氣,但已再也不曾重現當年勇武。

  面對這樣的局面,發動滅國大戰對於秦國來說已經可以實行了。

  而為了完成滅國的目標,秦軍需要一位真正的統帥,就像是當年武安君白起那般的統帥。

  在秦軍的中年將領中,地位、實力最強的就是桓齮與王翦,兩人資歷相當,戰功也差不多,誰能繼任上將軍的位置,誰就能主導未來的滅國大戰,完成前人所不能完成的壯舉。

  所以在這一場戰爭中,同樣也是對桓齮與王翦的考驗,考驗兩人誰能勝任上將軍的位置。

  只是現在,桓齮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不可能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