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道不同不相為謀
而當對面的那個書生,就是他認為的自己的好友,應該有跟自己一樣的想法。
應該跟自己一樣覺得陳寒的改革變法就是毒瘤。
如果沒有陳寒的改革變法的話,他們這些讀書人尤其是考中了功名的這些讀書人,現在可以過得相當滋潤。
而他們過的滋潤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有許多大地主階層會將他們的土地掛靠在自己的名下。
就光是靠著這些掛靠的土地收的提成,讀書人就不需要去幹什麼,只需要安安心心的讀書,只要好好的參加科舉考試就行。
但如今陳寒的改革卻改變了這一切。
所以他的內心深處是跟那個李江一樣的,非常痛恨陳寒的改革。
甚至想著如果有人能夠站出來,痛斥陳寒的那些改革變法,讓社會恢復到之前的那副樣子。
恢復到讀書人依舊非常尊貴的時代的話,那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呢。
尤其是當李江站在郭妃雪的面前痛斥陳寒,現在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他的破壞力更大。
這使他深深共鳴,因為他希望有人能夠一起來痛斥陳寒的這些行為,能夠把陳寒從神壇上面給拉下馬來。
也正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現在即便是自己沒有被郭妃雪給抓起來,他依舊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雖說李江在他的心裡也不是那個有能耐的人,但是李江至少能夠站出來去批評。
故而現在聽到好友這麼一說,楊姓書生立刻像踩著了尾巴的貓一樣跳了起來。
「你簡直是胡說八道,我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想法,我絕不是以鄰為壑之人。
我贊同李江的說法,是因為他說出了我心裡邊所想,我也不是認為陳寒的改革變法就一定是錯的,只是覺得他現在這樣沒有人去約束,今後一定會更壞。
只是覺得……覺得……」
他話說不下去了,因為說到後面他自己都有點不相信自己說的。
其實他認同李江的說法,覺得陳寒將來一定會變成那些貪官污吏。
他要扣一個帽子在陳寒的頭上,這樣才好引起所有人的關注,這樣才能拉所有人下水。
楊姓書生這樣說,別說他自己不相信,連邊上那些朋友此時聽到書生跟楊姓書生這麼較勁也聽出來了。
其實這個楊姓書生一門心思,就是想要給陳寒扣個大帽子。
然而這個帽子他不僅沒有扣好,反倒是給人家書生抓住了毛病。
那書生振振有詞說道,「我不知道你為何要那麼痛恨國公爺的改革,但我仔細想了想啊。
雖說之前那些地主將土地掛靠在咱們名下,咱們能夠拿到一點錢財,但是相較於如今的好環境而言,那點錢財顯得微不足道,並且來路不正。」
在座的書生看向他的時候,眼神變了變,然後繼續聽他說下去。
「如今咱們雖不能從掛靠土地上面得到一點利益,但就我自己家的情況而言,我可以跟你說一說。
首先我的家人能夠將土特產拿到街上去販賣,由於收入並不是特別高,所以賦稅都不需要交。」
這一點大家是知道的,因為陳寒的改革規定收入不足五兩的,就算是做買賣也不需要交付稅。
五兩到十兩的才要交一點點,即便是做買賣的賦稅提高了十幾二十倍,可是陳寒也給予了相應的一些規定。
充分的讓老百姓做買賣的時候,不需要擔心要交高額的賦稅。
就這一點來講,就讓那些個想做點小買賣,但是又擔心被官府索要高額付稅的小老百姓,有了種地之外的額外收入。
這樣的改革讓老百姓們舉雙手歡迎。
接著他又說道:「這第二個就是如今隨著咱們寧波城經商環境越來越好,現在越來越多的買賣能雲集在了咱們寧波城。
不說別的,就你所使用的筆墨紙硯,如果是之前的話要多少錢,而現在因為咱們寧波城越來越多的買賣人之後,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這一點在場的讀書人是非常有發言權的,在古代想要供一個讀書人是非常困難的。
就因為筆墨紙硯的費用並不低,家裡要是沒有一點積蓄的話,光是這些東西就能夠讓一個殷實的小家庭破產,所以讀書人才那麼少。
這麼一說,坐在邊上的幾個讀書人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韓兄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如此。之前咱們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如今經過這麼一提醒,我倒是發覺,之前買一支狼毫筆需要十枚大子,現在只需要五枚。」
這個話題一開,立刻就引起了不少的話題。
之前的確這些讀書人沒有去注意到這個問題,現在這麼一想,好像還真就像這姓韓的書生說的。
因為越來越多的買來人云集在寧波城,一項買賣突然多了很多的生意人,那自然價格就往下降了。
而如今寧波城,之所以會吸引這麼多做生意的人過來做買賣。
沒有別的,就因為這裡有陳寒吩咐寧安長公主成立的大名銀行,可以以非常低的利息貸款做買賣。
並且原本就生意人扎堆,經過這麼一宣傳之後,大家更樂意匯聚到了此地。
姓韓的書生抓住了這一點之後,立刻就發動了自己的攻勢,「而你遠遠沒有看到這些,你總覺得自己的目光長遠。
總覺得自己是個讀書人,並且考中了秀才就應該有人三顧茅廬,將你請出山去做大事,可卻從來不會看到眼前的小事。
甚至你根本就不知道,因為國公爺的這些改革,如今在整個寧波城,甚至在整個東南所引起的連鎖反應。
你可能都不知道,因為國公爺的改革,買賣人現在不說登堂入室,但也可以光明正大。
在官道要衝之地,老百姓也可以擺擺小攤子,改善改善家裡的條件。
這些東西你完全都沒有去在意過,然後就一味的要求國公爺一定要按照你們所想的來做事。
比如交出權力,比如把讀書人的地位再次提高。
就因為國公爺將讀書人的地位壓下去,所以像你們這種人就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想要去要求國公爺能將你們抬高起來。
如果沒有按照你們所說的,你們就要在下邊詆毀,然後扣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到國公爺頭上。
以期引起老百姓們的共鳴,和你們一起來討伐國公爺。
只是可惜你們的陰暗心理沒有得到滿足。」
楊姓書生沒有想到韓姓書生身為自己的朋友,居然這樣說自己。
雖然說這些說的都是對的,自己的確是這樣想的。
可是楊姓書生心裡想:我再怎麼樣去爭取也是希望能夠提高咱們這些讀書人的地位,你身為讀書人卻要這樣來貶低我,是何意?
韓姓書生一下就知道楊姓書生心裡在想什麼,當即就說道,「我也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
你就是覺得我也是讀書人,為什麼對你想提高讀書人地位這件事情這麼的反感。
你甚至覺得,我這種人就是讀書人當中的敗類叛徒。」
韓姓書生雖然這樣說,但是其他人似乎並沒有去這樣想。
因為其他人甚至都覺得韓姓書生說的是對的。
這個楊姓書生永遠只想著讀書人的那點事,可是多少讀書人心中陰暗的很,根本就不是真心想要為百姓著想,反而是想要滿足自己那點小九九。
所以說自己等人不是什麼特別高大上的人,也不是聖人一樣,一味的嚴格要求自己,而對老百姓們心心念念。
他們做不到。
但是捫心自問,既然人家陳寒做到了,咱們是不是不能去抨擊別人,即便你不在背後表揚,是不是也可以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情。
甚至在明面上你可以夸一夸,因為這不損害你的人格,也不會讓人覺得你是溜須拍馬。
因為人家陳寒的確值得這樣的誇獎,這是一個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時代受益者應該做的事情。
其他人順著韓姓書生的說法說道,「我也贊同韓兄所說,雖然陳寒的改革的確讓咱們這些讀書人最難受。
你們也知道我家道中落,原本是要靠著我這個秀才的功名,從地主老爺們身上拿到一點錢財補貼家用。
但因為國公爺的改革,沒有了這樣的便利。
但是因禍得福,因為我家剛好在交通要衝之地,故而可以做些買賣。
之前我們乃是讀書人家,對這做買賣嗤之以鼻,同時我們的戶籍也不允許我們做買賣。
所以即便看著路上如過江之鯽一般的行人,我們也不能從他們身上賺取一枚銅錢。
可自從國公爺的改革之後,我們家裡的人也改變了想法,不再覺得做生意是一件可鄙之事。
甚至覺得之前想法過於迂腐,只要能把日子過好,只要不偷不搶,光明正大以誠信做買賣,那便能收穫別人的贊同。
而我家裡也的確是做到了這一點,在做買賣的時候童叟無欺,真誠對待每一個上門來的客官,以此收穫了諸多的錢財,從此家中不再拮据。
我也覺得當初自己過於迂腐,覺得聖賢道理教導之下的我們怎能沉浸於銅臭之中。
可現在我卻完全改變了這種想法,正如韓兄所說,一切都因為國公爺的改革,讓我們這些人想法得到了改善。
甚至讓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們在得到了這麼多好處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這一切都源於國公爺,而我們卻對他提出那麼多的要求。」
說到這裡的時候有不少讀書人也慢慢的圍了過來,因為他們的包廂並沒有關門,外邊的讀書人聽到他們的議論之後也都走了進來。
聽到他們的言論之後也紛紛表示贊同,沒有其他的就因為現在,即便沒有了明面上的那些好處,但其實暗地裡邊因為改革變法所帶來的便利,也讓不少的讀書人都得到了應有的利益。
這些東西他們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並沒有去排斥陳寒的改革變法,反倒是很贊同。
只不過有些一個頭腦打結的人,非常的可惡。
明明他們得到了很多的好處,可是呢,越是反對的就有他們這些人。
沒有其他的想法,其實就是像韓姓書生說的那樣羨慕嫉妒恨。
尤其是像李江那樣的人。
之前他們在街上就已經聽說了,李江居然直接對人家郭妃雪說,唯有嫁給他才能得到幸福這種話。
能說出這種話來的人,簡直就是腦袋裡邊有縫。
也不看一看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不是在這裡貶低一個讀書人的價值,而是要告訴那個李江,你算哪根蔥?
居然敢在人家郭妃雪面前說,他要比國公爺偉大的多。
走進來的一個讀書人聽到韓姓書生的話之後,立刻歡呼起來:「說得好,這位兄台說的太好了,我們一早就有這種想法。
雖說說咱們都是讀書人,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像那個你們說那個李江那樣,不知道感恩,還以為自己受到了多大委屈一樣。」
另外一個讀書人立刻就補了一句,「誰說不是呢?明明自己已經受到了很好的待遇,即便沒有了地主掛靠土地,可是只要做點小買賣,也能養家餬口。
可有些人還真就像是永遠不可能脫掉自己這身衣服一樣,拉不下這個臉去做小買賣。
其實現在在寧波城這個地方,做點小買賣又算得了什麼?
老百姓們不會因為你做了點小買賣,就覺得你這個人丟了讀書人的臉面。
反而會贊同我們這樣的人識時務。
就連很多老學究,在聽完了國公爺的改革之後,也認為不應該這般古板。」
眾人都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思想有覺悟之人,而不是一味的抓著所謂的讀書人的這個身份古板,並且還不知悔改。
楊姓書生被韓姓書生以及那些讀書人這樣的懟了一下之後,氣的不行。
他原本是很相信李江說的那套,因為李江說出了他心中所想啊。
大家看到這麼多人都贊同韓姓書生的想法之後,他更是氣的,哼了一聲,接著摔了一下門就走了。
甚至走到門口之後,還回過頭來看了眼在場的這些讀書人,留下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