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 請父皇罷彭王右衛大將軍之職
「陛下,陛下,臣冤枉啊!」元萬頃像是終於反應過來一樣,被兩名千牛衛拖著,竭力的掙紮起來,但還是被快速的拖出了乾陽殿。
在離開乾陽殿的最後一刻,元萬頃終於看到了金階之上,皇帝冰冷的眼神。
還有坐在皇帝身邊,滿眼無奈的武后。
武后雖然執掌朝事,但她是代執,她所有的權力全部都是皇帝賦予的。
私下還好,但一旦在公開場合,皇帝作出決定,武后一旦反對,朝臣立刻就會站出來要求廢后。
這樣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當年的上官儀,後來的郝處俊,都是這樣的人物。
只不過相比於上官儀,郝處俊看的更清楚,皇帝是要用武后來穩定朝政,從來沒有廢她的意思。
但是用武后來穩定朝政歸穩定朝政,武后一旦出格,皇帝一個眼神,郝處俊立刻就站出來制衡武后。
如今也是一樣,當皇帝當眾在大殿上,下令斬首元萬頃,武后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就如同當年皇帝在大殿上直接下令斬首劉禕之一樣。
北門學士的兩位首腦,先後被皇帝當殿下令處斬。
元萬頃的目光忍不住的落在了李旦的身上,李旦的神色漠然,目光平視,但卻絲毫都沒有落到元萬頃的身上。
元萬頃迅速的從台階上落下,他看到了無數驚駭的目光,還有崔知溫,崔知悌,崔謐等人痛恨的眼神。
最後,乾陽殿徹底的消失在元萬頃的眼中。
……
「不,我不要死,我不……」元萬頃痛苦掙扎的聲音從殿外傳來,但突然間就徹底消失。
李絢突然渾身一寒,下意識的轉身,躬身,恭敬的拱手,面色肅然。
李絢不知道殿中多少人和他一樣模樣,但都知道,所有人都想清楚今日發生所有一切的前因後果。
所有人都以為皇帝會繼續在後宮休養生息,但突然間找到了同安太夫人崔氏和鄭七娘的遺體改變了一切。
臘月十二,同安太夫人崔氏攜帶孫女鄭七娘,在大雪天登嵩山,最後不慎跌落山崖而死。
雖然說人們不知道這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但他們知道,那一夜,相王李旦也在嵩山。
皇帝有旨,嵩山正月十五封山,但是在正月十五之前,除了山頂之處,是不禁止百姓上山祭拜的。
更何況大雪之夜,就是再勤勞的人,也會在那一夜早早歇息。
誰知道崔氏會突然登山。
但是那一夜,李旦就在嵩山。
很難說崔氏登山和李旦有什麼關係。
但若是說全無關係怕也是沒有多少人信。
更別說在那之前,鄭家和相王府,更是差一點直接聯姻。
這件事還鬧出了極大的風波,相王府幾乎所有的臣子在那一陣都被東宮趕出來洛陽。
不過雖然如此,但若是說崔氏的死和李旦有什麼關係,那也胡亂攀扯。
李旦畢竟是相王,崔氏就算是要做什麼,也不會太過分,李旦也不會被逼到殺人的地步。
所以有極大的可能,是崔氏在大雪天登山,然後一個不小心跌落山崖。
不過鄭家和相王畢竟有過一旦糾葛,之前兩家的私定婚約,更是讓鄭家和相王都丟盡了臉。
好在李絢及時到將婚書燒了,不然就麻煩了。
事情總歸是和相王有些關係。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鄭家,還有崔家和盧家,難免會有所抱怨。
這件事情,崔氏已經摔死,那麼他們抱怨的目標只能是皇室。
不能是皇帝和武后,不能是太子,那麼便只有相王了。
而今日,為了平息崔盧鄭三家對李旦的怨念,今日,皇帝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斬了元萬頃。
畢竟在這件事情當中,元萬頃來回奔走,崔氏的死,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殺了他為崔氏賠罪,毫不過分。
……
大殿當中,轉過身,對著皇帝拱手的群臣越來越多。
皇帝處置事情還是公道的,元萬頃被斬,竇玄德被罷為庶人,流放崖州,都是處置。
其他的,薛元超升尚書右僕射,裴炎升中書令,這是對河東世家的安撫。
王德真升侍中,韋待價任禮部侍郎,蘇良嗣任刑部侍郎,是對關隴世族的拉攏。
劉景先出身河北邯鄲,他的父親劉祥道是前相,門生遍及天下。
更甚至於李敬玄罷右相,升太子少傅,劉景先繼任宰相,何嘗不是允許河北世族在中書的權利輪轉接替。
河北世家一樣被安定。
那麼就剩下崔盧鄭三家。
皇帝做的不是安撫,而是打壓,免去了崔知溫的同中書門下三品,這樣他們就是再鬧,也鬧不出什麼大的風波來。
這件事情已經在皇帝的手裡逐漸的被控制住了。
李絢的目光低垂,眼底深處,閃過深沉的思索。
……
「諸卿。」皇帝開口,滿殿靜謐。
皇帝滿意的點點頭,開口道:「諸卿為政處事,當以忠君愛民為先,當政以德,禮法並用,如此才能為天下先,為天下表率,朕方能欣慰。」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群臣同時低頭。
如今這件事當中,相王或許有錯,但皇帝已經以最大的程度進行責罰。
元萬頃被斬首,不吝於當年商鞅變法,太子傅虔贏被受劓刑,甚至要更加酷烈。
皇帝已經將能做的事情做到極致,其他人便是要怪,也沒辦法。
「如今左司郎中空缺,耽擱不得,傳旨,恆州長史蘇瑰,升任左司郎中。」
皇帝略微沉吟,接著開口道:「弘文館學士杜審言調任中書舍人,太子崇文館學士楊炯,調任弘文館學士。」
「臣等領旨。」杜審言,楊炯同時站出拱手。
李絢輕嘆一聲,如此,武功蘇氏,京兆杜氏,弘農楊氏,全部都照顧到了。
皇帝如此算計,任何人都再難掀起多大的風雨。
……
李治抬頭,看向乾元殿外,沉聲說道:「今日便到此吧,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陛下萬壽無疆。」群臣同時拱手。
等到眾人抬起頭的時候,皇帝,武后,李顯,全部都不見了蹤影。
李絢目光收斂,轉身看向姚崇和李昭德,沉沉的嘆了口氣。
姚崇微微拱手,然後轉身離開。
李昭德則是已經先一步消失在殿門方向。
李絢無奈的搖搖頭,鄭家的這件事情,他算是被皇帝推到了最前面。
崔氏之死,皇帝雖然處置了許多,但是世家之輩,終究有怨氣難消。
元萬頃已經死了,這個時候代出現在鄭家的李絢,難免要被眾人針對……
「王爺!」蘇良嗣走到了李絢身邊,低聲說道:「東宮那邊還有事情,一起去吧。」
「嗯!」李絢深吸一口氣,跟著蘇良嗣一起出了大殿。
四周眾人,不少都從李絢和蘇良嗣的身上掠過。
拋開今日諸相調動,尚書任職,其實蘇良嗣從雍州司馬,太子率更令調任刑部侍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意味著東宮日後會更加的介入朝政。
很多人的臉色凝重起來。
東宮越來越多的介入朝政,難免不會和天后發生衝突。
太子即便是仁厚寬宏,但也難免有廢太子之事。
這日子越發的難過了。
「王爺,崔大夫之事?」蘇良嗣壓低聲音,目光逼向一名對面就要走近的官員。
那人立刻停步,退在一邊。
李絢微微搖頭,低聲道:「停下吧,一個中書令足夠暫時滿足裴相的野心。一切終究是陛下之意最大,太子還需要耐心等待。」
蘇良嗣輕輕點頭,面色贊同。
今日皇帝臨朝,看上去身體還不錯,原本有些動盪的人心,立刻就徹底的安穩了下來。
禮部尚書之職,本身便是皇帝可以一言而斷之事,只不過皇帝放出來讓朝野各派爭奪,同時把人們的注意力,也從關心皇帝身體健康,轉移到禮部尚書之上。
的確是很精妙的手段。
而今日,諸相調動,恐怕便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一切的根源,是這場禮部尚書爭奪的失控。
皇帝為安定天下世家之心,這才順勢提拔了一大堆人,順帶斬了元萬頃。
裴炎做了中書令,對尚書左僕射就沒有那麼渴望。
如果現在這時候,他們還繼續推動崔謐彈劾裴炎,崔謐未必會彈劾裴炎不說,他也彈劾不動他,畢竟是新任中書令。
而且元萬頃已死,那些彈劾的罪名已經有人擔了,對裴炎難以有害。
至於說反過來,裴炎彈劾崔謐,人家剛死了堂姐,皇帝和武后未必樂意動手。
不管如何,這一次都很難最終如願。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上講,也未必就沒有奏效,皇帝如此雷厲風行,恐怕多少也是有些看透了裴炎的野心。
所以,元萬頃之死,武后最終會怪罪到誰的頭上了?
……
貞觀殿外,李旦沉沉的叩拜在地。
貞觀殿內,李顯和武后小心的攙扶著渾身大汗淋漓的皇帝坐在御榻之上。
二人親手幫皇帝卸下冠冕,脫下衣袍,皇帝則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隨即,一件竹鎧出現武后和李顯的眼中。
等到竹鎧被徹底卸下,皇帝這才長長的鬆了一口氣,然後無力的向後躺倒。
武后和李顯趕緊扶住皇帝,將他平躺放在御榻上。
李治費力的抬眼看向李顯,低聲說道:「你現在知道錯了嗎?」
李顯微微一愣,隨即面色沉重的倒退幾步,跪在地上,俯首道:「兒臣知錯。」
「哪裡錯了?」皇帝言語之間,厚重的帷帳落下。
能夠勉強看到,武后和幾名內侍幫助皇帝脫下外衣,擦拭身體。
李顯叩首道:「兒臣不該和四弟相爭,以至於造成今日局面。」
「爭還是要爭的,而且你控制的也不錯。」李治深吸一口氣,說道:「你錯在沒有在時候果斷的拿下崔氏和元萬頃,若他二人早日被除了,也就不會有之後的事情了。」
李顯微微一愣,隨即眉頭一條,恍然明白了過來,他沉沉的叩首在地:「是兒臣錯了。」
李治微微的鬆了一口氣,輕聲開口道:「記住,任何人想要慫恿四郎搶伱太子之位,你都可以直接斬殺,這是朕給你的權力。」
「喏!」李顯再度叩首。
「關鍵時刻,你可以直接動用彭王。」皇帝神色平靜下來,在李顯難以置信的眼神中,輕聲道:「讓他調動右衛入城。」
「父皇……」李顯忍不住失聲的打斷了李治,咬牙道:「兒臣斷不會如此,請父皇罷彭王右衛大將軍之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