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8.第1374章 永隆二年,元旦初一,朝局大

  第1374章 永隆二年,元旦初一,朝局大變

  永隆二年,正月初一。

  卯時正,開化坊諸王府同時開門。

  十幾位身穿紫色蟒袍的親王,嗣王,郡王同時走出大門,然後翻身上馬,在韓王李元嘉的引領下,朝著坊門而去。

  李絢目光回望,劉瑾瑜,還有歐陽氏,都在站在門前眺望。

  李絢微笑點頭,然後轉身看向前方,整個人面容瞬間冷肅。

  嵩山煉製延命丹藥的事情,李絢有很多後續都沒有和劉瑾瑜講,好不容易才讓她安心下來,李絢也沒想讓她再提醒吊膽。

  很多事情稍微有所偏向,就會有天翻地覆,甚至是生死兩難的分別。

  就比如,眼下沒有用曹王,琅琊王的五臟煉藥,皇帝和武后究竟知不知情。

  皇帝想來是不知情的,若是他知情,也就用不著做這些遮掩之事。

  但若是他不知情,那麼在他的心底,他就是在用曹王,琅琊王的五臟煉藥,人心血腥啊!

  那麼武后,武后知不知情。

  這味藥的改良,究竟是鍾道人自己做的,還是武后也知道詳情?

  如果說武后不知情,她同樣也在利用宗室五臟煉藥。

  當年的賀蘭敏之,如今的武承嗣,都會成為這藥中之人。

  甚至如今的李絢,關鍵時刻也少不了要走一遭,就看皇帝和武后什麼時候需要了。

  如果說武后知情,那麼嵩山煉藥,就是赤果果的對李唐宗室有計劃的屠殺。

  明明知道煉藥沒用,還一個個都將李唐王族都送過去,而且這些還都是皇帝同意,最後三法司審明正殺的。

  今日如此,那麼以後呢。

  還會有多少人會被同樣的送進煉丹爐。

  此外,還有李絢的事。

  李絢這一次之所以會察覺到嵩山的貓膩,就是因為佛門窺基和尚的提醒。

  之後韋玄藏和盧照鄰的認可。

  後面兩者,李絢不懷疑他們兩個,但窺基和尚,李絢總覺得,他是武后的棋子。

  這件事情,皇帝沒有動窺基和尚,也沒有必要動,但武后卻是能夠動得了的。

  若讓李絢知道這件事情,乃是出自於武后的算計,那麼武后究竟在算計的是什麼?

  李絢知道了這件事情可能會損及到霞兒的性命,那麼他要做的,就必然是找到煉丹之處,然後毀了他煉丹之處。

  若這本身就是一個算計,那麼在李絢動手的時候,被人抓住,那麼他這個朝廷嗣王,邏些道大總管,右衛大將軍,太子賓客就都別做了。

  妄圖窺伺皇帝生機,光是這一條,就已經足夠將他送上黃泉路了。

  李絢一死,李顯在朝野的力量就會被大大削弱,甚至皇帝布局的李絢在西,裴行儉在東,挾制扶持李顯的計劃就會徹底破產。

  這才是整件事情最大的布局。

  這裡面,霞兒的命,李絢的命,還有他家裡所有人的命,就都已經擺上了棋盤。

  可惜,就連武后都沒有察覺李絢別有後手,竟然已經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但這並不意味著整件事情就已經完了,武后的算計還在繼續。

  等到今年九月,搞不好還有一場風波。

  劉瑾瑜如果按耐不住,怕是依舊少不了要出事。

  這也是為什麼李絢沒有後續的這些麻煩告訴她的原因。

  剩下的事,李絢一個人處理就足夠了。

  但首先要能夠佐證李絢判斷的,就是武承嗣究竟會不會死。

  如果武承嗣死了,那麼就說明武后並不知道這延命丹藥的秘密。

  當然,這並不影響武后的算計,甚至還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當這丹藥練成之後,武后會不會讓皇帝去吃,吃了是賭命,不吃就是弒君了。

  如果武承嗣沒死,那麼就說明武后知道這延命丹藥的秘密,剩下一切都是算計。

  而這同樣帶來一個問題。

  那就是丹藥練成之後,武后會不會讓皇帝去服食,不吃就是賭命,吃了,就是在弒君。

  武后的心思,歷來都很難讓人看的清楚,尤其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

  皇帝垂危,帝位更迭。

  朱雀大街之上,金吾肅立,紅燈高掛。

  李絢手按在腰間的八面漢劍之上,神色肅穆冷冽。

  沒錯,皇帝就在今年了。

  起碼從宮中如今傳出來的訊息,還有其他種種跡象都說明了這一點。

  不然的話,鍾道人的延命丹,也不至於這麼快要練成。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諸般事務,諸樣人物,都要開始為這件事情做準備。

  若真到了最後關頭仍舊一無所覺,那麼死了,也就是該死。

  ……

  朱雀門下,群臣停步。

  旌旗招展,槊刃林立。

  左千牛衛大將軍王及善,右金吾衛大將軍薛孤吳,一左一右分別站於宮門兩側。

  宮門之外,以劉仁軌,薛元超,劉審禮,裴炎,趙仁本等人為首諸相。

  以竇玄德,崔知悌,劉伯英,歐陽通,黃仁素等人為首的諸尚書寺卿。

  下屬侍郎,少卿,都站於其後。

  諸王站在右側,軍中諸將站於諸王之後。

  其中就有右屯衛大將軍孫仁師,左驍衛大將軍史暕,左衛將軍王孝傑,右衛將軍丘貞沐,右領軍衛將軍黑齒常之,左武衛將軍李多祚,右武衛將軍論弓仁等等,超過一半都是李絢麾下邏些道的眾將。

  只可惜李絢這位右衛大將軍是在諸王的隊列之中。

  再更後方,還有諸番邦國使,國子監學子,致仕老臣等等。

  所有人全部肅然低頭,等待大朝開始。

  「咚咚咚!」五更鼓響,宮門大開。

  「正月初一,皇帝早朝,群臣恭賀。」

  內侍高喊聲中,無數群臣拱手,邁步向前走去,一直進入太極殿中。

  ……

  太極殿中,李絢站在右側第二排,諸王的位置之中,微微垂首。

  一身紫色的蟒袍,神色無比肅然。

  目光平靜環視,左側第三排,群臣中間,黃門侍郎王德真就在那裡。

  今日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趙仁本致仕,王德真拜同中書門下三品。

  從去年九月底李絢等人歸朝,一直拖延到現在,皇帝就是為了給多年一直主持正旦大朝的趙仁本一個體面點致仕。

  李絢的目光輕輕從趙仁本的身上掠過,落在了劉仁軌的身上。

  過了今日,等到朝政再開,便是劉仁軌遞交致仕奏本的時候。

  原本這個奏本應該在去年九月,趙仁本致仕之後,劉仁軌便遞交上去的,但因為趙仁本所以一直拖延到了今天。

  不過仔細來說,這裡面更多的或許還是因為越王謀逆的事情。

  皇帝在那個時候,便已經察覺到了越王在謀逆,或許他預先便已經準備好了要對尚書右僕射李敬玄動手,這樣,劉仁軌這個尚書左僕射就得留下。

  劉仁軌致仕,怕是得等到皇帝嵩山封禪結束了。

  那個時候,或許……

  一聲高呼突然從太極殿門口傳來:「聖人到。」

  李絢立刻雙手捧象牙笏,低頭看向腳尖,神色肅然。

  殿中群臣全部躬身垂首,躬身站立。

  一身黑色金邊九龍九章袞龍袍的皇帝,頭戴白玉十二旒,面色肅然的走到了高台御榻之上坐下。

  一身黑底金絲鳳袍的武后,賢淑的在旁邊坐下。

  九蟒九章弁服的李顯,頭戴黑色九梁冠,站在台階第一階梯之上。

  下面是相王李旦。

  ……

  皇帝大袖一揮,一名三旬年紀的內侍省典議拱手向前站出,隨即高聲喊道:「聖人至,眾臣行禮,趨。」

  李絢立刻跟隨諸王一起向前半步,然後臉色肅然的單膝跪倒在地。

  脫鞋舄,解佩劍。

  雙膝跪地,大禮跪拜,同時高呼:「臣等拜見陛下,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內侍省典議肅然高呼:「興!」

  「謝陛下!」李絢隨眾臣起身站立,雙手垂落,目光肅然。

  白髮蒼蒼的侍中趙仁本,神態輕鬆的從群臣之上走出。

  站立殿中,趙仁本躬身,中氣十足的開口道:「臣,侍中,趙仁本啟奏,永隆元年,風調雨順,四季輪轉,百姓安樂,諸業順暢,臣以天下臣民,啟祝陛下萬壽無疆。」

  皇帝高坐其上,白玉冕旒輕輕晃動。

  皇帝的目光在群臣身上輕輕掠過,每一個臣子都感到一陣沉重。

  永隆元年兩件大事,李絢以邏些道大軍,攻破吐蕃國都邏些,押送吐蕃國主赤都松贊進京;越王李貞,兵部侍郎蕭德昭謀逆。

  牽連兩人,禮部尚書武承嗣出京,尚書右僕射李敬玄出京。

  到了今日,朝局終於要大變了。

  李治微微抬頭,內侍省典議再度站出……

  大朝的禮儀,繼續一項項的進行。

  侍中承奏,皇帝宣制,群臣恭賀,千牛舞慶,諸州獻瑞,諸蕃進貢。

  今日大朝,一切如常。

  吐蕃已滅,突厥降服,四海諸國無敢抬首以窺龍顏。

  終於,趙仁本再度上前,一個人跪倒在大殿中央,手捧記章,沉聲道:「啟奏陛下,賀獻瑞訖,大禮已畢!」

  群臣的目光同時落在趙仁本的身上。

  就聽御榻之上,皇帝輕聲開口:「裴卿!」

  「喏!」裴炎站了出來,站到了群臣右首之上,原本趙仁本的位置上。

  李顯上前一步,從一旁侍者捧著的托盤裡,取出一封聖旨,遞給裴炎。

  裴炎肅然躬身,接過聖旨,然後轉身,看向趙仁本,隨即展開聖旨,開口道:「惟永隆二年,歲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戲!

  方藉嘉猷,養老乞言,實懷虛想。

  七十致仕,本為常人。

  至若呂尚以期頤佐周,張蒼以華皓相漢。

  高才命世,不拘恆禮,遲得此心,留情規訓。

  侍中,陽武縣公趙仁本。

  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集。

  多年辛勞,今授天水國公之爵,實封三百戶。

  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別遣侍臣,就第詢訪。」

  「臣多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趙仁本沉沉叩首。

  趙仁本致仕,群臣的目光落在裴炎身上,這一刻,權位交接。

  裴炎繼續拿起一封聖旨,開口念道:「惟永隆二年,歲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戲!

  ……

  刑部尚書,冠軍大將軍,昌邑縣開國公劉柏英。

  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集。

  多年辛勞,今授山陽郡開國公之爵,實封三百戶。

  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別遣侍臣,就第詢訪。」

  「臣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六旬出頭,身材高大的劉伯英,神色輕鬆的走了出來,然後在群臣無比詫異的眼神中,跪拜叩首。

  剛剛上任一年多的刑部尚書,致仕了。

  今日之前,誰都沒有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