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屆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1927年3月6日,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省的一個小鎮阿拉卡塔卡,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就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馬爾克斯的父親是當地郵電所的報務員,兼做醫生。母親是一位上校的女兒。馬爾克斯從小就跟著這位上校長大。

  外祖父的性格善良而倔強,思想激進,外祖母則時常給他講神話傳說和鬼怪故事,這些童年的經歷都為他日後走上文學創作之路打下基礎。13歲時,馬爾克斯跟隨父母遷居首都波哥大,就讀於教會學校,後來考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加入自由黨。

  馬爾克斯從小熱愛文學,尤其對歐美名家作品情有獨鍾。1947年,馬爾克斯還在大學攻讀法律,卻偶然間受到卡夫卡的《變形記》的啟發,創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第三次辭世》,發表後獲得好評。

  1948年,哥倫比亞爆發內戰,社會大亂,馬爾克斯也不得不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先後為《宇宙報》、《先驅報》、《觀察家報》、《時代報》和《神話》、《家庭》等報刊撰稿,擔任記者或編輯,還曾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及古巴拉丁美洲社駐波哥大記者、駐紐約分社副社長和駐聯合國記者,寫過大量通訊報導、評論文章和報告文學。

  這期間,他的作品也不斷見諸報刊,包括長篇小說《枯枝敗葉》(1955),描寫小鎮馬孔多歷史變遷;中篇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用質樸的風格刻畫一個徒勞地苦等補助金的退休上校;長篇小說《惡時辰》(1962),由30多個片斷組成並再現一個小城的各類人物、事件,還有短篇小說集《格蘭德大媽的葬禮》(1962)等。其中不少短篇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劇本搬上銀幕。

  1961年,馬爾克斯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1967年轉而移居西班牙的巴塞隆納,以後又曾數度回國和移居墨西哥,直到1984年2月,他才重回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居住。

  1967年,他出版了代表作《百年孤獨》,在文壇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該書傾注著作者對人們的孤獨和愚昧、民族的分裂和落後進行了一連串的思考和諷喻,其中描寫的歷史之長、人物之多、場面之大,都讓它毋庸置疑地成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和現實圖景的世界文學巨著。

  1975年,馬爾克斯另外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出版。從1958年起,馬爾克斯就開始醞釀此書,歷時17年,才成功出版。小說用神話、幻想和現實融為一體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以誇張、荒誕的漫畫筆調,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獨裁者尼卡諾爾罪惡的一生。作品發表後再次引起轟動,進一步鞏固了作者在世界文壇的地位。

  1976年,馬爾克斯突然宣布「文學罷工」,為向殺害阿連德總統的智利軍事獨裁當局表示抗議,這個抗議持續了5年,直到1981年才發表著名的中篇小說《一件事先張揚的人命案》。這部小說根據1951年的一樁兇殺案的真人真事寫成,通過事件,無情地鞭撻了存在於拉美某些地區的愚昧、落後現象,深刻地揭示了當今拉美社會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對各類有權有勢的人物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1982年,由於「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奇異的世界,將不可思議的神話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融於一體,反映了拉美大陸的生活和衝突」,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5年,馬爾克斯出版了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寫兩男一女從青年時代到耄耋之年的愛情故事。1989年,又出版了《迷宮中的將軍》,寫拉美獨立戰爭領袖西蒙·玻利瓦爾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經歷和軼事。

  之後,馬爾克斯的作品一直持續出版到了21世紀,包括長篇小說《愛情與其他邪魔》(1994)、《綁架的消息》(1996)和《苦伎追憶錄》(2004)。

  除小說外,馬爾克斯還寫有報告文學《水兵貝拉斯科歷險記》(1955)、《尼加拉瓜之戰》(1979)、《米格爾·米廷歷險記》(1986),文集《沒有證件的幸福時刻》(1973)、《紀事與報導》(1976)、《海邊文集》(1981)、《在朋友中間》(1982),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1982)以及多部編寫或改編的電影劇本。

  馬爾克斯的創作受哥倫比亞先鋒派創始人薩拉梅亞·博爾達的薰陶,後又深受喬伊斯、卡夫卡、福克納等人的影響,還採用了阿拉伯神話故事和印第安民間傳說中的技巧。因此,他的作品雖然荒誕離奇,但始終根植於拉丁美洲民族土壤,以反映現實生活為最終目的。由於他能博採眾長,兼收本土合併外來,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成為魔幻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為世界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作品賞析

  1.情節復原

  烏蘇拉是一個聖潔、勤勞、謹慎的女人,她與表哥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結了婚。但她一直擔心表親結婚會生下帶豬尾巴的孩子,而一直穿著用厚帆布縫製的貞潔褲,不敢與丈夫親熱。但布恩迪亞因此遭到村民的嘲笑,盛怒之下,他殺死了譏笑他的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當天晚上,他就拿槍逼迫妻子脫下貞潔褲。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阿基拉爾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淒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於是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決定搬家,帶著妻子,與朋友一起離開村子,外出尋找安身之所。經過了兩年多的跋涉,他們來到一片灘地上,由於受到夢的啟示決定定居下來,建立村鎮,這就是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歷史由此開始。

  布恩迪亞已經有了三個孩子,大兒子何塞·阿卡迪奧,二兒子奧雷良諾,女兒阿瑪蘭塔,三個孩子茁長成長,家族人丁興旺,成為馬孔多最大的家族,幾代人同堂。馬孔多也變了,成為一個繁華的集鎮,有了商店、手工工場和一條永久性的街道,阿拉伯人來這裡做生意,吉卜賽人來這裡賣藝。政府還派來了鎮長。

  大選期間,自由派和保守派發生了激烈的鬥爭,政府派部隊進駐馬孔多,鎮壓自由黨人,槍殺組織者諾格拉醫生。奧雷良諾同朋友們熱衷於消滅保守制度,於是奧雷良諾帶領二十幾個年輕人起義,襲擊了警備隊,槍決了政府軍上尉,雷奧良諾從此成了上校。後來政府軍攻占馬孔多,阿卡迪奧被捉住槍決了。雷奧良諾共發動了32次起義,但32次都失敗了。最後,他當上了革命軍總司令,成了政府畏懼的人物。當停戰簽字後,他被迫投降,獲教皇大赦,最後孤獨地活著直到老死。

  耶穌受難周的星期四早晨,烏蘇拉去世,那時她的年齡已經有115到122歲了。她的丈夫老布恩迪亞早就發瘋死去了。如今她的子孫已經到了第六代的奧雷良諾·布恩迪亞。這個奧雷良諾偏偏愛上自己的姨媽阿瑪蘭塔·烏蘇拉,兩個人偷情生下第七代布恩迪亞。結果,這個孩子竟長著一條豬尾巴,且瞬間就被全世界聚集而來的螞蟻吃掉了。

  這時,奧雷良諾在吉卜賽人墨爾基阿德的房間裡破譯了羊皮書:「家族的第一個人被綁在一棵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馬孔多「將被颶風颳走,並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完全消失……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出於孤獨的世家絕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第二次的機會」。

  2.主要人物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馬孔多的首創者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第一代布恩迪亞,是個極富創造性的人,且帶著神諭般地創造了馬孔多。他總能看到新鮮事物,並想從中研究開拓,比如他從吉卜賽人那裡看到磁鐵,便想用它來開採金子;看到放大鏡可以聚焦太陽光,便試圖研製出一種威力無比的武器;從吉卜賽人那裡得到航海用的觀像儀和六分儀,通過實驗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像橙子」。

  他常常不滿於自己所過的落後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於是,他帶一幫人披荊斬棘幹了兩個多星期,卻以失敗告終。最後他痛苦地說:「咱們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們會在這兒活活地爛掉,享受不到科學的好處了。」

  後來他沉迷於鍊金術,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由於他的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狹隘、落後、保守的現實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於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

  烏蘇拉:整個家族史的見證人

  烏蘇拉是整個家族母性的代表,也是整個家族史的見證人。自從老布恩迪亞發了瘋,烏蘇拉就成了整個家族的支柱。作為家族的始母,她幾乎具有女性一切的優點。在丈夫退縮脫離男性統治秩序時,她又建立了一個與原男性統治秩序有繼承性和否定性的女性統治秩序。實際上,烏蘇拉才是世界人類不僅從生命意義更是從秩序意義上真正的創始人。她不僅拋棄男性的野蠻與荒誕而真正引入文明———「我到了她丈夫在失敗的遠征中沒有找到的那條通向偉大發明的道路」,還以「她丈夫那種神魂顛倒的熱情」創建家園,解決人類基本生存問題;而此時,她丈夫「在這場動亂中恭候著上帝的光臨」。是的,她在丈夫沉迷於各種發明當中時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靠著賣小動物糖果的生意使整個家的節奏逐漸明快起來,把整棟房子翻修擴大裝飾得非常漂亮,而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沒有過一絲的退縮。她堅強,公正,理解家裡每一個人,可以為了自己的親人跟別人拼命,也能為了無辜的人教訓自己的兒子。烏蘇拉與這個家合為一體,在家人都在投身於各自千奇百怪的理想中時,只有她堅持守護在那裡。她隨著家族衰敗而慢慢老去,家族的命運隨著她的死去也慢慢透露出消亡的氣息。

  烏蘇拉支撐家族,但她反對暴力、權欲、空想、縱慾等一切消極因素,她努力使後代成為「永遠聽不到戰爭、鬥雞、生活淫蕩的女人和胡思亂想的事業」的人,雖然最後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徒勞,但還是在力圖阻止男性統治帶來的惡果。

  奧雷良諾·布雷迪奧:馬孔多走出去的英雄

  奧雷里亞諾是布恩迪亞家族第二代人,是第一個誕生在馬孔多的人,據說他在娘肚裡就會哭,睜著眼睛出世,從小就有預見事物的本領,少年時就像父親一樣沉默寡言,整天埋頭在父親的實驗室里做小金魚。他驚人的預見能力,在3歲時有一次走進廚房,看到母親端下煮沸的湯鍋放在桌子上,驚恐地說:「快掉下來了。」話音未落,鍋子就掉在地上打碎了。10歲那年,他進了父親的實驗室,同父親一起做鍊金試驗。

  長大後愛上馬孔多里正年幼的千金女蕾梅黛絲,在此之前,他與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奧雷里亞諾·何塞。最後,他深愛著的美麗的懷有雙胞胎的妻子因被阿瑪蘭塔誤殺死去。之後,奧雷良諾參加了內戰,當上上校。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倖免於難,而這全賴於他那驚人的預見能力。後來,當他認識到這場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時候,便於政府簽訂和約,停止戰爭,然後對準心窩開槍自殺,可他卻奇蹟般的活了下來。

  奧雷良諾一生與17個馬孔多以外的女子發生關係,生下17個男孩。但這些男孩以後不約而同回馬孔多尋根,卻被追殺,一星期後,只有老大活下來。奧雷里亞諾年老歸家,每日鍊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他是整個馬孔多最為傑出的人物。

  阿瑪蘭塔:馬孔多最孤獨的女性

  阿瑪蘭塔是烏蘇拉的女兒,她跟母親一樣,活了很久很久。她的一生都活在對愛情的追逐與躲避當中,少女時代她為了追求仰慕的義大利人皮埃特羅費盡心思,不惜將與自己一同長大情同姐妹的麗貝卡置於死地。而當麗貝卡另嫁他人,皮埃特羅把愛慕之心轉向自己的時候,阿瑪蘭塔又拒絕了他。從那以後,她燒傷了自己的手,裹上黑色紗布,從此拒絕所有愛慕者的追求。在人們眼中,她或許就是一個讓人捉摸不清且內心陰暗孤獨終老的老處女。唯獨她的母親烏蘇拉在晚年時突然明白了女兒的內心是多麼的痛苦,「那孩子的鐵石心腸曾令她恐懼,她刻骨的痛苦曾令她痛苦,但現在終於發現阿瑪蘭塔才是世上從未有過的最溫柔的女人。她懷著惋惜的心情弄明白了,阿瑪蘭妲令皮埃特羅·克雷斯皮遭受那些不公平的折磨,並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樣是出於報復心理;令赫里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日夜煎熬徒勞等待,也並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樣是出於痛苦的怨毒。實際上,這兩樣行為都屬於無窮的愛意與無法戰勝的膽怯之間的殊死較量,最終勝出的是阿瑪蘭塔毫無理由的恐懼,恐懼的對象是她自己飽受折磨的心靈」。

  麗貝卡:布恩迪亞家族的外來者

  麗貝卡並非布恩迪亞家族的成員,就有那麼一天,她帶著父母的骸骨來到布恩迪亞家裡,隨她一起到來的還有幾乎覆滅整個村子的瞌睡病。然而孤僻、美麗的外表下包裹著充滿欲望的內心,她在內心充滿渴望與孤獨時瘋狂地吃著泥土,她與阿瑪蘭塔爭鬥了一生,二人到老也不肯先於對方死去。烏蘇拉對麗貝卡也有一段內心獨白:「從未喝過自己的奶水只以地上的泥土和牆上的石灰為食的麗貝卡,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自己的血液而是陌生人的陌生血液———他們的骨骼仍在墳墓里咯咯作響———擁有衝動心性和熾熱情慾的麗貝卡,才擁有無限的勇氣,而那正是烏蘇拉希望自己的後代具備的品質。」顯然,麗貝卡雖然沒有留著布恩迪亞家族的血液,但她就像烏蘇拉一樣倔強、堅強,能夠把苦難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氣,比起阿瑪蘭塔,她更像烏蘇拉的女兒。

  3.藝術特色

  《百年孤獨》以虛構的小鎮馬孔多為背景,敘述了百年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孤獨的命運,從小鎮在荒漠的沼澤地上興起到最後被旋風捲走,以及布恩迪亞家族最後一代被螞蟻吃掉,這些無不影射著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百年來的歷史進程。其中無不傾注著作者對人們的孤獨和愚昧、民族的分裂和落後的思考、諷喻和憂慮,就像馬孔多一樣,作者希望舊世界能像被颶風捲走似的一掃而光,讓拉丁美洲走向團結和新生。

  從藝術角度看,《百年孤獨》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品,它之所以能風靡全球,引起一場「文學爆炸」,全賴於它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奇異的文學思維。它將歷史和神話、現實和夢幻、悲劇和喜劇融為一體,運用交叉時空、神話傳說以及夢幻、想像、誇張、荒誕、隱喻、象徵、預言等手法,向人們展示了最廣闊、最豐富、最生動的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例如,小說的結尾,阿卡迪奧在吉卜賽人頭領墨爾基阿德的羊皮書上破解了預言:阿卡迪奧將被處死,俏姑娘飛上天,家族中第一代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羊皮書上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直到這時,讀者和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一起恍然大悟,原來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的故事和結局,早在一百年前就被預言和註定了。

  另外一些表面荒誕離奇的現象實際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比如在鎮壓香蕉工人罷工事件後,馬孔多就下起了雨,而這雨一下就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使馬孔多成了一片廢墟,街道成了水潭,污泥里到處掩埋著牲畜的屍體,香蕉園成了沼澤地。這以反常的現象其實對應的是《聖經》中大洪水的記載:上帝為了懲罰人類下起了傾盆大雨,不停地下了40個晝夜,江河湖海一齊暴漲,滾滾洪流泛濫了150天。馬孔多下的雨經比《聖經》中的雨還要長,是不是上帝在為罷工死難者哭泣,或者是為了懲戒馬孔多的罪惡呢?

  布恩迪亞家族中更出現一些離奇人物,比如雷奧良諾上校從小就帶有超凡的預見能力,為此他躲過了無數暗殺,但唯獨沒有預見到那次的槍決;第四代布恩迪亞中還有一個離奇的「俏姑娘蕾梅黛絲」。這是個被美化、讚揚的理想人物,她長得美極了,而且單純,活得無憂無慮,然而就在那麼一天下午,她乘著床單飛上了天,從此消失了。這裡借用的是阿拉伯神話中飛毯的故事。

  最為離奇的還要屬「馬孔多」,這是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是作者虛構的一個地方,但他又是現實的,是作者故鄉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的縮影。這曾是個猶如「原罪」之前的荒蠻世界,處在海水包圍的沼澤之中,後來卻發展成一個繁榮的市鎮,美國果品公司甚至開到了這裡。而小說最後,馬孔多竟然被颶風一掃而光,就像基督教中世界末日語言的那樣。

  通過這些看似荒誕離奇、撲朔迷離的事物,作者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認識世界和認識人類的方式,即他始終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尋找著拉美迷失的精神家園,站在一個非常的高度同情地鳥瞰著熙熙攘攘的人類世界。

  《百年孤獨》是歷史凝重,批判深刻的現代神話,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一部經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