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於1899年10月29日生於瓜地馬拉城。父親是一位知名法官,母親是名小學教師。後父親遭受政治迫害,全家不得不遷至內地小鎮薩拉馬避居。這個小鎮四周聚集著印第安人,阿斯圖里亞斯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耳濡目染間,他認識到印第安是一個勇敢、善良、熱情的民族,並對它們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他們的悲慘遭遇予以深厚的同情。這一切都成為他日後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
中學畢業後,阿斯圖里亞斯回到首都攻讀法律,同時開始詩歌創作。1923年,他自桑·卡洛斯大學社會法律系畢業後,曾擔任律師,並和友人合辦了《新時代周刊》。但很快他因同軍方勢力發生矛盾,而被迫離開瓜地馬拉。之後赴倫敦攻讀政治經濟學,後又到法國僑居。就在留法期間,他創作並發表了以印第安神話為素材的短篇故事集《瓜地馬拉傳說》。《瓜地馬拉傳說》是阿斯圖里亞斯的處女作,作者採用了印第安人著名的神話故事《波波爾·烏》中的某些題材和技巧,另外融入一些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原始、魔幻、令人讚嘆的世界。《瓜地馬拉傳說》一直聲譽頗高,被認為是拉丁美洲第一部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
接著,他又將早期醞釀的一篇短篇小說《政治乞丐》擴展為一部長篇小說,用以揭露拉美各國獨裁者普遍存在的暴政,以及在其統治下戰戰兢兢生活著的芸芸眾生的悲慘境遇。這便是1925年至1932年完成的長篇小說《總統先生》。這部小說充分運用了印第安人傳統的「萬物有靈」觀念,以及「亦夢亦覺」的思維方式,同時又融入了某些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使作品披上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但由於是種種原因,直到1946年,這部小說才得以發表。
1933年,阿斯圖里亞斯結束了十年的流亡生涯,返回祖國後投入政治活動,並繼續從事寫作。1944年,統治了瓜地馬拉13年之久的獨裁者烏維科被迫辭職,代表民主力量的阿雷瓦洛博士及阿本斯中校相繼上台執政,阿斯圖里亞斯擔任了外交官等一些公職。與此同時,他陸續出版了長篇小說《總統先生》(1946)、《玉米人》(1949)、《疾風》(1950)、《綠色教皇》(1954)和詩集《雲雀的鬢角》 (1949)、《賀拉斯主題習作》(1951)等。其中,詩集《雲雀的鬢角》收錄了阿斯圖里亞斯自1918年起30年來的詩作。這些詩感情真摯,形式獨特,常以超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印第安傳說。
1954年6月,阿本斯政府被推翻,反動軍人阿馬斯上台執政,阿斯圖里亞斯被剝奪國籍,再度流亡國外,僑居阿根廷。此後,他邊參加世界和平運動,邊從事寫作,相繼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瓜地馬拉的周末》(1956),長篇小說《被埋葬者的眼睛》(1960)、《混血姑娘》(1963)及《戲劇全集》(1964)等。阿斯圖里亞斯的戲劇創作全部收在《戲劇全集》中,其中《生生息息》較有名氣。
1966年,阿斯圖里亞斯再次擔任政府公職,出任瓜地馬拉駐法國大使。1967年,由於「他出色的文學成就」、「其作品深深植根於拉丁美洲民族氣質和印第安人的傳統之中」,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晚年,阿斯圖里亞斯又發表了一些作品,如《麗達·薩爾的鏡子》(1967)、《馬拉德龍》(1969)、《多洛雷斯的星期五》(1972)等。1974年6月9日,阿斯圖里亞斯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逝世,終年75歲。
作品賞析
1.情節復原
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活繁衍的一片林蔭之地被叫作伊龍大地。這片大地的下方有一個村莊皮希古伊利托村,村里住著幾十戶拉迪諾人,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種人。村民們打算放火燒山,大肆種植和銷售玉米,但這有悖於印第安人的傳統觀念。因為在印第安人看來,人為玉米所生,賣玉米就是出賣自己的子孫。於是印第安人部落酋長、勇武的加斯巴爾·伊龍在黃毛兔子的保護下,率眾奮力阻止拉迪諾人燒荒。拉迪諾人曾被嚇得一度不敢出村。
這時,來了一位岡薩洛·戈多伊上校,他率領騎警隊準備開進村子,消滅印第安人。上校得知村中有一位托馬斯先生,他本是印第安部落的成員,後來跟「狐狸精」瓦卡·瑪努埃拉結了婚後便搬到拉迪諾人村子裡。於是,上校暗地裡交給瓦卡·瑪努埃拉一瓶毒藥,要她找機會毒死加斯巴爾。
陰險的女人於是趁著伊龍酋長舉行盛大野宴的機會,把毒藥放到酒里,騙得酋長喝下藥酒。緊接著,藥性發作,伊龍五內如焚。情急之下,他跳進大河,痛飲河水,終於洗淨腸胃。然而這時,騎警隊乘機襲擊了印第安人,當加斯巴爾·伊龍從水中出來後,看見自己的部下慘遭屠戮,痛心疾首,再次投河自盡。加斯巴爾死後,部落的螢火法師登上伊龍群山,發出咒語,誓報血海深仇。
詛咒很快應驗。托馬斯先生的獨生子馬丘洪正外出求親。這天傍晚,就在途中遭到螢火蟲的襲擊。成千上萬隻螢火蟲突然向他撲來,直到將其撲倒在地,從此馬丘洪帶著神秘之火消失不見。托馬斯得知這一噩耗後悲痛欲絕。
很快,人們再次進山毀林準備種玉米。為了多開闢一些荒地,他們還欺騙托馬斯先生,說馬丘洪滿身神光得曾出現在大火之中。托馬斯先生於是同意他們燒毀大片山林,可他從未見過兒子的身影。數月後,玉米就要結果了。托馬斯先生卻在一天夜裡打扮成兒子的模樣,騎馬進入玉米地,放了一把火,大火燒著了玉米,也燒著了自己,將人們辛勤勞作的成果全部燒毀。當騎警隊趕來時,大火已無法撲滅。這時,警隊和村民因言語衝突而發生械鬥,雙方死傷數人。瓦卡·瑪努埃拉也身陷火海,至此第一次復仇實現了。
特朗希托斯村里住著十幾家特貢家族,其中包括婭卡大媽和她的幾個兒子。婭卡大媽突然身染重病,兒子們焦急萬分,從巫師庫蘭德羅那裡打聽到,只要砍下薩卡通全家人的腦袋就能救活母親的病,於是幾個兄弟殺死了薩卡通一家老小八口人,老太太的病得以痊癒。原來出售加害了伊龍毒藥的人正是薩卡通,螢火法師通過婭卡大媽的兒子之手實現了第二次復仇。
特朗希托斯村出了人命案以後,戈多伊上校帶領人馬趕去處理。夜行山路,途徑陰森可怖的騰夫拉德羅谷。這時,戈多伊上校頭頂上出現三道包圍圈。第一道是成千上萬隻夜貓子的眼睛;第二道是成千上萬顆巫師的腦袋;第三道是數不清的絲蘭花。突然,火光一亮,騰夫拉德羅山谷里升起一片大火,把戈多伊上校等人活活燒死,僥倖逃出的人又被特貢兄弟開槍打死。至此完成第三次復仇。
薩卡通全家慘遭殺害時有一個小女孩倖免於難。瞎子戈約·伊克把將其救出,取名瑪麗婭·特貢。許多年過去後,瑪麗婭·特貢長大了,嫁給了戈約·伊克,為他生下兩個孩子。然而就有那麼一天,妻子帶著孩子突然不辭而別,瞎子於是沿街乞討,尋找妻兒,吃盡了苦頭。輾轉復明後又被押送到靠近大西洋沿岸的一個孤島上的普埃托古堡去服勞役。
無獨有偶,在聖·米格爾·阿卡坦鎮上也出現一個人的妻子不辭而別的事件。這人叫尼丘·阿吉諾,是個郵差,為了尋妻而離開小鎮,變成一隻野狼。一天,他遇上了一個滿頭藍發、滿手螢光的人。此人自稱是螢火法師,願幫他尋找妻子。尼丘隨螢火法師走過「五彩堂」、地下洞,經受了三次極其嚴酷的磨鍊,並見到了加斯巴爾·伊龍。螢火法師給他講述了當年在伊龍大地發生的事情,並說加斯巴爾不但沒死,反而成為「無敵勇士」。尼丘最後到一家破破爛爛的旅店,為老闆娘做工,其工作就是向孤島上的普埃托古堡送貨。古堡里囚著120名犯人,其中就有戈約·伊克。
時間流逝,戈約·伊克刑期將滿時,瑪麗婭·特貢和她的兒子找到古堡,找到戈約·伊克。而尼丘也繼承了旅店的產業。最後,戈約·伊克和瑪麗婭·特貢回到皮希古伊利托村,繼續種植玉米。
2.主要人物
螢火法師:復仇巫師
在印第安神話中,「螢火法師」就是「巫師」,具有先知先覺的本領,可以用咒語讓敵人生不如死,更能用螢火蟲的冷火將對方燒死。「螢火法師」貫穿於整部小說,他似乎既是悲劇的始作俑者,又是幫助苦難人找回幸福的使者,因此可以說他是善與惡的化身。
堂·馬丘洪:第一個犧牲品
堂·馬丘洪是托馬斯·馬丘洪唯一的兒子,由於父親加入到種玉米人的行列而受到螢火法師的詛咒———他在去迎親的途中被螢火蟲的冷火燒死。作者為這個悲劇性的人物安排這樣一種唯美的死法,成為整部小說的一個亮點。他的死揭開整個復仇的面紗,神似乎以此告訴人們,這並非災難的結束,而是災難的開始。
另外,堂·馬丘洪的死還象徵著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的過度,即商品經濟開始向農業化社會滲透的時代,如果沒有種玉米和反對者之間的爭鬥,這個集俊朗與勇猛於一身的青年英雄就不會在一切光明前景來臨之際半途夭折。
戈約·伊克:苦苦尋妻的盲人
這個善良的盲人,因在那場神靈復仇的災難中救下一個不該救的小女孩,而歷經磨難。女孩長大後成為他的妻子,並為他生下幾個孩子,可災難就那麼不期而遇,突然有一天,妻兒不辭而別,可憐的盲人於是踏上一條千里尋妻的征程。他尋妻的過程是一段極其悽苦的經歷,但同時他也看似得到了回報,比如眼睛復明,但隨之又被陰差陽錯地關押進監獄,直到最後才與妻子相逢。夫妻二人帶著孩子最後回到了村莊,繼續種植玉米,只是在經歷了萬種磨難後換來的全新的人生真的是他最終想要追尋的東西嗎?
原來妻子之所以棄他而去,並非什麼特殊原因,而是為了逃避沉重的生活壓力和無休止的生育。瑪麗亞·特貢只是帶著孩子離開丈夫,住在了一座山上。伊克卻不明妻子的意圖,以為她背叛自己,跟別的男人私奔了,於是四處尋找。這個故事經由當地人的訛傳,最後竟成了一則神話,藉此來警示世上的男人不要輕信女人,更不要上女人的當。
尼丘·阿吉諾:極具神秘色彩的郵差
郵差和盲人的經歷十分相似,都踏上了一段苦苦尋妻的征程,但尼丘故事更多地具有一種神話色彩。郵差尼丘將自己的悲劇歸結為:長年在外奔波,再幸福的戀人往往也會面臨著距離和謠言的壓力。於是,就有那麼一天,一直勤勤懇懇地堅持工作、讓人十分信賴的郵差,他的妻子居然神秘失蹤了,這讓全村人都感到萬分驚訝。郵差懊悔不已,認為這都要怪自己職業的忙碌和對妻子的疏忽。郵差因此放下一切,開啟了一段千里尋妻的命運,甚至變成一頭迷離失所的野狼。最後,當他得知自己的妻子並非棄他不顧,而是在河邊洗刷時不幸落水而亡時,才再次恢復了人身。
3.藝術特色
《玉米人》主要描寫印第安人的生活和鬥爭,並以此為主線,完美地將印第安人的傳統觀念和神話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是一部融合著拉美悠遠文明和現實生活的魔幻現實主義力作。在結構上,整部小說由各個獨立的五部分組成:巴爾伊斯·伊龍、馬丘洪、七戒梅花鹿、查洛·戈多伊上校、瑪麗婭·特貢和郵差野狼。
主題上,《玉米人》將玉米種植者形容為人與自然和諧的破壞者。「玉米種植者砍倒原始森林中的古樹。甦醒的土地上種植玉米。臭氣熏天的暗綠的河水在土地上四處流淌。」全文控訴了玉米種植者那種盲目的投機行為,他們在土地上種下密密麻麻的玉米,卻不會在一處定居下來,結果土地耗盡能量,而他們對此不管不顧,只帶著收穫的玉米遠走他鄉。當然,這種盲目的投機行為,不但沒有使他們發財致富,反而使得土地和人都消耗得疲憊不堪。在印第安人眼中,玉米若是不為養活自家而是作為商品來出售,就跟「男人讓女人懷孕,然後出賣兒子的肉體,出賣家族的血液」一樣可恥。小說中反覆強調一句話:「伊龍的大氣里瀰漫著被斧頭砍過的樹林的芳香和燒荒後灰燼的惡臭。」深切表達了印第安人對玉米真摯情感和對買賣玉米的投機者的唾棄。
在語言上,小說以一種典型的印第安人語言描述了印第安人簡單而艱難的生活。小說從神話和現實切入,虛虛實實、色彩斑斕,將印第安人那種因神秘而顯得愈發美麗的生活藝術再現出來。
在藝術上,《玉米人》結構複雜,風格奇特,充滿了象徵和隱喻。作者按照「萬物有靈」、「人神相通」、「人獸合一」、「亦夢亦覺」等印第安人的傳統觀念和思維方式,把過去和現在,真實和想像,以及夢境、神話、幻覺等熔為一爐,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實實在在,或古怪離奇的故事。比如,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說,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有一個保護神,即一種動物,被稱作「納華爾」。被人稱為「無敵勇士」的加斯巴爾·伊龍的保護神是那些耳朵長得像玉米葉一樣的黃毛兔子。無論是在水果上留下的牙痕,還是在路上留下的足跡,只有伊龍的黃毛兔子才能辨認出來。再如村裡的巫醫庫蘭德羅則是七戒梅花鹿的化身,他曾告訴別人若是打死七戒梅花鹿,將其身上的石頭拿回去做藥,就會讓病人止住打嗝。而最後庫蘭德羅是被一槍射中太陽穴而死,與梅花鹿射中的位置一樣。行動敏捷的野狼則是郵差尼丘·阿吉諾的「納華爾」,他的妻子神秘失蹤後,他就在森林中化身成了一隻迷茫失所的野狼,最終得知妻子是在洗刷時不慎落水而亡後,才恢復了人身,回歸日常生活。
《玉米人》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的作品中的超現實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同土著人那種介於現實與夢幻、現實與想像、現實與虛構之間的思想方式相一致……」《玉米人》由此被公認為一部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