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1901年8月20日,薩瓦多爾·夸西莫多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的莫迪卡鎮。父親是名鐵路職員,因此夸西多莫從小跟著父親輾轉各處。1916年,夸西多莫考入巴勒莫的技術學校,受愛好文學的姑母的影響,在校時便和朋友們創辦了文學刊物,並發表詩歌習作。1919年,夸西多莫赴羅馬深造,先考入大學土木工程系,後改學為古希臘、羅馬文學,但不久之後因經濟貧困而不得不輟學。
輟學以後的夸西多莫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先後當過建築公司的繪圖員、為工廠跑過業務、到百貨公司當過銷售員、又到土木工程局擔任測繪員等。直到1928年,夸西多莫開始正式發表詩作,第二年結識弗羅孫薩著名文學家,又同隱秘派代表詩人蒙塔萊交往甚密,接著為進步文學刊物《索拉里亞》撰稿。
1930年,夸西多莫因出版第一部詩集《水與土》而一舉成名。1938年終於離開工程部門,成為《時代》編輯部的文學編輯。1939年,夸西多莫應聘為米蘭音樂學院義大利文學教授,開始積極從事詩歌創作工作。這期間,夸西莫多的前期詩作除《水與土》外,還有《消逝的笛音》(1932)、《厄拉托與阿波羅》(1938)和《新詩集》(1942),其中《消逝的笛音》曾獲義大利文學獎。後來,此四卷詩集於1942年彙編成集,名為《黃昏即將來臨》。這些作品一起成為作者前半生的代表作品,除記錄了詩人前半生的心路歷程以外,還成為富有隱喻、晦澀朦朧的典型的隱秘派詩歌代表。
「二戰」爆發期間,夸西莫多站在反法西斯立場而展開積極的響應工作,因此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愛國詩篇,此時的詩跳出了個人情感的天地,在抒情詩的內涵中增添了「社會詩」的成分,詩風也從低回婉轉變為剛健清新,將隱秘派詩歌推到一個新的階段。夸西莫多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詩集《日復一日》(1946)、《生活不是夢》(1949)等。此外他還從事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研究和翻譯工作。
1959年,夸西莫多由於「他的抒情詩以古典的激情表現了我們時代的悲劇性生活經歷」,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夸西莫多後期的作品還有詩集《真假綠色》(1954)、《樂土》(1958)、《給予和擁有》(1965)等。晚期的這些詩作表達了詩人自己堅定而崇高的信念:生活不是夢幻,而是義務,人應當不斷追求生活的真諦和生活的哲理。
除了詩歌創作,夸西莫多在古典文學研究和外國文學翻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先後翻譯了包括荷馬、維吉爾、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亞、莫里哀、裴多菲、聶魯達等人的作品。此外還著有論述文學、電影、繪畫、戲劇的文集,如《詩人與政治》(1960)、《戲劇評論》(1961)等。
進入60年代,夸西莫多雖然疾病纏身,卻仍筆耕不輟,繼續出版作品,直到1968年6月14日,因腦溢血病發身亡。
作品賞析
1.作品介紹
義大利是詩的國度,古時有但丁、彼特拉克、塔索、萊奧帕爾迪;20世紀六位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詩人占了三席,夸西莫多乃是其中之一。夸西莫多生就在這樣一個詩的國度,被滋養著、哺育著,成為一位執著追求生活的詩人。
在夸西莫多的詩中,處處體現著這樣一種靈魂撞擊,即命運的多舛、多災的歲月和光怪陸離的人生世相,似乎時時撞擊著詩人的理想情操,而這些詩就是那碰撞而出的耀眼火花。在詩中,永遠充斥著它的熱情,「把心中的歌獻給,義大利的生命」;故鄉西西里,「眼淚和悲愁,熾熱了它」,「朝朝暮暮縈繞他的夢魂」;對純真、遙遠的童年的緬懷,消融於美妙、奧秘的大自然的渴望,又是激盪於他的心頭、揮之不去的情愫。他的詩集《水與土》、《消逝的笛音》、《厄拉托與阿波羅》、《瞬息間是夜晚》無不如是。
「二戰」期間,他參加反法西斯的抵抗運動,詩歌從奧秘內向轉為面向現實,從晦澀封閉轉為平易開放。但他始終強調「不和諧的具體化」。表現這種「不和諧」,正是為了實現和諧,反對戰爭和一切不人道,珍愛生命,只爭朝夕,有所作為。每一位詩人,都有著自己的詩學。在夸西莫多看來,「詩歌誕生於孤獨」。然而,面對20世紀文明同野蠻、暴力的殘酷較量,面對後現代社會的物慾橫流、價值淪喪、人淪為非人的境遇,他全然不是一個沉湎於抒發孤憤的心境、無病呻吟的詩人,他認為詩歌是對現實的丑與惡的摒斥、鞭笞,是對世間的美與善的愛戀、追求,是一種高尚的更新的力量。因此,夸西莫多的確是一個出色的詩人,是給世界詩壇帶來一份極為特異的文本的偉大詩人。
2.經典聚焦
每個人孤立在大地心上,
被一線陽光刺穿,
轉瞬即是夜晚。
此三句就是著名的《瞬息間是夜晚》,夸西莫多曾憑藉此詩轟動整個世界詩壇。有人說,三句詩分別象徵人生的三個階段,幼年、中年、老年;有人說它象徵人生三部曲,誕生、升騰,然後在轉瞬間墜入黑夜。有人說它揭示了詩人夸西莫多的人生態度,還有人說它蘊含了難以言說的心理情感。不管怎樣,我們看到詩人的確用極其簡練的語言折射出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詩中將人生的無常,時間的流逝,生命的短暫包裹在這三句詩中,表現出來。
象徵手法是夸西莫多詩歌最常用的手法。這一手法的使用,不但擴大了詩歌的視野,增強詩歌的厚重感,還給詩歌蒙上了一種神秘的色彩,猜之不透,經得起推敲和揣摩。同時,使用這種手法還迴避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而把詩作的重心用在對現實生活的感受上,這就是詩人所強調的那種「不和諧的具體化」。就像《瞬息間是夜晚》所表現的那樣:人生在世,不孤獨卻倍感孤立;陽光賜予生命的同時,又消耗著生命;時間如流,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