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屆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於1881年12月24日生於西班牙西南部韋爾瓦省的小城莫格爾。1890年,希梅內斯進入一家教會學校聖瑪利亞學校。6年後,希梅內斯遵從父親的意願,考入塞維亞大學攻讀法律。然而,希梅內斯的熱情從來不在法律上,而是花去大部分的時間去吟詩、寫詩,還將詩作發表在塞維亞和馬德里的報刊上,同時還不忘學習繪畫。三心二意的大學生活最終讓他嘗到了苦頭,最後他沒能畢業,而選擇輟學回家。

  希梅內斯在創作初始深受現代主義詩歌的影響,1900年有幸在馬德里見到拉美現代主義詩歌創始人魯文·達里奧,不久又得到他的詩歌饋贈。同年,希梅內斯出版了詩集《白睡蓮》和《紫羅蘭的靈魂》。

  同是這一年,希梅內斯的父親暴病身亡,詩人由此深受打擊,一度患上抑鬱症,不得不住進療養院。病癒後希梅內斯重返馬德里詩壇,並於1916年前去美國。這段時間,詩人的創作風格發生了些許變化,主要以歌頌大自然為主題,抒發對童年和故土的懷念之情。然而,或許受疾病的困擾,詩歌的格調顯得低沉、哀婉,雖是讚歌卻讀之產生輓歌的情調。這一時期,出版的詩集有《詩韻集》(1902)、《裴哀的詠嘆調》(1903)、《遠方的花園》(1904)、第一哀歌集《純粹的輓歌》(1909)、第二哀歌集《溫和的輓歌》、第三哀歌集《悲哀的輓歌》(1910)、《春之組曲》(1910)、《有聲的孤獨》(1911)、《牧歌》(1911)、《迷宮》(1912)和中篇自傳性詩體故事集《柏拉特羅與我》(1914)等。

  為希梅內斯帶來人生轉折的是同波多黎各女詩人兼翻譯家賽諾維亞的結識並結合。兩人於1916年在美國結婚,此後詩人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創作上都有了一個較大的轉折,精神面貌和詩歌風格都面目一新。詩人的創作由此進入第二個時期。在這一時期,現代主義影響顯然已明顯消退,詩歌搖身一變,形成清新、優美的獨特風格。主要作品有《一個新婚詩人的日記》(1917)、《永恆》(1918)、《石與空》(1919)、《美》(1923)、《一致》(1925),散文集《旅途札記》(1928)、《整個季節》(1936)和《新光明之歌》(1936)等。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詩人因支持共和國而被迫流亡國外。「二戰」期間,希梅內斯為和平奔走,呼籲人民起來反戰。這時創作出了散文集《三個世界的西班牙人》(1942)、《幻覺中盼來的上帝》(1949)、《底層的動物》(1949)和長詩《空間》(1954),其中《空間》被譽為「20世紀最傑出的象徵主義代表作」。

  晚年的希梅內斯對西班牙獨裁政治感到不滿,於是淡出民眾視線,定居波多黎各,一心從事詩歌理論研究,主張創作「純粹的詩」,對西班牙文壇產生重大影響。

  1956年10月25日,當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向他傳來時,他正于波多黎各首都聖胡安的一家私人療養院陪伴病危的妻子。三天後,妻子病逝,他放棄親自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機會。此後,詩人一直沉浸在喪妻之痛中不能自拔。極度悲傷和孤獨感折磨著這個孤苦老人,最終於1958年5月29日離開人世。人們將其遺體運回西班牙,安葬在故鄉莫格爾的墓地。

  作品賞析

  1.作品介紹

  在希梅內斯的前期創作中,多以抒情見長。詩人善用優美細膩、純真哀婉的筆調,深情地將自己對家鄉的自然景色和秀麗風光的強烈思念和愛戀之情描寫出來。不過,詩人由於處於喪父之痛的憂傷中,而使得這些作品帶著濃郁的傷感,甚至令讀者讀之分不清究竟是讚歌還是輓歌。如《詩韻集》、《裴哀的詠嘆調》、《遠方的花園》等。這些作品中,現代主義色彩更加濃厚,而詩人所吐露的種種苦悶、哀怨和憂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西班牙知識界大多數人的心境,例如《有聲的孤獨》和《牧歌》。

  自1916年後,希梅內斯的身心發生巨變,這些變化同樣體現在詩文中。其中,現代主義影響明顯消退,風格趨向樸素清新、自然純樸,至此詩人終於自成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代表這一時期的如《一個新婚詩人的日記》和《精神的十四行詩》。其中《精神的十四行詩》格律嚴謹,音節整齊,比喻新奇,形象鮮明,充滿了濃郁的抒情情調,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詩人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詩集《石與空》則對拉丁美洲詩歌的發展影響巨大。

  「二戰」和戰後時期的主要作品有詩集《在另一個側面》、長詩《空間》和散文集《三個世界中的西班牙人》。其中長篇抒情詩《空間》得到文壇的高度評價。全詩想像力豐富,大膽新穎,充滿哲理,且象徵手法獨特,被譽為20世紀最傑出的象徵主義代表作之一。《空間》包含詩人對生命和死亡,對自然和宇宙,對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種種現象的深度思考,體現作者晚年在思想和創作上的雙面成熟。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由於他的西班牙抒情詩,成了高度精神和純粹藝術的最佳典範」,1956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授獎詞中,希梅內斯被比喻成一個老園丁,這個老園丁「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朵新玫瑰,一朵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象徵聖母瑪利亞的白玫瑰」。他是真正一位將漫長的一生奉獻給詩與美的詩人。

  2.經典聚焦

  《一個新婚詩人的日記》是希梅內斯進入第二個創作時期的標誌性作品,也是整個創作生涯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創作起於前往美國同賽諾維亞結婚的途中,一路的海上旅行乘載著詩人既歡快又複雜的心情。大海成為全詩最主要的題材,將他那種矛盾複雜的思考體現出來。他是害怕背井離鄉的,這一去不知未來命運會是如何,從這點來說他不想失去童年時代的安樂窩。同時,他又是渴望美好愛情的,這還象徵著成熟與獨立。

  全詩通篇運用了深刻的象徵主義表現手法。其中的不少詩句既是關聯的,同時又相互矛盾著,這便是詩人內心衝突的寫照。《一個新婚詩人的日記》共分為6章,分別是《向著大海》、《海上的愛》、《東部美利堅》、《歸來的大海》、《西班牙》、《回憶東部美利堅》。我們可以將日記大體上分為三部分;

  首先,是在鄉情的懷念與愛情的渴望之間的糾葛。當詩人坐著遊輪,告別家鄉,望著無窮無盡的大海,突然像初生嬰兒一樣從夢中醒來,心頭那種複雜的糾葛更加濃郁。一頭是對家鄉的眷戀,一頭是對愛情的嚮往,全都傾注在他意境朦朧、形象優美的詩句中。

  莫格爾,母親和姊妹弟兄。

  安樂窩,溫暖、乾淨……

  太陽明媚,休息愜意,

  白色閃爍的墓地!

  我的根扎在這裡!

  縱死也愜意!

  這是渴望的目的,

  在黃昏中逃去!

  莫格爾,神聖的覺醒!

  莫格爾,母親和姊妹弟兄。

  其次,是關於大海與太陽的抒情:詩人懷著深深的疑慮,在旅途中他很快發現了一個嶄新的、奇異的、與安達盧西亞不同的世界———大海。因為大海的孤獨、單調、無生氣,同時又那麼深邃、充滿未來,都跟他此時的心境不謀而合。

  東南西北,天空、水上———

  一片朦朧生硬,

  乾巴巴,白茫茫。

  世界從未打過這麼大的哈欠,

  從未這樣!

  大海是單調的,也是起伏不定的,而這正是詩人的心境。而當這單調的海水遇上陽光,詩人的心中就綻放除了愛情與春天的花朵。

  在你的心中

  太陽與水

  正在鬥爭……

  然而,大海究竟還是治癒了詩人那無止境的狂想,他最終找到了揮筆現實的避風港。

  你,我的大海,還有你,我的愛情,

  猶如從前的大地和天空!

  一切皆屬於我,一切!

  一切皆不屬於我,一切!

  無論怎樣都行!

  最後一部分,作者對美國式的生活作了一個嘲諷。第六章原本並不在希梅內斯的計劃之內,但當他返回西班牙後又特意增加了這一章。從內容上看,這部分被稱為散文詩更為合適,因為描寫的是美國一些地方的社會生活場景。主要是採用漫畫手法描繪美國的波士頓、紐約、華盛頓等城市的見聞和觀感,和名作家惠特曼、愛倫·坡等人及其故居留給詩人的印象。

  花花草草整齊地站在深紫色的櫥窗里,

  觀賞著塑像、松鼠、麻雀、鴿子和我們兩個。

  再如:

  房子又小又黃,

  就造在鐵路旁,

  活像扳道工的小房子

  在唯一的一棵樹下

  一列火車迎風駛來,

  胭脂紅的夕陽墜落在短樹林後。

  生動展示了故居淒涼、寒冷、孤獨的景象。

  在這部詩集中,詩人再次運用了早期作品中出現的一些素材,如兒童、墳墓、夢幻、黎明、春天、海洋、陰影、雲霧等都在這部詩集中,將象徵主義手法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但較之前的憂傷,希梅內斯這次卻是一次重新啟程,表達的是對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更重要的是,這部詩集打破了詩和散文之間的界限,詩人不再「無韻不成詩」,使得詩歌創作獲得了更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