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屆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於1899年7月21日出生於芝加哥附近橡樹園村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海明威的父親是個村醫,母親是一名音樂教師,育有包括海明威在內的5個孩子。海明威排行第二,是家中的長子。兒時的海明威深受父母的影響,對打獵、垂釣、音樂和繪畫具有濃厚的興趣。

  1913年,海明威進入了橡樹園中學,在英語方面顯現出了過人的天賦,也是在這個時期,他開始為文學報社撰寫文章。1917年,海明威高中畢業。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階段,海明威欲報效祖國,最終因為視力問題未能參軍。此時,他面臨兩個選擇,上大學還是工作,海明威選擇了後者。於是,年僅18歲的他進入了堪城《星報》,成了一名見習記者。6個月後,海明威就離開了報社,以紅十字會會員的身份前往義大利戰場的前線。

  然而,戰爭比他想像中要殘忍許多,給他留下了許多不可治癒的創傷。在一次運送補給的任務中,他被炮彈擊中,接著是機關槍的掃射。海明威身負重傷,身體裡多達230塊彈片和彈頭,共進行了13次手術,甚至還換上了一塊人造膝蓋骨。最致命的傷害不是身體,而是心靈。在義大利,海明威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段愛情,但最終伴隨著歸國,這段初戀無疾而終。

  回國後,海明威繼續從事記者行業,先後任多倫多《星報》和《星報周刊》的記者。在工作期間,他遇到第一任妻子哈德萊·理查遜,並步入婚姻殿堂。1922年,夫妻二人前往巴黎。巴黎那浪漫之都的氛圍激發了海明威的靈感,創作出處女作《三篇故事與十首詩》。之後,他為了專心投入創作,辭去報社的職務,這一時期,他寫下了十幾篇短篇小說,1925年以合集形式出版。

  海明威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還要歸功於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據說,他在看了這本書之後,靈感突現,僅花了6個星期的時間,便寫出了《太陽照常升起》這部長篇小說,正是它讓他穩居美國「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7年,海明威的創作事業越來越成功,而生活上的他卻開始走下坡路。這年,他同妻子離婚,迎娶了第二任妻子保琳·帕菲弗。第二年,海明威的父親在家中用一把手槍自盡,而他的朋友也在家中自殺身亡。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海明威選擇了返回美國,並在佛羅里達州的基維斯島定居。

  在基維斯島上,海明威發表了人生中又一重要的作品———《永別了,武器》。這部作品的題材來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的親身經歷,同時也描述了那段難忘的初戀,從而反映了他對戰爭和人生的看法。一經問世,便引起很大的轟動,將海明威的事業推上了巔峰。

  之後的幾年裡,海明威過著富有而悠閒的生活。他四處去旅行、打獵、探險,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在進行著創作。

  1936年,西班牙爆發內戰。次年,海明威以記者的身份前往西班牙,為《北美報業聯盟》報導西班牙內戰的戰況。這期間的生活讓他了解到了很多法西斯的醜聞。海明威寫了很多文章討伐法西斯,並且出版了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從此,他脫離了「迷茫的一代」的風格,變得更加沉穩。但也因為他對法西斯的口誅筆伐,導致第二次婚姻破裂。

  短時間內,海明威迎娶了第三位妻子。西班牙內戰結束之後,海明威去了古巴,在哈瓦那郊區的一個農場定居。在這裡,他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安逸的5年,之後他的第三任太太離開了他。之後不久,海明威和他最後一任太太瑪麗·威爾什結婚。在此期間,海明威仿佛進入創作的蟄伏期,直到1952年《老人與海》出版,再次震驚了文學界。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像他的父親一樣,選擇了自殺,就在家中地下室,用一把雙管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品賞析

  1.情節復原

  桑提亞哥是一個慈祥的老漁夫,深得孩子們的喜歡。但他的善良並沒有給他的人生帶來些許幸運,他已經連續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了。這期間,他得到一個名叫馬諾林的孩子的幫助,這個孩子靠著乞討或偷竊,來為桑提亞哥提供足夠的食物和魚餌。

  在第85天的凌晨,桑提亞哥為了捕到一條大魚,前往深海。經過一段漫長的等待,大魚總算上了鉤。這真是一條巨大的魚,甚至比漁夫的船還要大,一開始,桑提亞哥根本沒有辦法制服這條大魚,只能被其拖行。但他不打算放棄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在同大魚搏鬥一番後,他將魚叉奮力插進大魚的腰部。大魚受驚之後,拖著桑提亞哥向更深的大海駛去……

  經過三天三夜的搏鬥,大魚終於失血過多,耗盡體力,再無力反抗。桑提亞哥於是將大魚綁到船邊,興奮地駛回海岸。然而,大魚的血腥味引來大批鯊魚,為了保住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位老人又和鯊魚展開殊死搏鬥。後來,魚叉在搏鬥中被鯊魚拖進大海,他就掏出匕首綁在船槳上繼續搏鬥。他始終堅信,人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他可以被消滅,但絕不會被打敗。就這樣,鯊魚一次次進攻,一次次敗退。最終,桑提亞哥因寡不敵眾,丟失了他的勞動成果,最後只得拖著一副空空的魚骨回到家鄉。

  不過,這隻巨大的魚骨卻出人意料地為老人迎來鄉親們的尊重。他成了人們眼中最了不起的人,因為他戰勝了如此巨大的一條魚。當天晚上,老人在夢中看見威風凜凜的雄獅……

  2.主要人物

  桑提亞哥:頑強的老人

  桑提亞哥是一個瘦削而憔悴的老者形象,然而他卻又是作者心中最理想的硬漢。他筆下的老人桑提亞哥是一個堅韌、寬厚而仁慈的人,即便生活中充滿了打擊,他仍舊選擇堅強。作為一個漁夫,他在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備受人們的恥笑,但他不肯放棄,依舊堅信能夠捕到大魚。桑提亞哥是海明威現實主義筆調下硬漢形象的發展和升華,同時也有著濃厚的象徵意義。通過桑提亞哥這個形象,現實生活的浪漫與深刻的哲理得以融合。可以說桑提亞哥身上有著悲劇命運無法壓倒的硬漢精神。

  桑提亞哥的性格中,充滿了勇敢和堅韌。他不但同大魚拼命周旋,還能在獵物被鯊魚圍攻時,同兇猛的鯊魚群殊死搏鬥。失去魚叉,他就用刀子,刀子壞了就用船槳,船槳折了用船舵……這樣的頑強,與其說他是在和自然搏鬥,不如說他是在和自己較量,與命運抗爭。

  雖然最終桑提亞哥只帶回了一副魚骨,但是這種結果是一種失敗轉化為寓言意義上的勝利,老人收穫了他人的尊重,以及更為堅毅的人格力量,就如他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生來並不是要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但就是無法打敗他。」

  馬諾林:老人唯一的支持者

  馬諾林在小說中出現的篇幅並不多,但是他的出現卻總是在情節的關鍵處。只有他,一直在精神上鼓勵和支持著桑提亞哥;當桑提亞哥出海後,馬諾林又成為老人思想意識的存在;當老人沒能帶回大魚時,馬諾林又成為唯一安慰他的人。

  表面上,這個善良的小男孩是桑提亞哥的徒弟,但他們之間的羈絆遠比師徒關係親密得多。當桑提亞哥獨自出海,他的精神始終鼓勵著馬諾林,同時,馬諾林的支持也是老人堅持不懈的力量。他的存在,使得桑提亞哥的勇敢不僅僅是個人英雄主義,而具備了謙卑的品質和一種團結互助的精神。他的存在體現了桑提亞哥的孤獨,但同時他又象徵著年輕的一代,代表著積極樂觀的精神。

  3.藝術特色

  《老人與海》屬於一部現實主義文學。著作中,海明威創作出桑提亞哥這一硬漢形象,成為海明威心中最理想的硬漢。在刻畫人物性格上,作者用了對比方法,比如作者藉助大馬林魚和鯊魚的強大,來表現桑提亞哥那堅韌不拔和頑強拼搏的性格,但在字裡行間卻極少正面描繪桑提亞哥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此外,海明威還善於刻畫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但是,作者並非借用意識流等手法,而是傳統地描寫心理活動,人物的想法就在當時當境下清楚明白地流露出來。比如,當他釣到大魚後,大魚仍舊不慌不忙地自由活動,桑提亞哥於是說:「我一定要拼命牽住它……」可實際他心裡想道:「如果它鑽下去,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如果它鑽進海底,死了,我該怎麼辦?我也不知道。可我一定要想點兒辦法出來。我能做的事情還多著呢。」

  生動的景象描寫,也是《老人與海》的一大特色,尤其對大海的描寫。海明威將大海在不同時間段的變化以及大海上的飛禽,一一描繪出來,堪比抒情散文。

  在語言方面,《老人與海》持續了海明威以前作品的風格,用簡介的文字和對白來講述故事。句子短小、精確,並且使用了大量的對話離開表現內容。這樣的風格簡潔清新又生動鮮明。同時,也讓故事情節緊湊,引人入勝。

  有人這樣評價《老人與海》:「冰山在海里移動,它之所以顯得宏偉莊嚴,是因為它只有1/8露出了水面。」的確,《老人與海》雖然篇幅短少,故事簡單,但整個故事就像冰山一樣,情節僅僅是水面上的那1/8,故事之下,是深刻的哲理與生活的詩情畫意。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體現出了這個硬漢的人生態度———永不服輸,積極向上。海明威的人生就像這部小說一樣,充滿了迷茫,卻也堅強,將「硬漢」精神傳達給別人,散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