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屆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1888年9月16日,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生於芬蘭海麥庫地區一個貧苦佃農的家庭。西蘭帕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也是唯一一個活下來的孩子。但這個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的小生命,卻是異常得聰明好學,因此儘管家中生活拮据,父母卻省吃儉用把他送去讀書。1908年,西蘭帕以優異的成績自坦佩雷中學畢業,考入芬蘭最高學府赫爾辛基大學,攻讀生物學。家中的拮据生活從未改變,西蘭帕好不容易讀到大學最後一年,卻終因家境貧困,無力再供他上學而被迫輟學,返回家鄉。

  1916年,西蘭帕生平第一部長篇小說《人生與太陽》發表,但並未引起文學界的注意,直到1919年,西蘭帕發表了長篇小說《神聖的貧困》,在文壇上打下堅實基礎。小說以現實主義的手法,通過對主人公尤哈·托沃拉60年苦難生涯的描述,反映了芬蘭貧苦農民的命運,展現了芬蘭歷史的真實景象。

  在西蘭帕所有的作品中,影響力最大,流傳最廣,為他帶來最高聲譽的是長篇小說《少女西麗亞》。作品描述了古斯塔和西麗亞這父女兩代人的經歷,以極大的熱情滿懷同情地塑造了西麗亞這個純潔、善良、美麗而又不幸的少女形象。

  除此之外,西蘭帕還出版了長篇小說《一個人的道路》(1932)、《夏夜的人們》 (1934)、《八月》(1941)、《人生的美和苦惱》(1945),短篇小說集《黑里圖和拉納爾》(1923)、《天使保護的人》(1923)、《地平線上》 (1924)、《棚屋山》(1925)《潮流深處》(1933)和《第十五》(1936)等。

  在這些作品中,《夏夜的人們》是一部舉足輕重的作品。書中一展芬蘭曼妙的自然風光,猶如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無論是「千湖之國」的蔚藍湖泊,還是林木蔥鬱的巍巍群山都令人神往,就連那瞬息萬變的一米陽光,都格外的美麗,就在這樣美麗的背景下,生活著不同的人,演繹著不同的命運。

  西蘭帕一生坎坷多災,他育有8個子女,卻無力承擔家庭重任,再加上不善理財,常常陷入窮困潦倒的地步。一生身體多病,還依賴酒精,曾進過精神病院,直到晚年生活才步入正軌。

  生活的艱難並沒有影響到西蘭帕創作的熱情。相反,正因為他深深紮根於芬蘭大地,深諳民族歷史及貧苦農民的生活,才能創作出一部又一部精彩的作品。其作品大多取材家鄉,著重表現農民的生活,帶有強烈的民族色彩,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雖然作品中的不少人物最終難逃命運的魔掌,但西蘭帕還是從中發覺出無盡的美感,使得人物時刻散發著人性美的光輝。他於1964年6月3日去世。

  作品賞析

  1.情節復原

  古斯塔從父親那裡繼承來薩爾麥盧斯農莊,這個農莊歷史悠久,一直經營妥善。然而厄運卻是不期而至,在古斯塔手裡降臨。原來,古斯塔在母親去世後備感孤寂,同家中女傭希爾瑪相戀。父親卻竭力阻止,甚至將希爾瑪趕出農莊,但並沒有效果。就這樣,父親懷著一種不祥的預言離開人世。果然,希爾瑪重新回到農莊,嫁給了古斯塔。

  同時,希爾瑪帶來的是不斷的厄運。希爾瑪的娘家人幾乎霸占了莊園,幾年後,由於他們的瓜分和古斯塔的不善經營,再加上希爾瑪的懦弱,整個農莊陷入頹勢,往日的風光繁華不再,剩下的只有無盡的開銷。夫妻倆的愛情也即將消磨殆盡,而唯一得以慰藉的是兩人唯一活下來的小女兒西麗亞。

  然而,隨著農莊借債連連,很快整個農莊連同長工全部歸為羅伊馬拉大地主名下。我們這位世襲的農莊莊主最終不得不離開這塊世代生活的土地,遷往南方。遷居不久後,希爾瑪病逝,古斯塔只好靠木工和女兒過活,倒也不愁吃穿。

  一晃幾年,西麗亞長成一位妙齡女郎,而古斯塔也在西麗亞領聖體那天去世了。鄰居米科意圖不軌,表面幫忙料理後事,其實侵吞了古斯塔的遺產。作為西麗亞監護人的她卻讓這個可憐的孤女去給人當傭人。從此,西麗亞開始了她的苦難人生。

  在第一個東家努卡里家,西麗亞險些遭到東家弟弟維萊的強暴。儘管她拼死反抗,沒有讓他得逞,但流言蜚語卻傳遍了鄉野。一肚子委屈的西麗亞向鄰家青年展開心扉,然而當她把同維萊搏鬥的過程如實告訴他時,卻得到對方的誤解和懷疑。心灰意冷之下,西麗亞離開了這個地方,到鄰村的西維里家繼續當女傭。

  然而,這裡的情況並不比上一家好多少,家中的女僕們一個比一個放蕩、粗鄙,她們同僱工勾搭成奸、污穢不堪。西麗亞雖然潔身自好,卻難逃厄運的侵襲,她再一次遭受流氓歹徒的侮辱,這次她仍奮力反抗,取得勝利,卻還是難逃眾人惡毒的眼光。孤弱無助的少女最終選擇再次離開,繼續向南。

  在一位好心人的介紹下,西麗亞到一位鰥居的老頭兒朗多教授家裡做工。在這裡,她重拾關心和愛護,這是父親死後她再沒有品嘗過的東西。不久,她認識了來羅歐哈拉大莊園度假的青年房客阿爾馬斯。西麗亞立時愛上了他,幾乎奉獻出自己所有的激情,可最終阿爾馬斯以回去照料生病的母親為由離開了。西麗亞身心受到沉重打擊,心力交瘁,決定離開這個讓她失望的理想家園。

  西麗亞就那麼漫無目的地走著,渾身顫抖、頭腦脹痛,太陽落山時,走到了朗多教授的妹妹索菲婭家。朗多教授聞訊而來,同妹妹一起照料這個可憐的女孩。身體漸漸康復的她決心忘掉過去一切,在老教授的囑咐下,她幸運地找到了謀生地———基埃里卡家。

  這是家偏僻的農莊,西麗亞負責擠牛奶,然而幾個月後,內戰爆發,西麗亞目睹了白軍行刑隊的機槍如何掃射著人們的軀體,而屍體立時堆積如山。當叛亂平息後,西麗亞的精神也完全崩潰了。

  一天,正當她在擠牛奶時,險些暈倒,之後不斷地咳嗽,發高燒,最後竟連活都干不動了。西麗亞最終得知自己得了肺癆,於是在匆匆回朗多家看了一眼後,便住進了基埃里卡家的浴室,從此不吃不喝,直到神志模糊。在她生命的盡頭,西麗亞感到自己同阿爾馬斯的心融為一體了,時而又覺得不遠處父親正凝望著她。於是,這個女孩懷著喜悅的心情去世了。

  2.主要人物

  古斯塔:沒落的莊園主

  古斯塔本是個質樸、厚道、善良,並忠於自己感情的莊園主。然而,他命運不濟,偏偏愛上一個給他帶來厄運的下人。由於親家的搜刮以及自己的不善經營,莊園負債纍纍,最終在有錢有勢的大地主逼迫下,不得不賣掉田莊,遷居異地,同心愛的女兒相依為命。

  西麗亞:破產家族的農村姑娘

  作為一個破產家族的農村姑娘,西麗亞成長於自然和諧的美好鄉村中,她天真無邪、溫柔善良,雖然生活貧困,卻精神富足。正值二八芳華的美麗少女,本該享受家人的呵護和甜美的愛情,父親的不幸去世,使得西麗婭成了孤苦無依,不得不外出做工的女傭。她隻身來到這個污濁不堪、充滿罪惡的世界,成了男人襲擊和洩慾的目標。在這個環境下,她受盡了欺凌、屈辱、蔑視和嘲諷,卻仍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她拼死維護自己的清白,保持高尚的情操和獨立的人生信念。

  她和父親一樣,儘管在物質生活上是貧困的,但在感情生活上卻是富有的。支撐她的正是來自內心深處的良知。最後,西麗亞為維護自己獨立的人格而被生活摧殘,患病棲身在一間小浴室中,但因為心中始終堅守那份聖潔的愛,才能平靜滿足地走向死亡。

  3.藝術特色

  西麗亞的故事本是一個古老而帶有牧歌風味的題材,而西蘭帕卻把它置於一個具有廣闊社會背景的現實生活舞台上,這讓它具備了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更加感人的詩意氛圍。

  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西蘭帕對傳統與現代文明交替時期,在夾縫中生存的人們的深切觀照,尤其是對這一歷史時期的女性生存狀況和心理困境的深入剖析。雖然主人公的命運是悲慘的,但作者卻通過對具體事物的簡潔描繪,深情地謳歌了西麗亞所散發著的人性之美,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少女西麗亞》所說的一切,雖都無足輕重,但又壯麗非凡。」

  在193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中,作家得到了這樣的褒揚:「我們當中沒有一人懂芬蘭語,我們只能通過譯本來欣賞您的作品,但對您作為一個作家的精湛技巧沒有絲毫疑問。這種技巧是不同凡響的,即使譯成外國語文也能清晰地顯現出來。淳樸簡潔,真實客觀,沒有絲毫做作,您的語言像清澈的泉流在流淌,反映出您以藝術家的眼光捕捉到的一切。您的選材極為慎重考究,簡直可以說,面對顯而易見的美的事物您多少有點畏縮遲疑。您要在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創造出美,成功地做到這點的方法,始終是您的訣竅。人們不是看到您作為一位作家在書桌前寫作,而是看到您作為一位水彩畫家在畫架前揮筆。通過您,人們往往習慣於讓自己的眼睛以一種新的方式去觀賞。」

  *1940年-1943年未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