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保爾·海塞於1830年3月15日出生於德國柏林一個上流社會家庭。父親卡爾·威廉·海澤,是一位高尚而堅毅的古典語言學家兼學者,母親則是猶太大銀行家的女兒。海塞對文學的熱愛,源於他的父親,更受母親的影響,這位女性熱情而活躍,她酷愛文學,精通英文、法文,從事過文學翻譯和戲劇活動。正是在這樣一種優良的環境,在一個充滿關懷的家庭中,海澤幸運地成長起來。

  1847年,海塞中學畢業,受父親影響考入柏林大學攻讀古典語言學。不過,海塞的志願並不在此,他更青睞於文學,後來經他的保護人、詩人艾曼努埃爾·蓋貝爾的引薦,他加入一個名為「史普里河上的隧道」的文學社團。該社團是以當時著名藝術史家弗朗茨·庫格勒為首的文學團體,海塞從此正式走上一條文學創作的道路。

  1849年,海塞轉入波恩大學,放棄對古典語言包括拉丁語和希臘語的學習,該學現代義大利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等。1825年,海塞獲得博士學位,同時獲得普魯士政府的資助去義大利遊學。

  義大利一直是青年海塞所嚮往的地方,而那裡古老的文化和淳樸的民情果然沒有令他失望,這些東西也為他日後創作的短篇小說積累了素材,也為他形成明朗、和諧的美學思想和創作風格起到了幫助作用。

  旅途中,海塞創作出了他的成名作《驕傲的姑娘》,這位他在文壇上贏得一席之地。一年後,海塞回國,再次經蓋貝爾的介紹,結識了藝術史家庫格勒,並與其女瑪格麗特·庫格勒訂婚。雖然他沒有固定工作,但由於蓋貝爾的幫助,並未遭受物質貧困的困擾。

  海塞的性格也像他的作品一樣美好,當他的朋友蓋貝爾由於在詩歌中透露出德國被普魯士統一的願望而被宮廷削了俸祿時,海塞也辭去了自己的職務,因為他要與他同命運。

  之後,他同瑪格麗特·庫格勒完婚,同時應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邀請,前往慕尼黑,此後一直定居在那,直到1914年4月2日病逝。

  在發表《驕傲的姑娘》後,海塞一直筆耕不輟,40年中共創作中短篇小說180多篇,長篇小說9部,劇本70多部,詩歌不勝枚舉,另外還有大量的論文、回憶錄、隨筆等,成為19世紀後半期德國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海塞的中短篇小說除《驕傲的姑娘》外,還有《特雷庇姑娘》(1858)、《台伯河畔》(1859)、《安德烈亞·德爾芬》 (1859)、《安妮娜》(1860)、《尼瑞娜》(1875)、《麥爾林》(1892)等。長篇小說有《世界的孩子們》(1872)、《在天堂》 (1875)、《眾峰之上》(1895)、《反潮流》(1904)、《維納斯的誕生》(1909)等。代表性的劇本有《科爾貝格》(1865)和《哈德里安》(1865)。

  作品賞析

  1.作品介紹

  《特雷庇姑娘》是一部小說集,由七篇獨立的中、短篇小說構成,分別為《驕傲的姑娘》、《特雷庇姑娘》、《台伯河畔》、《安德雷亞·德爾棻》、《安妮娜》、《死湖情瀾》、《失去了的兒子》。

  《特雷庇姑娘》作為海塞的主要成就,是因為他發展起了德國一種傳統的體裁,即帶有傳統傳奇色彩的中篇小說,它們被稱為Novelle。以篇幅論,這種體裁多半在3萬字左右,但也長可超過10萬字;從內容上看,按照歌德和同時代的理論家施雷格爾兄弟的意見,德語Novelle的故事應該是奇特、罕見、獨特和聞所未聞的。18世紀末,Novelle這種體裁連同其名稱一起由歌德引進德語文學中。

  在海塞的中短篇小說中,主人公通常為年輕女性,她們在品性和行事作風上往往勝過男性,且始終閃爍出人性中美和善的光彩。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蘿拉和費妮婕,稱為海塞小說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她們美麗善良、溫柔多情,但又獨立不羈、敢作敢為,具有古代人的淳樸真摯和熱情坦誠,從而使作品有了特殊的魅力。

  讀海塞的作品,能發現字裡行間明顯有著理想主義的傾向,他在內容上極力追求真善美,竭力避開人性中的黑暗面。比如《人家孩童》描寫的在狹隘的教條中尋找道德的獨立性問題;《在樂園裡》則討論如何對抗狡詐的清教徒的防禦術問題。這兩部作品都明顯地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芒,而這種光芒的根源就是作者發自內心的理想傾向。

  在形式上,也追求和諧完整性,尤其是早期的作品,構思布局精巧,故事情節起伏跌宕,充滿了戲劇性和浪漫色彩。他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也是真實而生動的,讀之有身臨其境之感。

  以上總總構成了海塞的文學創作理論,即他自己提出的「獵鷹理論」。所謂「獵鷹理論」,即主張每篇作品都要有自己的「鷹」,鷹代表作品的藝術風格要標新立異、不雷同刻板。

  在詩歌創作方面,海塞也是成功的。他的許多詩篇被著名作曲大師舒曼、勃拉姆斯和沃爾夫等譜成歌曲,迄今仍在流傳。另外,他還以詩的形式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小說,其中最有名的當數以三行詩隔句押韻法寫成的《火蛇》(1879)。

  戲劇雖不是他擅長的形式,但他仍然寫了50多個劇本,其中值得一提的有愛國主義內容的《科爾貝格》和情節有趣的《哈德里安》。他所寫的一些關於小說創作技巧的論文,以及有關歌德等作品的論文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文學創作方面,海塞應當是個全才,但由於他在中短篇小說方面的成績尤為突出,而被人稱為「繆斯的寵兒」和「中短篇小說大師」。

  2.經典聚焦

  《驕傲的姑娘》的主人公是一位叫蘿拉的貧窮人家的女兒。蘿拉性格倔強,在她不滿10歲時,父親就過世了,但在此之前,蘿拉一直對父親對母親的「虐待」,以及母親對父親的「百依百順」耿耿於懷。

  在父親死後,母親病重,她不得不挑起生活重擔。好在她心靈手巧,以繅絲、紡線為生,同時還精心照料母親。為了避免重蹈母親的覆轍,這位倔強的姑娘對男孩時刻保持警惕,以至於強壓心中萌動的情感,正因為如此,她被村里人叫作「倔妹子」,就像一枝帶刺的玫瑰。

  其實,蘿拉這種「倔」,並不是性格上的執拗、任性,而是一種過早撐起家庭重擔的孤獨和早熟,同時又摻雜著不被理解的天真和淳樸。當她同神父「懺悔」她的「倔」時,曾流露出這樣的無奈和糾結「他們諷刺我,因為我不像別的女孩子一樣跳舞、唱歌、喜歡講話。他們就該讓人家自己走自己的路嘛;我又沒有礙著誰」。又如「我才不要嫁人,永遠不嫁!」這類的話語表面上聽起來倔強,實際上則反映出她內心的矛盾、掙扎和苦澀,要知道她僅僅是一位未滿18歲的少女。

  關於「嫁人」話題,也是神父為開解她而印出來的,但通過這個小小的細節,作者將蘿拉同安東尼奧的一段感情呈現出來。安東尼奧是一名積極向上並且在事業上有著美好前程的青年,他對蘿拉傾心已久,只是多次向蘿拉表白遭到拒絕。一次,蘿拉乘坐安東尼奧的船去卡布里島,在回家的路上,安東尼奧鼓起勇氣擁抱了蘿拉,而蘿拉的反應則像一頭受傷的馬駒狠狠地反咬了安東尼奧一口。安東尼奧頓時陷入沮喪,決定放下對蘿拉的執著,愛情之火眼看就要熄滅。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夜裡,蘿拉來到安東尼奧的住所為他腫痛的手敷藥,可安東尼奧無法體會其中含義,反而決絕地拒絕蘿拉的示好,並絕情地說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單獨相見。沒想到,此言一出,蘿拉卻撲到了安東尼奧的懷裡,淚如泉湧道:「你打我吧,用腳踏我,詛咒我都行……就是別趕我走。」

  再倔強的姑娘在心愛人的面前都將化作繞指柔,再剛強的外表下,必然有一處深深的隱痛。作者通過《驕傲的姑娘》傳達出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美這個東西,是應該被解放,被重新創作的。而這正是瑞典文學院對海塞的評價為「海塞正是以這種觀點來顯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