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

  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

  三水瀕臨江河,縣城設在北江東岸,南與西江隔著一條西南涌,東側反而缺少大江大河,可走陸路直通廣州。

  明軍若要守三水,就得背水而戰,相當不利。丹初自恃兵多,決定前出至佛山鎮,增加三水防禦縱深,向廣州城外的尚可喜示威。

  佛山商業繁榮,「天下商賈皆家焉,煙火萬家,百貨駢集,會城百不集」,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四大名鎮」,又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為「天下四大聚」。

  然而,佛山靠近廣州,明廷並未在此設置州縣,僅設有一處巡檢司,防備空虛。

  杜永和主持廣州城防,實行消極防禦,主力都收縮至廣州,自然沒在佛山設防。這座天下名鎮,遂落入清軍之手。

  四月二十日,岑丹初率主力拔營東進。一萬五千人馬水陸並進,聲勢浩大。

  要知道,尚可喜、耿繼茂一共才兩萬人馬,其中東江鎮舊部還不到五千。南下過程中,他們招降納叛,兵力迅速膨脹。這些降軍大多不可靠,只要形勢一變,很可能會再次投降。

  清軍皆以為,岑丹初率軍東下,是要到廣州會合杜永和,搞一個內外夾擊。尚可喜大為緊張,調兵遣將,嚴防死守,一面派紅旗水寇巡防珠江,一面派陸師駐防金利、慕德,確保清軍退路。

  不料,丹初虛晃一槍,於二十二日折向佛山。

  此舉出人意料,相當大膽,甚至可稱之為輕率。需知佛山只是一鎮,無城可守,北有西南涌,西有西江,南鄰佛山水道,西望珠江,在軍事上可謂絕地。

  李元胤事先亦不知情,聞訊極力勸阻,說道:「大哥,佛山三面鄰水,另一面有西南涌隔絕三水。此為絕地也,一旦戰事不順,大軍無路可退,搶奪浮橋,互相踩踏,此寧夏王前車之鑑也。」

  永曆三年初,李成棟二攻贛州。他急於雪恥,率大軍深入江西信豐,卻被清軍擊敗。粵軍兵敗如山倒,過渡橋時互相踩踏,李成棟本人也被亂兵擠下浮橋,落水溺死。

  岑丹初不以為然,力排眾議,決定入駐佛山鎮,說道:「我決定進駐佛山,自有道理。其一,韃子從北方遠道而來,雖然招降了紅旗水寇,畢竟水師孱弱,不能控制江面。我軍進駐佛山,可與杜永和隔珠江相望,水師可隨時合在一起,即便戰敗,亦有水師相護,足以從容撤退。

  「其二,佛山與高明、順德、新會等地鄰近,皆富庶,貨物雲集,足以紓解軍需。大軍轉戰千里,最擔心糧草供給。有佛山鎮在手,我軍糧草軍餉更有保障,為持久計。

  「其三,佛山、高明、新會等地多義軍。我軍進駐佛山,可以安撫義軍,確保高明、順德等地。只要高明、新會等地仍在我軍之手,糧草即有保障,可爭取立於不敗之地。」

  岑丹初為大將軍,節制諸鎮。李元胤雖有疑忌,不得不順從主帥意見。

  二十三日,大軍逼近佛山。佛山鎮沒有城牆可資防禦,清軍主力都在珠江以東,佛山只有少量守軍。他們不敢迎戰,未戰先逃。

  大軍還沒到佛山,早有商紳來迎,願意貢獻糧食兩千石、白銀五千兩。這個見面禮倒還豐厚,足見佛山紳商之富。

  到了佛山,便見此地商埠碼頭林立,店鋪匠行鱗次櫛比。雖是戰亂年月,仍有商船不時靠岸,偶爾還能看見南洋、西洋商人。

  大軍在此駐紮下來,一萬五千人馬,連營三四里。另有各式船隻三四百艘,多部署在西江、佛山水道,與三水遙相呼應。

  每臨大戰,總是軍情緊急,總有做不完的事情。這一次,丹初並未急著進攻珠江東岸的清軍,反而好整以暇,似乎打算長期屯駐佛山。

  首先,自然要派人聯絡杜永和,商量合擊清軍之事。不過,丹初率軍進駐佛山,就進入了杜永和的勢力範圍,觸動了杜永和的奶酪。

  杜永和曾兩次阻止明軍增援廣州,說不定此時已窩了一肚子火。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向岑丹初求援。丹初也不急著援救廣州,派使通好只是擺個姿態。

  佛山是商業重鎮,人文薈萃,多熟練工匠。赤軍難得深入佛山,自要珍惜機會,儘量招攬人才,招募工匠。

  丹初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招撫義軍上。在梧州時,他從朝廷申請到了空白敕書三百道、欽部札書一千道,正可用來委任將校官吏。

  粵西多俍兵,粵東也不遑多讓,多忠臣義士。嶺南三忠自不必說,還有大大小小許多義軍。李成棟、杜永和皆無治世之才,東勛分鎮各地,以客軍統治粵東,始終沒有建起穩固的統治,各地義軍蜂起。

  情報局已經開列了一張名單,丹初再向李元胤、陳奇策諮詢,詳細了解各路義師,擇其要者派使聯絡,爭取為己所用。

  廣州附近的義師,舉其大者有:虎賁將軍王興,出身盜賊,綽號「繡花針」;海盜楊彥迪,綽號「楊二」;疍民首領周玉,義不降清,率疍民捕魚為生,暗地支持明軍;東莞武生陳壯粵,散盡家財起兵抗清;馬販子黃鶴鳴,毀家紓難,起兵抗清;秀才楊士鈋,起兵新會;佛山鄉紳李象履,出家為僧,暗中打造西洋大炮;胥吏梁子直,起兵香山……

  不少義師主動來附。譬如,赤軍剛進駐佛山,佛山鄉紳李象履便贈送八門西洋大炮、六十名工匠。水師楊彥迪來附,更引起丹初的重視。

  明末清初時,很多明遺民不願投降滿清,選擇漂洋過海下南洋。交趾便有不少明遺民,被稱為明鄉人。交趾之西貢,在明末時仍是一片蠻荒之地,得明鄉人開發,始成大城。西貢的開發者,正是楊彥迪及其部眾。

  歷史上,楊彥迪堅持抗清,與交趾廣南國阮氏合作,在西貢取得了立足之地。他不時發兵侵擾滿清,廣南國阮氏亦得楊氏之助,在交趾逐漸崛起。

  「楊將軍是在鄧耀麾下效力?」

  丹初為迎接楊彥迪,升帳召集標統以上軍官,以示重視。

  楊彥迪是鄧耀的部將,鄧耀是李明忠的部將。李明忠則是東勛集團中的邊緣人物,率軍鎮守高州、雷州、欽州。

  他出身卑微,原是南海一海盜,卻被岑丹初如此禮遇,不禁受寵若驚,說道:「回大將軍,卑職是為鄧將軍所招撫,但來去自如。久聞大將軍英明神武,率軍援廣,我不願苟安於欽州,自率水師趕來投效。」

  「很好,」丹初略一沉吟,說道:「我識人最准,見你相貌不凡,便知你日後必成大器。對了,你在鄧耀麾下擔任何職?」

  鄧耀只是一總兵,加都督同知銜,掛靖夷將軍印。楊彥迪為鄧耀部將,官職只會更低。他有些羞赧,說道:「參將。」

  「我封你為水師總兵,如何?」

  楊彥迪喜上眉梢,卻很快恢復了鎮定,說道:「卑職聽說大將軍禮賢下士,有礦工投效赤軍,也大將軍被用作大將。卑職願得赤軍官職,率部下加入赤軍,懇請大將軍收留。」

  大概在義軍眼中,赤軍的官職比朝廷官職更值錢吧。

  丹初大喜,封楊彥迪為水師標統,部眾編為水師協第五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