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要在水師

  第247章 要在水師

  廣州府三水縣地處珠江三角洲,為西江、北江、綏江匯合之處,河網密布,地形以平原為主,不易防守。此地原是處商埠,嘉靖年間始置縣,東距廣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距肇慶一百三十里,北距清遠一百三十里。

  四月十八日,丹初率明軍主力抵達三水。

  司禮太監龐天壽出城迎接,見到丹初後不勝歡喜,嘆道:「大將軍英明神武,督精兵數萬來援。老奴身上這千鈞的重擔,終於可以放下了。」

  他面容憔悴,聲音沙啞,眼圈裡都是血絲,顯然吃了不少苦頭。永曆君臣從肇慶逃往梧州,龐天壽卻自請到三水前線督戰,更顯難能可貴。

  歷史上,龐天壽曾諂事孫可望、威逼永曆禪位,因而被傳統史家視為奸佞。但和許多南明人物一樣,他是一個複雜的人,不能用非黑即白的單一標準來評價。

  丹初和龐天壽有過節。如今,他已是援剿大將軍,節制諸鎮,自應以誠待人,不能公報私仇。

  「龐公公忠於王事,堅守三水兩個月,已經相當不易。吾來三水接防,日後還需倚仗公公參謀軍事。」

  「不敢當,不敢當。」龐天壽見丹初態度謙讓,心裡也就放了心,把前線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丹初。

  三月九日,滿清平南王尚可喜督軍猛攻廣州北城。廣州為嶺南名珠,城高牆厚,清軍初來乍到,缺少攻城器械,只得搶造梯子攻城。

  明朝兩廣總督杜永和原系李成棟中軍,稱得上驍勇善戰,督軍防禦,擊敗清軍。

  尚可喜始知明軍實力仍在,若強攻廣州,勢必損兵折將。於是,他一面向清廷請援,一面派兵抓夫,圍繞廣州城北、西、東挖掘壕溝,試圖圍困守軍。又招降海盜徐圖隆,試圖控制廣州城南珠江入海口。

  廣州那邊戰事暫緩,尚可喜分兵攻取周圍州縣,試圖剪除枝葉,孤立廣州。

  三水聯通廣州與肇慶,受到清軍的重點進攻。龐天壽督率五千守軍,依託城牆、水師防禦,打退清軍三次進攻。守軍死傷一千餘人,全靠肇慶不時接應,才堅持至今。

  ……

  「聽說,韃子已經著手鑄造大炮、修造戰船?」丹初已經獲得了相關的情報,故意詢問龐天壽。

  「老奴聽過一點風聲,說是韃子在從化縣鑄造紅夷大炮,在清遠、英德兩地督造戰船。」

  情報局搜集的情報更為詳細。尚可喜深知廣州城牆堅固,城中明軍較多,「非用大炮斷難收功」,遂命從化知縣季奕聲加緊鑄炮。這個季奕聲原是明朝官員,不久前降清。從化有鐵礦,季奕聲會鑄炮,遂自告奮勇願為清軍鑄造炮。

  清軍已有二十七門紅夷大炮,或由江西贛州帶來,或繳獲自明軍。尚可喜令季奕聲鑄炮五十三門,湊成八十門之數。

  至於造船,尚可喜亦很重視,令總兵許爾顯、中軍盛登科分別在清遠、英德督造戰船,計劃增造一百二十艘。

  清軍部署可圈可點,主帥尚可喜出身於東江鎮驍將,懂水戰,麾下漢軍擅長火器,故能以少勝多,打得東勛只能招架,不能還手。

  龐天壽見丹初陷入了沉思,也就不再說話。待窺見丹初神色緩和,才說道:「大將軍,有件事,老奴要得提醒下你。」

  「龐公公請講。」

  「杜永和為廣督,視廣州為禁臠,月前又在城北擊敗韃子,更加狂妄自信,不許同袍友軍靠近廣州,免得別人染指廣州。李元胤曾試圖增援廣州,被杜永和所阻。老奴試圖增援廣州,亦被杜永和所阻。」

  廣州都被韃子圍起來了,守將還固守門戶之見,阻止同袍靠近廣州。聽起來讓人匪夷所思,確是絲毫不假,也是南明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事。

  王朝的滅亡,大致都從朝廷失去威權、地方尾大不掉開始。永曆朝從一開始就帶著亡國之象,至今毫無改進,反而愈演愈烈。

  「杜永和阻止友軍入廣,用的可是水師?」

  「大將軍明見。」龐天壽猶豫片刻,還是壯起膽子,問道:「老奴斗膽多說兩句,天軍進駐三水,兵馬近三萬,戰船上百艘,將士用命,銳氣十足。不知大將軍該怎樣撻伐韃子?」

  照龐天壽看來,最好立即發動反攻,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好為死去的明軍出口惡氣,也給朝廷送上一份大捷,鼓舞一下行在的士氣。

  「總要謀定而後動,先立於不敗之地,再圖進取。龐公公儘管歇息去吧,我此番前來,必要教訓教訓尚可喜。」

  畢竟有過過節,丹初不願讓太監干預軍事,乾脆把龐天壽排斥在決策圈外。

  三水、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水網密布。若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爭取制江權。傍晚,丹初召來李元胤、陳奇策、阮廷峰,詢問水師之事。

  陳奇策掌管水師,對此比較熟悉,說道:「瑞國公麾下有兩支水師,由總兵吳文獻、殷志榮掌管,戰船不下兩百艘,大小船隻上千艘。聽說,瑞國公已上疏朝廷,保舉吳文獻為伯爵、殷志榮為都督,以激勵水師士氣。」

  杜永和在廣州城北擊敗清軍,捷報傳至梧州,永曆帝大悅,晉升杜永和為瑞國公。東勛大將多升為侯爵,裨將多升為伯爵。

  「韃子也在招兵買馬,試圖壯大水師。之前,尚可喜派人招降紅旗水寇徐圖隆。徐圖隆又招降梁標相、劉龍勝二人,三將共有戰船一百二十五隻,聲勢漸漲。

  「尚可喜尤不滿足,命總兵許爾顯、中軍盛登科在清遠、英德督造戰船,同時召募水兵二千二百名,畫地為船,日夜操練水戰。」

  陳奇策一邊說,一邊偷偷瞄向李元胤,語氣甚是惋惜。

  徐圖隆、梁標相、劉龍勝是「積年大寇紅旗水師」,其實就是廣東沿海的海盜。李元胤曾招降梁標相、劉龍勝二人,編為肇慶水師,駐防肇慶羚羊峽,由中軍汪捷負責統領。汪捷「凌虐之」,梁標相、劉龍勝「忽叛去,投虜營」,反倒投奔了尚可喜。

  尚可喜本就出身於東江鎮水師,自然知道水師的重要性。他封徐圖隆、梁標相、劉龍勝三人為水師副總兵,極盡籠絡之手段。有了紅旗水寇,清軍在廣州站穩腳跟,甚至開始組織兵力進攻三水。

  反觀丹初這邊,水師協帶來三十多艘戰船,皆為長龍、三版,船隻較小。陳奇策倒是有一百多艘戰船,但廣船不多。廣船用鐵力木製成,堅固耐用,可以抵禦大風浪,堪稱當今最佳海船。

  丹初嘆道:「此戰要在水師,水師不行,援廣之事無從談起。我軍援粵,得先從破敵水師做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