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次輔親迎

  第241章 次輔親迎

  朝廷派使出城十里宣慰赤軍。使者是個重量級人物-東閣大學士文安之。

  文安之年近六十,資歷甚老,是天啟二年的進士,湖廣夷陵人,清譽滿天下。弘光時,起為詹事,隆武時,召拜禮部尚書,文安之轉側兵戈間,皆不赴。

  永曆朝,由瞿式耜舉薦,文安之與王錫兗並拜東閣大學士,亦不赴。瞿式耜為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且比文安之大兩歲,故有資格舉薦文安之。

  此人頗有個性,時局緩和時,他不願到朝中爭權奪利。何騰蛟、金聲桓等敗亡後,大局糜爛,他反而更加奮勇,於今年春趕到行在,入閣輔政。

  首輔嚴起恆自知並非戡亂之才,願以首輔讓之。文安之力辭不受,因科名較早,屈居次輔,在大學士朱天麟、王化澄之上。

  朝廷以次輔為使者,足見對赤軍的重視。想必,永曆君臣也是煞費苦心,考慮到瞿式耜是文安之的薦主,才安排文安之屈尊出使。

  次輔親迎,丹初不便怠慢,提前下船,騎馬前往梧州。不出意外,文安之將試探丹初的態度,儘可能地滿足丹初的要求,好催促赤軍東下援粵。

  下午申時,丹初一行抵達接官亭。雖是動亂年月,官場排場卻一點不減。朝廷臨時搭建了一座接官亭,雖然簡陋,卻也有模有樣。

  見到文安之,丹初下馬作揖,鄭重其事地說道:「晚生岑丹初,見過老先生。」

  明朝重文輕武,官場最尊貴的稱呼是「老先生」,起初只能稱之為首輔。之後,官場稱呼日濫,大學士皆可稱為「老先生」。再往後,大九卿、小九卿,乃至於詞苑前輩,皆可稱「老先生」。

  至於「大人」,原是至尊至貴的稱呼,到了晚明,亦已不再尊貴。有些心胸狹窄的官員,尤其是正印官,若被稱為「大人」,還會很不高興。

  文安之亦作揖回禮,說道:「大將軍,久仰久仰。」

  按明朝的官場習俗,總兵以上武官即可稱為大將軍。以文安之的身份,稱岑丹初為大將軍,已是自降身份。大概,他也想放低姿態,好籠絡丹初。

  進入接官亭,雙方分賓主坐下。

  文安之微帶笑意,神色愉快,笑道:「早就聽說稼翁得了佳婿,今日親見,果真不假。大將軍氣宇軒昂,瀟灑倜儻,真乃人傑矣。」

  「老先生謬獎。」初來乍到,丹初言語不多,不想給人留下飛揚跋扈的印象。

  文安之又問道:「大將軍可有名號?」

  這是在試探丹初,是否以名號相稱呼。

  明人思想活躍,文采飛揚,君子需有姓、名、字,自不必說。一旦做了官,表字就不能輕易使用,改用名號,以示尊敬。因此,明人戲謔說,中進士做了官,無非是「取個號、納個小」。

  瞿式耜號稼軒、耘野,又號伯略,資格較老,故稱之為稼翁。

  名號之外,明人還流行起綽號。弘光帝因捕蛤蟆製作房中藥,綽號「蛤蟆天子」;馬士英喜鬥蟋蟀,綽號「蟋蟀相公」,可謂惟妙惟肖。

  綽號之外,還有道號。蓋因明朝皇帝多崇信道教,取有道號,上行下效,宮內宮外亦流行道號。

  字、號、綽號、道號,起先流行於縉紳階層,後來逐漸擴散至名匠商賈伶人名妓等階層。明朝後期,就連屠狗的、看門的也無不以字號相稱,頗為有趣。

  在重文輕武的風氣下,武官地位越來越低,勛鎮也不例外。明朝前期,親王向文武大臣投帖,一般稱王或別號。自嚴蒿當政,親王投剌無不稱名。至張居正當政,親王投剌一律稱「晚生」。有些親王趕上襲封,甚至稱「門生」。

  親王尚且如此,更遑論其他勛鎮了。明朝後期,勛鎮求見督撫、六部堂官,連個座位都沒有,只能到別院聽參。

  眼下是南明,勛鎮手上有兵,地位自然抬升。丹初完全可在文安之面前擺譜,但他並未這麼做。

  「晚生字琢如,號松坡。老先生是丈父至交,就稱我琢如吧。」丹初笑道。他的字、號,包括綽號「小霸王」,想必文安之不會不知道。

  按規矩,文安之似乎該稱丹初為松坡。但丹初太年輕,文安之是次輔,稱呼名號太掉價。稱松帥、琢帥、爵帥,似乎又顯得見外。大將軍只能剛開始講講,以示謙禮,若一直講大將軍,傳出去足成笑料。

  「那,我就托大了。」文安之笑道,吩咐隨從抬來一桌酒菜,說道:「琢如,皇上聽說你風塵僕僕趕來援粵,不勝歡喜,特賜一桌酒菜,以示親信。待明日陛見,皇上還會當面賞賜禮物。」

  親信?梧州為陳邦傅的地盤,丹初可不敢吃梧州城的酒菜。萬一中了毒,可就不妙了。明日陛見,他也不打算親至了,免得被陳邦傅所乘。

  「晚生下船前剛吃過飯,現在實在是沒胃口。就先收下御賜酒菜,留作夜宵吧。」

  明制,皇帝向大臣賜酒菜,大臣必須當著使者的面吃掉。時局亂成這樣,文安之也知道丹初的顧慮,一笑置之,把酒菜交給丹初的隨從。

  氣氛稍顯尷尬。文安之使個眼色,左右隨從退下。丹初知道有要事商談,亦屏退左右。

  文安之小心斟酌詞句,說道:「琢如為稼翁郎婿,年輕有為,練兵有術。如今粵東紛亂,韃虜入寇。琢如義不容辭,率軍援粵,實乃大明之福也。」

  丹初原不喜歡官場客套話。可這話出自次輔之口,令他十分受用,便笑道:「老先生過獎。朝廷恩榮我輩,不吝官爵。國家有事,我輩自當召之即來,奮袂圖報。老先生是丈父至交,便是自家人。若有事體,丹初自當效勞。」

  文安之暗自讚許,覺得岑丹初鎮定自信,應答得體,令人耳目一新。

  既然有言在先,他也不必藏著掖著了,便說道:「粵東事急,琢如既以援粵為名,自當儘快入粵。明日陛見之後,若無他事,還望儘快入粵,以免貽誤戰機。」

  丹初呵呵一笑,說道:「援粵之事,自無問題。糧草、輜重我自負擔,無需朝廷費心。不過,拔營之前,我有三件事,辦成之後,方好放心東下。」

  文安之眉頭一緊,生怕丹初趁機要挾,問道:「哪三件事?琢如請講。」

  「一曰恤典堵閣老,二曰寬釋『五虎』,三曰協同慶國公。」

  還好都是公事,文安之如釋重負,說道:「琢如,請詳細說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