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極度被動

  第196章 極度被動

  濟爾哈朗為什麼把主力派往湘江東岸,進擊作為偏師的赤軍?

  或許,濟爾哈朗想為覺羅果科報仇。或許,他是取田忌賽馬之意,以偏師對戰明軍主力,取守勢,以主力對戰明軍偏師,更有勝算。

  這也是八旗常見戰法。南明軍隊最大的特徵是組織渙散,指揮不一,一處敗,處處敗,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甚至有時候,兩軍尚未接戰,清軍稍有風吹草動,明軍就會以訛傳訛,風聲鶴唳,進而全軍崩潰。

  岑丹初已無暇考慮濟爾哈朗的用意,指令各標閉營自守,不得浪戰。

  他和熊兆佐負有阻擊清軍的任務,彼此自顧不暇,無力增援對方。架在蓑衣渡上的浮橋也成了擺設,沒有用武之地。

  午時,天陰,空氣沉悶,地面潮濕。

  清軍逼近蓑衣渡,斥候清晰可見。兩軍斥侯不時交戰,揭開了兩軍交戰的序幕。

  獅子嶺孤峰突起,臨扼湘江,是蓑衣渡一帶的制高點。不過,明清兩軍都沒有水師,也就沒有必要在獅子嶺上修築炮台。

  赤軍在獅子嶺上埋伏了一千土司兵。這些土司兵也真夠絕的,伏在獅子嶺上兩晝夜,不見炊煙,不聞聲響,令赤軍嘆服不已。

  清軍亦派斥候前往獅子嶺偵察,但斥候並未上山,只繞著山腳走了一圈。土司兵埋伏得很隱蔽,清軍竟未發現他們的蹤影。

  大約在午時三刻,清軍在蓑衣渡列陣,按部就班地向赤軍蓑衣渡大營發起進攻:清除鐵蒺藜,掃清道路,死士下馬列陣,向前推進。

  赤軍亦按部就班地予以還擊,先令火炮營轟擊,待敵軍死士靠近,埋伏在拒馬牆上的火槍營開槍射擊。

  這一切,與上次雷公嶺之戰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天氣潮濕,赤軍火繩槍發火率降低,蓑衣渡地形不如雷公嶺有利,難以發揮火炮優勢,赤軍火力減弱。清軍受影響更大,弓箭的密度、力度都明顯減弱。

  丹初如釋重負。這次清軍雖然人多,但攻勢乏力,只要親兵標據營死守,清軍休想攻下蓑衣渡大營。

  正在暗自竊喜之際,秘書郎楊雲卿說道:「大帥,有個韃子頭戴黃盔,或許就是濟爾哈朗。」

  透過望遠鏡,丹初在清軍後隊看到一片模糊的人影。那群韃子面目分辨不清,確有一人頭戴黃盔,不是濟爾哈朗又是誰?再看他周圍,旄旗鮮明,侍衛森嚴,似是韃子中軍。

  黃盔韃子距赤軍大營約有二里,恰好位於衝天炮的射程之內。

  丹初計上心來,說道:「那黃盔韃子必是濟爾哈朗。雲卿,你去找費雷拉,讓他用衝天炮同時轟擊濟爾哈朗。」

  衝天炮重達五六百斤,需用四輪炮車承載,相當笨重。親兵標火炮營編制有一個衝天炮隊,編制六門衝天炮,是赤軍炮兵利器。

  未幾,火炮營得令,調整衝天炮射擊目標。赤軍火力有所減弱,前線清軍不名所以,大為慶幸,加快前進速度,漸漸逼近壕溝。

  突然,「咚咚咚」炮聲隆隆,六枚開花彈相繼落入清軍後隊。

  後隊猝不及防,人仰馬翻。有兩枚炮彈落在黃盔韃子附近,彈片橫飛,惹得清軍一陣恐慌。

  硝煙瀰漫,望遠鏡里一時找不到黃盔韃子的身影。

  清軍鳴金收兵,令行禁止,重甲死士從壕溝前撤回本陣。

  什麼情況?難道剛才那幾炮真的打中濟爾哈朗了?難道濟爾哈朗斃命了?

  丹初心中竊喜不已。據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被紅夷大炮所傷,傷重不治而死。這個濟爾哈朗,或許也要步他們的後塵。濟爾哈朗一死,清軍還能增援全州嗎?

  正在丹初自以為得計時,清軍已經恢復了陣型。他們並未撤退,反而調整成縱隊,大致十騎並行,從赤軍大營東側繞過,直撲雷公嶺大營而去!

  什麼情況?難道清軍看出赤軍蓑衣渡大營防守嚴密,要避實就虛,轉而進攻步兵第二標?他們孤軍冒進,不怕蓑衣渡赤軍斷其後路嗎?

  卻聽楊玉祁嘆道:「濟爾哈朗沒死,黃頭盔仍在。」

  透過望遠鏡,丹初果真看到那名黃盔韃子。其身旁的護衛更加嚴密,應是濟爾哈朗無疑了。

  可惜!丹初心中懊惱,為剛才的輕率而自責。戰場之上,為主帥者,總要做最壞的打算,總要做充分的考慮,不可寄希望於虛無飄渺之事,不可妄自揣測。剛晉封為定虜伯,不可驕傲大意啊。

  八旗騎兵浩浩蕩蕩,直奔雷公嶺而去,只在蓑衣渡留下數百騎兵,監視赤軍親兵標。

  濟爾哈朗的意圖很明顯,他要繞開赤軍親兵標這個硬骨頭,轉而進攻步兵第二標。雷公嶺大營一破,蓑衣渡大營受到威脅,不戰而亂。

  或許,他想佯攻步兵第二標,誘使親兵標出營野戰。赤軍成軍不久,只能閉營避戰,論野戰,哪能擋得過如日中天的八旗?

  不管怎麼樣,清軍視蓑衣渡大營為無物,孤軍冒進雷公嶺,輕視之意十分明顯。留在蓑衣渡的數百騎兵,不時派人到壕溝前辱罵叫陣,令人十分難堪。

  「他娘的,濟爾哈朗欺我太甚!」丹初血氣方剛,哪經得起這種挑釁,氣得青筋暴起。

  眾將義憤填膺,紛紛過來請戰:

  「爵帥,韃子孤軍深入,意在進攻雷公嶺。親兵標理應過去救援,騎兵營願作先鋒。」

  「不然,韃子或許是在佯攻雷公嶺,引誘我標出戰。不妨將計就計,與步二標前後夾擊。」

  「我軍兵力分散,韃子人馬甚眾。不妨向滇師求援,好把韃子一網打盡。」

  ……

  大敵當前,眾將七嘴八舌,丹初卻出奇地冷靜。

  濟爾哈朗不愧是滿清名王,水平比勒克德渾強多了。清軍棄蓑衣渡而攻雷公嶺,頗出丹初意料,令赤軍極為被動。

  赤軍實力不濟,只得消極防禦,消極防禦,就容易陷入被動。眼睜睜看著清軍過去進攻步兵,這他娘的,真氣人。

  步兵第二標新式火器裝備率低,人馬數量也不如清軍,所恃只有壕溝、拒馬牆等防禦工事。以步二標的實力,很難守住雷公嶺大營。

  若派兵增援,就得被迫與清軍野戰。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勝算渺茫。赤軍可與清軍野戰的,唯有親兵標不到兩千戰兵。

  若向滇師求援,胡一青是他的結義兄弟,不會不救。只是,滇師位於楚師側背。楚師正在蓑衣渡對岸阻擊清軍偏師,滇師一動,楚師必將動搖。這方面的教訓太多了,想求援,只得向焦璉搬救兵。

  丹初計議已定,毅然說道:「待清軍開始進攻雷公嶺,親兵標即出營增援。通知土司兵,聽令出營會戰。再派人向新興侯求援,就說我打算在雷公嶺與韃子打一場硬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