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清軍急襲

  第195章 清軍急襲

  清軍來援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完全超出了明軍的意料。

  六月四日寅時,丹初仍在熟睡,情報局長馮加禮夜叩中軍大帳,說有重要情報。侍衛不敢怠慢,連忙搖醒丹初。

  細雨霏霏,落在營帳上,發出沙沙的低語。丹初從床上一躍而起,一邊整理衣服,一邊出來接見馮加禮。

  「爵帥,深夜打擾,實屬不該……」

  「沒什麼,」丹初說道:「有什麼事?」

  「韃子援軍已進至永州。」

  「啊?」丹初一驚,睡意頓消。

  永州位於湘江下游,距全州只有一百六十里。騎兵正常一日行一百里,急行軍一日可行二百里。若清軍急行軍,一天之內就能趕到全州。

  丹初不由自主地看了下自鳴鐘,指針正指向凌晨四點一刻。

  未及發問,馮加禮說道:「昨天中午,韃子前鋒抵達永州。偵侯抵近偵察,韃子警覺,派輕騎追擊,遇到可疑人員,不分長毛、短毛,格殺勿倫。

  「幸有一名偵侯逃脫,在莆田鋪得同袍相助,一路換馬急行,於半個時辰前趕回大營。據他講,韃子隊伍望不到頭,比上次雷公嶺之戰時還要多。」

  清軍昨天中午抵達永州,若急行軍的話,今天中午就會抵達全州。從現在算起,留給赤軍的時間也就僅有四個時辰、八個小時了。

  「哪部分的韃子,弄清楚了嗎?」

  「全都是騎兵,肯定是滿洲、蒙古八旗,盔甲、旗幟顏色不一,但藍色盔甲、旗幟很多,鑲藍旗尤其顯眼。」

  濟爾哈朗正是滿洲鑲藍旗旗主,也是清軍的主帥。這波清軍援軍比勒克德渾那次還要多,除了濟爾哈朗,誰還能有這個能耐?

  「想必是濟爾哈朗親自率軍來援了。」丹初斷然說道,陷入了沉思。

  「那名偵侯在哪?」

  「正在情報局的帳篷里,喊了老神醫過來療傷。」

  「我去見見他。」

  親兵遞來一件蓑衣,幫丹初披上。

  帳外,雨勢不緊不慢,雨點不大不小。

  湖南的雨季來了,照往常年月,雨季通常要持續一個月。這一個月內,天氣潮濕多雨,晴天很少。

  這種天氣對清軍影響更大,因清軍的殺手鐧武器是滿洲大梢弓,怕潮怕雨。火繩槍自然不能在雨天使用,但雨停之後,哪怕空氣潮濕,仍可繼續使用。

  兩人冒雨來到情報局的大帳,裡面的人員早已起床,點起油燈,各自忙碌開來。敵軍將至,必須加緊搜集情報,必須加緊分析情報。除少量內勤外,其他偵侯盡數撒出。

  見到主帥親至,大家紛紛起立。

  那名受傷的偵侯剛剛縫過傷口,也掙扎著要起來,被丹初按下。

  「老神仙,傷情怎麼樣?」丹初關切地問道。

  老神仙名叫李崎,年過四十,出身於岐黃世家,醫術高明,救人無數,被赤軍尊稱為老神仙。

  丹初本來想提拔他擔任醫護隊隊長,但李崎自知沒有統兵打仗的能力,極力推卻,甘當一名普通軍醫。

  「左臂中箭,傷到了骨頭,不過已無大礙,休養幾個月就能痊癒。」

  既已傷到骨頭,想必就會落下殘疾。老神仙這樣說,只是為了安慰傷者,免得他傷心。

  「爵帥,屬下無能……」

  「兄弟,別這樣講。若非你及時發現韃子,大軍將危矣。」

  能當上偵侯的,皆為聰明伶俐之人。傷者知道丹初的來意,說道:「爵帥,韃子甚多,人馬望不到頭。」

  「據你估計,韃子有多少人馬?」

  估計人數也是個技術活,要靠經驗,可從敵軍隊伍之長短、營帳灶台之多寡等做出判斷。想要短時間內準確地統計敵軍人馬,顯然是不大可能的。

  「至少應有五千,皆為騎兵,藍旗、鑲藍旗很多。」

  「你在永州時,那邊可曾下雨了?」

  全州連日天陰,昨日下了淅瀝小雨,至夜間雨勢漸大。永州離全州只有一百六十里,天氣應該差不多。

  「永州天陰,昨天中午尚未下雨。昨天我一路往回趕,過了雙牌就開始下雨了。」

  詢問已畢,丹初回到中軍大帳,天已微亮。

  作戰局長楊玉祁也聞訊趕了過來,嘆道:「這伙韃子必是濟爾哈朗,從郴州過來,走湘江東岸。我軍在湘江東岸紮營,首當其衝。」

  馮可義則說:「韃子上次在雷公嶺吃過教訓,或許會在下游渡江。」

  「還是實力不濟啊!」丹初嘆道:「韃子派五千騎兵過來增援,就足以動搖我軍防線。我軍以數萬人馬圍攻全州,人數遠多於韃子,但戰力懸殊。若戰力與韃子相當,哪怕略低於韃子,便可派兵到黃沙鎮,甚至到東安縣阻擊韃子,何必像現在這樣只能蜷縮在蓑衣渡,做消極防禦?」

  這是無可奈何之事。

  帳內一陣沉默,楊玉祁問道:「爵帥,要不要通知各營提前起床,早作準備?」

  「不必,」丹初沉聲說道:「也不在乎這點時間了,免得驚擾士卒,顯得我們驚慌失措。」

  略一沉吟,丹初令道:「把情報通報給桂師、滇師、楚師,令步兵第二標、土司兵加強戒備,情報局加緊搜集情報。」

  雨一直下,天亮後仍不停歇。情報局的偵侯、作戰局的斥候出入營門更加頻繁。更多的情報傳遞進來,敵軍的動態也越發明朗。

  滿清鄭親王濟爾哈朗親自率軍來援,帶滿、蒙八旗約六千多兵馬。下午申時,清軍先鋒抵達黃沙鎮,隨後停下宿營,並在黃沙驛附近搭設浮橋,似乎準備渡江。

  焦璉聞訊,督率桂師、滇師冒雨猛攻全州,希望趕在濟爾哈朗之前攻下全州。

  楚師熊兆佐急向赤軍求援,希望岑丹初派兵到湘江西岸,幫他一起阻擊清軍。

  敵情未明,清軍尚未渡江。丹初沒有派兵,只是密切關注著清軍動態,向熊兆佐做出了調兵增援的承諾。

  趁清軍立足未穩,派兵到黃沙鎮偷襲?

  前線明軍有很多,沒人去黃沙鎮偷襲清軍,不是不想,而是實力不濟。

  桂師焦璉部有一萬五千人,滇師胡一青、王永祚部有八千人,楚師熊兆佐、周金湯部有五千人,赤軍岑丹初部有一萬一千人。總人數看起來不少,除去沿途的守兵、輔兵,能投入一線作戰的不超過三萬人。

  諸鎮聽說清軍將至而不撤退,已經很不容易了。在當時的環境下,換了其他南明軍隊,早就跑得見不到影子了。

  次日雨停,適合交戰。清軍分兵兩路,一路在黃沙鎮渡江,沿湘江西岸增援全州,約有騎兵兩千。另一路沿湘江東岸繼續南下,約有騎兵四千。

  怕什麼,來什麼。丹初聞訊深感頭疼,下令各標緊閉營門,結硬寨、打呆仗,無令不得出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