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二章 煨湯

  佛跳牆的重點是在於湯,所以最開始需要做的就是吊出好湯,這一點前面就已經提到過了。

  頂湯,無雞不鮮,無骨不白,無肉不香,以煨為主從食物之中取出的頂湯,不能夠添加一點的雞汁或者味精,完全要靠湯汁裡面本身的鮮美。

  家中的汶里蘆花雞還不夠老,用來燉湯的話效果一般,所以湯小康就沒有圖方便的就地取材,饒了了那些傢伙一命。

  老雞,老鴨,排骨,豬蹄,這些都是用來做底湯的食材。

  開火熱鍋,倒油燒熱,放入生薑,大蔥段,不能猶豫,放入就開始炒制,隨後放入雞肉,這個時候倒入早就準備好的紹興老黃酒,這是增加濃香的精髓。

  鴨肉,排骨和豬蹄,不同於雞,都會有一絲的肉腥味,容易產生影響,則先要下鍋焯水之後才能用。

  焯過水後,將食材瀝乾,隨後照樣油鍋中放入蔥姜,開始炒至,倒入黃酒。

  炒出香味的食材,一次放入老爺子在就準備好的大瓦缸裡面,如果是酒店,則是會和東居前面一樣,用鐵桶來煨湯,這樣更加的方便,也更加的輕鬆。

  不過瓦缸煨出來的湯汁更加的濃稠鮮美,味道和營養精華都能夠被完美的保存下來,這是鐵桶方式無法辦到的。

  代價則是,煨湯的難度會大大的增加。

  所有的食材放入到瓦缸中之後,倒入一小罐的女兒紅,隨後倒入礦泉水淹沒過所有的食材。

  從泡發食材開始,湯小康就已經注意起了水質對食材的影響,城市裡的自來水質量對比之下還是比較一般的,平常用用還行,如果是用來製作佛跳牆這種頂尖的美食,自來水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食物的口味。

  剛剛炒制的時候,各種肉質的香味瀰漫在整個大廳裡面,讓原本都睡下去的花棕熊三狗組和冬瓜全都爬了起來,一個個站在東居後廚的門口,望著湯小康手中的瓦缸。

  他們可是看到了,剛剛那麼多的食材,全都被湯小康塞進了那個巨大的缸體中。

  放入少許的桂皮和八角,用來增加食材的香味。

  酒店可能會在炒制的時候就放入桂皮八角,這樣能夠讓香味跟早的激發出來,不過太容易影響到了食物的口感,到底誰對誰錯,也不好說,只能說各有利弊吧。

  如果炒制的時候放入這些香料,就能夠更好的刺激出香味,和肉湯融為一體,但是容易影響到本身的鮮美。

  如果是在煨湯的時候放入,能夠更好的輔助湯汁,可是其中的香味就變得很淡了。

  用來封口的東西也很講究,不能夠像平常一樣那個蓋子一概就完事了,而且這種陶瓷罐也沒有配備匹配的蓋子。

  用來封口的是荷葉,用荷葉將瓦缸的口子蓋住,然後找一根繩子將他沿著瓶口處繫緊。

  荷葉本身就有非常濃郁的清香,在煨湯的時候,熱蒸汽滲透到荷葉之中,再一次的回流,就會將荷葉的香味很好地融入到湯裡面。

  煨湯是一項漫長的工作,不能夠用明火要用炭火,將弄好的瓦缸放在碳爐上,竹炭放了不少,但是煨湯的時間很長,要十二個小時左右,湯小康估計著自己中途還要再添加一次竹炭才行。

  炭火煨湯這是最傳統的方式,很多地方都已經不用了,但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將頂湯的香味一點點的催發出來,肉香更加的濃郁,這一點曾經在湯家的菜譜裡面有著非常著重的記載。

  哪怕只是剛剛放到炭火上煨湯,可是肉的香味已經開始漸漸地出現,經過受熱再夾雜著一絲絲荷葉的香氣,實在是讓人慾罷不能。

  站在廚房的帶著小圓圓,湯有為整個期間一言不發的盯著湯小康的動作,見到他將瓦缸放到碳爐上面之後,這才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今天就到這裡吧,中間添加竹炭千萬不能夠忘記了,回去休息吧,小圓圓你也去睡覺,明天還要上學。」

  盯著炭火上的瓦缸,湯小康看了看時間,才凌晨一點,比經常都要早上不少,按照推算的話七點左右需要再添加一次竹炭。

  設置好了提醒鬧鐘,湯小康將碳爐擺放在了水池裡面,底下留了一些的清水,以防萬一。

  一手抄起了盯著瓦缸發呆的冬瓜,湯小康夾著冬瓜指揮著花棕熊三狗組趕緊上樓睡覺,平常也沒見這幾個傢伙這麼積極的餐館,今天聞到肉香了,就開始一個比一個興奮。

  ……

  第二天清晨,湯小康早早的醒了過來,洗漱之後活動了一下身子,正好七點左右,湯小康來到水池了,將碳爐抬了出來,裡面還僅剩一兩塊竹炭在燃燒,散發著熱量。

  添加足夠的木炭,其實昨天做的還是有些問題,用炭火來煨湯的時候,最好用的是果木炭,可惜湯小康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果木炭,只能夠用更加次一點的竹炭來代替。

  不過還好,這一點因素的影響並不算是很大。

  剩下還有的第二點就是,其實從昨天瓦缸放到了炭火上開始之後,湯小康就應該是不能夠再休息的了。

  製作佛跳牆的廚師,需要無時無刻都在注意的火候的情況,哪怕這是一個炭火爐,最嚴格的方式,就是一直將炭火爐的燃燒程度維持在同樣一個水準上,能夠保證十二個小時內,瓦缸裡面的食材加熱的情況一直都是很均勻的。

  這一點,湯小康就明顯是沒有做到,將瓦缸放在炭火上煨湯,然後廚師回去睡覺休息,做法不對。

  不過湯小康沒有在意,老爺子也同樣是沒有在意。

  畢竟只是熟手的練習,誰都沒有指望著真的能夠製作成功,一直頂在碳爐旁邊,實在是太過於折磨人了。

  在以前,佛跳牆基本都是極具盛名的老師傅帶著自己的徒弟一起來做,由兩個人輪班替換,來保證時時刻刻對炭火爐的精準把控,這樣的情況,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更不用說湯小康還要上班,老爺子的身體也同樣是不能夠支撐這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