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蜀地
【多次打擊,讓趙光義的傾向完全轉變,他不再想要收復故土,而只想要穩定內治。👊♘ ➅➈𝐒ĦỮ𝐱.匚𝕆爪 🐝🎄
在之前的外憂內患一話後,淳化四年十一月,趙光義在與宰相呂蒙正談論時,說了這麼一句話:「治國在乎修德爾,四夷當置之度外。」這句話可以說是宋朝後來整體風格的一個寫照。
但是,這有什麼用呢?修德,四夷置之度外,就能夠天下太平了?
你們是忘了當年周桓王時期,楚武王伐隨時面對隨國國君「我無罪」的回答了嗎?
「我蠻夷也」】
秦朝。
嬴政看著天幕提起早先時期的諸侯國戰爭,不由內心微哂,這都是多早時候才會發生的情況了。
那時,諸侯國的臉皮還沒有撕下來,出征還要講求一個師出有名、不打不義之戰,楚武王的話自當是驚世駭俗。
可後來呢?後來,誰又會去管什麼你有罪與否?誰又會在乎有沒有什麼邏輯完滿的出兵理由?之前用那套規矩指責的國家,只要是還存活的,也紛紛加入了爭鬥的行列。而最有眼光的國家,也紛紛施行變法以圖強。
「當處在一個紛爭的環境中,又不思進取,結果就已經註定了。」
漢朝初年。
劉邦笑著念了一句楚武王的名言,心想,那乃公該怎麼說呢?我布衣也!
乃公可不想遵循什麼以前貴族們的政治規則,只想維護好一手打下來的漢家天下。
遼朝,
承天太后咀嚼著這句話,笑了,笑容中滿是自信:「我大遼雖從北方而來,但我們才是真正的中原正統。」蠻夷又如何?就如楚國,地處南方,其他諸侯國在先前也多有議論。可是後來呢?就算楚武王自己說「我蠻夷也」,又有哪個國家再以「蠻夷」說事?
更何況,及至今日,又有誰會說當年的楚國、現下楚國所處的地方是蠻夷之地——沒錯,就是說宋朝的那些人,總是議論大遼。
那麼,他們大遼又為何不能是正統呢?
【話說回來,趙光義說要專心搞內政、治理天下,他搞好了嗎?
沒有。
淳化四年,在川蜀之地,積壓了多年的矛盾終於爆發,就此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是給趙光義一直宣揚的太平盛世,德政治國來了狠狠一巴掌。
其實之前也有不少農民起義,就比如淳化四年年初,因為旱災,江淮兩浙以及陝西就曾經有過小規模的動亂。總之,自開國以來,農民的問題就有不少。
只不過,川蜀的規模尤為廣大罷了。】
宋朝,開寶元年。
「川蜀?!」趙匡胤有些恍神,之前平滅後蜀,就曾經鬧出過不小的亂子。
當時派去攻打後蜀的,除了曹彬和劉廷讓,還有王全斌等人。可與曹劉二人約束部下不同,王全斌不僅放任士卒漁奪百姓,還治軍不嚴、不恤軍士、嗜殺好貪,結果就導致了蜀人兵變。
當時叛軍推舉了原蜀將全師雄為首領,這正是安撫之時,結果王全斌派過去的人腦子並不清醒、且殘暴又貪財好色,不僅沒有安撫,反倒「盡滅師雄之族,納其愛女及橐裝」。
自此,全師雄與宋朝徹底決裂,而隨後蜀地十七州都發生了兵變,結果王全斌還殺掉了三萬名後蜀降兵,搞得民怨沸騰,情況更加惡化。
本來宋朝已經平定了後蜀,結果這一場叛亂,又生生拖了一年多才結束。
為此,他一方面處置責任人,一方面聲明參與叛亂的蜀兵家屬沒有罪過,安撫原蜀國官僚將士,一方面又數次發令減免蜀中賦稅,只為了招攬人心。
但是天幕的意思是……「朕沒有成功消除蜀地的矛盾?沒有讓蜀人認同大宋的統治?」不然,為什麼會是多年矛盾呢?
「不一定,爹爹。」趙德昭對先前後蜀叛亂也有所了解,「說不定你制定了好的命令,結果派去治理蜀地的人又陽奉陰違盤剝百姓了,就像當時王全斌沒有按您的要求約束軍紀、安撫百姓一樣。」
宋朝,淳化四年。
趙光義猛地醒了神,淳化四年?那不就是今年嗎?
蜀地要起義了?還是大規模起義?
他打起精神,吩咐宰執們:「必須儘快派人去蜀地查訪,若有私自加稅、魚肉百姓、貪贓枉法之人,朕定不會放過!」另外,還得派個靠譜的將領帶上一支軍隊在附近駐守,以防不測。
殿內亦有大臣面色有些不好,畢竟蜀地的情況,到底不是完全沒有人知曉。
【蜀地的矛盾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唐末,黃巢大起義轉戰黃河、淮河、長江、珠江流域,卻沒有掃蕩到四川,而唐僖宗曾率領大批世族官僚逃竄到四川。唐朝滅亡後的五代時期,原先唐朝的「衣冠之族多避亂在蜀」。
因此,蜀地的世族大族、官僚地主數量極多,在蜀地不斷兼併土地,剝削當地百姓。直到宋初,這個地區還保留著唐以前那種比較落後的生產關係,土地兼併比中原地區更為突出。
而趙匡胤平滅後蜀後,也並沒有改變當地的情況,只是維持了原狀。
這就導致原本蜀地就存在的矛盾並沒有像從前的王朝初立一樣,獲得一些改善,反而依舊在積累。
這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土地嚴重兼併導致的「旁戶」問題。
旁戶實際上就是佃戶,但之所以單獨起一個名字,是因為蜀地的旁戶與蜀地外的佃戶仍有不同。
在宋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佃戶對地主(主戶)的人身依附關係已經減弱,不少都有了遷徙和退租的自由,而部分地區的定額租又讓佃戶可以空閒時間從事其他職業,還有佃戶可以升級為主戶。
但這些,川蜀地區的旁戶都沒有。】
宋朝,開寶元年。
看到此處,趙匡胤皺眉:「朕確實並未對蜀地大族做出什麼改變,但是朕當時因為蜀地叛亂也難以隨意對他們下手。」當時收復蜀地,因為宋軍的問題產生了叛亂,他平定叛亂、安撫人心還來不及,怎麼會想到要沒事兒對這些盤踞當地的大族下手?況且,他要安定蜀地,還需要這些人的幫助。
再者,他也沒有打下一地就清理當地豪強的習慣!清理的都是那些不願順服大宋的,願意臣服的,自然都是安撫為上,怎麼會非要清理掉對方?——改變對方的土地和佃戶情況,對這些豪族而言和清理有什麼區別?
最關鍵的是,他還是沒有想到這些原來就有的東西,能夠帶來多大的不良後果。
在他看來,他收復了土地,當地大族也歸順宋朝,他也施展了見面賦稅徭役等一系列安撫人心的政策,這就穩妥了。
趙匡胤根本沒有想過,蜀地會這麼快就爆發大規模起義——淳化四年,趙光義在位期間,大約也不超過四十餘年,還是和這早就存在的東西有關!
趙光美也發愁:「可是蜀地的豪族也不好輕易動手啊。」別說會不會造成蜀地的動盪了,就怕其他地方的大族看了開始自危,進而採取各種動作,那宋朝又會如何?
畢竟,宋朝至今才建立八年而已,天下不乏有一些思動之人。
可是不改,又會如何?
唐朝,貞觀三年。
「農民起義啊。」眾人紛紛感嘆,縱觀歷朝歷代,毀於農民起義的可不在少數,雖然最後未必是農民起義獲得成功,但多半是農民起義拉開衰敗的帷幕。
不過這宋朝畢竟開國不久,對農民起義鎮壓應當還是沒有問題的。況且,之前不是說他們有個募兵制度,其中還專門收納流民嗎?
倒是他們唐朝自己的事情值得討論一番。
「黃巢起義,朕真沒想到,會是這般的黃巢起義。」李世民神色凝重,顯然黃巢起義的規模超過了他之前的設想。
之前天幕只是提到,但誰也沒有想到,黃巢一個人帶起來的起義會有這麼大的規模——黃河、淮河、長江、珠江,這幾乎要把大唐繁華區域都囊括進去了!
而唐僖宗帶著世族百官出奔到蜀地,這倒是不讓人意外,畢竟之前就知道了國都……天子……,唐僖宗也不過其中之一罷了。
而以往的農民起義,一個人往往不會有太大規模,真正大規模的是多地並舉。
「這黃巢,當真是個人才,」杜如晦有些讚賞,隨即話鋒一轉,討論起了唐朝的問題所在,「但能夠養出如此大規模的起義,大唐恐怕早已百病叢生,奄奄一息了。臣關注的是,天幕中提到『唐以前那種比較落後的生產關係』,既然蜀地的『生產關係』與唐朝相似,而蜀地又爆發起義,這是否與大唐起義有關?」
就算沒有關聯,都被評為「落後」了,大唐能否進行一些調整?
李世民點頭:「多半脫離不開賦役政策的問題,當百姓生活無以為繼,就有可能選擇鋌而走險。不過,像這宋朝一樣的租佃……」
見他意動,大臣們也紛紛開始思考起來,他們大唐的情況能否更進一步。
宋朝,淳化四年。
趙光義有些恍然:「是因為這些原因才爆發起義的嗎?若是如此,朕也可以幫助蜀地改善一些情況的。」
【蜀地的旁戶是什麼情況呢?他們不能遷移,往往隨土地買賣而轉移,客戶及其妻女都遭受主人的奴役,世家豪族對待他們如同對待奴隸一般。
而旁戶的數量也極多,少的一家占有數十戶,多的動輒三五百戶、甚至數千戶。如此一來,川蜀地區的旁戶占當地總人口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
這些旁戶既要向主戶繳納地租,還要承擔朝廷的賦稅徭役,只能艱難生存。
這麼多被壓迫剝削,背負沉重負擔的人口,這是一個巨大的火藥桶,當其引線被點燃,爆炸時必然會造成大規模的起義。而這個火藥桶的引線,遲早都會點燃。】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沉默地聽著天幕講述,並不發表意見。
確實,從前他都沒有太過重視這些「旁戶」問題,左右他也不打算抑制土地兼併,那出現佃戶就是必然,這有什麼好說的?
而且,他為了穩定社稷、避免大量流民,也特意給募兵制開了個口子,日後可以利用軍隊收容一部分流民,也不至於讓他們一定要與朝廷敵對到底。
但是大族……
「稍稍調整一下應該沒什麼問題,然後一點一點來就行了。」趙匡胤下了決心。
漢朝,元狩四年。
「陛下,是火藥!」霍去病一下子找到了自己最關心的內容。
「是啊,是火藥。」劉徹也眼睛亮了,應了一句後,轉頭吩咐侍從,「快,把關於火藥的話原封不動地轉述給負責火藥研究的匠人們,讓他們看看,能不能從中受到啟發。」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可以說是對這幾段話最有感觸的人之一了,他臉上充滿回憶的神情:「農民啊,其實只要還有一口吃的,他們就能安安分分地活下去,沒有那麼多欲望,也沒有那麼多要求,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咱當年也是一樣,和爹娘兄長他們只是想要有口飯吃。」至於其他的,什麼皇帝是誰,朝廷如何,是異族還是漢人,其實都沒有那麼在意。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說著,他的神色轉變,從追憶變成了憤恨:「可恨那些地主官員老爺們,一條活路都不願意給,就像這旁戶一樣,恨不得把咱的骨血都壓榨乾淨,敲骨吸髓,最後什麼都不給農民!」
殿內頗有幾位和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老臣們也眼含熱淚,他們也都出身底層,朱元璋說的,他們也都懂。
說著,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兒子們,鄭重囑咐:「你們一定要好好對待農民,萬不可胡作非為,壓榨百姓。」
【由於剝削和壓迫,蜀地的農民們並不能單靠種地養活自己和家人,「協稼不足以給」,於是他們還在剩餘時間進行紡織、採茶等工作。
但是就連這樣的副業,他們也沒能保住。】
聽到這裡,不少人精神一振,完了,這多半和朝廷有關,如此一來,爆發起義也是必然之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