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高粱河車神

  第84章 高粱河車神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就此點評道:「雖然宋太宗在作戰方面頗為欠缺,但收復了南方的土地、統一南方還是很不錯的。況且,他是從政治上下手,沒有影響百姓生計。」

  兒子們紛紛「嗯嗯」點頭,顯然都沒怎麼往心裡去。

  武將們擠眉弄眼,誰還不知道宋太宗搞出來的和軍隊有關的那些事兒啊!還好他們沒有在宋朝那些個皇帝手下,現在萬歲雖然兇殘了些吧,但好歹不會在打仗的時候坑你啊!

  宋朝,開寶元年。

  趙光義仿佛找到了什麼關鍵,哪怕聲音嘶啞、有氣無力,也要開口:「大哥,你看弟弟的功績,我統一了南方啊。」

  趙匡胤冷笑:「這是你的功勞嗎?這明明是因為我大宋強大,陳洪進和錢俶才願意乖乖聽話。換個差不多的人當皇帝,都能把他們留在京城,讓他們併入宋朝。」

  趙德昭三人在旁邊,聽到這話都分外贊同。

  對啊,如果不說別的事情,只論這件事兒的話,他們都能做到!

  漢朝,元朔元年。

  劉徹看著乖乖上表、獻上土地的陳洪進和錢俶,心生嚮往:等到我大漢消滅匈奴,那些西域小國能不能也像這樣、主動向大漢靠攏,成為大漢的一部分呢?

  美滋滋。

  【接下來,趙光義的目標就換成了北漢。

  北漢起源於後漢。

  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後,位於北邊的李存勖稱帝,但仍以「唐」為國號,是為後唐;後唐末年,節度使石敬瑭謀反,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契丹借兵,建立後晉。

  後來契丹與後晉矛盾漸生,後晉被滅,後晉節度使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

  但由於後漢官場混亂,皇帝猜忌,將領郭威被迫反叛,後漢滅亡。而郭威建立了後周,就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前所屬的王朝。

  後漢雖滅,但劉知遠弟弟劉崇尚在,隨即稱帝,也就是北漢。

  在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北漢因皇位傳承朝局動盪,趙匡胤見有機可乘,便三次發兵北征,雖然未能成功,但也消耗了北漢的實力,積累了宋軍攻打北漢的經驗。

  在此情況下,趙光義打算用消滅北漢來當做自己功業的光輝部分。】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等人本來懶洋洋地聽著神跡講故事,順便嘀嘀咕咕、交頭接耳,說些譬如「這宋朝真亂啊」「割據勢力怎會如此之多」「趙光義到底是如何想法」之類的話題,就聽到了「朱溫篡唐……」

  啊,篡唐啊,篡唐啊!

  這宋朝難道就是我大唐後面嗎???我大唐裂開了???裂的還這麼多?

  就說現在聽到的吧,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北周,北漢,加上前面的陳洪進,南越國,北邊還有契丹……這宋朝,說是中原王朝,實際上也只是割據一方啊!

  一群人面面相覷,這,就是藩鎮割據的力量嗎?這稱帝,也都太隨意了吧。

  李世民臉色鐵青:「這個石敬瑭是何人?怎麼能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異族?他有何面目自稱為人!」

  他可沒有忘記,先前講明朝的時候,可是說到燕雲十六州數百年都未能回歸,還造成了南北分裂的巨大問題,原先還以為是征戰不敵,沒想到是有人直接送了出去!

  明朝,洪武十三年。

  作為以「驅逐韃虜」為法統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於這種對異族屈服諂媚的人和行為絕無容忍的可能,他氣哼哼地道:「你們誰知道這石敬瑭他的墳在哪裡不?不如把他的墳挖了,也好告慰燕雲百姓。」

  就沖他送出去燕雲十六州,掘了他祖墳都不為過,咱還是仁慈、不牽連他人,才只挖他一個。

  西晉,泰始四年。

  晉武帝司馬炎看著天幕,他也看到了石敬瑭割讓燕雲、借兵契丹而建立後晉,頓時臉色有些微妙:這個石敬瑭為什麼也要定國號為晉?這不就和朕的晉一樣了嗎?朕的天下憑什麼要和這麼一個朝代一樣?

  突然有點嫌棄晉這個國號了。

  【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任命潘美為北路都招討使,分四路攻打太原城;同時命郭進為石嶺關都部署,以阻擊契丹援兵。

  二月初,趙光義御駕親征,所遣兵馬在十萬以上。三月,郭進在石嶺關(山西太原北)南截擊來援的契丹,契丹軍隊死傷嚴重,無力支援北漢。另一方面,潘美指揮宋朝大軍圍困太原城,自春至夏,晝夜攻打,矢石如雨。

  四月,趙光義親自到太原城下督戰,士兵們備受鼓舞,「士奮怒,爭乘城,不可遏」,太原城幾乎城無完堞,城頭箭集如猥。

  五月六日,北漢國主劉繼元帶領北漢官員上表投降。至此,宋朝獲得十州一軍四十一縣,成功一統中原,五代分裂局面至此宣告結束。

  由於自古以來,太原一直作為軍事重鎮,唐朝因其政治原因更是地位重要、軍力雄厚,在中晚唐乃至五代十國中,太原就變成了能夠制衡四方、更迭政權的關鍵勢力。

  為了徹底消滅太原割據的可能性,趙光義下令放火焚燒,並引汾水、晉祠水淹毀城牆,徹底覆滅舊城。】

  唐朝,武德九年。

  看著雄偉的太原城在火焰中熊熊燃燒、化為灰燼,又在洶湧的河水沖刷下變成一地廢墟、再無蹤跡,一向看起來好說話的李淵難得鬚髮倒立、怒火衝天:「朕的太原城!!!」

  他捂住心口,感覺仿佛要閉過氣去,只能吼出這幾個字,再多的話卻是說不出來。

  「聖人,聖人!」裴寂趕緊衝上前,接過宮人手中的藥丸,給李淵服了下去。

  不止李淵反應如此激烈,在場的所有人中,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要破口大罵。而其中,起家太原、出身太原的人更是暴跳如雷:「趙光義小兒,攻打太原也就罷了,如何能毀滅太原城?誰給你的膽子?」

  

  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三兄弟難得站在了一個立場上,沒有針鋒相對——趙光義這等不忠不孝之人,難怪他能做出毀滅太原城這等醜事!不知道他的先祖究竟何人,不然,定要讓他連來到這個世上的機會都沒有!

  其他時空的唐朝,也都憤怒不已,恨不能將趙光義碎屍萬段。

  【打下北漢後,雖然一統了中原,但趙光義並沒有決定休息,他決定要就此攻打遼朝——就是契丹建立的國家。

  可能是成功消滅北漢讓他志得意滿,也可能是太原城的火焰燒壞了他的腦子,就在五月下旬,宋朝大軍才剛剛處理完北漢的事情,正是師老兵疲、急需休息之時,趙光義就決定要挾滅北漢之威,取燕雲之故地。

  不僅如此,在攻克太原後,趙光義並沒有給前線將領和士兵封賞軍功,有人問詢,趙光義則說要等到攻伐幽州後,再行封賞之事。

  如此一來,宋軍厭戰情緒高漲,軍心渙散,加之天氣炎熱,更是軍容不整,毫無作戰意志。

  而此時的遼朝又是什麼情況呢?在遼景宗統治下,經過十餘年休養生息,遼朝經濟大有好轉,政治也算清明,在軍事上湧現了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這樣智勇兼備的名將。

  由此從一開始,趙光義的失敗就是可以預見之事了。】

  宋朝,太平興國三年。

  趙光義感覺所有人都在眼神奇怪地看著自己,仿佛脫光了衣服站在大街上一般。

  他惱羞成怒:「朕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的!朕又不是沒有打過仗,怎麼可能不犒賞軍士、不注意軍心軍紀?這些都是假的,一派胡言!」

  大臣們知道官家疑心重,只能悄悄眼神交流。

  見殿內氣氛越發緊繃,一名官員出聲道:「官家乃盛世天子,所行所為必是自有深意。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若將來官家當真選擇趁勢取燕雲,應是為了不錯時機而已。」

  趙光義眉頭舒展開來,殿內的氣氛頓時和緩,大臣們鬆了口氣,紛紛對那位同僚獻上感激的目光,同時出言附和,誇得趙光義心花怒放,也沒有再計較之前的事。

  【五月下旬,宋軍自太原諸路並進,越過太行山向河北平原集結。六月十三日,趙光義從鎮州親自督軍北上,正式發動北征。十天後宋軍進抵遼朝南京,也就是幽州城下。

  遼將耶律斜軫見宋軍大軍來襲,便引軍退駐得勝口,耶律沙則撤到清河北,互為犄角,聲援南京。

  趙光義誤以為耶律斜軫只能據守險要以自保,便派一部分軍隊進行監視,自己率領宋軍主力日夜攻城,一方面圍城三匝,一方面還挖起了地道、穴地而進。

  而遼朝的守將是韓德讓。這個人此時或許不夠出名,但日後成為了遼朝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拋開其他方面不說,在遼朝和宋朝的征戰中,他多次參與,屢立功勳,堪稱宋朝最討厭的人物之一。

  此次戰鬥是他與宋朝的第一次交戰,韓德讓日夜登城指揮,力保城池不失,等待援軍到來。

  宋軍從六月二十五日,到七月初五,圍攻數日,疲憊勞頓,糧草因運輸線過長也開始緊缺。】

  宋朝,開寶元年。

  看著趙光義的種種神奇操作,趙匡胤感覺手又癢了,又想揍人了。

  他怎麼就會覺得搞這麼一次突襲,就能打下幽州的?突襲是沒問題,但是你要看你的軍隊情況和對方的情況啊!

  遼朝先不說,宋朝的軍隊又是連日作戰、又是長途跋涉,如何能夠發揮戰鬥力、攻下幽州?況且,你這麼一拍腦袋決定了,之前按照打北漢安排的糧草頓時要改道、糧草數量也要大大提升,你怎麼知道糧草不會出問題?

  越想越氣,趙匡胤再次抄起棍子,沖向了趙光義:「廢物——!」你就算幹掉我、幹掉你弟弟和侄子們,那你把國家搞好啊!搞出來這麼個結果算什麼?

  漢朝,元狩三年。

  此時,劉徹已經體會到擁有冠軍侯和大將軍的快樂了。就在去年,霍去病帶兵打過了焉支山、祁連山,讓匈奴高唱悲歌。

  此時觀看天幕,只有衛青、霍去病二人。

  劉徹只覺這趙光義可為笑談:「朕也多次戰勝匈奴,朕也沒覺得都是因為朕厲害,也沒想不顧將領士卒情況,搞什麼『挾勝』追擊。這個趙光義倒是想,可是單單一統中原又算什麼?」又不是對外獲得輝煌戰果,就開始自視甚高了。

  一個大臣有些不屑:「還是這宋朝廢物,能讓一群如匈奴般的蠻夷也入主中原、建立朝廷,甚至還宣稱正統。」先前天幕就提到過,日後這宋朝的史書都要和遼國並列,無力維持唯一正統的地位。

  明朝,永樂十六年。

  永樂朱棣也對趙光義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他又不是沒有和他兄長宋太祖一起上過戰場,也不是對軍事一無所知的書生,怎麼就能想出這樣的方案?」要是他在靖難的時候這麼搞,早就不知道死哪兒去了,朱允炆那幫人怕是要笑出聲來。

  朱高熾幽幽道:「大約是又想要證明自己、建立功勳,又一時熱血上頭、不管不顧……」

  【很快,遼朝所派耶律休哥率領的馳援大軍已抵達前線。他先以弱兵五千誘敵,再以精騎三萬從他道繞到宋軍南側,發動猛攻,席捲而北。

  六日,耶律沙進軍城下,與宋軍在幽州城西的高梁河展開激戰,先前各據一方的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也各率所部,分左右兩翼向宋軍發起猛烈的攻擊。城內遼軍見援軍趕到,便開門列陣,鳴鼓助攻。

  一方軍心大振、士氣正隆,一方已是疲敝之師、又猝然遭襲,激戰的結果早已註定。宋軍急調圍城部隊迎敵,然而在遼軍數路猛攻下,最終全線崩潰。

  第二天,趙光義連夜率軍後撤,遼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趁勢追擊,宋軍頓時陷入混亂,士卒們丟盔棄甲、連連遁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