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斧聲燭影

  第83章 斧聲燭影

  宋朝。♞👣 ➅➈ş𝔥𝕌x.ⒸỖ爪 ♔🐺

  趙光義像是突然來了精神,一反之前死氣沉沉的模樣,大聲吼道:「大哥!我的好大哥!你既然先前想讓我當這個皇儲,又為什麼要動了改易的心思?我為大宋兢兢業業十幾年,內務、軍事都少不了我幫你描補,結果你兒子長大了,你就又想換人了?那我是什麼,是活該當一個擋箭牌、自我奉獻嗎?」

  他嘶吼著:「如果真的發生了燭影斧聲,那都是大哥你自己造的孽!」

  趙匡胤連連冷笑數聲,直接道:「朕絕不會再考慮你,日後朕傳位於德昭、德芳、光美,也與你無半絲干係。」

  趙德昭自從聽到天幕說他爹爹有意培養他的時候,臉色就變得難看起來。原來只以為趙德芳被宋皇后傳喚,會更礙趙光義的眼,現在看來,自己這個爹爹有意選擇的繼承人同樣礙眼。

  他和趙德芳對視一眼,同樣苦澀,他們兄弟倆,誰死的早還說不定呢!既然如此,那就更不能讓他們這邊的二叔好過了!

  兄弟倆有了決斷,開始在趙匡胤耳邊添油加醋。

  【當然,如果懷疑趙光義在宋太祖的死亡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那麼他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有人說就是燭影斧聲中的「斧」,這個可能性極低。

  故事中的柱斧一為武士所用,一為文房用具、或者說帝王儀仗之一。而第二種柱斧也稱玉斧,以水晶或銅鐵為材料。燭影斧聲中的柱斧顯然只能是文具,是帝王寢宮內陳列儀仗,絕不可能成為殺人兇器。

  況且直接拿斧頭劈,未免太過粗暴和露骨,過後難以遮掩,實為不智之舉。

  最有可能的還是太祖喝的酒出了問題。如果從這個角度推測,那麼太祖在燭影斧聲中說的「好做」,亦可以理解為「你做的好事」,同時趙光義親信程德玄又懂得醫術,能夠搞出毒也並不奇怪。】

  明朝。

  「啊,原來是儀仗的那個柱斧啊。」晉王朱拍手道,他是這十天裡被召回京城的,和他一樣這兩天被從封地召回來的,還有老二秦王朱樉。

  「我之前還以為是哪個斧子,這柱斧在宮裡還是挺常見的啊,怪不得這宋太宗隨手就能抄起一個。」別的不說,在他大明,作為儀仗的一部分,太后、皇后、太子、親王郡王的儀仗中都有柱斧,無非是數量和材質的不同而已。

  秦王朱樉眼珠子一轉,趁機聲音懇切地開口:「爹啊,大哥啊,你們日後要是削藩,可一定不能讓兒子們俸祿太少,要不然我們連這儀仗都養不起啊!」

  幾個弟弟們看著朱樉都有點小震驚,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二哥!不愧年紀比我們大,現在都能見縫插針地撈好處,薑還是老的辣啊!

  一群兄弟趕忙緊隨哥哥的腳步,圍向了朱元璋和朱標。

  宋朝。

  趙匡胤只覺得自己身邊似乎不那麼安全了,不行,他得做些什麼。

  於是他再一次傳喚了侍衛:「把晉王的屬官都嚴加看管起來,全家都不能放過!」

  【而從趙光義登基後的種種情況來看,似乎更加佐證了「燭影斧聲」的真實性。

  作為開國皇后、宋太祖妻子,宋皇后在太祖崩逝後十多年間,先是被移居西宮,又移居東宮。而她去世後,趙光義也沒有為這個皇嫂服喪,還不讓群臣臨喪。

  隨後,她的靈柩一直被存放在普濟佛舍,兩年後才葬入太祖永昌陵北側,而她的神位直到趙光義的玄孫宋神宗在位時,才被放入太廟。

  對於名正言順的太祖皇后、自己的皇嫂如此態度,很難不讓人懷疑趙光義是否與太祖駕崩有關。

  除了宋皇后,還有三件事情仿佛也在說趙光義的繼位有異。

  第一個是趙德昭。趙光義登基第四年,也就是太平興國四年,伴隨著趙光義成為高梁河車神,趙德昭自殺身亡。

  接下來是趙德芳。太平興國六年,趙德芳「寢疾薨」,因病醫治無效而亡。

  最後是趙光美,他在趙光義登基後改名趙廷美。雍熙元年,即趙光義登基第八年,趙廷美「憂悸成疾」而死。】

  宋朝開寶元年的雞飛狗跳已經無需贅述,趙光義即將被趙匡胤再揍一頓,期間還會夾雜著弟弟和兩個侄子的黑腳。

  宋朝,太平興國三年。

  此時的趙光義,正準備興兵北伐,一方面為大宋消滅北漢,一方面為樹立自己的功績和威信。

  此次天幕出現,他就叫上了自己的幾個親信一同觀看,卻不料說起了宋太宗登基上位之謎。

  趙光義的臉色乍青乍白,青紫交加,好不難看。

  雖然大臣們有一個算一個都低著頭,不敢看他也不敢看天幕,但他就是能感受到這些人似有似無的打量、以及那隱隱綽綽的懷疑視線。他知道,從現在開始,他的名聲就會萬劫不復!特別是,他確實讓宋皇后移居西宮了……

  為今之計,唯有讓他的弟弟和兩個侄子不出一點差錯,才有可能洗清他的污名,挽回他的形象。此外,他必須做出一番功業,消滅北漢、統一中原——起碼要奪回燕雲十六州,用這樣的功業支撐,他才能無懼流言!

  說句不好聽的,他若是能夠收復燕雲、消滅遼國,那就算所有人都認為趙匡胤是被他幹掉的,也沒什麼問題。

  想到這裡,他的心弦繃緊。掃視了一眼噤若寒蟬的群臣,他踢了一腳王繼恩——他登基後,王繼恩受他重用,擔任宮苑使,「還不趕緊給朕和各位卿家奉茶?」

  王繼恩也內心惴惴,聽到他的話,如蒙大赦,趕忙親自去看茶水了。

  趙光義看著王繼恩的背影,心內思量:不行,現在還不能處理了他,不然就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反倒無益。算了。

  他展開笑容,開始引導殿內氣氛,試圖讓大臣們忘掉剛剛的事情。

  明朝,永樂年。

  朱瞻基對於這個故事也了解不少:「孫兒記得,當時宋皇后去世後,還有個大臣上疏宋太宗,要求按正常規制治喪,結果被貶。」

  朱棣哼笑一聲,滿是對趙光義的不屑。

  使用陰詭計倆上位,見不得光,偏又做賊心虛、心懷膽怯,才在之後的事情中有了這麼多破綻,倘若兩個侄子的死因蹊蹺是為了皇位穩定,那宋皇后死後淒涼又是為何?

  →

  如果說趙光義光明正大、承認自己就是非正當上位就罷了,可還偏偏要宣揚自己的正統性,你的正統性源自太祖,那太祖皇后如此遭遇,你又如何說服他人?

  唐朝,貞觀三年。

  眾人都對趙光義的行為不太贊同。你要面子,那就做好面子,這樣兩頭不靠又算什麼?至於以功績換美名……

  李世民詢問心腹重臣們:「天幕提到那幾個頭銜,是好是壞?」除去好弟弟,還有一個高梁河車神,一個宋朝風氣帶頭人,而這個高梁河車神已經出現兩次了。

  尉遲敬德沒憋住,笑出了聲:「臣覺得二者仿佛都帶了些許貶義。」

  【當然,趙光義知不知道別人對他繼位有所異議?

  他當然知道,而後來他也找到了應對之法——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是趙普說的,在太平興國六年。此前朝中無人知曉。】

  「趙普?!」趙匡胤既吃驚,又憤怒,「他居然為這個畜生找繼位合法性?」

  趙德昭委婉道:「可能宰相他也是為了自保吧。」

  【金匱之盟是怎麼證實趙光義的正統性呢?和兄弟幾人的母親杜太后有關。

  建隆二年,杜太后病得很嚴重,就召宰相趙普入宮。當著趙普的面,杜太后嚴肅地告誡太祖「國賴長君」,並要求趙匡胤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太祖哭著答應了。杜太后就讓趙普將此事記下,不可違背。趙普於床前寫成誓書,在紙尾寫下「臣普書」,並藏在金匱里。

  此事被記入正史,被稱為獨傳約——就是皇位只在趙匡胤和趙光義二人之間傳遞。

  但從這個說法出現開始,就還有一個版本,也就是三傳約——趙匡胤傳位趙光義後,趙光義應該傳位弟弟趙廷美,再由趙廷美傳給太祖之子趙德昭。】

  宋朝。

  趙光美恍然大悟:「怪不得兩年以後我就死了,還是憂悸而死,原來我是一直害怕哪天二哥你就問我是不是要當皇帝啊。」

  趙德昭則是關心金匱之盟:「爹爹,這個金匱之盟是真是假啊?而且,趙普六年以後才拿出來就算了,二叔為什麼要那時候公布天下啊?」不管是真是假,你都登基六年了,突然跑出來公布一個金匱之盟,圖什麼?

  太平興國三年。

  趙光義感覺自己的臉已經僵了,牙都要咬碎了。

  他藉口讓大臣們稍事休息,自己匆匆離開正殿,來到了後殿。此時,他滿心的怒火不再壓抑,瞬間釋放了出來:「朕怎麼不知道有那麼多人喜歡研究史書?宋氏一介深宮婦人,怎麼有這麼多人關心她的事情?還有趙普那個老東西……」

  王繼恩跟在他身邊,趕忙跪下:「官家息怒,您要保重龍體啊!」

  見趙光義狐疑地看過來,他笑著開口:「官家,不管那些小人如何搬口弄舌,您可都是太祖的正統繼承人啊!太祖殯天之際,您是宗族中官職爵位最高的,而且您還擔任京尹呢!」

  趙光義怒火稍減,細細思索,不由喜上眉梢。沒錯,不管怎麼說,當時他就是他大哥的正統繼承人,且按照五代傳統,也是正經皇儲!

  他讚許地對王繼恩點點頭:「王大伴有心了。」

  解決了一部分心事,趙光義覺得自己可以重新面對那些朝臣了,於是他抬步往正殿走去。畢竟,總要搞出說法來,才能止住那些流言。

  秦朝。

  始皇帝對趙光義到目前為止的種種作為表示瞧不上眼。就連搞政變都做不周全,還有什麼用?

  他一個處在後面的王朝,又不是沒有政變的例子可以借鑑——後面的朝代不說,就在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個國家搞出來的政變可不少見——居然還搞成這副結果,不是無能又是什麼?

  後周,顯德五年。

  此時還是後周將領的趙匡胤頂著柴榮似笑非笑地打量,戰戰兢兢地跪在殿內,只覺如芒在背。

  雖然天幕中只說了宋太祖趙匡胤,沒有提這個「宋」是如何建立,但事實如此明確,誰又看不出來?加之五代十國中,不知道有多少皇朝就是如此起家,倒不讓人十分意外——趙匡胤,篡奪了後周。

  趙匡胤驚恐地跪倒,蒼天可鑑!現在的他真的還沒有這種篡權奪位的心思啊!現在的情況他覺得已經不錯了,皇帝信任他、讓自己跟隨南征北戰、屢建功勞,而皇帝本人也是一代英主,神武雄略,既能統兵作戰,又能勵精圖治。

  他現在真的很滿足,想的都是自己位列名臣、名垂青史啊!

  柴榮打量了一番趙匡胤,沒說什麼,只是道:「你先起來吧。」他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現在的趙匡胤絕不可能背叛自己,日後,恐是自己出了什麼不測……不過看來這宋朝還頗有五代遺風,比如宋太宗繼承的就很好。

  聽到柴榮的嗤笑聲,趙匡胤的臉也黑了。他知道皇帝在笑什麼,他的好弟弟!

  【當然,不論如何,趙光義已經有了足夠的政治力量,是以在其登基後,雖有小道消息流傳,卻也無人明面上質疑。

  雖然趙光義順利地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但他仍舊有些底氣不足,他需要儘快提高個人的威望,轉移朝野的視線。而最好的方法無非是建立功業——完成統一。當然,這也有繼承太祖遺志的原因。

  那麼宋朝現在統一中原的阻礙還有誰?南邊,有龜縮福建一隅的陳洪進和吳越國的錢俶;北邊,有背靠契丹、占據河東的北漢。

  恰逢太平興國二年,陳洪進親自入朝悼念太祖,趙光義趁機將其留在京城,大半年過後都沒有放他回去。見此,陳洪進只能主動向趙光義上表獻漳、泉二州十四縣。此時是太平興國三年三月份。

  就在三年,吳越錢俶也親自入朝,見陳洪進獻土,而自己也不被允許回歸,只能也上表獻上了吳越國的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南方的割據局面至此結束,宋朝正式一統浙江、福建、閩南地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