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明朝特色

  第69章 明朝特色

  漢朝初年。💝😎  ✋👽

  劉邦關注到了另一個角度,那就是關於朱祁鎮的廟號。

  「英宗?這朱祁鎮何德何能,被封為英宗?就他這龜孫樣兒,要是乃公的子孫,乃公能打死他!」

  蕭何等人這次沒有對劉邦的隨性言語說什麼,反而都贊同地點頭,這要是他們的子孫,他們也得先掐死他,免得禍害後人不說,還丟儘先祖的臉面。

  「誒?」劉邦又注意到一點,「他是怎麼能搞出復辟這種事兒的?都另立新帝了,那新帝朱、朱祁鈺居然沒把他乾脆殺了?還留著他?」他不由嗤笑。作為漢朝的創立者,他可從來不信奉什麼仁善,特別是這種和自己有著根本衝突的人,怎麼可能留著?

  別說什麼皇帝要做天下表率,要維護皇室顏面,不能弄出醜聞……那又如何?什麼是面子?什麼是里子?面子重要還是里子重要?當然是里子了啊!吃到自己嘴裡的才是自己的懂不懂!

  他不由對這朱祁鈺有了幾分輕視。雖然朝政治理的看起來還不錯,但是這其他方面,就有些問題了啊。

  漢初的大臣們對他的觀點也表示認同。這一群人都是戰場上殺出來打天下的猛人,沒有一個會搞什麼心慈手軟、或者為了面子就放棄里子。這樣的人,早在征戰中途就已經死掉了,又如何能等到大漢建立,共分榮光?

  【後續的處理還在繼續,但朱棣終於要登基了。

  七月初一,朱棣在京城南郊舉行了祭祀天下的大祀,同時供奉明太祖的神位,並發布了天下大赦的詔書。此外,還把那些經受靖難戰火的地方的賦稅、徭役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免除。這可以說是一個傳統流程了,沒什麼特別的。

  不過,他還是幹了一件特別的事。】

  永樂十六年的朱棣臉色微妙,他感覺自己知道天幕要說的是什麼事情了,他有些心虛,又有些理直氣壯。不過,還是希望那些老爹還在的時空的自己,好運吧。

  【他發了一個命令:從今年六月以後年號依舊稱呼為洪武年,時間就是三十五年,等到明年則是永樂元年。

  嗯,他真的很努力,消除掉建文帝的印記,直接接上老爹的年號,那我就是理所當然的太宗啊!我就是大明的第二任皇帝,沒有別人哦,沒有!】

  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朱標和一眾不省心的兄弟(朱棣認為)還有殿內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都眼神微妙地看著朱棣。仿佛都在發出同一個疑問:你這麼做圖啥?這明顯也沒有達到目的啊?

  現在的朱棣臉皮並沒有日後的自己那麼厚,他臉色漲紅,尷尬地簡直想立刻徒手挖出個地道來,好讓自己趕緊離開這個他一刻也待不下去的地方。

  但他不能。於是,他只好堅強微笑,並且堅決不說話,不給其他人更多的看熱鬧的機會。

  【九月,朱棣大封功臣。

  邱福封為淇國公,朱能封為成國公,張武、顧成等十三人封為侯爵,徐祥等十一人封為伯爵。此外,戰死的張玉被追封為榮國公。而張玉的兒子就是歷經四朝,四征安南、三征蒙古的英國公張輔,他在這次封賞中被封為了信安伯。

  此外,李景隆的曹國公爵位依舊在,朱棣沒有進行什麼改動。

  他還把自己那幾個倒霉兄弟的爵位恢復了。】

  明朝。

  朱元璋的眼睛亮了:「這張玉是個不錯的,不僅他不錯,他兒子也不錯!」這樣的人才當然要趕緊扒拉到自己碗裡來,於是他盯著朱棣,「老四,你現在身邊有這個張玉沒有?」要是有的話,趕緊給咱送過來!

  朱棣能說什麼,他也很想要張玉啊,可他現在也不知道張玉在哪裡啊!只能乖乖道:「爹,我現在還不認識張玉,可能他是以後才到我這裡的吧。」

  朱元璋鼻子裡出了口氣,只能作罷。不過他已經做了決定,一定要讓人密切關注各種張玉的信息!

  【為了更好地處理政務,朱棣命令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一同在文淵閣值班,和解縉、黃淮一共七人一起參與機務,每天都在朱棣身邊輔助他決定國家大事。

  這也是日後的明朝內閣的雛形。

  「內閣?」老朱有些疑惑,又有些不滿。「老四你就不能自己幹活嗎?自己幹不了?你日後是不是懈怠了!」咱老朱廢了丞相以後,可一直都是自己幹活的,你這是咋的,缺少鍛鍊了?

  【在這裡多說幾句。

  關於明朝的內閣制度,實際上是文官制度的一部分,在永樂年間被建立並完善。

  為什麼出現了內閣這種制度?

  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並終其一生都由皇帝直接對接六部,雖然皇權集中了,但也更累了。

  朱元璋007沒問題,還很快樂,但朱棣不行,或者說,大部分的皇帝都不行。

  於是,朱棣就設立了內閣,不過內閣的品級不高,只有五品,也只是一個顧問作用。朱棣用的很順手,後來的皇帝也挺順手,於是沿用了下來。

  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內閣權力逐漸變大,變成了中樞決策的機構,權力凌駕於六部之上,某種程度上也承擔了丞相的一部分職能,強勢的內閣首輔也約等於丞相。】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本來看到天幕說自己廢除了宰相制度,改成由皇帝直接對接六部的朱元璋還十分高興,他覺得這是他的一大創舉——嘿,咱這既避免了那些黑心爛肺的獲取巨大權力來貪污受賄,又加強了皇帝的力量,怎麼不是一件大好事兒?

  便興致勃勃地教導幾個兒子:「……這有些人啊,你和他掏心掏肺,他和你掏心眼子!可不能讓這種人出現……」

  然後他聽到了天幕說內閣職權的變化:膨脹了!膨脹成一個龐然大物了!這還得了?咱這麼辛辛苦苦,就是為了讓你們這些不肖子孫再搞一個同樣的東西回來?

  他笑眯眯的表情逐漸變得陰沉。

  朱棣見勢不妙,立刻退到了朱標和一群兄弟的後邊,一邊大喊:「爹,我也不清楚啊!況且這也不關我的事兒!我現在什麼也沒幹呢!」

  「那感情你以後就打算幹了?」朱元璋冷笑,「嘿,咱就說天幕上為什麼說後來那個被你處死的方孝孺會變成誅十族了,那些文人的力量怎麼變成那麼大的,敢情都是從你這兒開始的!咱廢了丞相,你又給咱搞出來一個翻版丞相是吧!」

  他喘口氣,又想起來,「哦,那個被俘虜的龜兒子,他被俘了,那又有多少將士戰死了?這麼一來,那文官的力量得多膨脹!」

  在場的重臣們聽到這裡,也悚然一驚。目前大明的重臣們,大多還是開國那一批,而這一批多是武將,就是文官也並非後來的那種純粹文人式的文官。

  在此時,最高官員是武將的一品,六部尚書僅有三品,且文官基本不能封公侯。

  在此情況下,大家都是武將的派系,最起碼也和武將一系密切相關,日後若是武將衰微,那他們又如何能得了好?

  朱棣有點委屈:「那個我當時肯定能控制住啊,至於後來,那我也沒想到啊!」

  「你沒想到的多了去了!你就不能多想想?」朱元璋大罵道,「咱還沒想到朱允炆能廢藩,沒想到你能造反呢!」

  漢朝,元朔元年。

  「廢掉了丞相?」劉徹豎起了耳朵,他對此非常感興趣。

  底下的大臣們都感覺自己口中發苦,眼前發黑,陛下實在太能折騰了,他又想幹什麼?不會也想廢掉丞相制度來試試吧?

  【不過,雖然堪比丞相,但並非能夠完全等同於丞相。

  為了對抗牽制內閣的權力,明朝皇帝推出了太監。在內廷中,設立了司禮監執掌「批紅」權力。

  批紅也是朱棣所創,首先內閣大臣們對奏章提出建議,寫在紙條上貼到奏章上,這叫做「票擬」,然後呈送給皇帝,皇帝用紅字來批示,叫做「批紅」。永樂年間,朱棣都是自己做批紅的。

  而到了後來,一方面為了牽制內閣,一方面減輕皇帝的負擔,批紅的職責就轉移到了皇帝信任的司禮監太監手中。內閣要想執行自己的意見,就必須讓司禮監進行批紅通過。

  而司禮監完全依附於皇帝存在,他們可以側面影響皇帝,卻不能直接對皇帝產生作用,不像唐朝後期那樣可以廢立皇帝。有明一朝,雖司禮監權力不斷擴大,但始終受制於皇帝。

  這樣一來,皇帝就成功牽制了內閣,保證了皇帝的地位。】

  明朝,洪武年。

  「太監?!」本來情緒就頗為不爽的朱元璋更加憤怒了,「朱棣,你這王八羔子居然開始用太監!這是不是還讓他們認字了?不然,不認字又怎麼批紅?」

  「怎麼可能?」朱棣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爹,你要相信我啊,內閣我確實有可能幹出來,但太監批紅怎麼可能是我?況且天幕也說了,我可都是自己批紅的,找太監那是後世子孫!」

  「哦,」朱元璋涼涼應了一聲,「那你起碼幹了內閣吧,至於批紅,誰讓你是那不肖子孫們的祖宗呢?」

  朱棣立刻從跪姿一躍而起,動作敏捷、目光如炬地四處尋找適合躲避親爹的地方,他爹這話意思很明確了,打不著後世子孫,那就只能打祖宗了。那還等什麼,當然是趕緊躲了!

  唐朝,貞觀三年。

  「廢立皇帝!」李世民震驚地一下子站了起來,一時沒站穩,還踉蹌了幾步,站在他旁邊的長孫無忌趕緊扶了他一下。

  二人對視一眼,臉上、眼神中都是震驚和擔憂之色,畢竟一個是皇帝、又是後世皇帝的祖先,一個是為國為君的賢臣、又八九不離十會是下一任皇帝的舅舅。

  其他人面色也不好看。宦官亂政,這也不是沒有先例,如秦朝趙高、東漢太監更是各種各樣,但沒有一個直接攤在明面上說「廢立皇帝」!大家都要通過一些暗地裡的手段,披上一層外皮的。

  而現在,貞觀初年,太監掌權更是連影子都沒有,後來的太監到底是怎麼獲取到這麼大的權力的?

  房玄齡拱手道:「臣以為,太監掌權之因,或許與東漢有所相似。」

  眾人點頭,十有八九是這樣,東漢因為皇帝無人無權,只好啟用太監,大唐後來的皇帝想來也是因此不得不任用太監。那麼,是什麼原因就很重要了。

  是相權膨脹?還是外戚勢力?亦或者地方坐大?

  所有人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李世民重新坐下,嘆息道:「走到廢立皇帝的程度,大約是被反噬了吧。」不過,怎麼能反噬的這麼狠?不會是把兵權交出去了吧?不能吧?

  他被自己這個想法嚇了一跳,不願相信,但又覺得這很可能就是真相。

  【朱棣設立的另一個機構是東廠。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設立了錦衣衛,直接對皇帝負責,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直到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認為錦衣衛有濫用職權,依勢作寵之態,就消除了錦衣衛很多權力。

  朱棣登基後,重新啟用了錦衣衛,但又覺得錦衣衛不夠順手,於是在永樂十八年八月,在京城東安門北面設立東廠,用宮內太監掌管東廠事務。

  自此,宦官集團開始獨立出來,之前提到的司禮監也是從此時開始獨立,逐漸走上了權勢的道路。】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這回冷笑看向朱棣,大有一種「你說,我看你還能說什麼」的意思。

  朱棣聽到自己真的開始任用太監來擔任特務機構人員,只能再一次撲通跪下:「爹,我錯了。」

  漢朝,元朔元年。

  之前是廢除丞相,現在是錦衣衛東廠,這明朝怎麼有這麼多有意思的?漢武帝看的十分愉快,臉上興致勃勃,仿佛是受到了啟發,也開始思考特務機構的事情。

  於是,下方的文武官員都聽見了皇帝的一句自言自語:「好像有點不錯啊,朕要不要也搞一個試試?……名字的話,要不要叫繡衣使者……」(繡衣使者目前認為最早出現在元鼎二年,差不多十五年以後)

  眾人頓時渾身一哆嗦,這可比想試試廢除丞相可怕多了!這種機構,看天幕上就知道是幹什麼好事兒了,要是在他們有生之年也出現一個,日子還要不要過了!

  你去勸勸陛下?

  我人微言輕,要不你去?

  我不行,況且陛下也就是想想,這東西又不是那麼好搞的。

  也行吧,但是我們必須時刻注意這方面。

  那沒問題。

  一番眼神交流過後,眾人稍稍放下心來(自欺欺人),重新看向天幕。

  (本章完)